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十 (13)
卷十 (13)
1. 鬱症
龔子才治何進士夫人,患經行胃口作痛,憎寒發熱。一醫以四物湯加官桂、香附,服之即吐血而痛愈甚。診之,六脈洪數,乃鬱火也,以山梔二兩,薑汁炒黑色,服之立愈。
馮楚瞻治一壯年,作宦失意退居,抑鬱成疾,即經所謂常貴後賤,名曰脫營,常富後貧,名曰失精。其後氣血日消,神不外揚,六脈弦細而澀,飲食入胃盡化為痰,必咳吐盡出乃能臥,津液內耗,肌表外疏,所以惡寒而瘦削。
以人參保元固中為君;黃耆助表達衛為臣;當歸和養氣血,白朮助脾勝濕,麥冬保護肺中之氣,五味收斂耗散之金,炙甘草和藥性而補脾,並以為佐;桂枝辛甘之性,能調榮衛而溫肌達表,麻黃輕揚力猛,率領群藥,遍徹皮毛,驅逐陰凝之伏痰,化作陽和之津液,並以為使。
但恐麻、桂辛烈,有耗榮陰,入白芍和肝,以抑二藥之性,更加白朮以固中,薑、棗以助脾生津。二三劑,脈氣漸充有神,痰涎咳吐俱愈。繼以十補丸及歸脾養榮加減全愈。
呂東莊治弁玉偶患寒熱,旋至熱不退,胸中作惡。診之曰:此肝鬱而致感也。用加減小柴胡湯,一劑熱減半,次進柴胡飲、地黃飲子。呂適他往,後日用六君子湯加黃芩,且戒之曰:明日若尚有微熱在內,則後日須再用地黃飲子一帖,而後用六君子,此後皆有次第,不可亂也。因服地黃飲子,覺熱已盡退,遂竟用補中益氣一帖。
是夜即煩熱不安,乃知次第果不可紊,仍用地黃飲子即安。然後依次服至第三日,再用補中益氣湯,泰然得力矣。第覺病後煩怒易動,時體虛劣,自改用歸脾湯。呂歸診之,曰:今脈已無病,但夜不寐著耳。曰:正若此,奈何?曰:當加味歸脾湯。曰:今已服此方而未效。曰:君試我歸脾自愈矣。
一劑而鼾睡達旦。(必去遠志、木香,而入地黃、麥冬、白芍。)
琇按:此等病,予惟以地黃飲子,令服五七劑,永無他患。今必用六君、補中、歸牌,以至紛紛,此何故耶?未免呆守立齋成法之過。
沈氏婦夏月發寒熱,醫以為瘧也。時月事適下,遂淋漓不斷,又以為熱入血室。用藥數帖,寒熱益厲,月事益下,色紫黑,或如敗醬,醫且云:服此藥,勢當更甚,乃得微愈矣。乃疑其說,請呂診之。委頓不能起坐,脈細數甚,按之欲絕。問其寒熱,則必起未申而終於子亥。
曰:鬱火虛症耳。檢前藥則小柴胡湯,彼意以治寒熱往來,兼治熱入血室也。又加香薷一大握,則又疑暑毒作瘧也。乃笑曰:所謂熱入血室者,乃經水方至,遇熱而不行,故用清涼而解之。今下且不止,少腹疼痛,與此症何與,而進黃芩等藥乎?即灼知熱入血室矣,當加逐瘀通經之味。
香薷一握,又何為者?乃用肉桂二錢,白朮四錢,炮姜二錢,當歸、白芍各三錢,人參三錢,陳皮、甘草各四分,一服而痛止經斷,寒熱不至,五服而能起。惟足心時作痛,此去血過多,肝腎傷也,投都氣飲子加肉桂、牛膝各一錢而全愈。使卒進寒涼,重陰下逼,天僵地折,生氣不內,水泉冰潰,不七日死矣。
白話文:
[鬱症]
龔子才治療一位何進士的夫人,患者月經期間胃部疼痛,畏寒發熱。一位醫生用四物湯加上官桂、香附治療,結果患者吐血,疼痛加劇。龔子才診斷後發現,患者脈象洪數,是鬱火引起的,於是用炒至黑色的山梔子二兩,用薑汁炒制,患者服用後立刻痊癒。
馮楚瞻治療一位壯年男子,因仕途失意退隱,鬱鬱寡歡而生病,這正如古語所說的「常貴後賤,名曰脫營;常富後貧,名曰失精」。患者氣血日漸衰弱,精神萎靡,脈象弦細而澀,飲食入胃後全部化為痰液,必須咳吐出來才能入睡,津液耗損,肌膚疏鬆,因此畏寒消瘦。
