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一·外科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一·外科 (1)

1. 癰疽

李東垣治通父家翟稉,於尻臀上足太陽經生癰,堅硬腫痛大作,左右尺脈俱緊,按之無力。羌活、黃柏各二錢,防風,藁本、連翹各一錢,肉桂七分,甘草、蒼朮、陳皮各五分,當歸一錢,黃耆一錢五分,酒二大盞,水一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以夾被蓋覆其癰,使藥行罷去之,一服愈。

白話文:

李東垣治療通父家翟稉的疾病。翟稉臀部上屬於足太陽經的部位長了一個癰,又硬又腫,疼痛得厲害。診脈時,左右尺脈都緊,按壓起來沒有力氣。於是,李東垣使用羌活、黃柏各兩錢,防風、藁本、連翹各一錢,肉桂七分,甘草、蒼朮、陳皮各五分,當歸一錢,黃耆一錢五分,用二大盞酒、一大盞水煎煮,熬成一盞後,去掉藥渣,趁熱空腹服用。然後,用被子把癰蓋起來,這樣藥效才能發揮作用,一劑藥就痊癒了。

予族叔父平生多慮,質弱神勞,年近五十,忽右膊外側廉上生結核,身微寒熱而易怒,食味頗厚。脈之,俱弦大浮數,而重按似澀。曰:此多慮而憂傷血,時在初秋,勿輕視之,宜急補以防變症。以人參一斤作膏,下以竹瀝。病者吝費,招一外科,以十宣、五香散間與服。旬日後,一日大風拔木,病者發熱,神思不佳。

白話文:

五十個現代外科醫生才能夠取代一個有才能的外科醫生的工作

急召視之,核稍高大,似有膿於中,起一紅線,延過肩後,斜走繞背脊過,入右脅下,不痛,覺肩背重而急迫,食有嘔意,脈同前,但弦多耳。作人參膏合芎、朮、生薑汁飲之。用人參三斤,瘡潰膿干。又與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甘草、半夏、生薑,百餘帖而安。此等若在春令,雖神仙不治也。

幸而在秋金之令,不幸因時下暴風,激起木中相火而致此,自非參膏驟補,何由得免。

白話文:

緊急請我去看診,觀察發現腫核稍大,裡面似乎有膿,有一條紅線延伸,經過肩膀後,斜著繞過脊椎,進入右脅下。患者不覺得疼痛,但感覺肩膀和後背沉重和緊迫,進食時有嘔吐的傾向,脈象和之前一樣,但弦脈佔多。我開了人參膏,加上川芎、白朮和生薑汁服用。用了三斤人參,瘡潰後膿液乾涸。又給了四物湯,加入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半夏和生薑,一百多帖後症狀緩解。如果這種病發生在春天,即使是神仙也難以治癒。

朱朗年四十餘,發表散,右腿內廉厥陰分生一腫毒,此是冷折熱在肝經血分。與此方:蔞仁、黃藥子、赤芍、歸頭、條芩各三錢,青皮、角刺、桂枝各二錢,甘草節一錢,分四帖,煎服一盞,入忍冬藤汁二蛤殼,食前飲,以忍冬藤渣敷腫上。

白話文:

朱朗,四十多歲。白天發散汗,右腿內側少陽經的分界線上長了一個腫毒,這是寒邪停留在肝經血分引起的。下面開具方子:

  • 蔞仁、黃藥子、赤芍藥、當歸頭、條芩各三錢
  • 青皮、角刺、桂枝各二錢
  • 甘草一錢

分成四劑,每劑煎服一碗。服藥前加入忍冬藤汁兩蛤殼的量,飯前服用。用忍冬藤渣敷在腫脹處。

呂孺人惡寒發熱,腹上有小疽,此血少有熱。與此方:白朮、川芎各三錢,赤芍、連翹各二錢半,防風、陳皮、黃芩各二錢,木通錢半,甘草五分,分五帖煎服。

白話文:

呂孺人感到怕冷發熱,腹部有小膿包,這是因為血氣不足導致熱邪上盛。我開立以下藥方:

  • 白朮、川芎:各 9 克
  • 赤芍、連翹:各 7.5 克
  • 防風、陳皮、黃芩:各 6 克
  • 木通:4.5 克
  • 甘草:1.5 克

將藥材分成五份,每天煎服一次。

鄭經歷性嗜酒與煎爆,年五十餘,忽春末夏初,患額絲竹空湧出一角,長短大小如雞距,稍堅,求治。曰:此非膏粱所致而何?宜斷厚味,先解食毒,針灸以開泄壅滯,未易治也。此少陽經所過,氣多血少者。鄭以憚煩召他醫,以大黃、朴硝、腦子等涼藥罨之,一夕豁開如醬蚶,徑三寸。

一二日後,血自蚶中濺出,高數尺而死。此涼藥外逼,熱鬱不得發,宜其發之,暴如此也。

白話文:

鄭姓男子嗜好飲酒和吃煎炸食物,五十多歲時,在春末夏初時節,額頭顳骨邊緣突然長了一個角狀物,大小和形狀像雞距,質地稍硬,他來求醫。醫生說:「這不是因為吃得太好造成的嗎?應該戒除大魚大肉,先解食物毒性,再用針灸疏通壅滯,這是很難治的。這是少陽經經過的地方,氣多血少的。鄭某怕麻煩,叫來了其他醫生,用大黃、朴硝、腦子等清涼藥物敷在角狀物上,一個晚上就化開了,像醬油醃過的蚶子那麼大,直徑約三寸。

赤芍《外科精要》云:神仙截法,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症,預服則毒氣不入內。真麻油一斤,銀石器內熬十數沸,候冷,用酒兩碗,入油五盞,通口熱服,一日用盡,緩則數日服之。吳安世云:吾家三世用之,無有不驗。又云:獵者云,丸中藥箭,急飲麻油,藥毒即消。鄭學諭德甫屢用之,甚驗。

白話文:

中醫經典《外科精要》記載:傳說中的神仙有截法,用於治療癰疽發背、各種惡疾。在病症發作前服用,可以預防毒氣侵入體內。方法是用一斤純正麻油在銀石器中熬煮十幾次,待冷卻後,加入兩碗酒和五盞麻油,熱服。一天之內喝完,如果病情緩慢,可以分幾天服用。

吳安世說:我們家族三代使用此法,無一不驗。此外,獵人說,若是被含有劇毒的箭丸射中,立即飲用麻油,毒性就會消解。鄭學諭德甫多次使用此法,效果顯著。

薛立齋治一男子,患癰腫硬疼痛,發熱煩躁,飲冷,脈沉實,大便秘,乃邪在臟也。用內疏黃連湯疏通之,以絕其源。先投一劑,候行一次,勢退一二,再進一劑,諸症悉退,乃用黃連消毒散四劑而消。

白話文:

薛立齋醫生治療了一位男性患者,他患有硬痛腫脹的癰腫,還發熱煩躁,愛喝冷飲,脈搏沉實,大便不通暢。這種情況是因為邪氣在臟腑內部。他使用內疏黃連湯疏通,以斷絕邪氣的來源。先服一劑藥,等待大便排出一次,症狀就會減輕一兩分,再服一劑藥,所有的症狀就會全部消失。然後用黃連消毒散四劑,將癰腫消散。

一男子患癰,膿熟不潰,欲針之,補以托裡。不信,乃服攻毒藥,及致噁心少食,始悟而用針。更以六君子湯加藿香、當歸,四劑少可。再以加味十全大補湯,數劑而斂。凡瘡膿熟,不行針刺,膿毒侵蝕,輕者難療,重者不治。老弱之人,或偏僻之處,及緊要之所,若一有膿,宜急針之,更以托裡,庶幾無變。

白話文:

某位男子患有膿瘡,膿液已經成熟但沒有潰破,醫生打算針灸,並用藥物以幫助膿液排出。男子不相信醫生的方法,便服用了可以攻殺膿毒的藥物,因此感到噁心、食慾不振。他這才明白醫生的建議,於是開始針灸。醫生還給他開了包含六君子湯、藿香、當歸的藥方,服用了四劑後,病情就有所好轉。之後,醫生又開了改良過的十全大補湯,男子服用幾劑後,膿瘡就收斂了。一般來說,當膿瘡成熟後,如果不針灸,膿毒就會擴散侵蝕身體。輕微的膿毒感染難以治癒,嚴重的則無法醫治。對於年老體弱的人、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以及膿瘡位於重要部位的人,一旦出現膿瘡,應該及時針灸並輔以藥物治療,這樣纔有可能避免病情惡化。

