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 (2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2)

1. 內傷

喻促煎所存之藥續進,而姻族雜進,商以肩輿送其回寓,另進他藥,啞瞶如前,越二日而逝。

李士材治程幼安,食少腹悶,食粥者久之,偶食蒸餅,遂發熱作渴,頭痛嘔逆。或以傷寒治之,或以化食破氣之藥投之,俱不效,勢甚危。診之曰:脈無停滯之象,診之軟且澀,是脾土大虛之症也,法當以參、術理之。聚皆不然。李曰:病勢已亟,豈容再誤?遂以四君子湯加沉香、炮姜與之,數劑而減,一月而安。

倪文學素勞積鬱,胸膈飽悶,不能飲食,服消食理氣行痰開鬱清火,凡百餘劑,不效,病勢日增。李診之,脈大而軟,喟然嘆曰:明是火衰不能生土,以伐氣寒涼藥投之,何異入井而又下石乎?遂以六君子湯加乾薑、肉桂、益智仁各一錢,十劑少愈。然食甚少也,遂加附子一錢,兼用八味丸調補,百餘日而痊。

盧不遠治戴養吾夫人,體常困倦,眩暈不食,胸膈痞滿。脈之寸關不透,以為肝脾之氣不伸,用八珍加升麻、柴胡而愈。後每病,用前方即安。若稍為加減,便不獲效。凡十五年,皆倚恃焉。蓋夫人性靜體厚,起居安適,是以氣血不振而消沮,故於補氣血藥中加開提之劑,得其性情,故可久服。

何介甫病脾數年,飲食少而精神悴。卒酉七月就診,兩關軟弱,不透於寸,用參、苓、歸、芍、陳皮、防風、甘草,數十劑,遂善啖肥濃,數年之疾脫然。問曰:予疾有年,補脾補腎,法非不詳,而未之效,君何從平易得之?曰:君疾在肝,非脾腎病也。凡診病者,當窮其源,無為症惑。

如飲食少,雖關脾胃,其所以致脾胃病者何故?此當審者。今君兩關脈弱,不透於寸,右固脾虛明矣。左則何謂?此脾體不足,而脾用不行也。蓋脾之用,肝也。星家取克我者為用神,脾體無肝木為之用,則氣血便不條暢,運化遲鈍,而脾胃轉困矣。且秋來金肅,肝更不伸,乃為補助肝木之氣,使之揚溢,則脾土伸舒,精神油然外發,雖不治脾,實所以治也,安用奇特之法哉。

馮楚瞻治王慎瞻,平日過勞,乃遠行,途中食冷麵羊肉,及歸,胸中疼脹不堪。醫所用無非楂、菔、枳、樸之類,服之益甚,漸至心如壓扁,昏暈悶絕,少減則蘇。曰:食乃有形之物,惟入腸胃,滯則為脹為疼,著而不移,豈能升降於胸次乎?蓋胸為心肺之部,止受無形之氣,不能藏有形之物也。

且六脈弦細而數,身不熱,語言無力,皆非傷食之候,乃積勞所傷,無根之氣上逆於心,以致脹痛不堪耳。當用塞因塞用之法,乃以棗仁、硃砂、乳香為細末,剖豬心血為丸,用人參五六錢,煎濃湯送服。少頃,以蓮子煮白米粥壓之,令忍脹,強吞半碗。如是數日,疼脹漸減。

繼以胸膈自覺甚空,雖多食不飽,而大便出者無幾。蓋勞役太過,臟腑脂膏耗竭,狀如中消,食物入腹,銷鑠無餘,故多入少出也。

白話文:

內傷

一位病人服用煎好的藥後,病情持續惡化,親戚朋友幫忙抬他回家,又換了別的藥,但病情如同之前一樣,兩天後去世。

李士材醫治程幼安,他食慾不振,腹脹,長期只吃粥,偶然吃了個蒸餅,就發熱口渴、頭痛嘔吐。有人用傷寒的療法,也有人用消食、理氣的藥物,都無效,病情危急。李士材診斷後說:脈象沒有停滯的徵兆,脈象軟而澀,這是脾土大虛的症狀,應該用人參、白術調理。其他人都不贊同。李士材說:病情已經很危急了,怎麼還能再耽誤?於是用四君子湯加沉香、炮薑給他服用,服用了幾劑藥後病情減輕,一個月後痊癒。

