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一 (18)
卷一 (18)
1. 傷寒
馬元儀治沈某,發熱七月,神昏譫語,中州結塊高突,拒按作痛。診之,右脈虛微,左見弦澀,此正氣奪而邪氣盛也。症實脈虛,法在不治。不得已,必先補後攻,庶幾萬一,與人參、桂枝、炮薑、半夏、枳實、厚朴、廣皮補正散結。脈稍起,再附子加桂理中湯,以恢復元氣。
二劑,右脈已透。四劑,兩脈有神,而前症猶在,中痛轉甚,時眾議交沮。蓋此症原有積滯可攻,兩日用藥專行溫補者,全是顧慮元氣,若早下之,必先脫矣。今已補完胃氣,即可施治實之法也。以人參三錢,大黃五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桂枝五分,服未一時,大便連行三次,其塊如失,諸症悉平。次與調理脾腎而愈。
(藜按:凡治實症,當顧其虛處,此案是也。)
卜晉公患傷寒,數日面赤躁煩,手足搐搦,起臥轉側不安,口燥渴,大便結。或用清火發散,俱不應。診其脈,虛澀兼結。夫澀則傷陰,結則氣滯。得之憂思勞郁,肺胃受傷,津液虧而虛邪結也。散邪清火,適所以耗其陰,而留其邪耳。治法必須大劑滋解乃可,用栝蔞實一兩,紫菀三錢,枳殼、桔梗各一錢,秦艽一錢,杏仁、蘇子、半夏曲等,一劑,便得大睡身安,調理數日而愈。
鮑坤厚病經半月,兩寸獨鼓,兩關尺虛微,頭痛如斧劈,汗出不止,譫語神昏。曰,:寸大尺小,為上盛下虛之候。況頭痛如破者,虛陽上僭也;汗出不止者,虛陽外散也;譫語神昏者,孤陽氣浮,神失其守也。非人參、附子,無以追散失之元氣;非童便、豬膽、蔥白,無以通僭逆之陽氣。
法當用白通湯以急救之。時夜半,特宰豬取膽,比藥成,牙關緊急,不知人事,乃挖而灌之。黎明,神氣漸清,此陽氣已漸歸原,但欲其深根固蒂,非大劑溫補不可,用人參四兩,附子二兩,肉桂五錢,合附子理中湯法,連投數劑,痛定汗止,調理而安。
一人傷寒六日,兩脈微弱不起,面垢遺尿,自汗譫語,身重不能轉側。此三陽合病,汗、下兩不可用。仲景云:腹滿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自汗者,白虎湯主之。蓋三陽合邪,至遺尿譫語,其中州擾亂,真氣與津液並傷可知。故仲景復云: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
以汗則偏於陽,而津液益傷;下則偏於陰,而真氣復損。惟白虎一法,解熱而不礙表裡。但三陽病,其脈當浮大,而反微弱不起者,以邪熱鬱遏不得外達,非陽衰脈微之比,但清其壅熱,而脈自起矣。用大劑白虎,一服便得大睡,再劑神清脈起。與補虛清熱而痊。
張氏子傷寒四五日,兩脈虛微,神氣昏亂,煩躁不寧,時欲得水,復置不飲,棄衣而走,勇力倍常,言語狂妄,不避親疏。此陰盛格陽欲脫,外假熱內真寒也,欲與理中湯。咸謂火熱有餘之症,欲行寒下。曰:豈有大熱症而不引水自救者?況兩脈微弱,明屬陰盛陽微,若不急與溫補,大汗一至,不可為矣。前方加人參至四兩,煎成冷服。
白話文:
傷寒
馬元儀治療沈某,發燒七個月,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腹部中央有腫塊突出,按壓疼痛。診脈發現右脈虛弱微細,左脈弦急拘緊,這是正氣被奪,邪氣盛的表現。症狀屬實證,脈象卻虛弱,按理不應治療。無奈之下,必須先補益後攻邪,或許有一線生機,於是使用人參、桂枝、炮薑、半夏、枳實、厚朴、廣皮等藥物補益正氣散結。脈象稍有好轉後,再加入附子,服用桂枝理中湯,以恢復元氣。服用兩劑藥後,右脈已轉強。服用四劑藥後,兩脈都有了氣息,但之前的症狀仍然存在,腹部疼痛加劇,眾人議論紛紛,意見相左。因為這個病症本來就有積滯可以攻治,連續兩天只用溫補的藥物,完全是顧慮元氣,如果早點攻邪,病人可能早就虛脫了。現在已經補益了胃氣,就可以使用攻治實證的方法了。於是使用人參、大黃、厚朴、枳實、桂枝等藥物。服藥不到一個時辰,大便三次,腫塊消失,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之後再服用調理脾腎的藥物便痊癒了。(藜按:治療實證,應該考慮其虛弱之處,這個病例就是如此。)