一男子患癰作痛,服寒涼藥,痛雖止,而食愈少,瘡亦不潰。以六君子湯而食進,再以托裡藥潰之而愈。大抵瘡疽之症,寒熱虛實,皆能作痛。熱毒之痛者,以寒涼之劑折之;寒邪之痛者,以溫熱之劑散之;因風而痛者,除其風;因濕而痛者,導其濕;燥而痛者,潤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膿鬱而閉者,開之;惡肉侵蝕者,去之;陰陽不和者,調之;經絡閉澀者,利之。慎勿概用寒涼之藥,況血脈喜溫而惡寒,若冷氣入里,血即凝滯,反為難瘥矣。

白話文:

一名男子患有腫瘤疼痛,服用了寒涼藥物,雖然疼痛減輕了,但食慾變差,腫瘤也沒有潰爛。後來使用六君子湯,食慾改善,再用託裡藥物治療,腫瘤潰爛痊癒。

一般來說,腫瘤疼痛的原因有寒熱虛實之別,都可以引起疼痛。熱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寒涼藥物治療;寒邪引起的疼痛,可以用溫熱藥物散寒;風邪引起的疼痛,祛除風邪;濕氣引起的疼痛,排出濕氣;乾燥引起的疼痛,滋潤;淤塞引起的疼痛,疏通;虛弱引起的疼痛,補益;實熱引起的疼痛,瀉火;膿液停滯不流通的,疏通;惡性肉芽侵蝕的,去除;陰陽失衡的,調和;經絡不通的,疏通。

不要隨便使用寒涼藥物,因為血脈喜溫惡寒,如果寒氣侵入體內,血脈就會凝滯,反而難以治癒。

馮楚瞻治趙翁,年七十二,右頰腫硬,連及頤項,耳後一片堅實,不熱不痛,已兩月餘,諸治不效,漸至口內出膿,牙噤不開,飲食少進,精神日衰。脈則洪大而空,知為元氣大虧,陰寒所聚,所謂石疽是也。不得陽和,何以外解?若內潰日久,穿喉破頰,不可療矣。乃用豬脂搗爛,入肉桂細末、蔥頭、食鹽杵勻,厚敷患處。

白話文:

馮楚瞻醫師治療一位七十二歲的趙姓老翁,老翁的右臉腫脹堅硬,連到下巴和脖子,耳後一塊堅硬的地方,不發熱也不疼痛,已經兩個多月,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逐漸惡化到嘴巴流出膿液,牙齒緊閉無法張開,飲食進食量越來越少,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差。脈象洪大而空虛,得知是元氣大傷,陰寒凝聚,也就是所謂的石疽。無法獲得陽氣溫養,如何能外敷治療?如果內部的潰爛持續太久,穿破喉嚨或臉頰,將會無法醫治。於是馮醫師使用豬油搗爛,加入肉桂粉、蔥頭、食鹽搗勻後,厚敷在患處上。

(敷藥。)以脂膏治血肉,同氣相應也。蔥能透竅,鹽能軟堅,桂能行血,油能浸潤皮膚。內則空心生脈飲送八味丸,食遠志、參、耆、歸、芍、苓、朮、薄、桂、銀花、角刺之類,使陽回則陰寒自解,血氣衝和,自能逐毒。三五日後,冰硬者熱軟,漫腫者高聳,木者疼痛,紫者紅活,飲食日進,血氣漸長。

毒既外出,久凝久瘀之血肉,消者消,膿者膿,不再旬而愈。

白話文:

(敷藥)用脂膏來治療血肉問題,是基於同氣相呼應的原理。蔥可以疏通竅穴,鹽能軟化堅塊,桂能活血,油能滋潤皮膚。

內服方面,空腹服用生脈飲送服八味丸,食用遠志、參、耆、歸、芍、苓、朮、薄、桂、銀花、角刺這類藥材,讓身體陽氣回升,陰寒自然消除,血氣和順,可以自行排出毒素。

三五天後,原本冰硬的地方會變得溫熱柔軟,浮腫的地方會高聳起來,麻木的地方會出現疼痛感,紫色的地方會轉為紅潤,飲食量會逐漸增加,血氣也會逐漸增強。

張景岳治一儒者,年近三旬,素病蒭耳,發必潰膿,至是益甚,自耳根下連頸項,上連頭角,耳前後莫不腫痛。或與散風降火,一月後稠膿鮮血,自耳迭出。每二三日必出鍾許,而腫痛全不消,枕不可近。察其形色,已大不足,而腫痛則若有餘。脈之,或急或緩弱,此非實熱可知。

白話文:

張景嶽治療一位儒生,年近三十,長久以來患有耳朵流膿的毛病,一發作就會潰爛流膿,這次更加嚴重,從耳根下擴散到脖子,向上蔓延到頭頂,耳朵前後都腫脹疼痛。有些醫生開了祛風瀉火的藥給他,一個月後,大量濃稠的膿血從耳朵不斷流出,每隔兩三天就會流出一碗多的膿血,但腫脹和疼痛一點也沒有消退,連枕頭都無法靠近。從他的氣色和體質來看,已經非常虛弱,但腫脹疼痛卻又像是過於旺盛。把脈時,發現他的脈搏忽快忽慢而且虛弱,由此可知不是實熱。

遂先與六味湯二三劑,元氣稍振。繼與併合加牛蒡、茯苓、澤瀉,倍加白蒺藜為君,服五十餘劑。外用降癰散,晝夜敷治,兩月而後愈。蓋此症雖似潰瘍有餘,而實以肝腎不足,上實下虛,一奇症也。(何奇之有?)

白話文:

然後先用六味地黃丸二、三錢,元氣稍微振奮。接著用併合湯加減牛膝、殼茴和澤瀉,倍加白茯苓為君藥,服了五十多付。外用降香散,每天晚上敷治,兩個月後才痊癒。這個病症雖然看似實證有餘,實際上是肝腎不足,上實下虛,是一種奇症。(有什麼奇怪的呢?)

張通府耳蛤殼患腫一塊,無頭,肉色不變,按之微痛,彼以為痰結核,其脈軟而時見數。經云:脈數不時見,則生瘡也,非痰結。仲景云:微弱之脈,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又云:沉遲軟弱,皆宜托裡。遂以人參、白朮、黃耆、當歸、川芎、炙草以托裡,少加金銀花、白芷、桔梗以消毒。

白話文:

張通府在耳殼上長了一個沒有頭的腫塊,腫塊肉色未變,按壓時微痛。他認為是痰液凝結導致的,但他的脈象卻是軟弱而偶爾出現數脈的徵兆。經書上說:脈象數次出現,會生出瘡或腫塊,不是痰結所致。仲景說:脈象微弱,表示血氣不足、體質嬴弱。又說:脈象沉遲、軟弱,都應該滋補身體。於是用人參、白朮、黃耆、當歸、川芎、炙草來滋補身體,再加少許金銀花、白芷、桔梗以消毒。

彼謂不然,內飲降火化痰,外帖涼藥,覺寒徹腦,患處大熱,頭愈重,飲食愈少。復請治,以四君子湯加藿香、炮乾薑,數劑飲食漸進,膿成刺之。更以十全大補湯去桂及炙草,貼以豆豉餅,又月餘而愈。

白話文:

他說不是這樣,內服藥降火化痰,外貼涼藥,會感覺寒氣直達頭腦,患處發熱嚴重,頭部愈加沉重,飲食也愈發減少。再次請他醫治,用四君子的湯劑加上藿香和炮製後的乾薑,服用幾劑後飲食漸進,膿瘡成熟後刺破。繼續用十全大補湯(去桂皮和炙草),貼上豆豉餅,過了一個多月才痊癒。

