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2)
卷十二 (2)
1. 吐血
(辨症分明。)
陸養愚治少司馬陸北川,原有痰火,因感怒後,觸大怒,夜熱咳嗽見紅,先服童便數鍾,血止,嗽亦不甚。清晨,復吐血甚多,而嗽亦頻,醫謂年高濃於房事,投滋陰降火,犀角地黃湯及六味加知、柏之類,已五日,喘急倚息不眠,畏寒特甚。脈之,兩寸關浮洪而滑,兩尺稍沉數,曰:此感冒未經解散,今將入里。
蓋初以童便陰涼遏之,致外感內郁,二火皆無所泄,故逆而衝上也。脈實症實,終屬有餘之邪。今尚畏寒,表症猶在,而喘急衝逆,陽明之熱尤甚,宜合攻之,解散在經之邪,肅清胃府之熱,則諸症自釋。因用乾葛、石膏為君,桑皮、前胡、蘇子、杏仁、薄荷、黃芩為佐,炙細甘草、木通為使,二劑減十之七。寸關已平,尺尚洪,乃以前劑加元明粉三錢,一劑出稠穢甚多,諸症全愈矣。
陸肖愚治妻兄費光宇,七月間,薄暮歸家,飲酒數杯,心口便覺不快,隨吐,吐後出痰沫盆許,繼之以血碗余,頭眩眼黑,遍身汗出如雨,漸發熱,但可靜臥,稍動即吐,吐即有血,口極渴,而湯飲不敢進,或與藥亦吐,而血隨湧出。脈之,數大無倫,按之則虛,面如煙塵,曰:此勞心而兼傷暑熱也。
血由吐出,吐因動發。令無動,以井水調辰砂益元散,徐飲之,約水一礶,藥八九錢,遂睡,半日方醒,人事清爽,熱退吐止。但倦甚,以生脈散調理數日而愈。(雄按:生脈散未妥。)
鐘鳴宇苦志螢窗,忽吐血碗許,醫以芩、連、梔、柏、生地、白芍輩投之,一帖而止。後數日,喉中復有血腥,似有洶湧之意,又投前劑,亦一帖而止。自此,漸發熱,咳嗽痰紅。又以吐血為陰虛火旺,以滋陰清火療之,逾兩月不減,而大便不潔,面黃帶青,喘促聲啞,不能仰臥,胸膈痛應於背。脈之,兩寸不起,兩關尺沉遲,曰:寸脈不起,上焦有痛也;關脈沉遲,中下有寒也。
用元胡索、紅花、蘇木、茅根、丹皮、紫菀、桑皮、貝母、枇杷葉,大料濃煎,徐徐服之。又以白朮、乾薑、茯苓、澤瀉、好陳米為丸,日三服。煎藥僅二劑而喘痛減,又二劑而聲稍清,丸藥約二錢而瀉止,十日俱瘳,以補氣養榮湯調理之。
閔巽峰性躁急,素有痰火,三月間患吐血,醫以澀藥止之,血止而喉常有腥氣。至六月,醫令乘伏天灸之,曰:自此永不發矣。忽一日,血從口鼻噴出,勢如泉湧。脈之,六部皆洪大而稍數,乃用芩、連、石膏、丹皮、紅花、犀角等藥,進二劑不甚減。以潤字料合桃仁丸之,頓服五錢,少頃,又進三錢,五更連下數行,出稠痰瘀血缶許,身涼血止,得稍睡。
以前湯加生地,數劑,又去犀角、紅花,加天麥冬、花粉,便結則用前丸,調理五十日,血全止,半年復故。
白話文:
吐血
陸養愚治療少司馬陸北川,病人原本就有痰火,因發怒後病情加重,夜間發熱咳嗽並咳血。一開始服用童尿數碗,血止住了,咳嗽也減輕。但清晨又吐出大量鮮血,咳嗽頻繁。醫生認為病人年紀大,房事過度,於是使用滋陰降火的犀角地黃湯及六味地黃丸加知母、柏子仁等藥物治療,五天後病人喘息嚴重、倚靠著才能休息、無法入睡,而且非常怕冷。把脈後發現寸關脈浮洪而滑,尺脈稍沉而數,診斷為外感風寒尚未痊癒,邪氣將要深入體內。
