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九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8)

1. 黃疸

(黃疸之病,以十八日為期,治十日已上宜瘥,反劇為難治。)

竇材治一人,遍身皆黃,小便赤色而澀,灸食竇穴五十壯,服姜附湯、全真丹而愈。

沈以潛、葛可久,俱神醫也。一日,有老嫗患黃疸,詣沈求治,曰:吾固未之能。薦於葛,葛延沈飲,以針針其左右乳下,而與沈飲者傾刻時,出啟左針,而左半身肉色瑩然,啟右針,而右半身肉如左。(《漱石閒談》。)

張子和治一男子作贅,偶病疸,善食而瘦,四肢不舉,面黃無力。其婦翁欲棄之,其女子不肯,曰:我已生二子矣,更他適乎?翁本農者,召婿意欲作勞,見其病甚,每日辱詬,人教之餌膽礬丸、三稜丸,了不關涉,針灸祈禳,百無一濟。張見之,不診而療,使服湧劑,去積痰宿水一斗。

又以瀉水丸、通經散,下四五十行,不止,命以冰水一鍾,飲之立止。服平胃散等,間服檳榔丸,五七日,黃退力生。蓋脾疸之症,濕熱與宿谷相搏故也,俗謂之金勞黃。

周、黃、劉三家,各有僕病黃疸。張曰:僕役之職,飲食寒熱,風暑濕氣,尋常觸冒,恐難調攝,虛費治功。其二家留僕於張所,從其餘餌。一僕不離主人執役,三人同服苦散以湧之,又服三花神佑丸下之。五日之間,果二僕愈,一僕不愈,如其言。

一女子病黃,遍身浮腫,面如金色,困乏無力,不思飲餌,惟喜食生物泥煤之屬。先以苦劑蒸為餅丸,湧痰一碗。又以舟車丸、通經散,下五七行如墨汁。更以導飲丸、磨氣散,數日肌肉如初。

趙君玉病遍身發黃,往問醫者。醫云:君乃陽明症。公等與麻知幾,皆受訓於張戴人,是商議吃大黃者,難與論病。君玉不悅,歸自揣無別病,乃取三花神祐丸八十粒服之,不效。乃悟曰:予之濕熱盛矣,此藥尚不能動,以舟車丸、浚川散作劑,大下一斗,糞多結者,一夕黃退。君玉由此益信戴人之言。

孫文垣治王文川子,原傷飲食,又傷冷菱等物,遍身黃如金色,夜發熱,天明則退,腹痛,手不可近。醫擬進草藥。孫曰:此症乃食積釀成,而黃為濕熱所致,法當健脾,用溫暖之劑下之,草藥性寒,是損脾土而益其疾也。用保和丸一錢,入備急丸五分,作數次服之。少頃,瀉一次,又少頃,連下三次,積物甚多,腹痛盡止。

再與調中丸,服一月病愈,而輕健如常。

孫竹埜途次受暑,又為酒麴所傷,因作吐,胸膈痞悶。醫以消導之劑,燥動脾火,口渴嘈雜,躁亂不安,目珠如金,一身盡黃,已成疸症,右寸脈滑大有力。用溫膽湯,倍加香薷、滑石、葛根,解暑止吐為君,黃連、麥冬,清熱止渴為臣,使濕熱散而黃自瘳也。服三帖,吐止食進。再與五苓散加青蒿、葛根、滑石、黃連、枳實,八劑而黃盡退。

白話文:

黃疸

古代醫書記載黃疸病程約十八天,治療十天以上應痊癒,若病情加劇則難以治療。

某位醫生竇材曾治療一位全身發黃、小便赤澀的病人,以灸刺食竇穴五十壯,並服用薑附湯、全真丹而治癒。

名醫沈以潛和葛可久曾一起診治一位患有黃疸的老婦人,沈以潛自認無法治療,推薦給葛可久。葛可久使用沈以潛常用的藥方,並在老婦人左右乳下施以針灸。針刺左側乳下時,左側半身膚色立即恢復正常;針刺右側乳下時,右側半身也立即恢復正常。(此記載出自《漱石閒談》)

張子和治療一位因婚嫁而體弱多病的男子,該男子患有黃疸,雖然食慾不錯卻日漸消瘦,四肢無力,面色發黃。男子的岳父想休掉他,但女兒不願,因為她已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岳父是農民,想讓女婿幫忙農活,見其病情嚴重,便每日辱罵他。有人建議他服用膽礬丸、三稜丸等藥物,但都沒有效果,針灸祈禱等方法也無濟於事。張子和見到病人後,不需診斷便開始治療,讓病人服用湧劑,排出約一斗積聚的痰水。

之後又使用瀉水丸、通經散,使其排出大量糞便,因瀉下過多而用冰水止瀉。之後服用平胃散等藥物,間或服用檳榔丸,五七天後,黃疸消退,體力恢復。張子和認為這是脾臟引起的黃疸,是濕熱與宿食互相影響所致,俗稱金勞黃。

周、黃、劉三家各有僕人患黃疸。張子和說,僕役的工作飲食不規律,容易受風寒暑濕之氣侵襲,調養不易,治療效果也難以預料。其中兩家將僕人留在張子和處治療,遵照他的藥方服藥。有一位僕人因需服侍主人而無法離開,三人同時服用苦寒的湧劑,再服用三花神佑丸。五天後,其中兩位僕人痊癒,一位僕人則未痊癒,正如張子和所預料。

一位女子患有黃疸,全身浮腫,面色金黃,倦怠無力,不思飲食,卻喜歡吃泥土等異物。醫生先用苦寒藥物製成餅丸,使她排出約一碗痰液。之後又使用舟車丸、通經散,排出大量黑色糞便。再使用導飲丸、磨氣散,數日後,她的肌肉恢復如初。

趙君玉患全身發黃,向醫生求診。醫生診斷為陽明症,並建議他服用大黃。趙君玉認為與其老師麻知幾等受教於張戴的人商量後,服用大黃的建議不妥,便不悅而歸。回家後,趙君玉認為自己沒有其他疾病,便服用八十粒三花神佑丸,但沒有效果。他意識到自己的濕熱過盛,此藥物效果不佳,便服用舟車丸、浚川散,排出約一斗糞便,其中很多是宿便,一夜之間黃疸消退。趙君玉因此更加相信張戴的醫術。

孫文垣治療王文川的兒子,該男子因飲食不節,又吃了冷菱等寒涼食物,導致全身發黃如金,夜間發熱,天亮則退,腹部疼痛,碰觸腹部則疼痛難忍。其他醫生想用草藥治療。孫文垣說,這是飲食積滯引起的,黃疸是濕熱所致,應該健脾胃,使用溫和的藥物使其瀉下,草藥性寒,會損傷脾胃,加重病情。他使用保和丸,加入備急丸,分次服用。不久後,病人瀉下三次,排出大量積物,腹痛停止。

之後再服用調中丸,服用一個月後痊癒,身體輕盈如常。

孫竹埜旅途中中暑,又因食用酒糟受傷,導致嘔吐,胸膈痞悶。其他醫生使用消導藥物,反而燥動脾胃之火,導致口渴、嘈雜、煩躁不安,眼睛發黃,全身發黃,已成黃疸,右寸脈滑大有力。孫竹埜使用溫膽湯,加倍香薷、滑石、葛根解暑止嘔,用黃連、麥冬清熱止渴,使濕熱散去,黃疸自然消退。服藥三劑後,嘔吐停止,食慾恢復。之後再服用五苓散,加入青蒿、葛根、滑石、黃連、枳實,服藥八劑後,黃疸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