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一·外科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一·外科 (5)

1. 臂癰

薛立齋治進士申天益,臂患癰,寒熱頭痛,形氣虛弱,此手足陽明經風熱邪之症,用桔梗升麻湯二劑,外邪頓散。用托裡消毒散二劑,腫痛頓退。乃用補中益氣散湯調理,形氣漸復而愈。

白話文:

薛立齋醫生治療進士申天益,其手臂得了癰疽,寒熱交替,頭痛,形體虛弱,這是手足陽明經被風熱邪氣侵襲所致。薛醫生使用了桔梗升麻湯兩劑,外邪隨即散去。接著使用了託裡消毒散兩劑,腫痛立消。最後使用補中益氣散湯調養,申天益的體力逐漸恢復,病也痊癒了。

一婦人臂患腫,惡寒,不作膿,以十宣散六劑而潰,以托裡散數劑而瘳。

白話文:

一位婦女的臂膀起了腫塊,怕冷,且沒有化膿。服用了六劑十宣散後腫塊潰爛,又服用了數劑託裡散後痊癒。

一婦人臂腫未成膿,飲食少思,遇勞作痛,發熱,以補中益氣湯二劑,痛少止。補氣血,健脾胃藥而消。

白話文:

一位婦女的胳膊腫脹,但還沒化膿,食慾不振,工作後疼痛,發燒。服用了兩劑補中益氣湯,疼痛有所緩解。補氣血、健脾胃的藥可以消腫。

一婦人臂患毒,腫硬,咽喉壅塞,四肢逆冷,發寒熱,以五香連翹湯二劑頓愈,以瘡科流氣散四劑而消。

白話文:

一位婦女手臂得了毒瘡,腫脹堅硬,喉嚨腫脹堵塞,四肢冰冷,同時發燒發寒。服用兩劑五香連翹湯後,病情立即好轉。再服用四劑瘡科流氣散,毒瘡便消失了。

一男子臂患癰,脈弦緊有力,以白芷升麻湯二劑頓退,又二劑而消。

一男子臂患癰,不作膿,灸以豆豉餅及飲托裡藥,三十餘劑而潰,又月餘而瘳。

一婦人患臂癰,瘡口紫陷,膿清不斂。彼以為毒未盡,欲服攻毒之劑。謂瘡瘍之症,腫起堅硬膿稠者,實也;腫下軟慢膿稀者,虛也。遂以附子餅灸之,及飲十全大補湯,百劑始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患有手臂上的癰(化膿性感染),傷口發紫且下陷,膿液清稀且不易癒合。她認為膿毒沒有清除乾淨,想要服用排毒的藥物。

一位醫生告訴她,瘡瘍如果是腫脹堅硬,膿液黏稠,表示是實證;如果腫脹較軟,膿液較稀,則表示是虛證。於是,醫生用附子餅灸治,並讓她服用十全大補湯,連續服用了一百劑後才痊癒。

西蜀彭黃門太安人,臂痛數年,服活絡丹二十丸而瘥。

朱丹溪治從叔,平生多慮,質弱神勞,年近五十,忽左膊外側臁上,起一小紅腫,大約如慄。曰:慎勿輕視,且先與人參大料作湯,二三斤為好。彼未之信,慢進小帖,數服未解而止。旬余值大風拔木,瘡上起一道紅線,繞至背胛,直抵右胛肋。曰:必大料人參,少加川芎陳皮白朮等補劑與之。後與此方,兩閱月而安。

白話文:

朱丹溪治療他的堂叔,堂叔平時多思多慮,身體虛弱,精神疲勞。接近五十歲時,突然在左肩外側的腋窩上長了一個小紅腫,大約像一個栗子那麼大。朱丹溪說:「不要輕視這個紅腫,先給他服用人參大料湯,兩三斤為好。」但他堂叔並不相信,只慢慢地服用小劑量的藥,服用幾次後就停藥了。

過了一個多月,遇到了一陣拔樹的大風,紅腫上出現了一道紅線,一直繞到背部,直抵右肩肋部。朱丹溪說:「必須用大料人參,再加一點川芎、陳皮、白朮等補益藥材來治療。」後來,按照這個方子服藥,兩個月後就好了。

