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 (18)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8)

1. 鬱症

或謂戴陽症,用熟地、附子等,未服。張思外症雖類戴陽,然症起無因。察其所言,皆平日之事,則似少陰之獨語。至鼻現青色,時在秋令,則肺氣絕矣。然面有光亮,為表氣不和,唇色深紫,宜有鬱火。且左尺有根,本非無治;左關微強,則別有致病之故。詢之,乃昨早失手自碎粥罐,因怒不止,即大便昏迷,知為鬱怒所傷,肝火上逆而諸症蜂起,經所謂怒則氣上是也,與戴陽相去遠矣。用逍遙散去白朮,加地黃、丹皮、炒梔之屬而愈。

病多隱微,醫不審察,誤斯眾矣。

一宦素謹言,一日,會堂屬官筵中,有蘿蔔頗大,客羨之。主曰:尚有大如人者,客皆笑以為無。主則悔恨自咎曰:人不見如此大者,而吾以是語之,宜以吾言為妄且笑也。因而致病,藥不應。其子讀書達事,思其父素不輕言,因愧赧成病,必須實所言,庶可解釋。遂遣人至家取蘿蔔如人大者至官所,復會堂屬,強父扶病而陪。

陪至數巡,以車載蘿蔔至席前,客皆驚訝,其父大喜,厥旦疾愈。(《石山醫案》。)

一女與母相愛,既嫁,母喪,女因思母成疾,精神短少,倦怠嗜臥,胸膈煩悶,日常懨懨,藥不應。予視之曰:此病自思,非藥可愈。彼俗酷信女巫,巫托降神言禍福,謂之卜童。因令其夫假託賄囑之,托母言女與我前世有冤,汝故託生於我,一以害我,是以汝之生命克我,我死皆汝之故。今在陰司,欲報汝仇,汝病懨懨,實我所為,生則為母子,死則為寇仇。

夫乃語其婦曰:汝病若此,我他往,可請巫婦卜之何如?婦諾之。遂請卜,一如夫所言。女聞大怒,詬曰:我因母病,母反害我,我何思之?遂不思,病果愈,此以怒勝思也。

蕭萬輿治一婦,年四旬,懷抱鬱結,嘔痰少食,胸膈脹痛,雖盛暑猶著綿衣,六脈浮結,或煩渴不寐,此命門火衰,元氣虛寒也。以六君子加薑、桂及八味丸,不兩月而症痊矣。

易思蘭治徐文淙妻,臥病三年,身體羸瘦,畏寒戰慄後發熱,得汗始解,脊背拘痛,腰膝軟弱,飲食不進,則腸鳴作瀉,心虛驚悸,胸肋氣脹,畏風畏熱,頭眩目昏,月信愆期。易診之曰:此氣鬱病也。左寸脈心小腸屬火,當浮大而散,今心脈大而散,卻不浮。蓋心為一身之主,藏神而生血,宜常靜而不宜多動。

人能靜養,則心血充滿,脈自浮大。若事事攪亂,心不寧則神不安而血不充,是以脈無力而不浮,怔忡驚悸之病,由之以生。況診七八至,或十二三至,又往關中一獵,有類以灰種火之狀,此乃君火鬱於下,而無離明之象也。據脈論證,當有胸中煩悶,蒸蒸然不安,蒸出自汗,則內稍靜,而腠理不密畏寒為驗。

左關肝膽屬木,宜弦細而長,今左關弦長而不細,又侵上寸部二分,推之於內,外見洪大有力,是肝氣有餘也。蓋因火鬱於中,下不能承順正化之源,木母太旺,上助心火,中侮脾土。肝藏血而主筋,病當頭眩目昏,脊背項強,卒難轉側,背冷如冰,甚則一點痛不可忍,下則腰膝軟弱無力,脾胃不和等症為驗。左尺腎與膀胱屬水,脈宜沉濡而滑,惟此部得其正。

白話文:

鬱症

戴陽症狀類似,但此症起因不明。觀察病人敘述,都是平日之事,像是少陰病的獨語症狀。鼻現青色,時值秋季,肺氣已衰竭。但面色光亮,表示表氣不和,唇色深紫,應有鬱火。而且左尺脈有力,並非無藥可治;左關脈略強,則另有致病原因。詢問後得知,病人昨晨失手打碎粥罐,因怒氣難消,便昏迷不醒,可知是鬱怒傷肝,肝火上逆導致諸症齊發,正如「怒則氣上」之說,與戴陽症相去甚遠。因此使用逍遙散去白朮,加生地黃、丹皮、炒梔子等藥物,病症痊癒。

