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九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5)

1.

問:消本熱症,而用溫補何也?曰:經謂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今脈數大無力,正所謂從而不鼓,無陽脈也。以症論之,口渴而喜熱飲,便秘而溺偏多,皆無陽症也。曰:將用理中參附乎?曰:某所言溫補在下焦,而非中上二焦也。經曰:陽所從陰而亟起也。又曰:腎為生氣之原。

今恙由於腎水衰竭,絕其生化之原,陽不生,則陰不長,津液無所蒸以出,故上渴而多飲,下燥而不潤,前無以約束而頻多,後無以轉輸而艱秘,食減肌削,皆下元不足之過也。曰:予未病時痿,是腎竭之應。既痿之後,雖欲竭而無從矣。彼雖不悅,而心折其言,遂委治之。

乃以八味丸料,加益智仁,煎人參膏糊丸。每服五錢,白湯送下,日進三服,數日溺少,十日溺竟如常。大便尚燥,每日一次,不用蜜導矣。第口渴不減,食尚無味,以升麻一錢,人參、黃耆各三錢,煎湯送丸藥。數服,口渴頓止,食亦有味,又十日諸症全愈。

薛立齋曰:一男子作渴,日飲水數碗,冬月亦然。彼用加減八味丸去肉桂服之不應。一男子患此,欲治以前丸,彼謂肉桂性熱,乃服知柏等藥,渴不止,背發疽而歿。又一男子亦患此症,日漸消瘦,與前丸數服,渴減半,一劑而痊,再劑形體復壯。夫肉桂,腎經藥也。前症乃腎經虛火炎上無製為患,用肉桂導引諸藥以補之,及引虛火歸原,故效。

又一男子腳面發痘,愈而作渴,以前丸治之而愈。又一富商,稟賦頗厚,素作渴,日飲水數碗,面發一毒,用消毒藥潰而難愈,尺脈尚數,渴亦不止。時孟秋,謂此火旺水涸之脈也,須服加減八味丸,以補腎水而制心火,庶免疽毒之患。彼不信,至夏果腳背發疽,脈數,按之則澀而無力,足竟黑腐而死。

一男子稟頗實,乏嗣,服附子等藥,致作渴,左足大趾患疽,色紫不痛,脈亦數而澀,亦死。大抵發背腦疽,腫痛色赤,水衰火旺之色,尚可治。若黑若紫,火極似水之象也,乃腎水已竭,精氣已衰,不治。《外科精要》云:凡病疽疾之人,多有既安之後,忽發渴疾而不救者,十有八九。

疽疾將安,而渴疾已作,宜服加減八味丸。既安之後,而渴疾未見,宜先服之,以防其未然。薛兒聞其父云:一士夫病渴疾,諸醫皆用渴藥,累載不痊。有一名醫教食加減八味丸,不半載而愈。

一老人冬月口舌生瘡作渴,心脈洪大而實,尺脈大而虛,此消症也。患在腎,須加減八味丸補之,否則後發疽難療。不信,乃服三黃等藥降火,次年夏,果發疽而歿。東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脈訣》云:乾渴飲水,多食亦飢,虛成消中者,調胃承氣湯、三黃丸治之。

白話文:

消渴症的治療

問:消渴症屬於熱症,為何要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呢?答:經書上說,脈象有力但按壓時不充實,這是所有陽氣不足的表現。現在這個病人的脈象雖然數而有力卻無力,正符合這種「有力而不充實」的狀態,屬於陽氣不足。從症狀來看,口渴喜喝熱飲,大便秘結,小便卻偏多,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症狀。問:是不是要用理中湯、參附湯來治療呢?答:我說的溫補是在下焦,而不是中焦和上焦。經書上說:「陽氣從陰氣中迅速升起。」又說:「腎臟是生命之氣的根本。」

現在這個病人的疾病,是源於腎水虧損,導致生化之源枯竭,陽氣不能生髮,陰氣也就不能滋長,津液無法蒸騰而出,所以才會上焦口渴多飲,下焦乾燥不潤,小便頻多,大便祕結,食慾減退,身體消瘦,這些都是下元不足造成的。問:病人之前就患有痿證,這是腎虛的表現。痿證發生後,即使想盡力治療腎虛也很難了。雖然病人不大樂意接受我的看法,但我還是說服了他,讓他接受我的治療。

於是,我用八味丸的藥材,加入益智仁,製成參膏糊丸。每次服用五錢,用白開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幾天後小便減少,十天後小便恢復正常。大便仍然乾燥,每天一次,不需要用蜂蜜通便。只是口渴的症狀沒有減輕,食慾也沒有恢復,於是我又加用升麻一錢,人參、黃耆各三錢,煎湯送服丸藥。服用幾次後,口渴的症狀立即停止,食慾也恢復了,又過了十天,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薛立齋說:有一個男人口渴,每天要喝幾碗水,即使在冬天也是如此。他使用了加減八味丸去肉桂後服用,卻沒有效果。另一個男人患有這種病,想用之前的丸藥治療,但他認為肉桂性熱,於是服用知柏地黃丸等藥,口渴卻沒有停止,反而背上長了疽,最後死了。還有一個男人也患有這種病,日漸消瘦,服用之前的丸藥幾次後,口渴減輕一半,一劑藥就痊癒了,服用兩劑後身體恢復了強壯。肉桂是腎經藥物。前面那些病例都是腎經虛火上炎,沒有得到制約而引起的疾病,使用肉桂可以引導其他藥物補益腎氣,並將虛火引歸原位,所以有效。

還有一個男人腳面長了瘡,痊癒後口渴,用之前的丸藥治療後痊癒了。還有一個富商,體質原本很好,經常口渴,每天喝幾碗水,臉上長了一個毒瘡,用了消毒藥物潰破,卻很難痊癒,寸脈數而有力,口渴也沒有停止。當時是孟秋季節,我認為這是火旺水涸的脈象,必須服用加減八味丸,補益腎水,制約心火,才能避免疽毒的發生。他不相信,到了夏天果然腳背上長了疽,脈象數而有力,按壓時澀滯而無力,腳最後壞死而死。

一個男人體質比較壯實,沒有子嗣,服用附子等藥後,引起口渴,左腳大腳趾患有疽,顏色紫黑不痛,脈象也數而澀,最後也死了。總之,發背腦疽,腫痛顏色紅赤,是水衰火旺的表現,還是可以治療的。如果顏色黑紫,像水一樣,那是腎水已經耗竭,精氣已經衰敗,就沒有辦法治療了。《外科精要》說:凡是患有疽疾的人,很多在病情好轉後,突然發作口渴,而無法治療,十之八九都是這樣。

疽疾將要痊癒,而口渴已經發作,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如果疽疾痊癒後,口渴還沒有出現,也應該先服用,以預防其發生。薛立齋聽他父親說:一個士大夫患有口渴症,許多醫生都用治渴的藥物,多年未愈。有一個名醫教他服用加減八味丸,不到半年就痊癒了。

一個老人冬天口舌生瘡,口渴,心脈洪大而實,尺脈大而虛,這是消渴症。病在腎臟,需要用加減八味丸補益,否則以後發作疽就難以治療了。他不相信,於是服用三黃等藥物瀉火,第二年夏天,果然發作疽而死。東垣說:膈上消渴,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中消渴,善食而消瘦,自汗,大便硬,小便多;《脈訣》說:乾渴飲水,多食亦飢,虛而形成消中,用調胃承氣湯、三黃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