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

1. 卷十二

2. 吐血

孫文垣治程兩峰,與乃侄有芥蒂,偶飲侄家,歸覺腹中滿,嘔噦不寧,次日,面目皆黃,惡寒發熱。醫作瘧治,五心加熱,下午潮熱煩躁,且鼻衄腹痛,大便黑如墨,吐黑血如爛豬肺者碗許,狀如中蠱,心疑乃侄毒之。召醫,率見其目珠如金,面若熏橘,腹大有塊,如碟且堅硬,兩足浮腫,四肢冷,小水赤,飲食不思,皆辭不藥。舉家號泣,欲爭哄。

診之,其脈左澀右滑。滑主痰飲,澀主有瘀血,所吐下皆瘀之驗,非蠱也。彼謂平生頗謹疾。曰:怒則傷肝,甚則嘔血,不嘔則瘀於經絡,滿而溢也。彼乃悟。用當歸尾三錢,赤芍、丹皮、川芎各一錢五分,元胡索、五靈脂、桃仁各一錢,滑石、茜根各二錢,煎飲,下黑物甚多。腹仍痛,塊未軟,前方加青皮、山楂、酒蒸大黃,服之大便三次,所去皆痰與瘀。

自此腹減塊消黃退,足尚腫,改用六君子加泡薑、茜根、滑石、青蒿而愈。

蕭萬輿表侄媳脾胃素熱,因冒風邪,目澀鼻乾,自用薑湯,連三晨咯血數口,又恣飲藕湯,益增煩脹。夫所謂外感者,從外而入,必令從外而出,薑湯獨力,既難奏效,藕湯涼澀,復閉外邪。用解表劑,入芩、連、花粉,一劑而愈。

姜子社少婦,潮熱喘咳,經水澀少,每鬱則膈脹拒食,偶啖辛熱,咯血口乾,脈弦滑微數。蓋甫笄陰血未充,五火易動,因循不治,亦能成瘵。以六味加黃芩、炙草、知母、麥冬、阿膠為丸,服至月餘,諸症如失。

孫文垣治汪希明,年弱冠,性躁,素有痰火,舊曾吐血。醫用收澀之劑太早,至瘀流滯經絡。且為灸肺腧、膏肓,咳不能唾。又誤作風邪,投發散之劑,不思火盛得風,其勢愈熾,血從口鼻噴出,勢如湧泉。診之,六脈洪數,身熱而煩,又時當三伏,內外之火夾攻,非釜底抽薪之法,難奪其上湧之勢,乃以三製大黃三錢,石膏五錢,黃連、茜根、滑石各二錢,女貞一錢,急煎飲之。

大便微行二次,血來少緩,即用石膏、滑石、冬青子各三錢,旱蓮草、茜根各二錢,黃連、山梔、貝母各二錢,茅根五錢,煎服,血乃止。後遇大便燥結,進當歸龍薈丸,咳嗽則與二冬、二母、栝蔞、白芍、黃芩、茅根、黃連、茜草之類,全瘳。夫病有六不灸,火盛者不灸。

此由誤灸幾殞,書之以為好灸者戒。

臧六老,上吐血,下瀉血,胸膈背心皆脹。原因腦怒,又傷犬肉,故發熱而渴。醫者皆作陰虛火動,為之滋陰降火,病愈甚。診之,兩關俱洪滑有力,此肝脾二經有餘症也。此怒甚傷肝之嘔血,並下泄,胸背脹痛,瘀血使然。脾為犬肉所傷,故不能統血。今誤用苦寒之劑,是以脾愈傷而上焦血愈滯,惟調氣健脾兼之消導,則萬全矣。

六老曰:人皆謂勞怯,故發熱吐紅血,上吐陽絡傷也,血下行,陰絡傷也,陰陽俱傷,法當不治,今謂非陰虛何也?曰:脈數無力者為陰虛,今洪滑有力。凡陰虛之熱,發於申酉間,夜半而退,如潮汛然,謂之潮熱,今熱不分晝夜,安得謂之陰虛?乃與山楂、香附、枳實調氣消導為君,丹參、丹皮、桃仁、滑石、茅根化瘀為臣,黃連、蘆根解犬肉之熱為佐,四帖,胸背寬,血吐止。惟腹中不舒,仍以前藥同丹溪保和丸與之,四帖,下黑穢半桶而愈。

白話文:

吐血

孫文垣治療程兩峰,他和侄子之間有嫌隙,偶然在侄子家喝酒,回家後覺得腹部脹滿,嘔吐不止,次日臉色發黃,惡寒發熱。醫生誤診為瘧疾治療,程兩峰五心煩熱,下午潮熱煩躁,並且鼻出血、腹痛,大便黑如墨汁,吐出碗許的黑血,像爛豬肺一樣,狀似中毒,懷疑是被侄子下毒。於是請醫生,但看診的醫生見到程兩峰眼珠發黃如金,面色像熏橘子一樣,腹部有堅硬如盤的腫塊,雙腳浮腫,四肢冰冷,小便發紅,食慾不振,都拒絕治療。程家上下哭泣,想要爭吵。