認為最初用童尿性寒來抑制病情,導致外感邪氣內鬱,體內兩種火邪都無法發洩,所以逆衝而上。脈象和症狀都顯示邪氣偏盛,屬於邪氣有餘。病人仍然怕冷,表證尚未完全消失,但喘息、衝逆的症狀顯示陽明經的熱邪尤為嚴重,應當採用攻邪的方法治療,疏散經絡中的邪氣,清除胃部的熱邪,則諸症自然會消除。於是使用葛根、石膏為主藥,桑白皮、前胡、蘇子、杏仁、薄荷、黃芩為輔藥,炙甘草、木通為使藥,兩劑藥後減量七成。寸關脈已經平緩,尺脈仍然洪大,於是又在原方中加了元明粉三錢,服藥後排出很多污濁之物,諸症痊癒。
陸肖愚治療其妻兄費光宇,七月間傍晚回家,飲酒數杯後,感到心口不適,隨即嘔吐,吐出很多痰液和一碗多的鮮血,頭暈眼花,全身大汗淋漓,逐漸發熱,只能靜臥,稍微動彈就會嘔吐,嘔吐時就會吐血,口渴但不敢喝水,即使服用藥物也會嘔吐,而且血隨之湧出。把脈後發現脈搏頻數且有力,按之則虛弱,面色蒼白如灰,診斷為勞心傷暑。
出血是因嘔吐而起,嘔吐又是因活動而誘發。於是囑咐病人不要動,用井水調和辰砂益元散,慢慢服用,大約用水一碗,藥物八九錢,病人服藥後就睡著了,半天後醒來,精神清爽,發熱和嘔吐都停止了。只是感到非常疲倦,於是用生脈散調養數日痊癒。(作者認為:用生脈散治療不妥當。)
鐘鳴宇因長時間苦讀,突然吐出一碗血,醫生用黃芩、黃連、梔子、柏子仁、生地黃、白芍等藥物治療,一劑藥就止血了。幾天后,喉嚨裡又感覺有血腥味,好像有血要湧出來的感覺,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一劑藥又止血了。此後,病人逐漸發熱、咳嗽,痰中帶血。又認為是陰虛火旺導致吐血,用滋陰清火的藥物治療,兩個多月病情沒有減輕,而且大便不淨,面色黃而帶青,呼吸急促,聲音嘶啞,不能仰臥,胸膈疼痛並放射到背部。把脈後發現寸脈不顯,關尺脈沉遲,診斷為寸脈不顯,上焦有疼痛;關脈沉遲,中下焦有寒邪。
於是使用元胡索、紅花、蘇木、茅根、丹皮、紫菀、桑白皮、貝母、枇杷葉等藥物濃煎服用。又用白朮、乾薑、茯苓、澤瀉、陳米製成藥丸,每日服用三次。服用煎劑兩劑後,喘痛減輕;又服用兩劑後,聲音稍清;服用藥丸約兩錢後,大便通暢,十天後痊癒,最後用補氣養榮湯調理身體。
閔巽峰性格急躁,素有痰火,三月間患吐血,醫生用收斂止血的藥物治療,血止住了,但喉嚨裡總是感覺有腥味。到了六月,醫生建議在伏天用灸法治療,說這樣以後就不會再發病了。但有一天,血突然從口鼻噴出,像泉水一樣湧出。把脈後發現六脈都洪大而稍數,於是使用黃芩、黃連、石膏、丹皮、紅花、犀角等藥物治療,服用兩劑藥後病情沒有明顯減輕。於是用潤燥藥物配合桃仁丸,一次服用五錢,一會兒後,又服用三錢,五更時連續瀉下數次,排出很多稠痰和瘀血,身體感覺涼爽,出血停止了,可以稍微睡覺了。
然後在之前的湯藥中加生地黃,服用數劑,又去除了犀角、紅花,加了麥冬、花粉,如果大便不通則服用之前的藥丸,調理五十天,血完全止住了,半年後又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