卜晉公患傷寒,幾天來面色紅赤煩躁不安,手足抽搐,輾轉難眠,口乾舌燥,大便乾燥。有人用清熱解表的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診脈發現脈象虛弱而澀滯。脈澀傷陰,脈結氣滯。這是由於憂思勞累鬱結所致,肺胃受損,津液虧虛,邪氣阻滯。散邪清火,只會損傷陰液,而邪氣仍然停留在體內。治療方法必須大劑量滋潤解表才行,於是使用栝樓實、紫菀、枳殼、桔梗、秦艽、杏仁、蘇子、法半夏等藥物,一劑藥後,病人就能安穩入睡,調理幾天就痊癒了。
鮑坤厚患病半個月,寸脈獨大,關尺脈虛弱微細,頭痛劇烈如被斧頭劈開,汗出不止,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他說:寸脈大而尺脈小,是上盛下虛的徵兆。況且頭痛劇烈,是虛陽上浮;汗出不止,是虛陽外散;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是孤陽浮越,神氣失守。不用人參、附子,就無法挽回散失的元氣;不用童尿、豬膽、蔥白,就無法疏通上逆的陽氣。
必須使用白通湯緊急搶救。當時是半夜,特意宰殺豬取膽汁,等藥熬好,病人牙關緊閉,人事不省,就挖開嘴巴灌藥。到天亮,神氣漸漸清醒,這是陽氣已經漸漸恢復,但要使其根深蒂固,必須大劑量溫補,於是使用人參、附子、肉桂,按照附子理中湯的藥方,連續服用幾劑藥後,疼痛停止,汗止,調理後康復。
一人患傷寒六天,兩脈微弱,面色灰暗,遺尿,自汗,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身體沉重無法翻身。這是三陽經合病,發汗、瀉下都不可以用。仲景說: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口麻木,面色灰暗,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遺尿,自汗,用白虎湯治療。因為三陽經合邪,出現遺尿、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等症狀,說明中焦紊亂,真氣和津液都受損傷。所以仲景又說:發汗會導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瀉下會導致額頭出汗,手腳冰冷。
發汗偏傷陽氣,而津液損傷更甚;瀉下偏傷陰氣,而真氣更加受損。只有白虎湯,能解熱而不傷及表裡。但是三陽病,脈象應該浮大,而反而是微弱不起的,這是因為邪熱鬱結不能外達,不是陽氣衰弱脈象微弱的表現,只要清解鬱熱,脈象自然會恢復。使用大劑量白虎湯,一劑藥後就能安穩入睡,兩劑藥後神清氣爽,脈象恢復。再服用補虛清熱的藥物就痊癒了。
張氏之子患傷寒四五天,兩脈虛弱,神志昏亂,煩躁不安,時而想喝水,又放下不喝,脫掉衣服亂跑,力氣比平常大得多,言語狂妄,不避親疏。這是陰盛格陽將要脫證,外在表現為熱證,內在實則寒證。想要用理中湯治療。大家都認為是火熱過盛的症狀,想用寒涼瀉下的方法治療。我說:哪有熱證很盛卻不自行喝水解救的呢?況且兩脈虛弱,明明是陰盛陽虛,如果不緊急溫補,一旦大汗,就沒救了。所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人參到四兩,煎好後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