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9)

1. 吐血

儒者楊啟元,素勤苦,吐血發痙,不知人事,此脾胃虛損,用十全大補湯,及加減八味丸而痙愈。再用歸脾湯而血止。

一男子咳嗽吐血,熱渴痰盛,盜汗遺精,用地黃丸料加麥冬、五味治之而愈。後因勞怒,忽吐紫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又用獨參湯,漸愈。後勞則咳嗽,吐血一二塊,脾肺腎三部皆洪數,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全愈。

一婦人素勤苦,冬初咳嗽吐痰發熱,久而吐血盜汗,經水兩月或三月一至,遍身作痛。或用清熱化痰等劑,口噤筋攣。乃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加門冬、五味、山藥,治之年餘而痊。

李東垣治鄭仲本,年二十三歲,因心痛,服丹、附等藥,得上氣,兩脅急迫,胸膈不快,常時嗽咯出血,病形漸瘦,大便燥而難,脈弦數,夜間略熱,食稍減。因於燈籠草,和節麻黃細末,以白朮、桔梗、木通、甘草湯下,十餘服,病減半。又於通聖散去石膏為丸,以桃仁湯下之。

朱丹溪治一婦人,年五十六歲,夏吐紅痰,有一二聲咳。人參、陳皮、茯苓各一錢,白朮錢半,防風、桔梗各五分,乾薑三分,甘草一分,煎二之一,入藕汁二大蛤再煎,帶熱下三黃丸。

吳丞相沖卿忽吐血,孫兆用水澄蚌粉研細,入辰砂少許,米飲調下二錢,日三服遂安。兆秘此方,吳以術得之,韓子功方用硃砂一錢,真蚌粉五分。(《醫說續編》。)

張子和治岳八郎,常日嗜酒,偶大飲醉,吐血,近一年身黃如橘,昏憒發作,數日不醒,漿粥不下,強直如厥,兩手脈皆沉細。張曰:脈沉細者,病在裡也,中有積聚。用舟車丸百餘粒,浚川散五六錢,大下十餘行,狀如葵葉汁,中燥糞,氣穢異常,忽開兩目,伸腕,問左右曰:我緣何至此?左右曰:你吐血後,數日不醒,張治之乃醒。自是,五六日必瀉,凡四五次,其血方止。

但時咳一二聲,潮熱未退,以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各稱二兩,水一大盂,加老竹葉,入蜜少許同煎,去滓,時時呷之,聞與人參白虎湯,不一月復故。

李氏範初病嗽血,以調胃承氣湯一兩,加當歸使服之不動。再以舟車丸五六十粒,過三四行,又嘔血一碗。

(琇按:若庸工則必疑。)不再宿,又與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三四錢大下之,過十餘行,已愈過半。仍以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煎服之,次以草莖納鼻中,出血半升。臨晚,又以益腎散利數行,乃愈。

何伯庸治邵某者,吐血數斗而僕,氣已絕矣。何見其血色,曰:未死也。以獨參湯灌之而愈。(《雲南通志》。)

朱丹溪治一男子,家貧而多勞,十一月得寒病,時吐三兩口血,六脈緊澀。一日,食減中痞,醫投溫膽湯、枳桔湯,三日後,發微熱,口乾不渴,口中有痰。此感寒也。詢之,云:因十日前,霜中曾三四次渡溪水,心下有悲泣事,腹亦飢。遂以小建中湯去白芍加桔梗、陳皮、半夏,四帖而安。

白話文:

吐血

楊啟元先生,平素勤勞辛苦,因吐血而抽搐,昏迷不醒。這是脾胃虛損所致,於是服用十全大補湯及加減八味丸,抽搐症狀痊癒。之後再服用歸脾湯,血止住了。

一位男子咳嗽吐血,伴隨口渴、痰多、盜汗、遺精等症狀,服用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後痊癒。後來因勞累動怒,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先服用花蕊石散,再服用獨參湯,病情漸漸好轉。之後只要勞累就會咳嗽吐血一兩塊,脾、肺、腎三臟腑皆呈現脈象洪數,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後完全康復。

