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六 (9)

1. 蟲獸傷

張薦員外住劍南,張延賞判官,忽被蜘蛛咬頭上。一宿,咬處有二度赤色,細如筋,繞項上,從胸前下至心經。兩宿,頭腫瘀大如升碗,肚漸腫,幾至不救。張公出錢五百千,並薦家財又數百千,募能療者。忽一人應召云可治,張公甚不信之,欲驗其方。其人云:不諳方,但療人性命耳。

白話文:

張薦員外住在劍南一帶,張延賞判官突然被蜘蛛咬了頭部。一夜之間,咬傷處出現兩條紅色細如筋的印記,纏繞著他的脖子,從胸前一直延伸到心臟部位。兩夜後,他的頭部腫脹得像一個大碗,肚子也逐漸腫大,幾乎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張員外拿出五百千銀兩,並且加上他家中的財產共計數百千銀兩,懸賞徵求能治好他的人。突然有一個人應徵前來,說自己可以治療,但張員外並不相信他,想要驗證他的方法。那個人說:「我不熟悉藥方,我只擅長醫治人的性命而已。」

遂取大藍汁一碗,以蜘蛛投之,至汁而死。又取藍汁加麝香、雄黃,更以蛛投之,隨化為水。張公因甚異之,遂令點於咬處,兩日悉平,非小瘡而愈。(《本草綱目》)

白話文:

接著取一碗大藍汁,將蜘蛛放入其中,蜘蛛進入汁液後就死了。又取藍汁加入麝香、雄黃,再將蜘蛛放入,隨即溶解成水。張醫生覺得很奇怪,便讓人把這液體點在被咬的地方,兩天後全部痊癒,連小傷口也好了。(出自《本草綱目》)

《字林》云:,睩聽,形如蜥蜴,出魏興,居樹上,見人則跳來齧之,齧已還樹,垂頭聽哭聲乃去,即千歲蝮也。其狀頭尾一般,大如搗衣杵,俗名合木蛇,長一二尺,談野翁方名斫木蛇,又名望板歸。救之,用嫩黃荊葉搗爛敷之。(《本草綱目》)

白話文:

《字林》中記載:一種名為睩聽的動物,外形類似蜥蜴,產於魏興,棲息在樹上。當它發現人類時,會跳下來咬人,咬完後回到樹上,低頭傾聽哭聲才離去。這種動物其實就是有著千年壽命的蝮蛇。它的身體頭尾大小相似,像搗衣服的木杵般粗細,俗稱為合木蛇。長度約一二尺,野翁方中稱呼它為斫木蛇,也叫做望板歸。被此蛇咬傷後,可用搗爛的鮮嫩黃荊葉敷在傷口上治療。(《本草綱目》)

處士劉易,隱居王屋山。嘗於齋中見一蜂,冒於蛛網,蛛搏之,為蜂所螫,墜地。俄頃,蜘蛛鼓腹欲裂,徐行入草,齧芋根微破,以瘡就齧處磨之。良久,腹漸消,輕躁如故。自後人有被蜂螫者,芋根敷之則愈。(《筆談》)

白話文:

隱居在王屋山的劉易曾在他的齋室裡看到一隻蜜蜂,被一隻蜘蛛網纏住。蜘蛛想攻擊蜜蜂,卻被蜜蜂螫傷,因此掉落在地上。不久,蜘蛛鼓起肚子,好像要裂開一樣,緩緩地爬進草叢中,咬破芋頭的根,並用傷口對著咬痕摩擦。過了很久,蜘蛛的肚子逐漸消退,恢復原來的靈活。從此以後,如果有人被蜜蜂螫傷,用芋頭根敷在傷口上就可以痊癒。

蚯蚓糞能治蜂螫。余少時摘黃柑,為蜂所毒,急以井泉調蚯蚓糞塗之,立止。聞之昔人,納涼檐際,見有蜂為蜘蛛所罥,蛛出取蜂,受螫而墮。少蘇,爬沙牆角,以後足抵蚯蚓糞,掩其傷。須臾,健行,卒啖其蜂於網。信乎,物亦有知也。沈存中《筆談》亦記一事,與此相類,但謂以芋梗耳,姑識之。(《客中間間集》)

白話文:

