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易思蘭治一婦人,患渾身倦怠,呵欠,口乾飲冷,一月不食,強之食,數粒而已。有以血虛治之者,有以氣弱治之者,有知為火而不知火之原者,用藥雜亂,愈治愈病。自夏至冬覺微瘥,次年夏,諸病復作甚於前,肌消骨露。診得三焦脈洪大侵上,脾肺二脈微沉,余皆和平,曰:此肺火病也,以梔子湯飲之。

白話文:

易思蘭醫治一位婦人,其症狀包括全身疲倦、呵欠連連、口乾、嗜飲冷水,已一月未進食,勉強餵食也只吃幾口。有人認為是血虛,有人認為是氣弱,還有人知道是陽火大,但不知道陽火的根源,用藥雜亂,病情越來越嚴重。從夏天到冬天,症狀有所緩解,但隔年夏天,所有症狀復發,比以前更嚴重,身體消瘦如柴。診斷時發現三焦脈洪大並侵襲上部,脾、肺兩脈微弱下沉,其餘脈象正常。易思蘭說:「這是肺火所致的疾病。」於是開了梔子湯給她服用。

梔子湯用山梔仁,薑汁浸一宿,曬乾炒黑,研極細末,用人參二分,麥冬一錢,烏梅二個,沖湯調梔仁末二茶匙服。進二服,即知飢而喜食,旬月,氣體充實如常。後因久病不孕,眾皆以為血虛,而用參、耆為君大補之劑,胸膈飽脹,飲食頓減。至三月餘,經始通,下黑穢不堪,或行或止,不得通利,治以順氣養榮湯十劑。

白話文:

梔子湯由山梔子仁製成。將山梔子仁用薑汁浸泡一晚,晾乾後炒至焦黑,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取人參二克,麥冬一錢,烏梅兩個,用熱水沖泡,加入兩茶匙梔子末即可服用。連續服用兩次,就會感到飢餓並想進食。一個月後,氣血充足,身體恢復正常。

後來由於長期患病不孕,大家都認為血虛,於是使用人參和黨參等大補藥物,導致胸膈飽滿,食慾減退。經過三個多月,月經才開始恢復流動,排出大量的黑穢物。但月經時而流動時而停止,不能順利排出。於是用順氣養榮湯治療了十次。

順氣養榮湯當歸八分,南芎六分,生地一錢二分,酒炒白芍一錢,陳皮六分,甘草五分,醋炒香附一錢,烏藥五分,薑汁炒山梔五分,蘇梗五分,酒炒黃芩八分,枳殼五分,青皮五分。因大便燥結,加黃芩、枳殼煎服,一月內即有孕。夫火與氣不兩立,怠倦者,火耗其精神也;呵欠者,火鬱而不伸也。

白話文:

順氣養榮湯:

當歸 16 克,川芎 12 克,生地黃 24 克,酒炒白芍 20 克,陳皮 12 克,甘草 10 克,醋炒香附 20 克,烏藥 10 克,薑汁炒山梔 10 克,蘇梗 10 克,酒炒黃芩 16 克,枳殼 10 克,青皮 10 克。

由於大便乾燥,加入黃芩和枳殼一起煎服,一個月內懷孕。

火氣和氣無法同時存在,疲倦是火氣消耗了精神;打呵欠是火氣鬱結無法舒展。

其夫曰:荊人之恙,自處子時至今,二十載矣,百治不效,君獨以火治而效,何也?曰:尊壺之脈,左三部和平無恙,惟右寸微沉,右尺洪大侵上,此三焦之火升上而侮金也。口乾飲冷者,火熾於上也;飲食不進者,火格於中也;肌消骨露者,火氣消爍也。不治其火,血氣何由而平?故用黑梔去三焦屈曲之火,人參、麥冬收肺中不足之金,烏梅酸以收之,火勢既降,金體自堅矣。至經水過期而多,其色紅紫,肝脈有力,乃氣滯血實也。

白話文:

這人的丈夫說:我妻子的病症,從她未婚時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年了,看遍名醫都不見效,你卻單用火法治療就有效,這是為什麼?

大夫說:夫人的脈象,左邊三部位調和無恙,只有右寸脈略微沉滯,右尺脈洪大,上侵左脈,這是三焦之火上升,侵犯金氣的緣故。

感到口乾,愛喝冷飲,是火在上焦旺盛所致;飲食不進,是火在中焦阻隔所致;肌消骨瘦,是火氣消爍精氣所致。如果不治療火邪,氣血怎麼能調和?

因此,我用黑梔子清瀉三焦鬱結之火,用人參、麥冬補益肺中不足之金氣,用烏梅的酸味收斂固澀。火勢既已下降,肺金自會強健。

至於經水過期且量多,其色紅紫,並且肝脈有力,這是氣滯血瘀導致的。

用參、耆補之,則氣愈滯,血愈實,安能得孕?故以調氣為主,佐以養血,氣順血行,經事依期,而妊娠有準矣。前以降火為先,今以調氣為主,治法不同,病源則一。蓋氣有餘即是火,其病歸於氣鬱而已。鬱氣一舒,火邪自退,得其病本,斯隨手取效也。

白話文:

單純使用補血的方法,會讓氣血過盛,難以懷孕。因此,治療重點應放在調氣,輔以養血。氣血順暢,月經週期正常,才能順利受孕。

過去治療以降火為主,現在以調氣為主,雖然治療方法不同,但都是針對相同的病因。因為氣過盛就是火,病症歸根結底都是氣鬱。一旦疏通氣鬱,火邪自然消退,掌握了病根,就能輕鬆見效。

孫文垣治孫君錫,頭痛胸背脹,飲食下膈即吐,(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咳嗽不住口,痰濁如膿,大便燥結。脈之,右寸獨洪大。(皆金受火克之候。)以二陳湯竹茹滑石石膏黃連、麥冬,連進四劑,夜與益元散兼服,(益元能清六腑之火,然不宜於大便燥結之人。)嗽吐俱止。

白話文:

