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6)
卷十二 (6)
1. 吐血
盧不遠臘月十七日,圍爐露坐大半夜,次日爪甲盡折。先自十月間暴怒,頓足叫呼,氣喘食頃,茲復火為寒鬱,漸覺神思昏瞀。至二十七夜,因房後患腹痛惡寒泄瀉,平旦且止,至暮復作,明日又止。至開正五日,意為腎瀉,服四神丸一大劑,瀉痛竟止。早間肛右有核,其痛漸近尾閭,暮痛不可反側,次暮以水化熊膽塗之,立覺涼氣直上肺左,痛漸緩,(火毒悉內竄矣。)中夜吐痰,痰內見血一二點,辰時痔出白膿,竟可起坐。
十一日早,方話頃,血從咳至,作意引定,煎六味丸料服,夜半睡覺,血即上湧如潮,喘聲如鋸。進童便及六味煎藥,氣稍定。才聞薑湯氣,血即隨湧,平旦始緩,夜再發如前,寐則背心蒸熱,醒即血來,咽喉如截斷,一湧盈掬,心急躁亂,欲多語言,聲一響而血遊至。至十三早,議下莫敢應。
至晚,勢急似無生理,乃用瀉心配血藥下之,不應。時方寒沍,用水調大黃末服,轉欲去衣被,啜芩、連苦寒如甘旨。至五更,強進清米飲,藥力忽轉,解黑糞瘀穢不可近,凡三次,血來少平。十五寅時立春,以建蓮濃煎,呷之甚美,少間,足心汗出,次及手心背心,一日安和。
暮又吐鮮血數口,以赤小豆,連翹,合瀉心方法服之,覺上身氣即開,臍以下不動而悶,汗出似前者三日,血亦漸減。二十外,大便如青泥,次下如鐵彈者二三枚,血方淨盡。溯病之由,以火鬱誤認腎虛服四神丸,致禍幾死。良醫自病猶爾,矧其他耶?(此正諺云:盧醫不自醫。
)
馮楚瞻治楊某吐血之後,大渴不止,兩寸甚洪,關尺甚弱,此陰血暴亡,臟腑失養,津液槁燥,陰火上炎,名為血竭也。以熟地三兩,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附子二錢,濃煎二碗,代茶飲之,日三劑,渴止而寸脈和平。若作胃火,妄用石膏、梔子、芩、連,反激陰火上炎,益增躁煩喘乏患矣。
喻嘉言曰:津液結則病,津液竭則死。故救病而不知救津液者,真庸工也。
吳孚先治何氏女,患吐血咳嗽,食減便難,六脈兼數,左部尤甚。醫用四物湯加黃芩、知母。吳曰:歸、芎辛竄,吐血不宜,芩、母苦寒傷脾,咳嗽在所禁用。乃與米仁、玉竹、白芍、枸杞、麥冬、沙參、川續斷、建蓮、百合,二十劑稍緩,五十劑漸瘳。
林西仲春間吐血,醫用苦寒過劑,口胃不開,大便不實。脈之,左關沉弦,右關弦數,得之勞神傷脾,而後鬱怒也。宜歸脾湯合逍遙散,加蓮實為丸,補脾開鬱乃愈。
王監司妾,吐血既久,猶進苦寒,脈芤帶數,不思飲食,大便微溏,此涼劑太過,陰陽兩損也。人參、蓮肉、山藥、麥冬、五味、白芍,兼左歸丸而愈。
黑虎丹,治一切吐血衄血諸失血之症。便血血淡,以黃柏易黃芩,亦名清炎散。荊、黃、黃芩各等分,炒極黑為末,每服三錢,丹參湯調下。丹參色赤氣輕,能於氣分中生血去瘀,賢於四物遠矣。此方活人甚多。血止後,單服丹參半載,永不復發。每月參一斤,合陳細茶半斤,用以代茶服,不可間斷。
白話文:
吐血
盧氏於臘月十七日徹夜圍爐夜坐,隔日指甲全斷。十月間曾因暴怒,頓足大喊,氣喘不已。之後又因寒邪鬱結於體內,漸感神志不清。二十七日夜,因腹痛、惡寒、腹瀉,至清晨停止,傍晚又發作,次日痊癒。開正節(正月初五)認為是腎虛導致腹瀉,服用四神丸一劑後,腹瀉疼痛停止。清晨肛門右側長了腫塊,疼痛逐漸延伸至尾椎骨,傍晚疼痛難忍,無法翻身,於是用水調和熊膽塗抹,立刻感到一股涼氣直衝左肺,疼痛減輕(火毒已內竄)。半夜吐出痰液,痰中帶有一兩點血。辰時(早上7-9點)痔瘡流出白色膿液,得以起身活動。