蚯蚓糞可以治療蜂螫。我年輕時摘黃柑,被蜜蜂蜇了,趕緊用井水調和蚯蚓糞塗抹,馬上就止痛了。從前人那裡聽說,有人在屋簷下避暑,看到一隻蜜蜂被蜘蛛網住,蜘蛛出來要取這隻蜜蜂,結果被蜇了一下,就掉下來了。蜜蜂稍微甦醒之後,爬到牆角的沙地上,用後腳踩蚯蚓糞,蓋在它的傷口上。不一會兒,蜜蜂就恢復健康,並飛回到網上吃了那隻蜘蛛。由此可見,動物也有一定的智慧。沈存中的《筆談》也記載了一件類似的事情,不過說是用芋梗,姑且記下來吧。(《客中間見集》)

麻知幾村行,為犬所齧,舁至家,頸腫如罐,堅若鐵石,毒氣入里,嘔不下食,頭痛而重。往問戴人,女僮曰:痛隨利減。以檳榔丸下之,見兩行,不瘥。適戴人自舞陽回,問麻曰:脛腫如此,足之二陰三陽可行乎?麻曰:俱不可行。戴人曰:當大下之。乃命臨夜臥服舟車丸百五十粒,通經散三四錢。

白話文:

麻知幾到村子裡拜訪,被狗咬傷,擡回家後,脖子腫得像罐子一樣,又硬又堅固,毒氣深入體內,嘔吐,吃不下東西,頭痛加重。

他去請教戴人,女僕說:疼痛隨著毒氣排出而減輕。戴人便用檳榔丸給他灌腸,兩次後見了血,但病情未見好轉。

恰巧戴人從舞陽回來,他問麻知幾:小腿腫成這樣,你腳上的二陰三陽經脈還能運行嗎?麻知幾回答:都不能運行。戴人說:那應該大劑量灌腸。於是,命令他在睡前服用「舟車丸」150粒,再服用「通經散」三到四錢。

比至夜半,去十四行,腫立消,作胡桃紋,反細於不傷之脛。囑其慎勿貼膏紙,當令毒氣出,流膿血水。又一日,恐毒氣未盡,又服舟車丸百餘粒,浚川散三四錢,見六行。病人曰:十四行易當,六行反難,何也?曰:病盛則勝藥,病衰則不勝其藥也。六日,其膿水盡。又囑其膿水行時不畏風,盡後畏風也。

白話文:

到了半夜,十四根經絡完全消腫,變成像胡桃表皮一樣的細紋,反而比沒受傷的腿還細。我囑咐她不要貼膏藥,因為這樣可以讓毒氣排出,流出膿血。又過了一天,我擔心毒氣還沒排除乾淨,於是又讓她服用舟車丸一百多顆,浚川散三四錢,結果又排出了六根經絡。病人說:「十四根經絡好對付,反倒是六根經絡難對付,這是什麼道理呢?」我說:「疾病嚴重時,藥物才能奏效;疾病衰退時,藥物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六天後,膿水完全排出。我又囑咐她,膿水排出時不要怕風,但排淨後就要注意防風。

乃以愈風餅子,日三服之。又二日,方與生肌散,一敷之而成痂。嗚呼!用藥有多寡,便差別相懸,向使不見戴人,則利減之言非也。以此知醫之難,用醫尤難。(戴人即張子和。)

凡瘋狗、毒蛇咬傷者,只以人糞塗傷處,新糞尤佳。諸藥不及此。(楮記室出《檐曝偶談》)

白話文:

使用愈風餅子,每天服用三次。過兩天,使用生肌散,敷一次就好了。唉!用藥的多少,效果相差很大。如果沒有遇到張子和,那麼「減少藥物用量」的說法是不對的。由此可知,醫術難求,用藥更難。(戴人即張子和)

江懷禪師,為驢咬下鼻,一僧用發入罐子鹽泥固濟,煆過為末,急以鼻蘸灰,綴定,以軟絹縛定效。用此擦落耳鼻,亦效。(《醫學綱目》)

白話文:

江懷禪師被驢子咬掉了鼻子,一位僧人用他自己的頭髮插入一個裝有鹽泥的罐子裡,然後密封起來燒製成粉末。緊急情況下,他用鼻子蘸著灰燼,止住血,再用柔軟的絲絹捆紮起來,果然有效。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治療耳朵和鼻子上的損傷。(出自《醫學綱目》)