孫文垣醫師治療孫君錫的頭痛、胸背脹痛,進食後食物滯留在橫膈膜上而嘔吐,(各種逆氣上沖,都屬於火熱的原因)咳嗽不止,痰液混濁如膿,大便乾燥難解。把脈後發現,右寸脈獨自洪大。(這些都是金受火克的症狀)於是使用二陳湯加竹茹、滑石、石膏、黃連、麥冬,連續服用四劑。晚上服用益元散。(益元散能清瀉六腑中的火熱,但不適於大便乾燥難解的人)咳嗽和嘔吐都停止了。

惟痰濁如膿色,且腥氣觸人,此將作肺癰,改用丹皮、麥冬、山梔、甘草、貝母、枳殼、桑白皮紫菀知母、當歸、生地、桔梗,四劑全愈。

白話文:

如果痰液像膿一樣黃色,而且有令人作嘔的腥味,這將發展成肺膿瘍。改用丹皮、麥冬、山梔、甘草、貝母、枳殼、桑白皮、紫菀、知母、當歸、生地和桔梗,服用四劑後即可痊癒。

易思蘭治一士人,素眈詩文,夜分忘寢,勞神過度,忽身熱煩渴,自汗惡寒,四肢微冷,飲食少減。初以為外感,先發散,後和解,不應。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參二錢,逾月諸症仍前。一日午後,忽發熱耳聾,不知人事,恍惚譫語,或謂少陽症也,宜小柴胡和之。易診之,六脈皆洪大而無力,曰:非少陽症,乃勞神過度,虛火症也。

白話文:

易思蘭醫師治療一位文士,他平時沉迷於詩文學,經常熬夜不睡,過度用腦,突然感到身體發熱、口渴、自發出汗又惡寒,四肢微涼,食慾減退。起初,易醫師以為是外感風寒,先使用了發散和解的藥方,但無效。又給他服用補中益氣湯,還加了兩錢人參,一個多月過去了,各種症狀依舊沒有改善。

一天下午,文士突然發熱、耳鳴,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有人說這是少陽症,應該用小柴胡湯治療。易醫師診脈後發現,他的六部脈象都洪大無力,於是說:「這不是少陽症,而是過度用腦導致虛火症。」

不信,遂以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知母。易謂:服此必熱愈甚,當有如狂症作。已而胸如火炙刀刺,發狂欲走,飲冷水一盞始定。復求治,以人乳並人參湯與之,當日進四服,濃睡四五時,病減半。次日又進四服,六脈歸經,沉細有力,終夜安寐,諸症悉退。

白話文:

不信邪,改用去了半夏、加了花粉和知母的柴胡湯劑。醫生說:吃了這帖藥,熱氣肯定更嚴重,可能會發狂。果然,病人胸中好像火燒刀刺一樣難受,發起狂來想跑,喝了一碗冷水才勉強鎮定下來。再次求醫,醫生給他吃人奶和人參湯。當天連服四帖,病人昏睡了四到五個小時,病情減輕一半。第二天再連服四帖,六脈歸經,脈象沉細有力,整晚安然入睡,所有症狀都消退了。

或曰:是症人謂傷寒,公作虛火,何也?曰:傷寒自表達里,六日傳遍經絡,復傳至二十一日外,雖有餘症,亦從雜病論,今病已二月,豈可以傷寒論乎?況少陽之脈,弦長有力,今浮洪滿指而無力,豈少陽脈乎?蓋平日勞神過分,心血久虧,脾肝亦損,陽氣獨盛,氣即火也。經云:壯火食氣。

白話文:

有人說:這種症狀一般人認為是傷寒,您卻說是虛火,為什麼呢?

我說:傷寒自己會發作,六日之內傳遍經絡,再傳到二十一日以外,即使還有殘餘的症狀,也應該從雜病的角度來論,如今已經兩個月了,還能以傷寒來論嗎?況且少陽脈應該是弦長有力,而現在是浮洪滿指且無力,這難道是少陽脈嗎?由此可知,患者平日過度勞神,導致心血虧虛已久,脾肝也受損,只有陽氣旺盛,而氣就是火。經書上說:壯火食氣。

火與元氣不兩立。於是水涸火勝之病作矣,傷寒云乎哉。夫小柴胡乃治少陽實症,今陰虛病而以此瀉之,則元氣愈虧,陰火愈熾,故知其當發狂也。又補中益氣湯,補陽者也。陰虛而補陽,陽愈盛而陰愈虛,所以不效。今用人乳者,以真血補真水,又以人參導引,散於諸經,以濟其火,與他藥不同,故見效尤速也。

白話文:

「火」和「元氣」是相剋的,所以當「水」不足而「火」旺盛時,疾病就會產生。這種情況不能稱之為傷寒。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證(陰陽失衡)的,如今患者是陰虛證(缺少陰液)卻用此藥瀉之,只會導致元氣更虛,陰虛火旺更嚴重,所以才會導致患者發狂。

「補中益氣湯」是補陽氣的,陰虛證患者補陽,只會讓陽氣更旺而陰液更虛,所以無效。

如今使用人乳,是用真血來補真水,再加上人參引導,散佈到各經脈,以緩解火氣,與其他藥物不同,因此見效特別快。

龔子才治管藩相夫人,每至半夜不睡,口乾煩渴,吐黏痰,必欲茶水漱口,舌上赤黑皮厚,胸痞嘈雜,飲食少思。脈之,兩寸洪數,兩尺空虛,右氣口盛,此上盛下虛,血虛氣鬱而有火也。以四物湯加生地、黃連、麥冬、知母、貝母、花粉、元參、梔子、桔梗、枳實、青皮、甘草,數劑奏功。又以六味丸加生地、麥冬、知母、元參、花粉、貝母、五味、黃連,一料全安。

白話文:

龔子才醫生治療管藩相夫人。夫人常常到半夜都不睡覺,口乾舌燥,吐黏稠的痰液,非得用茶水漱口,舌頭上有厚厚的赤黑色皮層,胸中發悶嘈雜,食慾不振。號脈後發現,兩寸脈搏洪盛而數快,兩尺脈搏空虛無力,右氣口處脈象強盛。這是上實下虛,血虛氣鬱導致上火。開出四物湯,再加入生地、黃連、麥冬、知母、貝母、花粉、元參、梔子、桔梗、枳實、青皮、甘草等藥材,經過幾劑藥,病情好轉。後來又用六味丸,加入生地、麥冬、知母、元參、花粉、貝母、五味、黃連等藥材,一劑藥後完全康復。