東垣曰:尹老家素貧,己酉歲,十月初寒,形志皆苦,於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初有㿗疝,其臂外皆腫痛,先腫在陽明,左右寸脈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癰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經脈之表。其症大小便如故,飲食如常,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裡也。

白話文:

東垣說:尹老頭家裡一向貧困,己酉年十月初寒,心境和身體都十分痛苦,陽明大腸經上長了個癰,一開始有疝氣,他的手臂外面都腫痛了。腫在陽明經的部位先出現,左右寸脈都很短,中間的脈象都緊而有弦,按壓時脈象洪大緩慢有力。這個癰是因八風變化而得的。從脈象上判斷,邪氣在經脈的表面。他的大小便都沒有異常,飲食也和往常一樣,腹部和順,口中能嘗到味道,說明病不在內部。

不惡風寒,止熱躁,脈不浮,知不在表也。表裡既和,邪氣止在經脈之中。《內經》曰:凝於經絡為瘡癰。其癰出身半以上,風從上受之,故知是八風之變為瘡者也。宜治其寒邪,調其經絡中血氣,使無凝而已。以白芷升麻湯療之,一服而愈。炙甘草、升麻、桔梗、白芷、當歸梢、生地黃、生黃芩、酒黃芩、連翹黃耆肉桂紅花。上㕮咀,水酒各大盞半,同煎服愈。

白話文:

這個患者不畏懼風寒,只有發熱煩躁的症狀,脈象也不浮,說明病邪不在表層。表裡已經調和了,病邪只停留在經脈中。古籍《內經》記載:「氣血凝滯在經絡中,就會形成癰腫。」這個癰腫從身體一半以上的位置發作,是因為風邪從上面侵襲所致,所以可以確定是八風之邪轉化而形成的癰腫。治療時應驅除寒邪,調和經絡中的氣血,讓氣血不再凝滯。可以用白芷升麻湯來治療,服用一劑即可痊癒。

藥方:

  • 炙甘草
  • 升麻
  • 桔梗
  • 白芷
  • 當歸梢
  • 生地黃
  • 生黃芩
  • 酒黃芩
  • 連翹
  • 黃耆
  • 肉桂
  • 紅花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半碗水和半碗酒煎服,就能見效。

薛治王揮使,臂腫一塊,不痛不赤,惟脈軟,懶食時嘔,以六君子加藿香、酒芍,嘔止食進。再以八珍湯二十餘劑,成膿刺之。又以十全大補而愈。次年傷寒後,此臂仍腫微痛,乃傷寒餘毒也。無表症,但虛弱,先用十宣散四劑,取參、耆、芎、歸扶助元氣,防風、桔梗、白芷、厚朴行散腫結,肉桂引經破血,腫退三四。再以八珍湯,膿潰而愈。

白話文:

薛姓御醫治療了一位叫王揮的使者,他的手臂上長了一個腫塊,既不疼痛也不發紅,但脈搏較弱,而且食慾不振,偶爾嘔吐。御醫使用了六君子湯,並添加了藿香和酒芍藥,嘔吐症狀得以緩解,食慾也恢復了。

之後,御醫又開了二十多劑八珍湯,腫塊逐漸化膿,於是刺破排出膿液。又用了十全大補湯,使腫塊完全癒合。第二年,王輝患上傷寒後,手臂上的腫塊又開始腫痛,這是傷寒留下的餘毒。

由於沒有表症,只有虛弱的症狀,御醫先用了四劑十宣散,以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等補氣扶正,防風、桔梗、白芷、厚朴等疏通散結,肉桂引經活血,腫塊消退了三四成。

接著,御醫又使用了八珍湯,腫塊化膿潰爛後,最終完全癒合。

至冬,臂復作痛,因復祛風藥,反筋攣痛甚,此血虛不能養筋,筋虛不能束骨,遂以加味十全大補而愈。

一室女臂患腫,潰久不斂,寒熱交作,五心煩熱,飲食少思,月水不通,與逍遙散、八珍湯,經行瘡愈。一婦人月水不行,潮熱咳嗽,肌體日瘦,胸膈不利,頸腫一塊,日久不消,亦服前藥,熱退腫消,經行而愈。