薛立齋治一男子,被犬傷,痛甚,噁心,令急吮去毒血,隔蒜灸患處數壯,痛即止。更貼太乙膏,服玉真散而愈。

白話文:

中醫薛立齋治療一名男子,被狗咬傷後,傷口劇痛、噁心。薛立齋立即命令男子吮吸傷口毒血,然後用蒜頭按摩患處並施灸數次,疼痛隨即減輕。接著貼上太乙膏,服用玉真散,男子傷勢痊癒。

一男子瘋犬所傷,牙關緊閉,不省人事,急針患處出毒血,更隔蒜灸,良久而醒。用太乙膏封貼,用玉真散二服少愈。更以解數散二服而痊。若患重者,先須以蘇合香丸灌之,後進湯藥。針灸經云:外邱穴,治猘犬,即瘋犬所傷,發寒熱,速灸三壯,更灸患處,立愈。春末夏初,狂犬咬人,過百日得安。

白話文:

一名男子被瘋狗咬傷,牙齒緊閉,昏迷不醒。緊急施針在傷處放出毒血,並隔著大蒜灸灼患處,過了一會兒才蘇醒。敷上太乙膏包紮,服下玉真散兩次後病情好轉。再服用解數散兩次後痊癒。如果傷勢較重,先用蘇合香丸灌服,再服用湯藥治療。針灸經典記載:「外邱穴」用於治療瘋狗咬傷,發作時會發冷發熱。快速灸灼此穴位三次,再灸灼傷處,即可痊癒。春末夏初時,如果被狂犬咬傷,超過一百天後便可安然無恙。

終身禁犬肉蠶蛹,食此則發不可救也。宜先去惡血,灸咬處十壯,明日以後,灸一壯,百日乃止。忌酒七日,搗韭汁,飲一二盞。又方,治狂犬傷,令人吮去惡血,灸百壯,神效。

白話文:

被狗或蠶蛹咬傷後,終身不能吃狗肉或蠶蛹,吃了會導致狂犬病發作,無法挽救。應該首先清除傷口的毒血,用艾灸在被咬的部位灸十次。從第二天起,每天灸一次,連續一百天。忌酒七天,搗碎韭菜汁,喝一兩杯。

另一種方法,治療被狂犬咬傷,讓傷者吮出傷口的毒血,然後用艾灸灸一百次,效果神奇。

治蛇入七竅,急以艾灸蛇尾。又法,以刀破蛇尾少許,入花椒七粒,蛇自出。即用雄黃、硃砂末,煎人參湯,調灌之,內毒即解。山居人被蛇傷,急用溺洗咬處,拭乾,以艾灸之,立效。又方,用獨頭大蒜,切片置患處,以艾於蒜上灸之,每三壯換蒜,多灸為妙。

白話文:

如果蛇鑽入七竅,緊急用艾灸灼燒蛇尾。還有另一種方法,用刀子稍微割破蛇尾,塞入七粒花椒,蛇就會自己出來。然後使用雄黃、硃砂粉末,煎服人參湯,灌服下去,內部的毒性就會解除。

山居的人被蛇咬傷,緊急用尿液清洗咬傷處,擦乾後用艾灸灼燒,立竿見影。還有另一個偏方,使用獨頭大蒜,切成薄片貼在傷處,在蒜頭上用艾灸灼燒,每隔三壯換一次蒜頭,灸得越多越好。

立齋治陳鑑,居庸關人,蠍螫手,瘀痛徹心,頃刻焮痛至腋,寒熱拘急,頭痛惡心,此邪正二氣相搏而然。以飛龍奪命丹塗患處,及服止痛之藥,俱不應。乃以隔蒜灸法灸之,遂愈。薛母及薛皆嘗被螫,如前灸之,痛即止。薛母又嘗為蜈蚣傷指,亦用前法而愈。凡蜈蚣毒之類所傷,依此療之,並效。本草謂蒜療瘡毒,有回生之功。

白話文:

立齋醫生替陳鑑治療,他是居庸關人。這位陳鑑被蠍子螫了手,瘀血刺痛直達心臟,一會兒疼痛就蔓延到腋下,出現惡寒發熱、肌肉緊繃、頭痛惡心等症狀。這是因為正邪兩種力量交戰所致。立齋醫生用飛龍奪命丹塗抹患處,還服用止痛藥,都沒效果。於是,他用隔蒜灸法艾灸患處,最後得以痊癒。

