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一 (23)
卷十一 (23)
1. 勞瘵
晉平有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視之,曰:疾不可為,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或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淫蠱六疾,六氣日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女陰物而晦,時淫則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
蔡仍子因之妻,九院王家女也,忽患瘵疾,沉綿數年,既死,已就小斂。時上皇宮中聞之,惜其不早以陷冰丹賜之,今雖已死,試令救之。因命中使馳賜一粒,時氣息已絕,乃強灌之,須臾遂活,數日後而安。但齒皆焦落,後十五年方死。(張邦基《墨莊漫錄》。)
吳洋治汪伯玉父妾,病瘵,汗淫而渴,骨蒸而內爍其肌膚,洋以人參白虎湯飲之,病減半。曰:此胃燥也,急治其標,自今宜主補中,毋以悍劑,歲至乃可刈其根耳。越二載,中氣復出,驅蟲下蟯,蟯黝而殷,長尺有咫。(《太函集》。)
吳橋治吳氏婦,瘵三年,鄰家有事庖廚,相去百步,必先言食品,乃求食。其母憐之,日饋一雞飼之。橋曰:此傳屍蟲下之便。家人曰:凡死於是者七人矣,願除之。飲藥三日,腹甚痛,下二蟯,尺有咫,大如箸,赤首黝背頳腹,狀如玳瑁。然七日乃下七蟯,其後者差小爾。
蟯既下,婦不復求食,母餉之雞,則以餉之御人,其母叱御人,攘吾女而自啖也。卒強之食,遂作瀉而終。然其家故病傳屍,迄今無患矣。(《太函集》。)
方大𧎸故病瘵且成,賴橋而治。既病食痹幾殆,亦復賴橋。會橋出疆,其人不戒而病作,虛火中痞,恃粥而啜二三碗。陰火上騰自湧泉起,喉喑咳血,盜汗夢遺,舉身潮熱而羸,泄瀉不止。橋歸,復診之,六脈沉數而弦,蟲內蝕爾。下之得群蟯,皆異狀,並去癥瘕,尋愈。
《理虛元鑑》曰:虛症之因有六。一曰先天之因:受氣之初,父母或年已衰老,或乘勞入房,或病後入房,或妊娠失調,或色欲過度,此皆精血不旺,致令生子夭弱,故有生來五臟之氣,先有不足之處。至二十左右,易成勞怯。然其機兆,必有先見,或幼多驚風,骨軟行遲,稍長讀書不能出聲,或作字動輒手振,或喉中痰多,或胸中氣滯,或頭搖目瞬,此皆先天不足之徵。
宜調護於未病之先,或預服補藥,或節養心力,未可以其無寒無熱,能飲能食,而恃為無懼也。即其病初起,亦不過精神倦怠,短氣少力,五心煩熱而已,豈知其危困即在目前哉。二曰後天之因:或色欲傷腎,或勞神傷心,或屈怒傷肝,或憂愁傷肺,或思慮傷脾。先傷其氣者,氣傷必及於精。
先傷其精者,精傷必及於氣。或發於十五六歲,或二十左右,或三十上下。病發雖不一,而理則同也。三曰痘疹及病後之因:痘乃先天陰毒,疹乃先天陽毒,故痘宜益氣補中,則陰毒之發也淨,而終身少脾病。疹宜清散養榮,則陽毒之發也徹,而終身少肺病。調治失宜,多貽後患。
白話文:
勞瘵
晉平患病,求醫於秦國。秦伯派醫生診治,醫生說:此病無法治愈,這是因為近女色所致,病症如同蠱毒,既非鬼神作祟,也非飲食不潔,可能是因意志消沉所致,良臣將死,天命不佑。晉平問道:女色不可親近嗎?醫生回答:要節制。淫亂導致六種疾病,這六種氣,即陰陽、風雨、晦明。它們分屬四季,循序排列為五節,過度則成災禍。陰氣過盛則致寒疾,陽氣過盛則致熱疾,風氣過盛則致皮膚病,雨氣過盛則致腹疾,晦暗之氣過盛則致精神錯亂,光明之氣過盛則致心疾。
女子陰部潮濕晦暗,若房事不節制,則會導致內熱、迷惑、蠱毒等疾病。如今君主不節制,不按時行房,怎能不罹患此病?