診斷後發現,其脈象左側澀滯,右側滑利。滑脈代表痰飲,澀脈代表瘀血,所吐出的都是瘀血,並非中毒。詢問程兩峰平時的生活習慣,得知他性情比較謹慎,然後說:生氣會傷肝,嚴重時會嘔血,不嘔血則瘀血停留在經絡,積滿後就會溢出。程兩峰於是恍然大悟。醫生於是用當歸尾、赤芍、丹皮、川芎、元胡索、五靈脂、桃仁、滑石、茜根等藥煎服,排出許多黑色瘀血。腹部仍然疼痛,腫塊尚未軟化,於是前方再加青皮、山楂、酒蒸大黃,服藥後大便三次,排出許多痰飲和瘀血。

從此腹部腫塊減小,黃疸消退,腳腫尚未消退,改用六君子湯加上泡薑、茜根、滑石、青蒿,最終痊癒。

蕭萬輿的表侄媳婦脾胃本來就偏熱,因為受了風寒,眼睛澀痛,鼻子乾燥,自己用薑湯治療,連續三天早上都咯血幾口,又大量飲用藕湯,導致更加煩悶脹滿。所謂外感疾病,從體外入侵,也必須從體外排出,單用薑湯效果不佳,藕湯寒涼收斂,反而阻礙了邪氣的排出。醫生於是使用解表藥,加入黃芩、黃連、花粉,一劑藥就痊癒了。

姜子社的一位年輕婦女,出現潮熱、喘咳、經水澀少等症狀,每當鬱悶時就會膈脹、拒食,偶然食用辛辣熱性食物,就會咯血口乾,脈象弦滑微數。因為她年紀輕,陰血未足,五臟之火容易亢盛,久拖不治,就會發展成癆病。醫生用六味地黃丸加黃芩、炙甘草、知母、麥冬、阿膠製成丸藥,服用一個多月,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孫文垣治療汪希明,他年輕氣盛,性情暴躁,本來就有痰火,以前曾吐血。醫生過早使用收斂止血的藥物,導致瘀血滯留在經絡。並且用灸法治療肺俞、膏肓穴,導致咳嗽厲害,無法吐痰。又誤診為風寒,使用發散的藥物,不明白火盛遇風會更加旺盛,結果血從口鼻噴出,像泉水一樣湧出。診脈後發現,六脈洪數,身體發熱煩躁,又正值三伏天,內外之火夾攻,如果不從根本上清除內火,難以制止出血,於是使用三製大黃、石膏、黃連、茜根、滑石、女貞子等藥急煎服用。

大便稍微通暢兩次後,出血減少緩慢,於是使用石膏、滑石、冬青子、旱蓮草、茜根、黃連、山梔子、貝母、茅根等藥煎服,出血就停止了。後來大便乾燥,服用當歸龍薈丸,咳嗽時服用二冬、二母、栝蔞、白芍、黃芩、茅根、黃連、茜草等藥,最終痊癒。疾病有六種情況不宜用灸法治療,火盛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因為錯誤的灸法治療幾乎導致病人死亡,寫下來告誡那些喜歡用灸法治療的人。

臧六老,上吐血,下瀉血,胸膈、背心都脹滿。原因是盛怒,又吃了狗肉,所以發熱口渴。醫生都認為是陰虛火旺,給他滋陰降火的藥物,結果病情更加嚴重。診脈後發現,兩關脈都洪滑有力,這是肝脾兩經有餘的症狀。這是因為盛怒傷肝導致的嘔血,並且下瀉,胸背脹痛,都是瘀血造成的。脾臟因為吃了狗肉受損,所以不能統攝血液。現在錯誤地使用了苦寒的藥物,所以脾臟受損更厲害,上焦的瘀血更加滯留,只有調和氣血、健脾和胃,並配合通導的方法才能痊癒。

臧六老說:大家都說勞累體虛,所以發熱吐紅血,上吐是陽絡受傷,下瀉是陰絡受傷,陰陽都受傷了,按理說是不治之症,現在怎麼說不是陰虛呢?醫生說:脈象數而無力的才是陰虛,現在脈象洪滑有力。凡是陰虛的熱症,都在申酉時發作,半夜退去,像潮水一樣,叫做潮熱,現在發熱不分晝夜,怎麼能說是陰虛呢?於是使用山楂、香附、枳實調和氣血、通導為君藥,丹參、丹皮、桃仁、滑石、茅根化瘀為臣藥,黃連、蘆根解狗肉的熱毒為佐藥,四劑藥後,胸背寬舒,吐血停止。只是腹部不適,仍然使用以前的藥物,加上保和丸,四劑藥後,排出半桶黑色污穢之物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