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15)
卷十二 (15)
1. 吐血
徐宇治年未三十,先患舌瘡,數年不愈,仲秋忽嘔血,每日或一碗,或一杯,或十數口。脈之,兩手皆豁大,狀如慈蔥,重按則澀而略數。此木性久橫,遇金旺之時,抑不得遂,故使脅痛而有塊。其少腹之氣,上衝而作咳嗽咽痛者,龍雷挾火以仇金也。其手足常冷者,土受木侮而作厥也。
究其根源,良由水不足,而又遇燥令,非生金滋水,何以馴而擾之?生地、杞子、沙參、麥冬、元參、蔞仁,七八劑,脈漸斂,症漸瘳。又內熟地一兩,數劑並瘡亦愈矣。
僕甘年未四十,虯然一胡,素有血症。立夏,忽吐血數盆,面色青慘,寒熱往來,夜熱尤甚,咳嗽連聲,而抬肩倚息,顛頂左半筋抽掣痛不可忍,此厥陰怒火上衝胃絡也。胃為多氣多血之府,且其人多胡,則血必多,故暴去如許,而脈不躁大也。與生地、杞子各一兩,沙參五錢,麥冬三錢,蔞仁二錢,數帖諸症悉愈。
愈後,面青不減,謂肝木久傷,宜多服前劑以滋養之,否則根荄枯悴,無以發生也。不聽,從至亥月,木生之後,病果作。反謂前者服重補,將病補住,故復發。更醫數人,至次年雨水而歿。
葉天士曰:一人吐血,曰春溫嗽痰,固屬時邪,氣質有厚薄,不可概以辛散,且在知識發動之年,陰分自不足,以致咳嗆吐血,當以甘寒潤降以肅金。鮮枇杷葉、甜杏仁、南沙參、川貝母、甜水梨、甘蔗漿。徐靈胎曰:此為正治,此藥最宜留心。
汪某年七十,天明至午,嗽甚痰血。春暖陽浮,是腎虛不能藏,咳音濁不爽。先議輕清治氣分之熱,桑葉、花粉、黑梔皮、桔梗、甘草、橘紅。
徐靈胎曰:桔梗升提,凡咳症血症,非降納不可。此品卻與相反,用之無不受害。其故由於仲景治少陰喉症用甘桔湯,遂以桔梗為清肺降火之品,不知仲景之方,乃專以甘草治少陰犯肺之火,恐甘草留入中宮,不能留於上焦,故少用桔梗以載甘草,存留上焦。後人不知,竟以為咳嗽之要藥,豈不大謬!故桔梗同清火疏痰之藥,猶無大害。
若同辛燥等藥用之,無不氣逆痰升,涎潮血湧。余目視甚多,而藥者無一人能悟,自宋以來,無不盡然,不獨今也。此老亦隨俗不察耳。
一人脈特數,舌心灰,咳痰有血,頻嘔絡傷,致血隨熱氣上出,仍理氣分,桑葉、花粉、苡仁、川貝母、黃芩、茯苓。(徐靈胎曰:咳而嘔者,毋專治肺,當降納胃氣也。)
江某積瘀在絡,動絡血逆。今年六月初,時令暴熱,熱氣吸入,首先犯肺,氣熱血湧。強降其血,血藥皆屬呆滯,而清空熱氣,仍矇蔽於頭髓空靈之所,諸竅痹塞,鼻窒瘜肉,出入之氣,都從口出。顯然肺氣鬱蒸,致腦髓熱蒸,脂液自下。古稱爍物消物莫如火,但清寒直泄中下,清空之病仍然。
白話文:
吐血
徐宇,不到三十歲,先患舌瘡多年不癒,仲秋突然嘔血,每日或一碗,或一杯,或十幾口。把脈時,兩手都浮腫很大,像慈蔥一樣,用力按壓則脈象澀滯略數。這是木性久病橫逆,遇到金旺的季節,不得舒展,所以導致脅肋疼痛並有腫塊。少腹之氣上衝導致咳嗽咽喉疼痛,這是肝木(龍雷)挾火來克金。手腳冰冷,這是脾土受肝木的侵犯而導致厥逆。
究其根本原因,是體內水液不足,又遇上乾燥的季節,如果不滋養金氣、濡養水液,怎麼能調和緩解呢?於是使用生地、杞子、沙參、麥冬、元參、蔞仁等藥物,服用七八劑後,脈象漸漸好轉,症狀也漸漸痊癒。又加服熟地黃,幾劑之後舌瘡也好了。