後來,薛先生的母親和薛先生本人也被蠍子螫了,立齋醫生都用先前的方法艾灸,疼痛隨即停止。薛先生的母親還曾經被蜈蚣咬傷手指,也用這種方法治療,獲得痊癒。凡是類似蜈蚣毒傷,用這種方法治療,都很有效果。藥典記載:大蒜可以治療瘡毒,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一獵戶腿被狼咬,痛甚,治以乳香定痛散,不應。思至陰之下,血氣凝結,藥力難達,令隔蒜灸至五十餘壯,瘀痛悉去。仍以托裡藥及膏藥貼之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獵人被狼咬傷腿部,疼痛難忍。醫生給他使用了乳香定痛散,但沒有效果。醫生考慮到傷口在陰部以下,血氣凝結,藥力無法到達。於是,他讓獵人隔著蒜灸了五十多壯,淤血和疼痛就都消除了。然後,醫生再使用託裏藥和膏藥敷貼傷口,最終使獵人康復。

王生被狂犬傷腿,頃間焮痛至股。翌日牙關緊急,以玉真散治之,不應。亦隔蒜灸三十餘壯而蘇。仍以玉真散及托裡消毒藥而愈。

白話文:

王先生被瘋狗咬傷腿部,瞬間疼痛蔓延至大腿。隔天牙關緊閉,用玉真散治療,無效。同時隔著蒜頭灸了三十多壯才清醒。仍用玉真散和祛除體內毒素的藥物才痊癒。

立齋父嘗睡間有蟲入耳,痛瞀。將姜擦貓鼻,尿自出,取尿滴耳內,蟲即出而愈。又百戶張錦,自謂耳內生瘡,不時作痛,痛而欲死,痛止如故。診其脈皆安靜,謂非瘡也。話間忽痛作,度其有蟲入耳,令回,急取貓尿滴耳,果出一臭蟲,遂不復痛。或用麻油滴之,則蟲死難出。

白話文:

立齋的父親有一次睡覺時,蟲子鑽入耳朵,疼痛難忍。他用薑摩擦貓咪的鼻子,貓咪尿液隨即流出,他取了一些尿液滴入耳朵,蟲子立刻爬出來,疼痛就痊癒了。

另一位名叫張錦的百戶軍官,自稱耳朵裡長了瘡,時常疼痛,疼起來想死,不發作時又一切都如常。我診他的脈搏都正常,判斷他不是得了瘡。說話間,他忽然發作了,我猜測可能是有蟲子鑽入了耳朵,就讓他回去,趕緊找來貓尿滴入他耳朵,果然出來了一隻臭蟲,他就不再疼痛。有的人用麻油滴入耳中,但蟲子會死亡而難以取出。

或用炒芝麻枕之,則蟲亦出,但不及貓尿之速也。(此案,耳門亦收之,非重出也。恐患此者,不知是蟲,便翻閱耳。)

白話文:

或者用炒熱的芝麻枕在耳朵上,蟲子也會出來,但不如用貓尿快。(這裡提到的還有耳門穴也收治此病,不是重複提到。恐怕是患有此病的人不知道這是蟲子所致,才會翻閱耳科書籍。)

《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躉螫其手,呻吟無賴。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湯,湯冷令暖之,其旦即愈。(《三國志》)

白話文:

湯熱其髮,佗得其湯,以灑頭。(《三國志》)灑灑涼其湯,佗得其涼,灑灑以其湯,得其涼,以灑其涼。(《三國志》)得得其得,喪喪失其,佗得其涼,得得其人,喪喪失其,佗得其 涼之湯,得得其人,喪喪失之

一僧為蛇傷,一腳潰爛,百藥不愈。一遊僧以新水數斗,洗淨腐敗,見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膽礬、麝香少許,糝之。惡水湧出,日日如此,一月平復。(《奇疾方》)

白話文:

一名和尚被蛇咬傷,一條腿潰爛不堪,用盡了各種藥都無法治癒。後來,一位遊方僧人用幾桶清水清洗傷口,將腐爛的部分洗淨,露出白色的筋骨,然後把傷口擦乾,用白芷粉、膽礬和少量麝香混合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惡臭的水從傷口湧出,和尚每天都這樣治療,一個月後傷口就完全癒合了。(摘自《奇疾方》)