馮楚瞻用人參補益元氣、固護中焦為君藥;黃耆補益氣血、宣達衛氣為臣藥;當歸養血和血,白朮健脾燥濕,麥冬滋養肺陰,五味子斂肺氣,炙甘草調和藥性、補益脾胃,以上皆為佐藥;桂枝辛溫,調和營衛,溫通肌膚;麻黃辛溫發散,力量強勁,能引導諸藥,遍及皮毛,驅散寒凝的痰飲,化為溫煦的津液,以上皆為使藥。
但擔心麻黃、桂枝辛溫過烈,耗傷陰血,因此加入白芍以養肝,緩和麻黃、桂枝的藥性,並加入白朮以健脾益氣,生薑、大棗以益脾生津。服藥二三劑後,脈象漸充實,精神轉好,痰涎咳吐都痊癒了。之後再服用十補丸及歸脾湯加減,最終痊癒。
呂東莊治療一位姓弁的女子,患者先後出現寒熱,後來熱症持續不退,胸悶不適。呂東莊診斷為肝鬱導致外感。於是加減小柴胡湯,一劑藥後熱症減輕一半,接著服用柴胡飲、地黃飲子。呂東莊離開後,隔天患者服用六君子湯加黃芩,並叮囑患者:如果明天還有微熱,後天再服用一帖地黃飲子,然後再服用六君子湯,藥物服用要循序漸進,不可混亂。患者服用地黃飲子後,熱症完全退去,於是服用了一帖補中益氣湯。
當晚患者煩熱不安,說明藥物服用順序確實不能打亂,於是再次服用地黃飲子,症狀才好轉。然後按照順序服用藥物,到第三天再服用補中益氣湯,病情徹底痊癒。只是患者覺得病後容易煩躁,體虛乏力,於是自己改用歸脾湯。呂東莊再次診治後說:現在脈象已無病症,只是晚上睡不好。患者說:正是如此,怎麼辦?呂東莊說:應該加減歸脾湯。患者說:我已經服用此方卻無效。呂東莊說:您試試我加減過的歸脾湯就會痊癒。
一劑藥後,患者鼾睡到天亮。(需要去除遠志、木香,加入地黃、麥冬、白芍。)
(醫案注釋者)認為:像這種病症,我只需用地黃飲子,讓患者服用五到七劑,就能徹底痊癒。現在卻非要使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等等,這是為什麼呢?恐怕是死板地遵循前人的經驗療法造成的。
沈氏婦人在夏天發寒熱,醫生誤認為是瘧疾。當時正值月經期,月經淋漓不斷,醫生又認為是熱邪侵入血室。服用幾帖藥後,寒熱症狀加劇,月經量更多,經血顏色紫黑,甚至像敗醬一樣。醫生還說:服用此藥,病情肯定會更嚴重,結果病情略微好轉。患者懷疑醫生的診斷,於是請呂東莊診治。患者身體虛弱,不能坐立,脈象細數,按之欲絕。詢問寒熱症狀,則從未時開始,直到子時亥時結束。
呂東莊診斷為鬱火虛症。檢查之前的處方,是小柴胡湯,醫生是想用它治療寒熱往來,同時治療熱邪入血室。又加了大量香薷,顯然是懷疑暑毒導致瘧疾。呂東莊笑道:所謂熱邪入血室,是指經血將要來潮,遇到熱邪而不能順利排出,所以用清熱涼血的藥物來治療。現在月經不止,小腹疼痛,與這種症狀有什麼關係,還要加用黃芩等藥物呢?這分明是熱邪入血室,應該用活血通經的藥物。
大量使用香薷又是什麼意思呢?於是呂東莊處方:肉桂二錢,白朮四錢,炮姜二錢,當歸、白芍各三錢,人參三錢,陳皮、甘草各四分。一劑藥後,疼痛停止,經血停止,寒熱症狀消失,五劑藥後,患者能下床行走。只是腳心偶爾疼痛,這是由於出血過多,肝腎受損造成的,於是服用都氣飲子加肉桂、牛膝各一錢,最終痊癒。如果當時服用寒涼藥物,就會加重陰寒之邪,導致氣血凝滯,生命垂危,不出七天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