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六 (3)

1. 血虛煩躁

(附亡血出汗,亡血昏憒。)

吳給事墜馬傷首,出血過多,發熱煩躁,肉瞤筋惕,或欲投破傷風藥。曰:此血虛火動所致,當峻補其血為善。遂用聖愈湯,二劑即安,又養氣血而瘥。

一男子損臂,出血過多又下之,致煩熱不止,瘀肉不腐,以聖愈湯,四劑少安。以八珍湯五味子、麥冬而安。更以六君子湯加芎、歸、黃耆,四劑而潰,又二十餘劑而斂。大抵此症,須分所患輕重,有無瘀血,及元氣虛實,不可概下。蓋恐有傷氣血,難以潰斂,常治先以童便和酒飲之,或加紅花蘇木,其功甚捷。

若概用攻利之劑,鮮有不誤。凡瘡愈之遲速,在血氣之虛實故也。

張進士季秋墜馬,亡血過多,出汗煩躁。翌日,其汗自止,熱躁益甚,口噤手顫,此陰血虛,陽火乘之而汗出,為寒氣收斂腠理,故汗不得出,火不得泄,怫鬱內甚,而益增他症也。(凡一切病,火盛而汗出者,若驟斂之,反增他症。)乃用四物加柴胡黃芩、山梔,四劑少止。又用四物、參、耆、軟柴胡、五味、麥冬,治之而痊。

一婦人孟冬傷足,亡血,頭汗,內熱作渴,短氣煩躁,不時昏憒,其脈洪大,按之微弱,此陰血虛於下,孤陽炎於上,故發厥而頭出汗也。以四物合小柴胡湯,一劑汗即止。以四物去川芎,加參、耆、麥冬、五味、炙草,少用肉桂,四劑諸症悉去,又三十餘劑,血氣復而愈。

一男子孟夏折腿,出血過多,其初眩暈眼花,後則昏憒,此陰血傷損,陽火熾甚,制金不能平木,木旺生風所致。急灌童便,更用人參當歸各五錢,荊芥、川芎、柴胡、白芍白朮各二錢,山梔、黃芩、桔梗各一錢,甘草五分,服之隨爽。又用四物,參、耆各三錢,生地、柴胡各一錢,四劑煩躁悉去。

2. 濕痰作痛

(附肝火作痛,血虛作痛。)

大宗伯沈立齋,盂冬閃腰作痛,胸間痰氣不利,以枳殼青皮柴胡升麻木香茴香當歸川芎赤芍、神麯、紅花,四劑而瘥。但飲食不甘,微有潮熱,以參、耆、白朮陳皮白芍各一錢,歸身二錢,川芎八錢,軟柴胡、地骨皮、炙草各五分,十餘劑而康。

劉尚寶體臂閃作痛,服透骨丹,反致肢節俱痛,下體益甚。以二陳、南星、羌活防風、牛膝、木瓜蒼朮黃芩黃柏治之,身痛遂安。以前藥再加歸尾、赤芍、桔梗,治之而痊。

鄭吏部素有濕痰,孟冬墜馬,服辛熱破血之藥,遍身作痛,發熱口乾,脈大而滑,此熱劑激動痰火為患耳。治以清燥湯人參、當歸、黃耆,加黃芩、山梔、半夏、黃柏,熱痛頓去,患處少愈。更用二陳、羌活、桔梗、蒼朮、黃柏、薑製生地、當歸遂痊。

楊司天骨已入滭,患處仍痛,服藥不應,肝脈洪大而急,此肝火盛而作痛也。用小柴胡湯加山梔、黃連,二劑痛止。用四物、山梔、知、柏調理而康。

一婦人磕臂出血,骨痛熱渴,煩悶頭暈,日晡益甚,此陰虛內熱之症。用八珍湯加丹皮、麥冬、五味、骨碎補肉桂地黃丸,治之悉愈。去桂加牛膝、續斷,二十餘劑而瘡愈。

3. 骨傷作痛

(附氣虛血滯,氣虛不潰。)

一小兒足傷作痛,肉色不變,傷在骨也。頻用炒蔥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間用健胃生氣血之劑,數日後服地黃丸,三月餘而瘥。

一小兒臂骨出漦接入,腫痛發熱,服流氣等藥益甚,飲食少思。以蔥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黃耆柴胡桔梗續斷骨碎補治之,飲食進而痛腫消。又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治之,氣血和而熱退愈矣。

戴給事墜馬,腿腫痛而色黯,食少倦怠,此元氣虛弱,不能運散瘀血而然耳。遂用補中益氣,去升麻、柴胡,加木瓜茯苓白芍白朮,治之而愈。

少宗伯劉五清,臁傷一塊,微痛少食,用六君子湯,倍加當歸、黃耆,其痛漸止。月餘,瘀血內痼而不潰,彼以為痊,此陽氣虛極,須用調補。不從,至來春,頭暈,痰涎壅塞。服清氣化痰,病勢愈盛,脈洪大而微細。(此或輕取重取之分。)欲以參、耆、歸、朮、附子之類補之。

不信,至秋初旬,因怒昏潰而厥。(雄按:瘀之內痼,未始非初治失佐流通之品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