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 (6)

1.

李河山患腹左一塊,數年不愈,後食柿餅過多,腹脹滿悶。診之,六脈洪數,氣口緊盛,以藿香正氣丸加山楂、神麯,二劑而愈。逾月,又因飲食失節,腹脹如初,用前藥勿效,與行濕補氣養血湯,二十餘劑始安。因囑曰:病雖愈,體未復元,務宜謹守,勿犯禁忌。後數月,過龔曰:凡有病者,皆天與也,不在服藥謹守,若顏子亞聖,豈不能保養,何短命死矣?我今保養半年,未見何如,從可知也。龔不能對,遂復恣縱無忌。

未旬日,忽患痢赤白,裡急後重,痛不可忍,日夜無度,乃自置大黃一劑,數下無效。復求診,六脈洪數,先與調中益氣湯二劑,又以補中益氣湯加白芍、黃連微效。彼欲速愈,易醫,不審其夙有痞滿之病,復下之,不愈。又易一醫,再與下藥,遂肛門下脫,痛如刀割。腹脹如鼓。

此元氣下陷也,當大補升提而反瀉之,不亡何待?(此症濕熱內蘊,兼有積滯,因柿餅之寒滯,故為脹滿。藿香正氣能燥濕行氣,故遂愈。然病根未拔,故傷食而復病。繼用湯藥,想即藿香正氣之類,去濕而不能去熱,故不效。行濕補氣養血湯,又加以血藥益濕之品,雖遷延而愈,非真愈也。

始終治法,均未中肯。若早以黃連理中,枳實理中,更互治之,病必速愈,何至有變痢之患乎?)

陸養愚治茅鹿門三夫人,經期參前,腹中有塊升動,有時作痛作脹,大便不實,脾胃不和,其脈人迎大於氣口二倍。(以此斷為血有餘。)茅問曰:此症屢服消導及養血之藥,輕則枳實、枳殼、木香、豆仁,重則檳榔、稜、莪,俱以養血佐之,藥頗中和,而病反增劇何也?曰:據脈左盛於右,氣不足而血有餘,今所服不惟誅伐無過,且損不足而益有餘,欲其病之不劇得乎?用人參、白朮、陳皮、乾薑、大棗,以益其氣,用消痞丸以去其血之瘀。

其方用香附醋炒四兩,元胡索醋炒一兩五錢,歸尾二兩,川芎、紅花、桃仁、海石、瓦楞子火煅醋淬各一兩。醋打麵糊為丸,與煎劑相間服,未半料而塊已失,大便結實,經水如期。

李士材治於郡守,在白下時,每酒後腹痛,漸至堅硬,得食輒痛。得食反痛,實症無疑。脈之,浮大而長,脾有大積矣。然兩尺按之軟,不可峻攻,令服四君子湯七日,投以自制攻積丸三錢。但微下,更與四錢與服,下積十餘次,皆黑而韌者。察其形不倦,又進四錢,於是腹大痛,而所下甚多。

服四君子湯十日,又進丸藥四錢,去積三次。又進二錢,而積下遂至六七碗許。脈大而虛,按至關部豁如矣,乃以補中益氣調補,一月全愈。攻補互施法。

王工部鬱結成痞,形堅而痛甚,攻之太多,遂泄瀉不止,一晝夜計下二百餘次,一月之間,肌體骨立,神氣昏亂,舌不能言,已治木待斃。李診之曰:在症雖無活理,在脈猶有生機。以真臟脈不見也,大虛之後,法當大溫大補。一面用枯礬、龍骨、粟殼、樗根之類,以固其腸;一面用人參二兩,熟附五錢,以救其氣。

白話文:

[痞]

李河山左側腹部有塊狀腫物多年不愈,後來因為吃了太多柿餅,肚子脹滿悶痛。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數,氣口緊閉,於是給他服用藿香正氣丸加山楂、神麴,兩劑藥就痊癒了。一個多月後,他又因為飲食不節制,肚子再次脹滿如前,用之前的藥方卻無效,於是改用行濕補氣養血湯,服用了二十多劑才好轉。我囑咐他:雖然病好了,但身體還沒完全恢復,一定要謹慎保養,不要再犯忌諱。幾個月後,他遇到龔某,龔某說:凡是生病都是天意,不在於服藥和謹慎保養,像顏回這樣品德高尚的人,難道都不能保養好身體嗎?為什麼會短命而死?我現在保養了半年,也沒見有什麼效果,由此可見。龔某答不上來,李河山於是又放縱自己,不加節制。