陳三農治一士人,素好滋補之劑,久之,致口舌乾燥,腦後作痛,神思不爽,飲食減少,食肉則瀉,六脈實大。作實火治,以知、柏、連、梔、赤芍、甘草,一劑而胸次爽豁,痛瀉俱止。再劑飲食倍加,精神頓長,諸症悉愈。書此以為無病好補之戒。

白話文:

陳三農醫治一位讀書人,此人一向喜好滋補藥材,時間久了,導致口乾舌燥、後腦勺疼痛、思緒不清、食慾減退、吃肉會拉肚子,六脈強而有力。陳三農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使用知母、柏子、連翹、梔子、赤芍藥、甘草,一劑藥下去,胸悶舒暢,疼痛拉肚子也停止了。再服一劑,食慾大增,精神大振,所有症狀都痊癒了。寫下這個病例,作為給不生病卻愛進補之人的警示。

陸養愚治董龍山妾,每小腹氣上衝則熱壅頭面,臥不能寐,身戰慄,日中發熱無常,至四鼓五鼓,其熱更甚,熱時腹中有塊升起,經期參前,而淋漓數日,飲食過於平時,而肌肉消瘦。或作陰虛發熱治之,數月不效。脈之,數而弦,左尺為甚,曰:此肝膽病也,膽主決斷,謀慮不決,則木氣鬱而成火,故於少陽初動之時,其熱更甚也。因膽之氣既鬱而成火,則肝之血亦滯而成瘕。

白話文:

陸養愚醫生治療董龍山的小妾,她每次小腹氣往上衝時,就會熱氣壅塞頭面,導致無法入睡,身體發抖,白天發熱,時間不固定。到了凌晨四五點,熱度更嚴重。發熱時,腹中會有一個硬塊升起,經期提前幾天,而且淋漓持續好幾天。她飲食比平常多,但肌肉卻消瘦。有人認為這是陰虛發熱,治療了幾個月都沒有效果。陸醫生把了脈,發現脈搏細而緊,其中左手脈搏更明顯。陸醫生說:這是一種肝膽疾病,膽主決斷,如果無法果斷決策,木氣就會鬱結化火,因此在少陽氣初動的時候,熱度會更嚴重。由於膽的氣鬱結化火,肝的血也會滯留形成腫瘤。

瘕非血不聚,非火不升,今塊之上升,熱之上壅,即經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第初病止在無形之氣,但調其氣而火自息。今兼在有形之血,必先去瘀,令有形消而無形可調也。適在經行之際,乃以女金丹連服,去瘀塊甚多。後以達氣養榮湯,盡其舊以生其新,數劑諸症漸愈。

白話文:

腫瘤的形成需要血液凝聚和熱氣上升。現在腫塊向上生長,熱氣向上壅積,這就叫做「諸逆衝上」,都是因為火氣造成的。只不過初期病情還只是無形的氣,只要調和氣機,火熱自然就會平息。現在腫瘤既有無形之氣,又有有形之血,必須先去除淤血,使有形之腫塊消除,才能調和無形之氣。適逢經期,連續服用女金丹,排出了許多淤血塊。後來再服用達氣養榮湯,幫助化解舊血,滋養新血,服用幾劑後,各種症狀逐漸好轉。

再用檳榔加人參,數劑而肌肉漸長矣。

張路玉治張太史虛火症,精氣下脫,虛火上逆,怔忡失血。脈之,右關氣口獨顯弦象,左尺微數,余皆微細搏指,蓋陰火內伏也。緣勞心太過,精氣滑脫,加以怵惕恐懼,怔忡驚悸。醫峻用人參、桂、附,初稍可,交春復劇如前。仍用參、附導火歸元,固斂精氣之藥轉劇,(凡陰虛病,初服桂、附有小效,久服則陰竭而脫,余目擊者十人矣。

白話文:

張路玉治療張太史的虛火症,症狀為精氣下脫,虛火上逆,怔忡失血。診脈時,發現右關氣口脈跳動顯著而有力,左尺脈跳動微弱且頻率稍快,其他脈象都較微弱且有力,這表明患者體內存在陰火內伏。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思慮過多,導致精氣滑脫,加上恐懼害怕,加重了怔忡驚悸的症狀。張路玉最初使用人參、桂枝、附子等溫補藥物,初見成效,但春天來臨時,症狀又加重如前。

張路玉繼續使用人參、附子等溫補藥物,以圖導火歸元,固斂精氣,但患者症狀反而加重。(凡是陰虛的疾病,初期服用桂枝、附子等溫補藥物可能會有小效果,但長期服用會導致陰氣耗竭而脫離,我親眼目睹過十個這樣的病例。

)稍用心則心系牽引掣痛,痛連脊骨對心處,或時病引膺脅,或時顛頂如掀,或時臂股爪甲,皆隱隱作痛,怔忡之狀,如碓杵,如繩牽,如簸物,如繃絹,如以竹擊空,控引頭中,如失腦髓,夢寐不寧,達旦倦怠,睡去便欲失精,精去則神魂飛越。觀其氣色鮮澤,言談亹亹,總屬真元下脫,虛陽上擾之候。

白話文:

稍微一用點心思,心就會牽連著疼痛,疼痛連接脊椎對著心臟的地方,有時候疼痛延伸到前胸和肋部,有時候頭頂像被掀起來,有時候手臂、大腿、指甲,都會隱隱作痛,心神不寧的症狀,像舂米的杵臼聲,像被繩子拉扯,像被簸動的物品,像繃緊的絹帛,像用竹子敲打空虛的空間,控制著頭腦,好像失去了腦髓,做夢也睡不香,整晚都疲倦不堪,睡著了就會想要洩精,精氣耗盡了,神魂就會飛散。觀察他的氣色鮮艷,說話滔滔不絕,總的來說是真元下泄,虛陽上擾的徵兆。