僕甘,不到四十歲,體格健壯,素有血症。立夏時節,突然吐血數盆,面色青白,寒熱交替,夜間尤甚,咳嗽不止,需要抬肩倚靠才能呼吸,左半邊頭頂筋脈抽搐疼痛難忍,這是厥陰肝火上衝胃絡所致。胃是氣血充盛的臟器,而且此人體格強壯,血必然多,所以即使吐血這麼多,脈象也不躁亂洪大。我給他用生地、杞子各一兩,沙參五錢,麥冬三錢,蔞仁二錢,服用了幾帖藥後,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痊癒後,面色青白仍然沒有改善,說明肝木受損已久,應該多服用之前的藥方來滋養它,否則根基枯萎,就無法恢復生機了。但他沒有聽從我的建議,到了亥月(秋季),肝木生發的季節,病情果然複發了。他反而認為之前服用補益藥物過多,把病情給捂住了,所以再次發病。他又找了幾個醫生,直到第二年雨水季節才去世。
葉天士說:有人吐血,說是春溫咳嗽痰濁,固然是時令邪氣所致,但體質有厚薄之分,不能一概而論用辛散之藥。而且正值生長發育的年齡,陰液本就不足,導致咳嗽嗆咳吐血,應該用甘寒潤降的藥物來收斂金氣。例如鮮枇杷葉、甜杏仁、南沙參、川貝母、甜水梨、甘蔗汁等。徐靈胎說: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這個藥方最應該謹記在心。
汪某,七十歲,從早晨到中午,咳嗽嚴重,痰中帶血。春天溫暖,陽氣浮越,這是腎虛不能藏精的表現,咳嗽的聲音濁滯不清爽。我首先考慮用輕清的藥物治療氣分實熱,用桑葉、花粉、黑梔子皮、桔梗、甘草、橘紅等藥。
徐靈胎說:桔梗具有升提之性,凡是咳嗽吐血的症狀,都應該採用下降的方法,桔梗卻與此相反,使用它必然有害。其原因是張仲景治療少陰喉嚨疾病時用甘桔湯,便把桔梗當作清肺降火的藥物,卻不知道仲景的方子,是專門用甘草來治療少陰火邪犯肺的,擔心甘草停留在中焦,不能停留在上焦,所以少用桔梗來載運甘草,使之停留在上焦。後人不懂這個道理,竟把桔梗當作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豈不是大錯特錯!所以桔梗與清熱化痰的藥物一起使用,還沒有太大的危害。
如果與辛燥類藥物一起服用,必然會出現氣逆、痰盛、涎多、血湧的現象。我親眼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而醫生沒有一個能明白這個道理,從宋代以來,都是這樣,不僅僅是現在。這位老人也隨波逐流,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
某人脈象特別快,舌頭中間灰暗,咳嗽痰中帶血,頻頻嘔吐,傷及經絡,導致血液隨著熱氣上湧,仍然要調理氣分,用桑葉、花粉、苡米仁、川貝母、黃芩、茯苓等藥。(徐靈胎說:咳嗽伴有嘔吐的,不要專門治療肺,應該下降胃氣。)
江某,經絡瘀血,導致經絡血脈逆亂。今年六月初,天氣突然炎熱,熱氣吸入,首先犯肺,氣熱血湧。強行下降血液,那些藥物都停滯不暢,而清空熱氣,卻仍然矇蔽了頭部髓海,諸竅阻塞,鼻子不通,長出息肉,出入的氣都從口中出來。很明顯是肺氣鬱熱蒸騰,導致腦髓熱蒸,體液從下部流失。古人說,消融萬物沒有比火更好的了,但是只用清寒之藥直洩中下,清空之病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