蔡仍子的妻子,是九院王家女子,忽然患上瘵疾,病重纏綿數年,去世後已入殮。當時上皇宮中聽聞此事,惋惜沒有及時賜她陷冰丹,即使她已去世,也要試圖救治。於是命令使者快馬加鞭送去一粒藥丸。當時蔡仍子的妻子氣息已絕,便強行灌藥,片刻後竟然活了過來,數日後便康復了。只是牙齒都脫落了,十五年後才去世。(張邦基《墨莊漫錄》)
吳洋治療汪伯玉的妾室,患有瘵疾,出汗多且口渴,骨蒸消瘦,肌膚灼熱。吳洋用人參白虎湯治療,病情減輕一半。吳洋說:這是胃燥引起的,應當先治標,從現在開始應以補中為主,不要用峻猛的藥物,一年後才能根治。兩年後,中氣恢復,驅除蟲子,排出蛔蟲,蛔蟲又黑又粗,長達一尺多。(《太函集》)
吳橋治療吳氏婦女,瘵疾三年,鄰居家裡做飯,相距一百步,她必先問清楚食物,然後才索要食物。她母親憐惜她,每天給她送一隻雞吃。吳橋說:這是傳屍蟲引起的。家人說:死於這種病的人已有七個了,希望醫生能根治。服藥三日,腹痛劇烈,排出兩條蛔蟲,長達一尺多,粗如筷子,頭部紅色,背部黑色,腹部白色,狀如玳瑁。七天後一共排出了七條蛔蟲,後面的蟲子較小。
蛔蟲排出後,婦人不再索要食物,母親送雞給她,她就給僕人吃,她母親責罵僕人說:那是我的女兒,你竟然自己吃了!強迫她吃雞,結果導致腹瀉而亡。然而,她家因此而斷絕了傳屍病,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患此病了。(《太函集》)
方大𧎸久病瘵疾將要惡化,依靠吳橋治療才得以痊癒。他曾經因為飲食不當而幾乎病危,也依靠吳橋治療。吳橋出外的時候,方大𧎸不注意保養,病情復發,虛火中焦痞滿,只能喝稀粥,每次喝兩三碗。陰火上炎,從湧泉穴開始,喉嚨哽塞,咳嗽吐血,盜汗遺精,全身發熱消瘦,腹瀉不止。吳橋回來後,再次診治,診脈沉數而弦,是蟲子在體內侵蝕。下藥後排出許多蛔蟲,形狀奇特,並治好了癥瘕,不久就痊癒了。
《理虛元鑑》說:虛症的成因有六種。一曰先天之因:受孕之初,父母年老體衰,或勞累後房事,或疾病康復後房事,或妊娠調理不當,或過度縱慾,這些都會導致精血不足,生下的孩子體弱多病,因此出生時五臟之氣就先天不足。到二十歲左右,就容易患上勞怯之症。然而,其徵兆必定早有預兆,例如幼時多驚風,骨骼柔軟行走緩慢,稍長大讀書不能發聲,或寫字時手總是發抖,或喉嚨痰多,或胸中氣滯,或頭搖目瞬,這些都是先天不足的徵兆。
應該在疾病發生之前就加以調護,或預先服用補藥,或節制心力,不可因為沒有寒熱症狀,能吃能喝,就掉以輕心。即使疾病初起,也不過是精神倦怠、氣短乏力、五心煩熱而已,哪裡知道危困就在眼前呢?二曰後天之因:或縱慾傷腎,或勞神傷心,或抑鬱傷肝,或憂愁傷肺,或思慮傷脾。先傷其氣者,氣傷必及於精;先傷其精者,精傷必及於氣。或發病於十五六歲,或二十歲左右,或三十歲上下。發病年齡雖不相同,但道理都是一樣的。三曰痘疹及病後之因:痘瘡是先天陰毒,麻疹是先天陽毒,所以出痘瘡要益氣補中,則陰毒發洩乾淨,終身少患脾胃之病;出麻疹要清散養榮,則陽毒發洩徹底,終身少患肺病。治療不當,往往留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