(其人本病三陰虛損,誤以參、附熱補,遂致變症峰起。)細推脈症,其初雖屬陽氣虛脫,(著此一語,便於此道未徹。)而過餌辛溫之劑,致陽亢而反耗真陰,當此急而轉關,以救垂絕之陰,庶可挽回前過。為疏二方,煎用保元合四君,丸用六味合生脈,(此時卻用二地、二冬、沙參、杞子,少加川連、蔞仁,養陰兼解鬱之法,俟元氣大復,然後議補,乃為合法。六味、生脈,留為後勁。

白話文:

這個患者原本是陰虛體虛,卻錯誤地使用參、附之類的熱補藥,導致變故頻生。詳細分析脈象和症狀,一開始確實是陽氣虛弱(注意這一條,對於沒有深入鑽研此道的人很重要),但過度服用辛溫藥物,導致陽氣過盛,反而耗損了原本就少的陰液。在這種緊急危急的情況下,應該轉而搶救瀕臨枯竭的陰液,纔有可能挽回之前的過錯。因此,開出兩種方劑,一種用煎服的保元合四君,一種是用丸藥的六味合生脈。(此時要用地黃、麥冬、沙參、枸杞等滋陰藥,再少加川連、合歡花,既滋陰又能解鬱。等到元氣大復之後,再考慮補陽,纔是合乎規矩的方法。六味、生脈等方,作為後續補救之用。)

若保元、四君,則仍魯衛之政耳。)服及兩月,諸症稍平。但倦怠力微,因自檢方書,得補中益氣湯,為夏月當用之劑,於中加入桂、附二味,一啜即喉痛聲喑。(用補中益氣者宜著眼。)復邀診,見其面顏精彩,聲音忽喑,莫解其故。詢之,知為升、柴、桂、附,擾動虛陽所致,即以前方倍生脈服之,半月後聲音漸復,日漸向安。

白話文:

如果只用保元湯和四君子湯,那就猶如西周後期的魯國和衛國那樣保守。服用兩個月後,各種症狀稍有好轉。但疲倦無力,於是自查醫書,找到補中益氣湯,是夏天該用的藥方,在裡面加上桂枝和附子兩味藥,剛喝一口就喉嚨痛、聲音嘶啞。(使用補中益氣湯要特別注意。)再次請他來診脈,見他的臉色紅潤,聲音卻突然嘶啞,不知道原因。詢問之下,得知是升麻、柴胡、桂枝和附子,擾動虛弱的陽氣所致,於是用以前的方子加倍生脈散服用,半個月後聲音逐漸恢復,身體也日漸安康。

但衣被過暖,便咽乾痰結,稍涼則背微惡寒,或熱飲則大汗,時怔忡走精,此皆宿昔過用桂、附,內伏之熱所致也。適石門董某,謂其伏火未清,非芩、連不能解散。自仲春至初夏,純服苦寒,(亦大庸手。)初甚覺爽朗,至初夏反覺精神散亂,氣不收攝。後仍用六味合生脈,經歲服之,以化桂、附餘毒云。

白話文:

然而,穿衣蓋被過於溫暖,就會導致咽喉乾燥、痰液黏結,稍微涼爽就會覺得後背微微發寒,或者喝熱飲就會大汗淋漓,時常出現心悸、精液外泄等症狀,這些都是之前過度使用桂枝、附子等藥物,導致體內鬱積熱邪所造成的。

恰巧石門鎮的董某,認為他的鬱火未清,非黃芩、黃連等苦寒藥物不能夠清除。從春季中期到初夏,他堅持服用苦寒藥物。(這也是庸醫所為。)

剛開始,董某感覺非常清爽,到了初夏,反而覺得精神散亂,氣息無法收斂。後來,他改用六味地黃湯合生脈散,堅持服用一年,以化解桂枝、附子的餘毒。

(雄按:此真閱歷之言。三十年來,余見不知若干人矣。其奈世人之不悔悟何。)

內翰孟端士之母,虛火不時上升,自汗不止,心神恍惚,欲食不能食,欲臥不能臥,口苦,小便難,溺則灑淅頭暈。凡醫每用一藥,輒增一病。用白朮則窒塞脹滿,用橘皮則喘息怔忡,用遠志則煩擾哄熱,用木香則腹熱咽乾,用黃耆則迷悶不食,用枳殼則喘咳氣乏,用門冬則小便不禁,用肉桂則顱脹咳逆,用補骨脂則後重燥結,用知、柏則小腹枯𦍺,用芩、梔則臍下引急,用香薷則耳鳴目眩,時時欲人扶掖而走,用大黃則臍下築築,少腹愈覺收引,遂畏藥如蠍。惟日用人參錢許,入粥飲和服,聊藉支撐。

白話文:

內翰官孟端士的母親,體內虛熱時常上升,不由自主地出汗,心神恍惚,想吃卻吃不下,想睡卻睡不著,嘴巴發苦,小便困難,小便時會灑出,感覺頭暈。凡是看過的醫生都會開出一種藥,但每次用藥都會出現新的症狀。服用白朮會導致脹氣,服用橘皮會喘息胸悶,服用遠志會煩躁發熱,服用木香會腹部發熱咽喉乾燥,服用黃耆會迷糊不思飲食,服用枳殼會喘咳氣喘,服用門冬會小便失禁,服用肉桂會頭脹咳嗽,服用補骨脂會大便乾燥困難,服用知母、柏子仁會小腹枯乾,服用黃芩、梔子會肚臍下方絞痛,服用香薷會耳鳴目眩,時常需要人攙扶走路,服用大黃會肚臍下方絞痛,小腹越來越收緊,於是對藥物非常恐懼,像是恐懼蠍子一樣。只有每天服用少量人參,加入粥裡煮熟服用,才勉強能支撐身體。

交春虛火倍劇,火氣一升,則周身大汗,神氣駸駸欲脫,惟倦極少寐,則汗不出,而神氣稍寧。覺後少頃,火氣復升,汗亦隨至,較之盜汗迥殊。診之,其脈微數,而左尺與左寸倍於他部,氣口按之,似有似無。此本平時思慮傷脾,脾陰受困,而厥陽之火,盡歸於心,擾其百脈致病,病名百合

白話文:

春天一到,體內的虛火就會加劇。火氣上升時,全身會大汗淋漓、精神不振,感覺快要虛脫。只有極度疲倦才能稍微睡著,這時汗就不會冒出來,精神也會稍微好一點。但是醒來沒多久,火氣又會上升,汗水也會隨之而來。這和一般的盜汗完全不同。診脈時,脈搏又細又快,左手尺脈和寸脈比其他部位都要強。按氣口穴時,感覺若有若無。這種情況是平時思慮過度,傷了脾臟,脾陰受損,而厥陽的火氣全部積聚在心臟,擾亂全身經脈而致病,病名叫做「百合」。

此症惟仲景《金匱》言之甚詳,原云諸藥不能治,所以每服一藥,輒增一病,惟百合地黃湯為之專藥。奈病久中氣虧乏,復經藥誤,而成壞病,姑用生脈散加百合、茯苓龍齒,以安其神,稍兼茱、連以折其勢,數劑少安。即令勿藥,以養胃氣,但令日用鮮百合煮湯服之,交秋天氣下降。

白話文:

這種病只有《金匱玉函經》裡講得很詳細。原文說一般的藥物都治不好這種病,所以每次服用一種藥,就多一種病症。只有百合地黃湯是專門治療這種病的藥方。可是這個病人患病時間長了,導致脾胃功能虛弱,又由於用藥不當,加重了病情。現在先用生脈散加上百合、茯苓、龍齒,來安撫他的神志,再輔以茱萸、連翹來抑制病情。服用數劑後,病情稍有好轉。現在讓他暫時不要吃藥,以恢復脾胃功能。只讓他每天用新鮮百合煮湯喝,等到深秋季節天氣舒爽時,病情就能好轉。

火氣漸伏,可保無虞。迨至仲秋,果勿藥而愈。

喻嘉言治吳添官,因母久病初愈,自患腹痛,徹夜叫喊不絕,小水全無,(知為火鬱之病。)以茱、連加元胡索投之始安。又因傷食,反復病至二十餘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適遭家難,症變壯熱,目紅腮腫,全似外感有餘之候。知其為激動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加知、柏,二十餘劑其火始退。

白話文:

喻嘉言治療吳添官的病例:

吳添官的母親久病初癒,但他自己卻得了腹痛,整夜叫喊不止,小便全無。喻嘉言知道這是熱邪鬱結的病症,於是用茱萸、連翹加上元胡索治療,疼痛纔得到緩解。

後來,吳添官由於飲食不當,病情反覆發作,持續了二十多天,導致肌肉瘦削,眼窩下陷。恰逢家裡發生變故,他的症狀轉變為發高燒,眼睛發紅,腮幫子腫脹,很像是外感風寒過剩的症狀。喻嘉言判斷,這是因為情緒激動導致體內真火上炎,於是讓他服用六味地黃丸加黃柏,服用二十多劑後,他的熱症才逐漸消退。

後遍身瘡痍黃腫,(燥火反類熱。)腹中急欲得食,不能少耐片時,鎮日哭煩。(臟燥者多哭泣。)慰之曰:旬日後腹稍充,氣稍固,即不哭煩矣。服二冬膏而全瘳。

白話文:

後來全身起了黃色腫脹的瘡(由於燥火轉變為熱症)。腹中十分飢餓,不能稍等片刻,整天哭鬧煩躁(臟燥的人多哭泣)。安慰他說:「十天後腹中會逐漸充實,元氣也會逐漸恢復,到那時就不會再哭鬧煩躁了。」服用了冬蟲夏草膏後,完全康復了。

朱丹溪治一人,小腹下常唧唧如蟹聲,作陰火處治,用敗龜板、(用酥炙,鹽、酒炙亦得。)側柏、(用酒九蒸九焙。)黃柏、知母、(俱酒炒。)川芎、(酒製。)當歸,(酒浸。)上各等分,酒糊丸,每服八十丸,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朱丹溪曾治療過一名患者,患者的小腹下方經常發出似螃蟹的叫聲。朱丹溪判斷為陰火,於是採用以下治療方法:

  • 龜板(用酥油或鹽、酒炙烤)
  • 側柏(用酒蒸煮九次,焙乾九次)
  • 黃柏(用酒炒過)
  • 知母(用酒炒過)
  • 川芎(用酒浸泡過)
  • 當歸(用酒浸泡過)

以上藥材各取等量,用酒調成糊狀製成丸劑,每次服用 80 丸,以淡鹽湯送服。

陸祖愚治陳符卿夫人,素有痰火症,每遇經行,一日覺澀滯,二日即洶湧,三日大下如崩,昏暈幾絕。嘗善怒,發即咽喉乾燥,氣出如火,痰湧胸塞,不能轉舒。其平日,辛燥之品如陳、枳、前、術及芎、歸之類,稍用即暈眩氣絕,不足以息,及寒涼稍過,即大便作泄。病作時,日進粥數十碗不覺飽。

白話文:

陸祖愚醫生治療陳符卿的夫人,她原本就患有痰火證。每次行經時,第一日感覺經血不暢通,第二日就大量湧出,第三日腹瀉得像潰堤一般,還會昏厥暈倒。她平時脾氣急躁,一發脾氣就喉嚨乾燥,呼出的氣像火一樣,痰液湧上胸腔導致窒塞,難以舒緩。平時,她即使少量使用辛燥之物,如陳皮、枳實、半夏、蒼術,以及川芎、當歸等,也會暈眩而氣絕,無法緩解症狀。而且,如果服用過於寒涼的藥物,就會腹瀉不止。發作時,她每天喝好幾十碗稀飯也感覺不到飽。

脈之,左三部弦細而駛,右脈數而稍充,曰:此血虛甚,故狂火偏旺如此,而氣原非有餘也。此時養血,則血一時不能充;補氣,則浮火無由熄,莫若分上下為治。入人參於滋陰藥中為丸,引陽入陰,以扶生氣之原,所以治其本也。再用清涼以為煎劑,助陰抑陽,以制浮游之火,所以治其標也。

白話文:

為她把脈,左手三部位脈象弦細而跳動快,右手脈象跳動快而稍有力,我說:這血虛得很厲害,所以狂火(虛火)特別旺盛,而氣血原本並非過盛。現在如果只滋養血氣,那麼血氣一時無法充盈起來;如果只補氣,那麼虛火就沒有辦法熄滅。不如分清虛火的上火和下火,分別來治療。在滋陰藥中加入人參做成丸藥,將陽氣引導進入陰分,來扶助生氣的根本,用這種方法來醫治她的根本病因。再使用清涼退火的藥材煎製藥劑,幫助滋陰抑陽,來控制浮游的虛火,用這種方法來醫治她的標癥。

煎丸間服而愈。丸方:人參、二地、二冬、知、柏、阿膠杜仲。煎方:花粉、元參、二母、芩、苓、地、芍、麥冬、甘草、燈心。隨症加減,如精神困倦,略加人參。如咽喉火盛,加黃連,或炒山梔、連翹。如有痰,或胸膈痞滿,加山楂、蔞仁,去地黃、麥冬、甘草。如清涼太過,脾氣受傷,則去苦寒,加山藥木通澤瀉、炙草、人參。

白話文:

服用中藥湯劑和丸藥之後,患者症狀得以痊癒。丸藥配方:人參、生地、玄參、地骨皮、知母、柏子仁、阿膠、杜仲。湯劑配方:花粉、黨參、款冬花、黃芩、茯苓、生地、芍藥、麥冬、甘草、燈心草。根據具體症狀調整藥方,例如:

  • 如果精神疲倦,可以適當添加人參。
  • 如果咽喉火氣較大,可以添加黃連、炒山梔或連翹。
  • 如果有痰或胸膈氣滯,可以添加山楂、蔞仁,去除生地、麥冬、甘草。
  • 如果藥性過於寒涼,導致脾氣受損,則去除苦寒藥物,添加山藥、木通、澤瀉、炙甘草、人參。

如遇經水將行,亦忌苦寒,惟活血補血為主。如氣滯,小腹或脹或痛,加丹皮、山楂、丹參,甚則加元胡少許。如月水去多,腰脅骨節痠痛,用生熟地、杜仲、續斷、山萸、白芍、丹參、黑荊芥、阿膠、童便。或經行不止,倍阿膠,並炒黑蒲黃。經畢仍大補血分。此調理之梗概也。

白話文:

如果經期即將到來,也要避免食用苦寒的食物,以活血補血為主。如果氣血瘀滯,小腹脹痛,可加入丹皮、山楂、丹參,情況嚴重時可少量加入元胡。如果經血量多,腰部和關節痠痛,使用生熟地、杜仲、續斷、山萸、白芍、丹參、黑荊芥、阿膠、童便。如果經血持續不停止,可用阿膠,並炒黑蒲黃。經期結束後,仍需大大補益血氣。以上是調理的要點。

夫天地之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人身之中,氣常有餘,血常不足。氣有餘便是火,血不足則陰虛。三十以前,精神氣血日漸旺盛,三十以後,日漸衰微。語曰:陰陽水火,猶權衡也,一高則一下,一盛則一衰。又曰:火與元氣不兩立。故凡火盛之症,必先陰虛,而後元氣亦弱也。

白話文:

天地間,陽氣常多,陰氣常少。人體內,氣常多,血常少。氣多就是火,血少就是陰虛。三十歲以前,精神氣血一天天旺盛,三十歲以後,逐漸衰弱。俗話說:陰陽水火,就像秤桿一樣,一邊高另一邊就低,一邊旺盛另一邊就衰落。又說:火和元氣不能共存。所以凡是火氣旺盛的症狀,必定先有陰虛情況,然後元氣也會虛弱。

朱丹溪治一人,夜間發熱,早晨退,五心煩熱無休,六脈沉數,此鬱火也。用升陽散火湯,熱退。以四物加知、柏,佐以乾薑,調理而安。

白話文:

朱丹心,被專提,有中,。,莫莫。益,。,。在,由先,。後,。

東垣治一人,惡熱目赤,煩渴引飲,脈七八至,按之則散,此無根之火也。用薑、附加人參,服之愈。

劉彥純治一人,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不食而熱,脾陰弱也;自汗氣短,肺氣虛也。以甘寒之劑,補氣瀉火而安。

白話文:

劉彥純治療一位患者,不能進食,身體發熱,自發出汗,呼吸短促。不能進食而發熱,說明脾臟陰氣不足;自發出汗和呼吸短促,說明肺氣虛弱。於是使用甘寒的藥物,補充氣血並清除熱氣,讓患者得到安穩。

琇按:治法只從壯火食氣四字得之。

薛立齋治一婦人,口苦脅脹,此肝火之症也。用小柴胡加山梔、黃連少愈。更以四君子加白芍、當歸、柴胡補脾胃而痊。

白話文:

薛:

--,高上上如,何何子子子,,,

一婦人每怒,口苦發熱,晡熱,此肝火盛而血傷也。以小柴胡合四物湯二劑,以清火而生血,更以四物加柴胡、白朮、茯苓、丹皮,生血健脾而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每次生氣,嘴裡發苦發熱,下午發熱,這是肝火旺盛導致氣血受損的緣故。給她服用了小柴胡合四物湯兩劑,以清肝火和生血氣,進一步服用四物湯加上柴胡、白朮、茯苓和丹皮,調理氣血、健脾以治癒她的病症。

薛立齋治一婦人,每怒則口苦兼辣,胸痛脅脹,乳內或時如刺,此肝肺之火也。用小柴胡加山梔、青皮、芎、歸、桑皮而安。後又勞怒,口復苦,經水頓至,此血得熱而妄行。用四物加炒芩、炒梔、膽草,一劑而血止,更以加味逍遙散而愈。

白話文:

薛立齋醫生治療一個婦女,每次生氣就會嘴裡發苦發辣,胸部疼痛,兩肋脹痛,乳房裡有時像針刺一樣疼痛。這是肝肺之火造成的。薛立齋用了小柴胡湯,加上梔子、青皮、川芎、當歸、桑皮,治癒了她的病。後來,這個婦女又勞累又生氣,嘴裡又發苦,月經突然來了。這是因為她的血液受到熱氣而亂行。薛立齋用了四物湯,加上炒黃芩、炒梔子、膽草,一劑藥就止住了血,又用加味逍遙散調理,治好了她的病。