一位婦女平素勤勞辛苦,冬季初期開始咳嗽、吐痰、發熱,久而久之開始吐血、盜汗,月經兩個月或三個月才來一次,全身疼痛。曾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卻導致口噤(嘴巴張不開)、筋攣(肌肉抽搐)的症狀。於是改用加減八味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山藥,經過一年多的治療痊癒。

李東垣醫生治療鄭仲本,時年二十三歲,因心痛服用丹砂、附子等藥物後,出現上氣(呼吸困難)、兩脅疼痛、胸膈不適,經常咳嗽咯血,身體日漸消瘦,大便秘結,脈象弦數,夜間略微發熱,食慾減退。李東垣醫生用燈籠草、節麻黃研成細末,用白朮、桔梗、木通、甘草煎湯送服,十幾劑藥後病情減輕一半。之後又用通聖散去除石膏製成丸藥,用桃仁湯送服。

朱丹溪醫生治療一位五十六歲的婦女,夏季吐出紅色痰液,伴隨一兩聲咳嗽。處方:人參、陳皮、茯苓各一錢,白朮一錢半,防風、桔梗各五分,乾薑三分,甘草一分,煎好後加入藕汁和蛤蜊汁,再煎煮,趁熱服用三黃丸。

吳丞相沖卿突然吐血,孫兆醫生用蚌粉研磨成細末,加入少量辰砂,用米湯調服,每次二錢,一天三次,很快便痊癒了。孫兆醫生將此方秘而不宣,吳丞相運用醫術才得知此方,韓子功的方子用硃砂一錢,真蚌粉五分。(出自《醫說續編》)

張子和醫生治療岳八郎,平素嗜酒,一次大量飲酒後醉倒,吐血,近一年來身體發黃如同橘子,神志昏迷發作,數日不醒,不吃粥漿,身體僵直如同厥證,兩手脈象皆沉細。張子和醫生說:脈象沉細,病在裡邊,內有積聚。於是服用舟車丸百餘粒,浚川散五六錢,大便十幾次,排出物像葵葉汁一樣,內有乾硬的糞便,氣味異常難聞。之後岳八郎突然睜開眼睛,伸出胳膊,問左右說:我怎麼會變成這樣?左右回答:你吐血之後,數日不醒,張醫生治療你才醒過來。從此之後,每五六天必瀉肚子,一共四五次,血才止住。

當時還偶爾咳嗽一兩聲,潮熱未退,於是服用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各二兩,一大碗水,加入老竹葉和少許蜂蜜同煎,去除藥渣,隨時服用。也曾服用人參白虎湯,但不到一個月又復發了。

李氏範初次患咳嗽咯血,服用調胃承氣湯一兩,加當歸後沒有效果。再次服用舟車丸五六十粒,大便三四次,又嘔吐出一碗血。

(注:若庸醫診治,必然懷疑。)不到一夜,又服用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三四錢,大便十幾次,病情已好轉一半。繼續服用黃連解毒湯加當歸,之後用草莖放入鼻中,出血半升。傍晚,又服用益腎散,大便數次,終於痊癒。

何伯庸醫生治療邵某,吐血數斗而倒地,氣息已絕。何醫生見其血色,說:還沒死呢!用獨參湯灌服,竟然治癒了。(出自《雲南通志》)

朱丹溪醫生治療一位男子,家境貧寒,勞累過度,十一月患了寒病,經常吐出三兩口血,六脈緊澀。有一天,食慾減退,胃脘部痞悶,醫生用溫膽湯、枳實薤白半夏湯治療,三天後發微熱,口乾但不渴,口中痰多。這是感受寒邪了。詢問病史,他說十天前,在霜降時曾三四次涉水過溪,心裡悲傷哭泣,肚子也餓。於是朱丹溪醫生用小建中湯去白芍藥,加入桔梗、陳皮、半夏,四劑藥後病情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