十一日清晨,說話片刻後,便開始咳血,努力抑制,煎服六味地黃丸,半夜睡覺時,血再次湧出如潮,呼吸聲急促如鋸木。服用童尿和六味地黃丸煎劑後,氣息稍緩。但只要聞到薑湯的味道,血便再次湧出,清晨才緩解,晚上再次發作如前,睡覺時背部發熱,醒來就咳血,喉嚨像被堵住一樣,每次咳出大量的血,心慌意亂,想說話,但一發聲血就湧出。十三日清晨,眾人都不敢施治。
傍晚,病情危急,性命堪憂,於是使用瀉心湯配伍活血藥物灌腸,但無效。當時正值寒冷,便用水調和生大黃粉服用,患者想要脫掉衣被,喝下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卻感到甘甜。五更(凌晨3-5點)強行服用清米湯,藥效突然轉變,排出大量黑色污濁糞便,共三次,出血量減少許多。十五日寅時(凌晨3-5點)立春,服用濃煎建蓮湯,感覺味道很好,不久後,腳心出汗,接著手心、背部也出汗,整天舒適安穩。
傍晚又吐出幾口鮮血,服用赤小豆、連翹,合用瀉心湯的方法煎服,感覺上半身氣血通暢,但臍下仍然悶痛不動,出汗如前,持續三日,出血也逐漸減少。二十日以後,大便如青泥,接著排出兩三枚像鐵彈一樣的硬塊,血才完全止住。追溯病因,是因火鬱內阻,誤以為腎虛而服用四神丸,導致險些喪命。即使名醫自身患病也如此,何況其他人呢?(這正是俗話說的:盧醫不自醫。)
馮楚瞻治療楊某吐血之後,口渴難忍,寸脈洪大,關尺脈微弱,這是陰血暴亡,臟腑失養,津液枯竭,陰虛火旺,稱為血竭。用熟地三兩、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附子二錢,濃煎兩碗,當茶飲用,每日三次,口渴止住,寸脈平和。如果誤認為是胃火,濫用石膏、梔子、黃芩、黃連等苦寒藥物,反而會加劇陰虛火旺,導致煩躁、喘息、乏力等症狀加重。
喻嘉言說:津液凝聚則生病,津液枯竭則死亡。因此,治療疾病卻不知道救治津液的,真是庸醫。
吳孚先治療何氏女,患有吐血咳嗽,食慾減退,大便困難,六脈皆數,左側尤甚。醫生使用四物湯加黃芩、知母。吳孚先說:當歸、川芎辛溫走竄,吐血不宜使用;黃芩、知母苦寒傷脾,咳嗽更不應使用。於是處方米仁、玉竹、白芍、枸杞、麥冬、沙參、川續斷、建蓮、百合,服用二十劑後病情稍緩,五十劑後漸癒。
林西仲春天吐血,醫生使用苦寒藥物過量,導致飲食不振,大便不實。把脈後發現,左關脈沉弦,右關脈弦數,是因勞神傷脾,之後又鬱怒所致。宜用歸脾湯合逍遙散,加蓮子製成丸劑,補脾疏肝解鬱而痊癒。
王監司的妾,吐血已久,仍然服用苦寒藥物,脈象洪大而數,食慾不振,大便略溏,這是寒涼藥物服用過度,導致陰陽兩虛。使用人參、蓮子、山藥、麥冬、五味子、白芍,配合左歸丸而痊癒。
黑虎丹,治療一切吐血、鼻出血等各種出血症狀。便血顏色淡薄,用黃柏代替黃芩,也稱為清炎散。荊芥、黃連、黃芩等量,炒至焦黑研末,每次服用三錢,丹參湯送服。丹參顏色赤紅,氣味輕揚,能於氣分中生血祛瘀,比四物湯更好。此方救活很多人。血止之後,單獨服用丹參半年,永不復發。每月服用丹參一斤,配伍陳年細茶半斤,當茶飲用,不可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