蘇韜光寓婺女城外魁星館,有人書一方於壁間,曰:此方治諸蟲咬,神效。韜光屢以救人,皆驗。其方用貝母為末,酒調,令病者量飲之,飲不得,即止。頃之,酒自傷處為水流出,水盡為度。卻以貝母塞瘡口,即愈。雖傷已死,但有微氣,可以下藥者,即活,神效不可言。(《集成》)

白話文:

蘇韜光住在婺女城外的魁星館,有人寫了一個藥方在牆上,說:這個藥方治療各種蟲咬,非常有效。蘇韜光多次用它來救人,都見效了。這藥方使用貝母粉末,加入酒中攪拌,讓病人適量飲用。如果病人喝不下去,就停止飲用。過一會兒,酒會從傷口流出來變成水,水流完就好了。再用貝母塞住傷口,就可以痊癒了。即使傷口已經潰爛,只要還有微弱的氣息,可以用藥來治療,就能讓傷口恢復,它的功效真是不可思議。(《集成》)

崇寧末年,隴西兵士,暑月中在倅廳下跣立,足下為蚯蚓所中,遂不救。後數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識者教以先飲鹽湯一杯,次日鹽湯浸足,乃愈。

白話文:

北宋崇寧末年,隴西的一位士兵在酷暑的午間赤腳站在官廳下,腳被蚯蚓咬傷,傷後不久便死亡了。幾天后,又有人被同類的蚯蚓毒傷。博學的人教他先喝一杯鹽水,第二天用鹽水浸泡雙腳,傷勢便痊癒了。

《譚氏方》治蜘蛛咬,遍身瘡子,以蔥一枚,去尖頭,作孔,將蚯蚓入蔥葉中,緊捏兩頭,勿泄氣,搖動即化為水,水點咬處,瘥。(本草)

白話文:

《譚氏藥方》治療蜘蛛咬傷,全身長滿瘡子,取一株蔥,去掉尖端,挖一個孔,將蚯蚓放到蔥葉裡,緊緊捏住兩頭,不要漏氣,搖動就會化為水,用這水點塗抹咬傷處,就會痊癒。(來自《本草》)

孫真人以武德中六月,得蠼螋尿疾,經五六日,覺心悶不住,以他法治不愈。又有人教畫地作蠼螋形,以刀仔細細盡取蠼螋腹中土,就以唾和成泥,塗之再塗,即愈。方知天下萬物相感,莫曉其由矣。(《千金方》)

白話文:

孫思邈在農曆六月感染了蠼螋尿,經過五六天,感覺胸悶難忍,用其他方法治療無效。後來有人教他畫一個蠼螋的形狀在地上,用刀小心地取出蠼螋腹部的泥土,用唾液和成泥,塗抹患處多次,竟然痊癒了。這才明白,天下的萬物相互感應,卻無法探究其原因。(《千金方》)

立齋治一男子,犬傷青腫作痛,以蘿蔔汁,調梔子末敷之,以四物湯加柴胡、黃芩、花粉、穿山甲,二劑少愈。更以托裡散加生地、柴胡、紅花,數劑而潰。再以托裡健脾藥而愈。

白話文:

立齋醫治一名男子,被狗咬傷後出現青腫疼痛。他用蘿蔔汁調和梔子末敷在傷口上,並服用包含四物湯、柴胡、黃芩、花粉和穿山甲的中藥。兩劑藥後,病情稍有緩解。接著使用託裡散,加入生地、柴胡和紅花,服用了數劑後,傷口開始潰爛。最後使用託裡健脾藥,患者痊癒。

馬銘鞠傳治蜈蚣傷方,蜒蝣塗上,其痛立止,屢試神效。又一法,用舊竹筋,火中將頭上燒黑,取下少許研細,敷患處,立愈。(《廣筆記》)

白話文:

馬銘鞠傳授治療蜈蚣傷的藥方:用蜒蝣塗抹傷口,疼痛就會立刻停止,經過多次驗證都非常有效。另外還有一個方法:使用舊的竹筋,在火中將竹頭燒黑,取出少許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立即可癒。(《廣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