《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18)
卷十二 (18)
1. 吐血
又治費仲雪,久患膈塞嘔逆,中脘覺痛如刺,不時痰中帶血,六脈沉細如絲。自謂六陰之脈,及按至神門,別有一脈,上至陽谿,迢迢應指,知胃氣未竭,尚可久延。其女不過咳血一二次,尚能梳洗出入,診得純弦細數,此胃氣已竭,安有復生之理?亦辭不治。
藜按:觀此數案,知諸公於陰虛火炎之虛勞,皆棄之不治。而其所謂用建中、異功及歸、耆、麥、術等藥而愈者,皆陽虛之症,而非陰虧火炎之症也。遍覽方書,所列虛勞諸治法,未嘗不燦然可觀,於陰虛火炎之症,亦未嘗混同立論,而其究必歸於補陽,蓋未嘗於此中身親閱歷,故所談皆捕風捉影也。
以余所見,陰虛火炎之症,其脈無不細數而弦,皆醫者醫書所謂不治之症,然調治得宜,亦有愈者。其治法大約以脾胃為主,而難處在不能用參、術,故非積以歲月不可。迨至陰氣漸回,弦細之脈漸減,可用參、術大補時,而其病已愈矣。
徐靈胎曰:五十年前,吐血者絕少,今則年多一年,其證本皆可愈,而多不治者,藥誤之也。蓋血證因傷風咳嗽而起者,十之七八,因虛勞傷損者,十之二三。乃醫者概以熟地、人參、麥冬、五味等滋補酸斂之藥,將風痰瘀俱收拾肺管,令其咳嗽不止,元氣震動,津液化痰,不死何待?凡風寒補住,必成勞病,無人不知,今竟無一人知之矣。蓋吐血而嗽者,當清肺降氣,略佐補陰之品。
其不嗽者,乃喉中之絡破,故血從絡出,並不必服藥。其甚者,只取補絡之藥以填損處,自可除根,即不服藥,亦能自愈,歷試不爽。但病者進以不服藥之說,則雖或面從,背後必非笑隨之。進以熟地、麥冬、人參、五味等藥,則甘心就死。前者死矣,後者復然,豈非命乎。
黃錦芳治劉某,咳血有年,時發時止。審其血,雖色紅不黑,而半雜白飲;望其色,雖紅而不白,而卻倏忽不定;察其氣息,雖奔迫上急,但靜坐則平,動作則劇;聽其聲音,則暴迫不響;詢其飲食,則陰潤之物,不敢習進。先服之藥,類多清潤,初服似效,再服即覺不宜。
偶服柿餅,遂覺冷氣沁心。診其脈,左右二關俱弦數擊指,而卻無力。用苡仁三錢,麥冬五分,下氣為君;龍骨、首烏、阿膠各一錢,養肝為臣。牛膝錢半,引氣及血歸左;附子五分,五味子五粒,引火及氣歸右。用厚朴、廣皮以除脾胃痰濕。服二劑,氣平大半,左關數脈亦減。
但脾肺脈仍鼓指未平,是肺之寒,脾之濕,尚未除也。去五味、麥冬,加廣皮、厚朴以疏脾,枳殼、桔梗以開肺,咳嗽即止,但日間勞動則復發。病者問善後之圖,黃曰:是病諸經虛損,先宜息氣凝神,節勞欲以立其基,次宜節飲食以保其脾,終宜調寒溫以補其肺,然後隨病症之虛實寒熱,用藥餌以調其偏。
白話文:
吐血
治療費仲雪,他長期患有膈肌阻塞、嘔逆,上腹部感到刺痛,時常痰中帶血,六脈沉細如絲線。他自己認為是六陰脈虛弱,但按壓神門穴時,卻發現另一條脈搏,向上延伸到陽谿穴,脈象清晰有力,說明胃氣尚未耗盡,病情尚可延緩。而他的女兒只是偶爾咳血一兩次,還能正常梳洗和外出,診脈卻顯示脈象弦細數,這表示胃氣已竭,哪還有恢復的可能?因此我拒絕治療。