張路玉治徐君玉,素稟陰虛多火,且有脾約便血症,十月間患冬溫,發熱咽痛。里醫用麻、杏、橘、半、枳實之屬,遂喘逆倚息不得臥,聲颯如啞,頭面赤熱,手足逆冷,右手寸關虛大微數。此熱傷手太陰氣分也,與葳蕤、甘草等藥不應。為制豬膚湯一甌,命隔湯頓熱,不時挑服,三日聲清,終劑病如失。

白話文:

張路玉醫師替徐君玉診治,他平日體質陰虛火旺,又有脾臟虛弱導致便血的症狀。十月時,他患了冬溫病,發燒且咽喉疼痛。當地醫師使用麻、杏、橘、半、枳實等藥物,結果反而導致他喘鳴逆氣,不能平臥,聲音沙啞如啞巴,頭面發紅發熱,手足冰冷,右手寸關脈位虛大且脈搏微數。這是因為熱氣損傷了肺部氣分所致,使用葳蕤、甘草等藥物無法奏效。因此,張醫師制定了「豬膚湯」一碗,囑咐在隔湯中加熱後,隨時少量服下。三天後,徐君玉的聲音恢復正常,吃完一劑藥後,病情就痊癒了。

朱丹溪治施卜,年四十,因炙火太多,病腸內下血糞,肚痛。今痛自止,善嘔清水,食不下,宜清胃口之熱,黃芩、甘草、茯神各五分,陳皮、地黃各一錢,連翹、白朮各一錢五分,生薑三片。

白話文:

朱丹溪治療施卜,年齡四十歲,因為灸火太多,患有腸內出血伴腹痛。如今腹痛自行停止,卻經常嘔吐清水,食不下咽。宜清胃熱,用黃芩、甘草、茯苓各五分,陳皮、地黃各一錢,連翹、白朮各一錢五分,生薑三片。

楊乘六治姚又曾病感症,(二字在此案卻不必泥。)外涼內熱,肢冷口渴,痞悶昏沉,語言譫妄,不食不便。(婦人產後血虛火盛者,尤多此症,不必有所感也。)醫作肝經鬱火治,用逍遙加生地、薄荷,兩劑益煩躁不安。脈沉伏,按之至骨,則細數有加,面黑滯,舌黃燥,乃火遏陽明,胃陰不能充拓,所以脈與症皆內顯陽徵,外呈陰象也。

白話文:

楊乘六醫生治療姚又曾的病。症狀:外表寒冷內部發熱,手腳冰冷口渴,腹部脹滿昏沉,言語錯亂,不思飲食大便不利。(婦女產後血虛火盛,也多有此症,不一定是外感引起。)

醫生認為是肝經鬱火,於是使用逍遙散加上生地黃、薄荷治療。但用藥兩劑後,病症變得更加煩躁不安。

仔細查看脈象:脈搏沉而且伏,按壓時能感到脈象達到骨頭,而且脈搏又細又數,並且越來越盛。面部發黑滯,舌頭表面發黃乾燥。這是因為火邪阻遏陽明經,胃陰無法得到補充,所以脈象和症狀都表現出內部陽象,外部陰象。

或問:症既火遏,法宜疏散,乃服前劑轉劇何也?曰:逍遙中柴胡、薄荷,風藥也,單走肝膽,若陽明病用之,則火得風而益熾矣。第用左歸飲去茯苓,以滋胃陰,加生地、當歸,以清胃火,症自平耳。如言病減,數劑而痊。後數年,病復如前。醫見身涼脈細,用左歸飲加附子,則神亂氣昏,狂擾不寧。

白話文:

有人問:既然是肝火鬱結,應該疏散,為什麼服用之前的藥方反而症狀加重?

回答:逍遙散中含有柴胡和薄荷,都是疏風的藥物,只會作用於肝膽。如果用於陽明病,那麼肝火會因風而更加旺盛。

現在只要將左歸飲中的茯苓去掉,以滋養胃陰,再加入生地和當歸,以清胃火,你的症狀自然就會平復。

據說,服用後病情減輕,幾劑藥就痊癒了。幾年後,病情又復發了。

醫生見他身體發冷,脈搏細弱,用左歸飲加附子治療,結果神志不清,氣息昏沉,狂躁不安。

即前方去附子,加花粉,一劑而安。乃去花粉,數劑而愈。

龔子才治一人,頭痛發熱,眩暈喘急,痰涎湧盛,小便頻數,口乾引飲,遍舌生刺,縮斂如荔枝,下唇焦裂,面目俱赤,煩躁不寐,或時喉間如煙火上衝,急飲涼茶少解,已瀕於死。脈洪大無倫,且有力,捫其身烙手,此腎經虛火,遊行於外。投以十全大補(脈證如此,何所見而斷為腎經虛火?既用十全大補獲效,則脈證間自必確有憑據。乃並不明言其故,豈不貽誤後人耶?)加山萸、澤瀉、丹皮、山藥、麥冬、五味、附子。

白話文:

龔子才治療一名患者,症狀包括頭痛、發燒、頭暈目眩、氣喘、痰多、小便頻繁、口乾口渴、舌頭佈滿尖刺狀小點、縮小乾癟如荔枝、下嘴脣乾燥龜裂、臉色通紅、煩躁不安、失眠,有時喉嚨會感覺像有煙火往上衝。喝涼茶可以稍微緩解,但病情已接近危重。患者脈象宏大無倫,且有力,摸他的身體會感覺燙手。這表明腎經虛火旺盛,已經蔓延至身體外部。龔子才給他服用十全大補湯(脈象和症狀如此,從何判斷是腎經虛火造成的呢?既然十全大補湯有效,那麼脈象和症狀中肯定有明確的依據。但他並沒有明確說明原因,難道不是誤導後人嗎?)並加入山茱萸、澤瀉、丹皮、山藥、麥冬、五味子、附子。

服一盅,(必須冷服。)熟睡良久,脈症略減三四,再以八味丸服之,諸症悉退,後戒冷物而痊。

白話文:

