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6)

1. 傷寒

熱仍未退,臥仍未安,溺赤便瀉如故,因去知母、黃芩、竹茹,倍柴、葛,加生薑五片,亦一日二劑,熱退安臥,瀉亦止矣。口尚微渴,以花粉、麥冬、甘草、陳皮、黃芩、桔梗、枳殼扶元氣,清餘熱。四帖已而安。後十餘日,復身熱譫語,如見鬼狀,舌黑有刺,大便三日不行,日輕夜重,脈沉有力,兩尺帶弦,用枳實、黃連、蔞仁、桃仁、白芍、檳榔、元明粉二劑,諸症悉減。而大便未行,用桃仁十枚煎湯,下潤字丸一錢五分,全愈。

後以清氣養榮湯調理之。(此少陽陽明證,初治不誤,以表力未至,故餘證如故。去知母、黃芩太驟,故表解後變為里證,待下而後愈。桔梗、枳殼,亦未合法。)

吳煦野子,年二十三,精神素旺。清明自館中歸,有房事,五更小解,忽臍下作痛,腸中雷鳴,小便不利,明日遂發寒熱頭痛。醫來,告以酒後犯遠歸之戒,醫疑是陰症傷寒,以理中湯二劑,令一日夜服之。次日,嘔逆大作,煩躁口渴,飲食不進,晝夜不臥,已三日矣。診之,其脈左弦右洪,寸關有力,尺部尚和,面赤戴陽,乃與柴葛解肌二劑。

病家因述遠歸陰虛,投理中不減,咸擬倍加參、附。陸曰:脈症俱陽,縱有房事,陰未嘗虛,若再投參、附,不可為矣。令今夜必服此二劑,庶不傳裡。病者心虛,止服一劑。明早診之,症不增劇,脈仍洪大,並兩尺亦大,曰:熱邪已入腑,日晡必劇。以白虎湯二劑與之,病者猶豫。

謂曰:今日怕石膏,明日大黃也怕不得。延挨未服,而煩渴躁熱大作,且有譫語,遂連進二服。熱略不減,再以前方二劑與之。至五更,始得少睡。早間診視,兩尺沉實,舌苔已厚,改用小陷胸湯送潤字丸一錢。至晚,又進一錢,夜半出燥屎數十枚,熱減瀉止。又服枳實、黃連至數十劑。

少用滋補,即痞隔,飲食不能進。調治二月,方得全愈。(面赤,胃火上炎,非盡陰虛陽格也。)

陸祖愚治顧玉岩,年六十,患傷寒。服藥頭疼骨痛已除,身熱煩躁,兼發赤斑而狂。診之,六脈沉數有力,目瞪直視,噤不出聲,舌黑芒刺,四肢冰冷。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謂年雖高,脈尚有神,力任無事。投以大承氣湯,目閉昏沉,咸謂決死。一二時頃,腹中鳴響,去燥屎若干,諸症脫然,僅存一息,改用人參、麥冬、歸、芍、耆、術,調理而安。

吳開之,二月間患頭痛身熱,服藥已逾旬日矣。忽耳後紅腫作痛,大發寒熱。或以為毒,用花粉、連翹解表,數劑不效。或以為痰核,用南星、半夏,數劑反甚,胸脅滿痛,飲食不進,氣喘而粗,夜臥不安。脈之,兩寸關弦數,兩尺和。此本傷寒少陽之邪不解,所以發頤。耳之前後上下,乃少陽部分,寸關弦數,亦少陽不和之脈,宜小柴胡湯和解之。

白話文:

傷寒

病人持續發燒,睡不安穩,小便赤色,大便瀉痢如常。因此停用知母、黃芩、竹茹,加倍柴胡、葛根,另加生薑五片,一日兩劑。服用後,退燒、睡安穩,瀉痢也停止了。雖然嘴巴還有些微渴,便用花粉、麥冬、甘草、陳皮、黃芩、桔梗、枳殼來扶助元氣,清解餘熱。四劑藥後就痊癒了。十多天後,又出現發熱、神志不清,像看見鬼一樣,舌頭發黑且佈滿針刺狀,大便三日未解,白天症狀輕,晚上加重,脈象沉而有力,兩尺脈弦,於是使用枳實、黃連、蔞仁、桃仁、白芍、檳榔、元明粉兩劑,各種症狀都減輕了。但大便仍未通暢,又用桃仁十枚煎湯,再服用潤字丸一錢五分,終於痊癒。之後用清氣養榮湯調理身體。 (此為少陽陽明證,初期治療無誤,但因為表邪之力未盡,所以餘症依舊。停用知母、黃芩過於突然,因此表邪解後轉為裡證,必須瀉下後才能痊癒。桔梗、枳殼的運用也不合適。)

吳煦野子,二十三歲,平時精神很好。清明節從館裡回家,有房事,五更起來小便,突然臍下疼痛,腸鳴腹痛,小便不利,第二天就開始發寒熱頭痛。請醫生來看,醫生說他酒後犯了遠行歸來的禁忌,懷疑是陰症傷寒,給他用了理中湯兩劑,讓他一天一夜服用。第二天,嘔吐劇烈,煩躁口渴,不吃不喝,晝夜不眠,已經三天了。診脈後,發現左脈弦,右脈洪大,寸關脈有力,尺脈尚和,面色紅赤,於是給他用了柴葛解肌湯兩劑。

家屬提及他遠行歸來陰虛,建議繼續使用理中湯,並增加人參、附子的用量。陸醫生說:脈象和症狀都是陽證,即使有房事,也不見得是陰虛,如果再加人參、附子,是不對的。讓他今晚務必服用這兩劑藥,免得邪氣入裡。病人因為擔心,只服用了一劑。第二天早上診脈,症狀沒有加重,脈象仍然洪大,兩尺脈也很大,陸醫生說:熱邪已經入裡,下午病情一定會加重。於是給他用了白虎湯兩劑,病人猶豫不決。

陸醫生說:今天怕石膏,明天大黃你更怕不了。病人猶豫未服,煩渴躁熱卻更加嚴重,並出現神志不清,於是連服兩劑。熱症稍減,又給他用了之前的藥方兩劑。到五更時,才得以稍微睡一下。早上診視,兩尺脈沉實,舌苔已厚,便改用小陷胸湯,並服用潤字丸一錢。到晚上,又服用一錢,半夜排出很多乾硬的糞便,發熱和瀉痢都停止了。又服用枳實、黃連數十劑。

少用滋補藥物,就會出現胃脘痞滿,飲食不能進食。經過兩個月的調理,才完全康復。(面色紅赤,胃火上炎,並非完全是陰虛陽盛。)

陸祖愚醫治顧玉岩,六十歲,患傷寒。服用藥物後頭痛骨痛已除,但身體發熱煩躁,並出現赤斑和神志不清。診脈後,發現六脈沉數有力,眼睛直視,不說話,舌頭發黑且佈滿針刺狀,四肢冰冷。詢問大便情況,得知已經二十天沒有大便了。陸醫生說:雖然年紀大了,但脈象還有活力,身體還承受得住。於是給他用了大承氣湯,病人出現目閉昏沉,大家都以為他必死無疑。過了一兩個小時,腹中鳴響,排出很多乾硬的糞便,各種症狀都消失了,只餘下一口氣,於是改用人參、麥冬、當歸、白芍、黃耆、白朮調理,最後痊癒。

吳開之,二月間患頭痛身熱,服用藥物已超過十天。突然耳後紅腫疼痛,再次發寒熱。有人認為是毒症,用花粉、連翹解表,服用幾劑無效。有人認為是痰核,用南星、半夏,服用幾劑反而加重病情,胸脅滿悶疼痛,飲食不進,呼吸氣粗,夜裡睡不安穩。診脈後,發現兩寸關脈弦數,兩尺脈和。這是因為傷寒少陽邪氣未解,所以才導致耳後腫痛。耳的前後上下,都是少陽經循行的部位,寸關脈弦數,也是少陽不和的脈象,應該用小柴胡湯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