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1)

1. 鬱症

竇材治一人,年十五,因大憂大惱,卻轉脾虛。庸醫用五苓散及青皮、枳殼等藥,遂致飲食不進,胸中作悶。乃命灸命關二百壯,灸關元五百壯,服姜附湯一二劑,金液丹二斤,方愈。方書混於勞損,用溫平小藥,誤人不少,悲矣。

一人功名不遂,神思不樂,飲食漸少,日夜昏默,已半年矣,諸治不效。此藥不能治,令灸巨闕百壯,關元二百壯,病減半。令服醇酒,一旦三度,一月全安。(原注: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以灸法操其要,醉酒陶其情,此法妙極。)

張子和治項關令之妻,病飢不欲食,常好叫呼怒罵,欲殺左右,惡言不輟,眾醫半載無效。張視之曰:此難以藥治,乃使二媼,各塗丹粉,作伶人狀,其婦大笑。次日又令作角觝,又大笑,其旁令兩個能食之婦,常誇其食美,其婦亦索其食,而為一嘗之。不數日,怒減食增,不藥而瘥,後得一子。夫醫貴有才,無才何得應變無窮?

羅太監治一病僧,黃瘦倦怠。詢其病,曰:乃蜀人,出家時其母在堂,及遊浙右,經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歸無腰纏,徒爾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時僧二十五歲,羅令其隔壁泊宿,每以牛肉豬肚甘肥等煮糜爛與之,(太監替和尚開葷。)凡經半月餘,且慰諭之。

且又曰:我與鈔十錠作路費,我不望報,但欲救汝之死命耳。察其形稍蘇,與桃仁承氣湯,一日三帖,下之皆是血塊痰積。次日與熟乾菜稀粥,將息又半月,其人遂愈。又半月,與鈔十錠遂行。(《格致餘論》。)

孫文垣治丁耀川母,年四十四,常患胃脘痛,(肝木侮胃。)孀居十五年,日茹疏素。七月,因怒,吐血碗許,不數日平矣。九月又怒,吐血如前,加腹痛。(肝木乘脾。)次年二月,(木旺之時。)忽裡急後重,肛門大疼,(肝火後迫。)小便短澀,惟點滴痛不可言,(肝火前迫。

)腰與小腹熱如湯泡,(三陰火熾。)日惟仰臥,不能側,側則左胯並腿作痛。兩胯原有痛,二陰之痛,前甚則後減,後甚則前減,(諸痛屬火。)至不能坐,遇驚恐則下愈墜疼,(驚則火動,火動則水傷。)經不行者兩月。往行經時,腰腹必痛,下紫黑血塊甚多。今又白帶如注,口渴不寐,不思飲食,多怒,面與手足虛浮,喉中梗梗有痰,肌肉半消。

診之,脈僅四至,兩寸軟弱,右關滑,左關弦,兩尺澀。據脈,上焦氣血不足,中焦有痰,下焦氣凝血滯,鬱而為火,蓋下焦肝腎所攝,腰胯肝之所經,二便腎之所主也。據症,面與手足虛浮,則脾氣甚弱;飲食不思,則胃氣不充;不寐由過於憂愁思慮,而心血不足,總為七情所傷故爾。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得之則不月。

此病近之,所幸脈不數,聲音清亮,當先為開鬱清熱,調達肝氣,保過夏令。(欠通。)後再峻補陰血,必戒惱怒,使血得循經乃可愈。初投當歸龍薈丸,以徹下焦之熱。繼以四物湯、龍膽草、知、柏、柴胡、澤蘭,煎吞滋腎丸,連服兩日,腰與少腹之熱漸退。後以香薷、石葦、龍膽、桃仁、滑石、杜牛膝、甘草稍、軟柴胡,煎吞滋腎丸,二陰全減。

白話文:

[鬱症]

一位十五歲少年因憂慮煩惱,導致脾胃虛弱。庸醫使用五苓散、青皮、枳殼等藥物,反而使他食慾不振,胸悶難受。之後改用灸法,灸命關穴二百壯,灸關元穴五百壯,服用姜附湯一至兩劑,金液丹二斤,才痊癒。許多醫書將此類勞損誤用溫和的藥物治療,害人不淺,令人惋惜。