服用一碗藥湯(務必趁冷服用)。好好睡一覺後,脈象症狀明顯減緩了三四成。接著服用八味丸,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後來戒掉寒涼食物,就痊癒了。

薛立齋治李閣老序庵。有門生饋坎離丸,喜而服之。曰:前丸乃黃柏、知母,恐非所宜服者。《內經》有云: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今公之肝腎二脈,數而無力,宜滋化源,不宜瀉火傷氣也。不信,服將兩月,脾氣漸弱,發熱愈甚,小便澀滯,兩拗腫痛,公以為瘡毒。曰:此肝腎二經虧損,虛火所致耳,當滋補二經為善。

白話文:

薛立齋替李閣老序庵看病。李閣老的學生送來坎離丸給他,李閣老很高興就服用了。薛立齋說:之前的坎離丸是用黃柏、知母製成的,恐怕不適合你服用。《內經》裡說:陽氣強盛的人,吃藥會損傷元氣,陽氣衰弱的人,吃藥可以生髮元氣。現在你的肝腎兩脈虛弱無力,應該滋補元氣,不應該用瀉火傷氣的藥。李閣老不信,服用了兩個月後,脾氣越來越虛弱,發熱更嚴重,小便不通暢,兩條腿又腫又痛,李閣老以為是瘡毒。薛立齋說:這是因為肝腎兩經虧損,虛火上炎造成的,應該滋補肝腎兩經。

遂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味地黃丸,諸症悉愈。嘗見脾胃虛弱,肝腎陰虛而發熱者,悉服十味固本丸與黃柏、知母之類,反泄真陽,令人無子,可不慎哉?

白話文:

於是,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各種症狀都痊癒了。我曾經見過脾胃虛弱,肝腎陰虛而發熱的人,他們都服用十味固本丸和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結果反而損傷了陽氣,導致不育,這值得我們謹慎。

一男子口舌糜爛,津液短少,眼目赤,小便數,痰涎壅盛,腳膝無力,或冷,或午後腳熱,勞而愈盛,數年不愈,服加減八味丸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男人嘴巴舌頭潰爛,津液不足,眼睛發紅,小便頻繁,痰液堵塞,膝蓋以下無力,有時腳冷,有時午後腳熱,勞累時症狀更嚴重,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年都沒有好轉。服用加減八味丸後痊癒了。

一男子咳嗽喘急,發熱煩躁,面赤咽痛,脈洪大,用黃連解毒湯,二劑少退。更以梔子湯,四劑而愈。

白話文:

一個男子咳嗽喘息急促,發熱煩躁,臉色發紅,咽喉疼痛,脈搏洪大。使用黃連解毒湯治療,服用了兩劑後,病情有所好轉。接著又使用了梔子湯治療,服用了四劑後,病情痊癒。

蔣仲芳治楚中一商,性急而嗜煙,閱三日,五心發熱,咳嗽大作,百藥不愈。診之,六脈俱洪,火症也。莫非煙毒乎?其人亦悟曰:吸菸則嗽愈甚。遂以麥冬、知母、山梔、花粉、黃芩、蘇子、甘草、蔞仁、枇杷葉,煎成去渣,入砂糖一兩和服,四劑而愈。(此無外感而火熱傷津之嗽,故治法如此。)

白話文:

一位名叫蔣仲芳的醫生治療了一位楚地商人。這位商人性格急躁,喜歡抽菸。三天後,他的手掌、腳掌發熱,咳嗽加重,服用了很多藥物都不見好轉。醫生為他診斷,發現他的六條脈搏都跳得很快,屬於火症。醫生懷疑是否是吸菸引起的,商人也恍然大悟,表示自己抽菸後咳嗽就會加重。於是,醫生用麥冬、知母、山梔、花粉、黃芩、蘇子、甘草、蔞仁和枇杷葉煎成藥液,去掉渣滓,加入一兩砂糖攪勻服用。服了四劑藥後,商人的咳嗽就痊癒了。(這是由於沒有外感而導致津液受損引起的咳嗽,因此治療方法如下。)

聶久吾曰:子稟素弱,神雖強而精弱,脾腎兩虛,即節欲猶然。二十前後,常服參、術等補脾,僅免於病。至三十後,脾胃稍可,頗覺上膈有熱,時齒痛口舌痛,每服清上藥輒愈,亦不為大害也。至乙未春夏,自察脈,覺兩尺弱,而寸關亦不旺,疑下虛,水不能制火,宜補下滋水以制之。若但清上,非治本也。

白話文:

聶久吾說:你天生虛弱,精神雖然強壯,但精氣卻很虛弱。脾腎功能不全,即使節制慾望,身體仍然虛弱。二十歲前後,經常服用人參、白術等補脾的藥物,勉強維持的身體健康。到了三十歲以後,脾胃功能稍微好一點了,但常常感到上腹有熱,偶爾會出現牙痛和口腔潰瘍。每次服用清熱藥物後,這些症狀就可以緩解,所以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到了乙未年的春天和夏天,我自檢脈搏,發現兩尺脈搏虛弱,寸關脈也不旺盛。懷疑是腎水不足,不能制約體內的火力,應該補腎滋陰以控制火力。如果只清熱,並非治本之法。

商之饒姓老醫,亦以為然。遂以人參、當歸、熟地、茯苓、五味、酸棗肉、巴戟、故紙、肉蓯蓉、鹿膠、仙茅、遠志、棗仁、天麥冬、枸杞、菟絲之類,以山藥末,酒糊為丸。服至二三月,上膈虛火盡除,口齒等病不復作。自後滋補丸藥,服無虛日,迄今二十餘年,無虛火者,滋水制火之功也。

白話文:

商朝的饒姓老醫師也認同這個看法。於是使用人參、當歸、熟地、茯苓、五味、酸棗肉、巴戟、故紙、肉蓯蓉、鹿膠、仙茅、遠志、棗仁、天麥冬、枸杞、菟絲等藥材,加上山藥粉末,用酒調製成丸藥。服用約二個月,上膈的虛火全部消除,口齒等疾病不再發作。從那時候開始,持續服用滋補丸藥,沒有虛火出現。至今二十多年來,沒有出現虛火,這都是滋水制火的作用啊。

(可與虛門黃履素案合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