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九 (5)
卷九 (5)
1. 飲食傷
取以名方,因三焦五臟之生生之氣,全資脾胃而輸化也。蓋土居乎中,而位寄乎五行,三焦分受其氣於五臟,故理脾胃而仍理三焦也。白扁豆、山藥,補金中之土也;人參、白朮,補其正土也;蓮肉、芡實,補水中之土也;橘紅、桔梗、甘草、豆蔻,運上焦之氣而使之輸也;麥芽、苡仁、茯苓、澤瀉,理下焦之氣,而使之化也。三焦氣行,五臟氣充,而生勃然矣。
許學士云:有人全不思食,補脾罔效,授二神丹,服之頓能食,此即補母法也。黃曾直用菟絲子淘淨酒浸,日挑數匙,以酒下。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亦此理也。(《治法匯》。)
張三錫治一人,夏月食羊肉太多,作渴煩躁,自謂受暑,用涼水調益元散,躁煩愈甚。診之,脈雖滑,不鼓指,隨以鹽湯吐之,得生肉碗許。乃以二陳加草果、肉桂、厚朴、山楂,調理而安。若用涼藥作暑治,立見其斃。
一人飲茶過度,且多憤懣,腹中常漉漉有聲。秋來寒熱似瘧,以十棗湯料,黑豆煮曬乾研末,棗肉和丸芥子大,以棗湯下之。初服五分不動,又服五分,無何腹痛甚,以大棗湯飲之,大便五六行,時蓋日晡也。夜半,乃大下數斗積水而積平。當其下時,瞑眩特甚,手足厥冷,絕而復甦,舉家號泣,咸咎藥峻。嗟乎,藥可輕用哉。
一人過食瓜果,時值夏月,大瀉不止,中脘大痛,煩渴引飲,自服天水散及香薷飲。脈之,右關寸俱沉伏,因作停冷治,香砂六君子湯加炮薑、厚朴,一服痛渴俱止,只以胃苓調理而安。
龔子才治徐通府,因好燒酒,及五香藥酒過度,患吐血唾痰,六脈急數。此酒毒積熱入於骨髓,不受滋補。以黃連解毒湯加知母、貝母、石膏、連翹、元參、花粉、葛根、栝蔞、桔梗、酒蒸大黃,早晚服。至百日外,以六味丸加解毒湯在內,與前湯藥並進,又百日始瘳。後歸田逾年,仍為酒困而卒。
陸祖愚治吳武祖之母,少寡長齋,稟性極薄,因正啖糯米粉食,人誤報武祖不入泮,不覺驚而且悶,遂成內傷。或與之消導過多,而中滿過甚。脈之,兩手斷續不勻,洞瀉口開,頭汗如洗,元氣將脫,胸中仍不可按。脈不足而症有餘,宜先補後攻,急用附子理中湯,二劑脈稍有根。
以枳實理中湯進之,其積漸覺移動,脈亦有神。後以潤字丸,每服五分,仍以前劑送之,積去身和,調理而愈。(用藥次第可法。)
徐小園子,新婚多痰,脾已受傷,又加外感,遂往來寒熱,項強背痛,頭疼,表裡具在。或謂瘧疾,遽用截藥,因而口渴,多食生冷,變為吐瀉,與柴苓湯不效。診之,四肢厥逆,不省人事,面色青黃,脈左三部與右尺隱欲脫,右關滑而有力,乃用參附理中加枳實、厚朴、山楂等,三劑脈起。
白話文:
飲食傷
飲食調理應注重脾胃,因為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根本。脾胃居於中焦,與五臟六腑相通,所以調理脾胃也同時調理三焦。白扁豆、山藥補益脾胃;人參、白朮補益脾胃的正氣;蓮肉、芡實補益脾胃的水分;橘紅、桔梗、甘草、豆蔻運化上焦之氣;麥芽、苡仁、茯苓、澤瀉調理下焦之氣。三焦氣機通暢,五臟氣血充盈,身體自然健康。
有人完全不想吃東西,單純補脾無效,用二神丹後就能進食,這就是補益根本的方法。也有人用菟絲子酒浸泡後服用,十天後食慾大增,道理相同。
有人夏天吃太多羊肉,導致口渴煩躁,誤以為中暑,用涼水調服益元散,反而加重病情。診斷後發現脈象雖滑,卻無力,於是用鹽湯催吐,吐出許多生羊肉。之後用二陳湯加草果、肉桂、厚朴、山楂調理,病情才好轉。如果用涼藥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
有人喝茶過度,又鬱怒過多,肚子經常咕嚕作響,秋天出現寒熱交替如瘧疾的症狀。醫生用十棗湯的藥材,將黑豆煮熟曬乾研磨成粉,與棗肉製成丸藥服用。初服五分藥丸無效,再服五分後腹痛劇烈,用大棗湯緩解,之後大便數次,排出大量積水,症狀才緩解。服藥後一度昏迷,手腳冰冷,險些喪命,家人皆因藥力過猛而自責。可見用藥需謹慎。
有人夏季過食瓜果,導致腹瀉不止,中脘劇痛,口渴難耐,自行服用天水散和香薷飲,病情無效。診脈發現右關、寸脈沉伏,屬於寒邪停滯,於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炮薑、厚朴,一次服用後疼痛和口渴就止住了,再用胃苓湯調理,痊癒。
龔子才治療徐通府,因長期飲酒過度,導致吐血咳痰,脈象急數。這是酒毒積熱入骨髓,單純滋補無效。用黃連解毒湯加知母、貝母、石膏、連翹、元參、花粉、葛根、栝蔞、桔梗、酒蒸大黃治療,一百多天后病情好轉。但後來又因飲酒過度而亡故。
陸祖愚治療吳武祖的母親,寡居多年,體質虛弱,因食用糯米粉後,聽到兒子考試落榜的消息,驚嚇過度而導致內傷,又因服用過多消導藥物,導致氣機阻滯。診脈發現脈象斷續不均,泄瀉不止,頭汗淋漓,元氣將竭,胸部按壓不適。此為虛證兼實證,需先補後攻,用附子理中湯治療,兩劑後脈象略有改善。再用枳實理中湯,使積滯逐漸排出,脈象也恢復有力。最後服用潤字丸,配合之前的藥物,積滯排出,身體痊癒。
徐小園子新婚燕爾,痰多,脾胃受損,又外感風邪,出現寒熱往來,項強背痛,頭痛等症狀,被誤診為瘧疾,服用截瘧藥物,導致口渴,又進食生冷,出現嘔吐腹瀉,服用柴苓湯無效。診斷發現四肢厥逆,神志不清,面色青黃,脈象危殆,於是用參附理中湯加枳實、厚朴、山楂等藥物,服三劑後脈象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