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8)

1. 虛損

陳三農弟,昏倦發熱,頭痛惡風。因中氣太虛,元氣下陷,陽氣不充而頭痛,形氣衰少而內熱。用調中益氣湯加葛根一劑而安。更制脾腎丸,服逾月而愈。

治一貴婦,咳嗽泄瀉,咳嗽甚則泄瀉愈,泄瀉甚則咳嗽略止,午前微寒,午後微熱。此皆脾胃虛弱,痰涎隨虛火上潮,則咳甚而瀉止,痰涎隨虛火下注,則泄甚而咳止。不必治其諸症,但補養脾胃自愈。用保元湯,加炒松花、乾薑、五味、破故紙,八劑而咳嗽寒熱皆除,又八劑而泄止。(雄按:未必盡然,須憑於脈。)

薛立齋治一婦人,發熱晡熱,盜汗自汗,殊畏風寒,飲食少思,或腹痛吞酸,或大便不實。此脾胃諸經不足,氣血虧損,朝用補中益氣,夕用八珍湯,倍用參、耆、白朮,各二十餘劑,尋症漸愈。因喪母哀傷,盜汗便血,用加味歸脾湯,數劑而止。仍用前二藥,又五十餘劑,尋愈。

月經兩月而至,適因怒,去血過多,發熱作渴,肢體酸倦,頭目暈痛,用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二藥調補痊。

一婦人飲食少思,胸膈不利,或胸中作痛,或大便作瀉,或小便不利,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木香而愈。後因怒,寒熱往來,倦怠煩熱,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頓愈,用八珍湯調理。後因怒,吐血燥渴,用人參五錢,芩、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一錢,治之而愈。

一婦人內熱口乾,頭暈吐痰,帶下體倦,飲食少思。此脾氣虛弱而不能生肺金,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脾氣漸強,飲食漸進,諸症漸退。再用加味逍遙散治之,尋愈。

一婦人日晡熱甚,月水不調,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胸膈痞滿,頭目不清,肢體倦怠,發熱煩躁。此七情肝脾虧損之症,用濟生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調治,元氣漸復而愈。

一婦人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熱晡熱,飲食不甘,體倦面黃,日晡則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加川芎、當歸,諸症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諸症全愈。然飲食失節,勞怒,惡寒發熱,不食,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熱退。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愈。

一婦人月經不調,飲食少思,日晡熱甚。此肝脾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加山藥、山茱、丹皮、麥冬、五味而愈。次年秋,寒熱如瘧,仍用前藥而愈。

沈大方室趙氏,初患痰喘熱渴,或以降火散氣治之,肌日削而氣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熱口腐,腹脹神昏,絕食。此乃虛熱無火,薛投壯水生土之劑隨愈。至戊申夏初,坐則頭墜不能視,臥則背冷透體,煩熱暈眩,咳嘔痰湧,手足麻冷,勢成危殆。薛曰:此內真寒,而外假熱也。

遂與薑、附大補之劑,三四劑,勢漸安。仍以前藥加減而愈。(此沈自述之案。)

白話文:

虛損

陳三農的弟弟,昏昏沉沉、倦怠發熱,頭痛怕風。這是因為中氣虛弱,元氣下陷,陽氣不足導致頭痛,形體氣血衰少而出現內熱。用調中益氣湯加葛根一劑就痊癒了。之後又服用脾腎丸一個多月,徹底痊癒。

一位貴婦,咳嗽腹瀉,咳嗽厲害時腹瀉就減輕,腹瀉厲害時咳嗽就稍微好轉,上午略感寒冷,下午略感發熱。這些都是脾胃虛弱造成的,痰涎隨著虛火上湧,就咳嗽加重而腹瀉減輕;痰涎隨著虛火下行,就腹瀉加重而咳嗽減輕。不必治療這些症狀,只要調理脾胃就能自愈。用保元湯,加炒松花、乾薑、五味子、破故紙,八劑後咳嗽和寒熱都消失了,再服用八劑腹瀉也停止了。(註:這不一定總是這樣,需要根據脈象判斷。)

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發熱,午後熱更甚,盜汗自汗,特別怕風寒,飲食減少,食慾不振,有時腹痛、胃酸,有時大便不實。這是脾胃及其他經絡不足,氣血虧損的表現。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八珍湯,參、耆、白朮的用量加倍,服用二十多劑後,症狀逐漸好轉。因為喪母過度悲傷,出現盜汗和便血,於是服用加味歸脾湯幾劑就止住了。繼續服用之前的兩種藥物,又服用了五十多劑,最終痊癒。

一位女子月經兩個月才來一次,因發怒導致經血過多,出現發熱口渴、四肢酸倦、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服用逍遙散和加味歸脾湯,調補後痊癒。

一位婦女飲食減少,食慾不振,胸膈不舒暢,有時胸痛,有時大便溏瀉,有時小便不利,服用逍遙散加山梔子、茯神、遠志、木香而痊癒。後來因為發怒,寒熱往來,倦怠煩熱,在原方基礎上加炒黑黃連少許,很快就痊癒了,之後用八珍湯調理身體。再次因發怒,吐血口渴,服用人參、黃芩、白朮、當歸、陳皮、甘草等藥物而痊癒。

一位婦女內熱口乾,頭暈吐痰,白帶增多,身體倦怠,飲食減少,食慾不振。這是脾氣虛弱,不能滋生肺金的表現,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脾氣漸強,飲食漸增,諸症逐漸減輕。再服用加味逍遙散治療,最終痊癒。

一位婦女午後發熱較重,月經不調,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大便不實,胸膈痞滿,頭暈目眩,肢體倦怠,發熱煩躁。這是七情(喜怒哀樂憂思恐)損傷肝脾導致的症狀,服用濟生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中益氣湯調理,元氣漸復而痊癒。

一位婦女胸脅脹滿,小腹墜脹,內熱,午後熱更甚,飲食無味,身體倦怠,面色發黃,午後臉色發紅,怕冷,惡寒發熱。這是脾肺氣虛,先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症狀漸漸好轉。之後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諸症全部痊癒。但是因為飲食不節、勞累、生氣,再次出現惡寒發熱、不想吃東西等症狀,服用加味小柴胡湯兩劑,熱退。再服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痊癒。

一位婦女月經不調,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午後發熱較重。這是肝脾氣血都虛弱的表現,服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藥、山茱萸、丹皮、麥冬、五味子而痊癒。次年秋天,出現寒熱如瘧疾的症狀,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而痊癒。

沈大方家裡的趙氏,最初患有痰喘、口渴,曾用瀉火散氣的方法治療,結果身體日漸消瘦,氣息日漸衰弱。到甲辰年,肝木旺盛,痰液壅盛,身體發熱,口腔潰瘍,腹部脹滿,神志昏迷,不吃東西。這是虛熱而非實熱,薛某用滋陰補腎的藥物,很快就痊癒了。到了戊申年夏初,坐著時頭昏沉,看不清東西;躺著時後背發冷,透到全身;煩熱、頭暈目眩,咳嗽、嘔吐、痰多,手腳麻木冰冷,情況危急。薛某說:這是內在真寒,而外在假熱。

於是給她服用溫陽補氣的藥物,三四劑後病情漸漸好轉。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加減藥物後痊癒。(這是沈某自述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