不到十天,他突然得了赤白痢疾,裡急後重,疼痛難忍,日夜不止,於是自己服用了一劑大黃,瀉了好幾次都沒效。他又來求診,脈象仍然洪大而數,我一開始給他開了調中益氣湯兩劑,又加了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少量白芍、黃連,效果也不明顯。他急於求快,又換了醫生,新的醫生又給他瀉藥,結果肛門脫垂,疼痛如刀割,肚子脹得像鼓一樣。

這是元氣下陷,應該大補升提,卻反過來瀉下,不死才怪呢!(這病是濕熱內蘊,又兼有食積,因為柿餅寒涼滯氣,所以導致脹滿。藿香正氣丸可以燥濕行氣,所以很快就好了。但病根沒除,所以再次傷食而復發。後來用的湯藥,我想大概是藿香正氣丸之類的方劑,能去濕卻不能去熱,所以無效。行濕補氣養血湯,又加入了補血益濕的藥物,雖然慢慢治好了,但並不是真正的痊癒。

始終的治療方法,都沒有抓住要點。如果一開始就用黃連理中湯、枳實理中湯,交替服用,病情一定會很快痊癒,何至於發展到痢疾這種地步呢?)

陸養愚醫治茅鹿門的三夫人,經期紊亂,腹部有腫塊,時而疼痛時而脹痛,大便不成形,脾胃不和,脈象人迎脈比氣口脈大一倍。(以此判斷為血瘀)。茅夫人問道:這個病我多次服用消導和養血的藥物,輕的用枳實、枳殼、木香、豆蔻仁,重的用檳榔、稜、莪,都配伍養血藥,藥性也比較平和,為什麼病情反而加重了呢?陸養愚說:根據脈象,左脈盛於右脈,氣不足而血有餘,你現在服用的藥物不僅攻伐過度,而且損傷了不足之處,反而增加了有餘之處,怎麼能期望病情不加重呢?應該用人參、白朮、陳皮、乾薑、大棗益氣,再用消痞丸去瘀血。

他的處方用香附(醋炒)四兩,元胡索(醋炒)一兩五錢,當歸尾二兩,川芎、紅花、桃仁、海石、瓦楞子(火煅醋淬)各一兩。用醋調麵糊做成藥丸,與湯藥交替服用,不到一半藥量,腫塊就消失了,大便也成形了,月經也按時來了。

李士材在白下為郡守治病,每次喝酒後腹部疼痛,漸漸變得堅硬,吃東西反而更痛。吃東西反而痛,肯定是實證無疑。診脈發現脈象浮大而長,脾臟有積塊。但是按壓兩尺部位比較柔軟,不能峻猛攻治,於是讓病人服用四君子湯七天,再服用他自制的攻積丸三錢。只瀉下了一點點,又給他服用了四錢,瀉下了十多次,都是黑色而堅韌的糞便。觀察他的身體狀態沒有疲倦,又給他服用了四錢,這時腹部劇烈疼痛,瀉下的糞便很多。

服用了四君子湯十天,又給他服用了四錢攻積丸,瀉下三次。又服用了二錢,瀉下的積塊有六七碗之多。脈象洪大而虛弱,按壓至關部位像凹陷了一樣,於是改用補中益氣湯調補,一個月後痊癒。這是攻補兼施的治療方法。

王工部因為鬱結而形成痞塊,腫塊堅硬疼痛劇烈,因為攻伐過度,導致瀉下不止,一天一夜瀉下二百多次,一個月之內,身體消瘦,形如枯槁,精神萎靡,舌頭都說不出話了,已經到了等死的狀態。李士材診斷說:雖然從症狀看沒有活的希望,但從脈象看還有生機。因為真臟的脈象沒有消失,大虛之後,應該大溫大補。一方面用枯礬、龍骨、粟殼、樗根等藥物固腸;另一方面用人參二兩,熟附子五錢,來救護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