倪文學長期勞累積鬱,胸膈飽脹、悶痛,不能進食,服用消食、理氣、行痰、開鬱、清火的藥物,共一百多劑,無效,病情日益加重。李士材診斷後,發現脈象大而軟,感嘆道:這分明是腎中之火衰弱不能滋養脾土,卻用寒涼的藥物治療,這不是等於掉進井裡又往下扔石頭嗎?於是用六君子湯加乾薑、肉桂、益智仁各一錢,十劑藥後病情稍有好轉。但食慾仍然很差,於是又加附子一錢,並服用八味丸調補,一百多天後痊癒。

盧不遠醫治戴養吾夫人,她經常感到疲倦、頭暈、不想吃東西,胸膈痞滿。脈象寸關部位不充實,認為是肝脾之氣不通暢,於是用八珍湯加升麻、柴胡,病情痊癒。之後每次生病,都用之前的藥方就能痊癒。如果稍微加減藥物,就沒效果。十五年間,都依靠這個藥方。因為夫人的性格沉靜,體質厚實,生活起居安逸,所以氣血不足而萎靡不振,因此在補益氣血的藥物中加入升提之劑,符合她的體質,所以可以長期服用。

何介甫脾胃病多年,飲食減少,精神萎靡。七月酉日就診,兩關脈軟弱,寸脈不充實,用人參、茯苓、當歸、芍藥、陳皮、防風、甘草,幾十劑藥後,就能吃肥膩的食物了,多年的疾病就這樣痊癒了。病人問道:我的病多年了,補脾補腎的辦法我都知道,但都沒效,您怎麼能用簡單的辦法治好呢?醫生回答說:您的病在肝,不是脾腎的毛病。診斷疾病,應該追究病根,不要被表面的症狀迷惑。

例如,飲食減少,雖然關乎脾胃,但導致脾胃生病的原因是什麼?這應該仔細審察。您現在兩關脈弱,寸脈不充實,右側脈象確實是脾虛,但左側脈象呢?這是脾的本體不足,脾的功能也不行。因為脾的功能是依靠肝的。星學家認為克制我的就是我的用神,脾的本體沒有肝木來幫助它,則氣血就不通暢,運化遲鈍,脾胃就會更加虛弱。而且秋天金氣肅殺,肝氣更加不舒展,因此要幫助肝木之氣,使之舒暢,則脾土就能舒展,精神自然煥發,雖然沒有直接治療脾,卻實際上治療了脾,何必用奇特的療法呢?

馮楚瞻醫治王慎瞻,他平日勞累過度,又長途跋涉,途中吃了涼的麵條和羊肉,回家後,胸部疼痛脹滿不堪。醫生用的都是山楂、萊菔子、枳實、厚樸之類的藥物,服用後病情反而加重,漸漸感到胸口像壓扁了一樣,昏暈、悶絕,稍微減輕疼痛後就清醒。馮楚瞻說:食物是有形的東西,只進入腸胃,滯留就會脹痛,停留在腸胃,怎麼會上升到胸部呢?因為胸部是心肺的部位,只接受無形的氣,不能容納有形的東西。

而且六脈弦細而數,身體不發熱,說話無力,都不是傷食的表現,而是積勞成疾,無根之氣上逆於心,導致脹痛不堪。應該用塞因塞用的方法,於是用棗仁、硃砂、乳香研成細末,用豬心血做成藥丸,用人參五六錢,煎濃湯送服。一會兒,用蓮子煮白米粥壓制,忍住脹痛,勉強吞服半碗。這樣持續幾天,脹痛漸漸減輕。

接著,病人覺得胸膈空虛,即使多吃也不飽,大便也少。這是因為勞累過度,臟腑的脂肪油脂耗竭,就像消渴一樣,食物進入腹部,都被消耗殆盡,所以吃得多排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