白話文:

一個女子手臂患有腫瘤,潰爛很久都不消退,發燒和發冷交替出現,五心煩熱,飲食不思,月經閉止。給予逍遙散和八珍湯治療,月經恢復正常,腫瘤也癒合了。

另一個女子月經不調,伴有潮熱和咳嗽,身體日益消瘦,胸膈不適,脖子上有一個腫塊,長久不消。她也服用前面提到的藥物,熱退了,腫塊消退了,月經也恢復正常,疾病痊癒。

宋琰年逾三十,臂患癰,潰而不痛,膿稀,脈弱。丹溪云:疽潰深而不痛者,胃氣大虛,而不知痛也。東垣云:膿水清稀,瘡口不合,氣血俱虛也,當以大補藥治。彼不聽,服消毒藥,氣血虛甚,遂不救。丹溪云:才見腫痛,參之脈症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又云:潰瘍內外皆虛,宜接補為主。

白話文:

宋琰年過三十,手臂長了個膿包,化膿後卻不痛,膿水稀薄,脈搏虛弱。丹溪說:膿包化膿很深卻不痛,是因為胃氣非常虛弱,所以感覺不到疼痛。而東垣認為:膿水稀薄,傷口癒合不良,是氣血虛弱所致,應使用大補藥物治療。但是宋琰沒有聽從建議,服用消毒藥後,氣血虛弱得更加嚴重,最後不幸離世。丹溪指出:當看到腫脹和疼痛時,脈象虛弱,就應給予滋補藥物,避免氣血虧損,這樣才能保全性命。他又說:潰瘍無論內外都虛弱,治療時應以滋補為主。

王時亨年逾四十,臂患毒,焮痛作嘔,服托裡消毒藥愈甚。以涼膈散二劑頓退,更以四物湯加芩、連,四劑而消。

白話文:

王時亨年過40歲,手臂患有毒瘡,灼熱疼痛且噁心嘔吐,服用託裡消毒藥病情更加嚴重。用涼膈散兩劑便迅速好轉,再用四物湯加上黃芩、連翹,四劑就消除了。

王文遠臂患毒,作痛,服寒涼藥,遂致食少,大便不實。以理中丸二服,更以六君子湯砂仁、藿香治之,再以托裡藥,膿潰而愈。大凡瘡痛甚者,如稟厚有火,則宜苦寒之劑。若稟薄者,則宜補中益氣湯加芩、連之類,在下加黃柏。人肥而瘡作痛者,用荊、防、羌、獨之類,蓋取其風能勝濕也。

白話文:

王文遠的胳膊生了毒瘡,疼痛不已,服用寒涼藥後,導致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用理中丸服用了兩次,再用六君子湯加入砂仁、藿香治療,最後用託裡藥,膿瘡破潰才痊癒。

總體來說,瘡痛嚴重時,如果身體強壯有火熱,那麼應該使用苦寒的藥物。如果身體虛弱,則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黃芩、黃連等,在下焦再加黃柏。如果是肥胖的人,瘡痛疼痛,可以使用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等藥物,因為它們具有風藥能勝濕的功效。

方云起臂生一疽,膿潰百日方愈,中有惡肉突起,如蠶豆大,月餘不消,醫治不效。因閱本草,得劉涓子鬼遺方,用烏梅肉燒存性,研敷。試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搜刻諸方,始基於此方也。(《本草綱目》)

白話文:

方雲的胳膊上長了一個毒瘡,膿瘡破潰一百天才好。裡面長出惡肉突起,像蠶豆那麼大,一個多月都不消退,治療也不見效。他於是查閱《本草》,找到了劉涓子的「鬼遺方」,用烏梅肉燒成灰,研磨後敷上。試用後,一晝夜就去掉了大半,再敷一次,一天就平復了。這才明白世界上有這麼神奇的方子,於是開始用心蒐集和刻印各種方子,就是從這個方子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