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卷十一

2. 虛損

張子和治束茂之病,虛勞寢汗,面有青黃色,自膝以下冷痛無汗,腹中燥熱。醫以姜附補之,五晦朔不令飲也,又禁梳頭,作寒治之。張曰:子之病不難愈,難於將護,恐愈後陰道轉茂,子必不慎。束曰:不敢。乃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心火下降。覺渴,與冰水飲之,又令澡浴。

數日間,面紅而澤。後以河水煮粥,溫養脾胃,又以治血當歸丸、人參柴胡散、五苓散、木香白朮散調之,病即瘥,汗止足暖食進。張曰:此本肺脾之病,當以涼劑。蓋水一物,在目為淚,在皮為汗,在下為小溲。若禁飲水,則渴而燥熱生。人若不渴,與水亦不飲之矣。束既愈,果忘其戒,病復作,張已去,乃殂。

竇材治一婦人,傷寒瘍後,轉成虛勞,乃前醫下涼藥,損其元氣故也。病人發熱咳嗽,吐血少食,為灸關元百壯,服金液、保命、四神、鍾乳粉,一月全愈。

弘治乙丑歲,姑蘇儒學聞教諭恭,遘羸疾,吳醫治之,率用三白湯,無奇效。一日謁張養正求治,亦用三白湯。家人曰:前醫用之多矣。養正正色曰:子勿嘵嘵,吾用湯便不同。遂投熟附二三片煎,俾服即瘥。(《續醫說》。)

王時勉治常熟徐氏,中氣不足。脈曰:此脈宜補劑,當參、耆,譬如築室造基,不可時日計其成緒,須藥百裹乃可望愈。一至於十,病不少減。更謀一醫,病勢增劇。復請於王。王脈之,曰:爾信道不篤,又更別藥;以致增劇。徐莫諱,乃曰:曾服利氣之劑。王曰:必如吾言則生,否則非吾所能也。

從之,果及期而愈。肯堂嘗見《格致餘論》,載浦江鄭君仲夏患痢,丹溪煎人參膏與服,至五斤而劑止,十斤而病安。今人輕身重財,不顧體之強弱,病之淺深,亟於求效。況謀利嗜賄之徒,動輒便施剛峻劫劑,至於輕病變重,重病至危,往往有之。古人有言曰:不死於病,而死於醫。

竇材治一人,身長五尺,因酒色傷,漸覺肌肉消瘦,令灸關元三百壯,服保元丹一斤,自後大便滑,小便長,飲食漸加,肌肉漸生,半年如故。(此案附骨縮病後,故念庵謂有缺文。)

孫文垣治吳肖峰室,董潯陽次女,而龍山之妹也。患咳嗽體倦,多汗腹痛,呻吟不絕口者半月,諸治愈加,脈之,左手三五不調,而右手沉弦,面色青,息甚微,腹中漉漉有聲。問上年夏日曾病否?曰:曾頭痛體倦多汗,但不咳嗽,不腹痛,今五月初,病如上年。醫謂傷風,用參蘇飲發之,始咳嗽,與治嗽則加腹痛。

又謂通則不痛,以沉香滾痰丸下之,遂憊不可支。曰:此乃注夏病,仲景謂春夏劇,秋冬瘥者是也。問注夏何為咳嗽?曰:原不咳嗽,由參蘇飲重發其汗,肺金受傷,故燥而咳。何以腹痛?曰:因治咳,寒其中氣故也。況又服滾痰丸之劑,以重傷之。蓋五月六陽之氣,布散於外,汗而又汗,汗多則亡陽。

白話文:

虛損

張子和治療束茂的疾病,症狀是身體虛弱、夜間盜汗、面色青黃,膝蓋以下冰冷疼痛且無汗,腹部燥熱。醫生用生薑附子溫補,但五天內(晦朔,指農曆每月最後一天和初一)不准他喝水,還禁止梳頭,用寒涼的方法治療。張子和說:「你的病並不難治癒,難在於將來保養,恐怕治癒後陰虛又會加重,你一定要小心謹慎。」束茂說:「不敢。」於是先用舟車丸、浚川散瀉下五到七次,讓心火下降。感到口渴就給他喝冰水,並讓他洗浴。