另一人因功名未遂,鬱鬱寡歡,食慾減退,日夜昏沉,持續半年,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醫生改用灸法,灸巨闕穴一百壯,關元穴二百壯,病情減輕一半。再讓他飲用醇酒,每日三次,一個月後完全康復。(原注:失意之病,必須排解鬱悶,灸法可以疏通經絡,飲酒可以舒緩情緒,此法妙極。)

張子和治療項關令的妻子,她厭食,經常叫喊怒罵,想殺害身邊的人,惡語不斷,眾多醫生治療半年無效。張子和認為此病難以藥物治療,便請兩個老婦,化妝成戲子逗她開心,婦人大笑。第二天又讓她們表演角抵,婦人再次大笑。同時,讓兩個食慾很好的人,不斷誇讚食物美味,婦人因此也想吃,並吃了一些。幾天後,她的怒氣減輕,食慾增加,不藥而癒,後來還生了一個孩子。醫生貴在有才能,沒有才能如何應付各種情況?

羅太監治療一位患病的和尚,和尚面色黃瘦,疲倦怠惰。詢問病情得知,他是四川人,出家時母親尚在,後來到浙江遊歷,已七年。有一天,他突然強烈思念母親,想回家卻沒有盤纏,只能日夜西望而哭泣,因此生病。當時和尚二十五歲,羅太監讓他住在隔壁,每天用牛肉、豬肚等燉煮成糜爛的食物給他吃(太監讓和尚破戒吃肉),持續一個多月,並不斷安慰他。

羅太監還給他十錠銀子作路費,並說:「我不求回報,只想救你性命。」看到和尚身體稍有好轉,便給他服用桃仁承氣湯,一日三次,排出許多血塊和痰積。第二天給他吃熟乾菜稀粥,讓他休息半個月,和尚就痊癒了。又過半個月,羅太監給他十錠銀子讓他回家。(《格致餘論》)

孫文垣治療丁耀川的母親,四十四歲,經常胃脘疼痛(肝木克脾胃)。守寡十五年,每天吃素食。七月,因發怒吐血一碗,幾天後痊癒。九月再次發怒,又吐血,並伴有腹痛(肝木克脾)。次年二月(木旺之時),突然出現裡急後重,肛門劇痛(肝火下迫),小便短澀,疼痛難忍(肝火上迫),腰腹部熱如火燙(三陰虛火),只能仰臥,不能側臥,側臥則左髖關節和腿部疼痛。兩胯本來就痛,陰部疼痛,前面痛則後面減輕,後面痛則前面減輕(諸痛皆屬火),不能坐,遇到驚嚇則疼痛加劇下墜(驚則火動,火動則傷陰),月經停經兩個月。以往月經來潮時,腰腹都會疼痛,排出很多紫黑色的血塊。現在白帶如注,口渴失眠,食慾不振,易怒,面部和四肢浮腫,喉嚨有痰,肌肉消瘦。

診脈,脈搏僅四次/分,寸脈軟弱,右關脈滑,左關脈弦,兩尺脈澀。根據脈象,上焦氣血不足,中焦有痰,下焦氣血凝滯,鬱而化火,主要是下焦肝腎虧虛所致,腰胯是肝經循行部位,大小便功能由腎主掌。根據症狀,面部和四肢浮腫,說明脾氣很虛弱;食慾不振,說明胃氣不足;失眠是因憂愁思慮過度,導致心血不足,總而言之是七情所傷。經書說:陽明病會累及心脾,女子得此病則月經不調。

此病比較危重,幸好脈搏不快,聲音清晰,應先疏肝解鬱,清熱除濕,度過夏季(尚欠完善)。之後再補益陰血,一定要戒除惱怒,使氣血順利運行才能痊癒。開始服用當歸龍薈丸,以瀉下焦之熱。然後服用四物湯、龍膽草、梔子、柏子仁、柴胡、澤蘭,並服用滋腎丸,連服兩天,腰腹部熱感逐漸減退。之後服用香薷、石葦、龍膽草、桃仁、滑石、杜牛膝、甘草、軟柴胡,並服用滋腎丸,陰部疼痛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