我觀察這些病例,發現許多醫生對於陰虛火旺導致的虛勞症狀,都放棄治療。而他們所謂用補中益氣湯、異功散以及歸脾湯、補氣藥物、麥冬、山藥等藥物治癒的,都是陽虛的病症,而不是陰虛火旺的病症。我遍覽醫書,所記載的虛勞治療方法,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在陰虛火旺的病症上,卻沒有明確區分,最終都歸結於補陽,這大概是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此病,所以所言都只是空談。
依我所見,陰虛火旺的病症,脈象必定細數而弦,都是醫生和醫書上所說的難治之症,但如果治療得當,也是可以治癒的。治療方法大致以調理脾胃為主,但難點在於不能使用人參、山藥等藥物,所以需要長期治療。等到陰氣逐漸恢復,弦細的脈象逐漸減弱,就可以使用人參、山藥等藥物大補的時候,病情也就痊癒了。
徐靈胎說:五十年前,吐血的病人很少見,現在卻越來越多,而這些病例大多是可以治癒的,但很多人卻沒能治癒,是因為用藥錯誤。大多數血證都是因為傷風咳嗽引起的,約佔七八成;因為虛勞損傷引起的,只佔二三成。但是醫生都用熟地黃、人參、麥冬、五味子等滋補收斂的藥物,把風寒痰瘀都堵在肺部,導致咳嗽不止,元氣震動,津液化痰,不死才怪!凡是風寒之邪被抑制住,必定會變成勞病,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現在卻沒人知道了。所以,吐血伴隨咳嗽的,應該清肺降氣,稍微輔以滋陰的藥物;
不伴隨咳嗽的,是喉嚨裡的血管破裂,所以血液從血管流出,不一定需要服藥。病情嚴重者,只需要服用補絡的藥物,以修復破損的地方,就能根治,即使不服藥,也能自愈,我多次驗證都是如此。但是,如果跟病人說不用服藥,即使他們表面上同意,背地裡肯定不相信。而如果給他們熟地黃、麥冬、人參、五味子等藥物,他們就心甘情願等死。前者死了,後者也死了,豈不是命中注定?
黃錦芳治療一位姓劉的病人,咳血多年,時發時止。觀察他的血,雖然顏色鮮紅不發黑,但卻夾雜著白色泡沫;觀察他的面色,雖然紅潤但不白,卻變化不定;觀察他的呼吸,雖然急促,但靜坐時則平穩,活動時則加劇;聽他的聲音,則粗暴而無力;詢問他的飲食,則不敢吃寒涼的食物。最初給他服用的藥物,大多是清潤的,一開始似乎有效,但再次服用就覺得不適應。
偶然服用柿餅,就感覺到寒氣侵襲心臟。診脈發現,左右寸關脈都弦數有力,卻又無力。於是處方:苡仁三錢,麥冬五分,以降氣為君;龍骨、何首烏、阿膠各一錢,養肝為臣;牛膝半錢,引導氣血歸於左側;附子五分,五味子五粒,引導火氣歸於右側;用厚朴、廣皮去除脾胃痰濕。服用兩劑後,氣息平順很多,左關脈的數脈也減少了。
但是脾肺的脈象仍然有力,說明肺寒、脾濕尚未去除。於是去除五味子、麥冬,添加廣皮、厚朴以疏通脾胃,枳殼、桔梗以宣通肺氣,咳嗽就停止了,但白天勞動時又會復發。病人詢問後續的調理方法,黃錦芳說:這個病是多個經絡虛損,首先應該靜養神氣,減少勞動以打好基礎,其次應該節制飲食以保護脾胃,最後應該調理寒溫以滋補肺氣,然後根據病情虛實寒熱,再用藥物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