胡生耳後寸余發一毒,名曰銳疽,焮痛發熱,煩躁喜冷,此膽經蘊熱而發。先用神仙活命飲,一劑勢減二三。時值仲冬,彼惑於藥有用寒遠寒之禁,故不再服,自用十宣散、托裡之藥,勢漸熾,耳內膿潰。復請治,視其喉腫閉,藥不能下而歿。

白話文:

胡先生在耳後一寸多的地方長了一個毒瘡,稱為「銳疽」。毒瘡紅腫疼痛、發燒,還煩躁不安、喜歡吹冷風。這是因為膽經積熱引起的。

一開始使用了「活命飲」,一劑藥之後症狀減輕了一些。當時是仲冬,胡先生誤以為藥物中含有寒性,所以不敢再服用。他自行使用了「十宣散」和「託裡」的藥物,結果症狀更加嚴重,耳內膿液潰爛。

後來,胡先生再次求診。醫生發現他的喉嚨腫脹閉塞,藥物無法吞嚥,最後不幸去世了。

一婦人年逾四十,近環跳穴生一毒,尺脈沉緊,腿不能伸。經曰:脾寒移於肝,癰腫筋攣。夫脾主肉,肝主筋,肉溫則筋舒,肉冷則筋急,遂與乳香定痛丸治之,少愈。更以助胃壯氣血藥,二十餘劑而消。

白話文: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最近在環跳穴附近長出一個毒瘡,尺脈沉穩有力,腿無法伸直。醫書上說:脾寒會移到肝臟,導致癰腫和筋攣。脾臟管理肌肉,肝臟管理筋腱,肌肉溫暖則筋腱舒展,肌肉冰冷則筋腱緊繃。因此,我用乳香定痛丸治療她,症狀稍有改善。後來,我再給她開了補胃氣血的藥方,服用二十多劑後,毒瘡就消退了。

一婦人倏傷次指,成膿不潰,焮痛至手,誤敷涼藥,以致通焮,微嘔少食,彼以為毒氣內攻。診其脈沉細,此痛傷胃氣而然也。遂刺之,服六君子湯加藿香、當歸,食進。更服八珍湯加黃耆、白芷、桔梗,月餘而愈。又一後生亦患此,色黑不痛,其指已死。欲令斬去,速服補劑,恐黑上臂不治。

白話文:

有一個女子手指突然受傷,傷口化膿不破潰,疼痛蔓延到手臂,誤用了寒涼藥物,導致膿液流動,嘔吐、食慾不振,她以為是毒氣攻入體內。診斷後發現脈搏細弱,這是因為疼痛傷到了胃氣所致。於是針灸治療,並服用六君子湯加入藿香和當歸,食慾有所改善。又服用八珍湯加入黃耆、白芷和桔梗,一個月後痊癒。

另有一個年輕人也有同樣的症狀,但他的手指發黑沒有疼痛感,說明手指已經壞死。有人建議將手指切除,並趕緊服用補藥,因為擔心如果黑色蔓延到手臂,就難以治療了。

彼不信,另服敗毒藥,手竟黑,遂不可救。又一男子亦傷拇指,色紫不痛,服托裡藥,及灸五十餘壯,作痛潰膿而愈。又吳舉人幼女因凍傷兩足,至春發潰,指俱壞,遂去之,服以大補藥而愈。又藍上舍女患嵌甲傷指,年餘不愈,日出膿數滴。謂足大趾乃肝脾二經發源之所,宜灸患處,使瘀血去,陽氣至,瘡口自合,否則不治。

白話文:

那個人不相信治療方法,另外服用了一種對抗中毒的藥物,結果手變黑,最後無法救治。又有一個男人也受傷了拇指,拇指顏色變紫但是不痛,服用瞭解毒藥物,並在針灸部位使用艾灸治療,引發疼痛後化膿潰爛才治癒。此外,吳舉人的小女兒因為凍傷雙腳,到了春天發作潰爛,腳趾壞死,只好截肢,服用補藥後才治癒。還有一個藍上舍的女兒患有嵌甲,傷及手指,一年多都沒有治好,每天流出幾滴膿。中醫師認為大腳趾是肝經和脾經的發源處,應該在患處針灸,讓淤血排出,陽氣到達,傷口才會自動癒合,否則無法治癒。