許多疾病症狀隱蔽,醫生若不仔細觀察,就會誤診。

一位官員,平日謹言慎行,一日在宴席上,看到一個很大的蘿蔔,賓客們都羨慕。主人說:「還有更大的,像人那麼大呢!」賓客們都笑著認為不可能。主人事後後悔自責,心想:「別人從沒見過這麼大的蘿蔔,我卻這麼說,肯定被認為是吹牛。」因此生病,服藥無效。他的兒子知書達理,知道父親向來不輕易說謊,因此為父親感到羞愧,認為必須證明父親所言不虛才能解除父親的病症。於是派人回家取來一個像人一樣大的蘿蔔,送到官署,再次設宴款待賓客,強扶著父親參加宴席。

席間數次敬酒,最後讓人用車把蘿蔔送到席前,賓客們都非常驚訝,其父也十分高興,第二天病就好了。(《石山醫案》)

一位女子與母親感情深厚,出嫁後母親去世,女子因思念母親而生病,精神萎靡,倦怠嗜睡,胸膈煩悶,整天無精打采,服藥無效。我診斷後說:「這是思慮過度導致的疾病,不是藥物所能治癒的。」當地人非常相信巫術,巫婆假借神靈之名預言禍福,稱為卜童。於是讓女子的丈夫假裝賄賂巫婆,讓巫婆託詞說女子與我前世有冤仇,你故意投生到我家,一心來害我,所以你的生命克制我,我死了都是你的錯。現在我在陰間,想要報仇,你病懨懨的,都是我造成的,活著是母子,死了是仇敵。

丈夫便對妻子說:「你病成這樣,我出去找人,請巫婆給你卜卦如何?」妻子同意了。於是請來巫婆,巫婆的話與丈夫說的一樣。女子聽後大怒,斥責道:「我因為思念母親而生病,母親反而來害我,我為什麼要思念她?」於是就不再思念母親,病就好了,這是用怒氣壓制思念之情而痊癒的。

蕭萬輿治療一位四十歲的婦女,懷抱鬱結,嘔吐痰涎,少食,胸膈脹痛,即使盛夏也穿著棉衣,脈象浮結,有時煩躁口渴,失眠,這是命門火衰,元氣虛寒。用六君子湯加生薑、桂枝及八味丸,不到兩個月病就好了。

易思蘭治療徐文淙的妻子,臥病三年,身體消瘦,畏寒戰慄後發熱,出汗後才好轉,脊背拘緊疼痛,腰膝酸軟,飲食不進,腸鳴腹瀉,心神不安,驚悸,胸肋脹痛,畏風畏熱,頭暈目眩,月經不調。易思蘭診斷後說:這是氣鬱病。左寸脈屬心和小腸,應浮大而散,但現在心脈大而散,卻不浮。因為心是全身的主宰,藏神而生血,應該保持平靜,不宜多動。

人如果能靜養,則心血充盈,脈象自然浮大。如果整天忙亂,心神不安,則血氣不足,所以脈象無力而不浮,怔忡驚悸等病症由此而生。而且脈搏七八次或十二三次,又跳到關脈,像用灰燼燃起火苗的樣子,這是君火鬱結在下,而沒有陽氣上升的徵象。根據脈象和病症,病人應有胸中煩悶,身體燥熱不安,出汗後身體稍感平靜,但腠理不密而畏寒,這可以作為驗證。

左關脈屬肝膽,應弦細而長,但現在左關脈弦長而不細,又侵犯上寸部二分,向內推按,外觀洪大有力,這是肝氣過盛。因為火鬱結於中焦,下不能滋養臟腑,木氣過盛,上助心火,中侮脾土。肝藏血而主筋,所以會出現頭暈目眩,脊背強硬,難以轉側,背部冰冷如冰,嚴重時一點疼痛都難以忍受,下則腰膝酸軟無力,脾胃不和等症狀。左尺脈屬腎與膀胱,脈象應沉濡而滑,只有這個部位脈象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