幾天後,面色紅潤有光澤。之後用河水煮粥,溫養脾胃,又用治療血虛的當歸丸、人參柴胡散、五苓散、木香白朮散調理,疾病就痊癒了,盜汗停止,腳暖和了,食慾也好了。張子和說:「這原本是肺脾的疾病,應該用涼性的藥物治療。水這種物質,在眼睛裡是眼淚,在皮膚上是汗液,向下則是尿液。如果禁止喝水,就會口渴,然後產生燥熱。人如果不渴,即使給他水也不喝。」束茂痊癒後,果然忘記了醫囑,疾病又復發了,張子和已經離開了,束茂於是去世了。

竇材治療一位婦人,傷寒痊癒後轉變為虛勞,是因為之前的醫生使用了寒涼藥物,損傷了她的元氣。病人發熱咳嗽,吐血,少食,竇材用灸法灸關元穴一百壯,服用金液、保命、四神、鍾乳粉等藥物,一個月後完全痊癒。

弘治乙丑年,姑蘇儒學的教諭恭先生患了瘦弱的疾病,吳地醫生治療他,都使用三白湯,沒有什麼效果。有一天他拜訪張養正求治,張養正也用三白湯。家屬說:「之前的醫生已經用了很多了。」張養正正色道:「你不要這樣說,我用三白湯的方法不一樣。」於是加了二三片熟附子煎藥給他喝,立刻就痊癒了。(《續醫說》)

王時勉治療常熟徐氏,中氣不足。把脈後說:「這個脈象應該用補藥,要用人參、黃耆,這就像建造房屋打地基一樣,不能用時間來計算進度,需要服用一百劑藥才能期待痊癒。」服用了一到十劑藥,病情沒有減少。他又找了另一位醫生,病情加重了。他又再次求治於王時勉。王時勉把脈後說:「你沒有堅信我的醫囑,又服用其他的藥物,所以導致病情加重。」徐氏不再隱瞞,說:「我服用過行氣的藥物。」王時勉說:「你一定要按照我的話去做就能痊癒,否則就不是我能治好的了。」

徐氏聽從了他的話,果然在預期時間內痊癒。肯堂曾經在《格致餘論》中看到記載,浦江鄭君仲夏患痢疾,朱丹溪用人參膏給他服用,服用到五斤時停止,服用到十斤時病就好了。現在的人輕視身體而看重錢財,不考慮身體強弱、疾病輕重,急於求成。況且那些謀利貪財的人,動不動就使用猛烈的藥物,導致輕病變重,重病加劇,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古人有句話說:不死於病,而死於醫。

竇材治療一個人,身高五尺,因為酒色傷身,逐漸感到肌肉消瘦,他用灸法灸關元穴三百壯,服用保元丹一斤,之後大便通暢,小便量多,飲食漸增,肌肉漸長,半年後恢復如初。(此病例是骨縮病之後,所以念庵認為有缺文。)

孫文垣治療吳肖峰的妻子,董潯陽次女,也是龍山先生的妹妹。她患咳嗽、身體疲倦、多汗、腹痛,呻吟不止已經半個月了,各種治療方法都用過。把脈後,左手三關脈不調,右手脈沉弦,面色青紫,呼吸微弱,腹部咕嚕作響。問她去年夏天是否得過病,她說:曾經頭痛、身體疲倦、多汗,但是沒有咳嗽,沒有腹痛,現在是五月初,病情和去年一樣。醫生認為是傷風,用參蘇飲發汗,結果開始咳嗽,治療咳嗽後腹痛加重。

醫生又認為氣血流通則疼痛消失,於是用沉香滾痰丸讓她服下,結果她更加虛弱不堪。孫文垣說:「這是夏月感受暑邪的疾病,張仲景說春夏病情加重,秋冬好轉,就是這個道理。」問她為什麼會咳嗽?孫文垣說:「原本沒有咳嗽,因為參蘇飲過度發汗,肺金受損,所以乾燥而咳嗽。為什麼腹痛呢?因為治療咳嗽,寒邪傷了她的中氣。況且又服用滾痰丸,加重了病情。五月是陽氣生發的季節,陽氣布散於外,她又不斷發汗,汗多則陽氣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