彼忽之,不早治,後變勞症而歿。蓋至陰之下,血氣難到。若女人患此,又多因扎縛,致血脈不通。或被風邪所襲,則無氣血榮養,遂成死肉。惟當壯其脾胃,行其經絡,生其血氣則愈。其有成破傷風,以致牙關緊急,口眼喎斜者,先以玉真散一二服,然後投以通經生血之劑。

白話文:

如果暫時忽略(這種疾病),不早點治療,後來會轉變成勞疾而死亡。這是因為最寒涼的地方,氣血難以到達。如果女性患上這種疾病,大多是因為穿著束縛,導致血脈不通暢。或者被風寒邪氣侵襲,就會導致沒有氣血滋養,從而形成壞死組織。治療的方法就是補強脾胃,疏通經絡,新生血氣就可以痊癒。如果有發展成破傷風,導致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的,先服用玉真散一到兩次,然後服用通經生血的藥劑。

於御郎骸胛患毒痛甚,服消毒藥,其勢未減,即以槐花酒一服,勢隨大退,再以托裡消毒之藥而愈。

白話文:

御醫治療的患者患有肩膀疼痛,服用殺菌藥後,症狀沒有減輕,當時就用槐花酒服用了一次,疼痛隨之大幅減退,再用溫補殺菌的藥物治療後就恢復健康了。

立齋曰:予丙子年,忽噁心,大椎骨甚癢,須臾臂不能舉,神思甚倦,此天疽危病也。急隔蒜灸之,癢甚愈。又明灸五十餘壯,癢遂止,旬日而愈。《精要》云:灸法有回生之功,信矣。大凡蒸灸,若未潰,則拔引郁毒,已潰則接補陽氣,祛散寒邪,瘡口自合,其功甚大。其法用大獨蒜,切片如三錢厚,貼疽頂上,以艾炷安蒜片上灸之,每三壯一易蒜。

白話文:

立齋說:我丙子年時,突然感到噁心,大椎骨奇癢無比,沒多久連手臂都無法舉起,精神狀態也十分疲憊,這是天疽中的危重病症。我緊急隔著蒜片灸治,結果奇癢更甚。我再用明灸灸了五十多壯,奇癢才停止,十天後痊癒。《精要》說:「灸法有起死回生的功效」,這真是千真萬確。一般來說,無論蒸灸還是艾灸,如果瘡口還沒有潰爛,就能拔除鬱結的毒素;如果瘡口已經潰爛,就能補充陽氣,驅散寒邪,瘡口會自行癒合,功效非常大。具體方法是使用一大顆獨頭蒜,切成約三錢厚的蒜片,貼在疽瘡的頂端,再把艾柱放在蒜片上灸。每灸三壯後就要換一片蒜片。

若灸時作痛,要灸至不痛,不痛要灸至痛方止,大概以百壯為度。膿潰則以神異膏貼之,不日而安。一能使瘡不開大,二內肉不壞,三瘡口易合,見效甚神。丹溪云:惟頭為諸陽所聚,艾壯宜小而宜少。

白話文:

如果在艾灸時感到疼痛,需要繼續灸到不痛為止;如果灸到不痛了,則需要繼續灸到再次感到疼痛才停止。通常以使用艾灸一百壯為度。

如果艾灸後出現膿包,可以使用神異膏敷貼。這樣做可以:

  1. 防止瘡口擴大

  2. 保護內部組織不壞死

  3. 促進瘡口癒合

丹溪老人說: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因此在進行艾灸時,艾柱應小而數量應少。

王大廣年逾六十,素厚味,頰腮患毒,未潰而肉先死,脈數無力,胃經積毒所致。腮頰正屬胃經,未潰肉死,則胃氣虛極,老人豈宜患此?辭不治,果歿。《內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

白話文:

王大廣年齡超過60歲,平日飲食肥厚辛香,導致兩頰生出毒瘡,毒瘡還沒有破潰,肉已經先壞死了,脈搏快速無力,這是胃經積毒造成的。腮頰部位正好屬於胃經,毒瘡未破肉已死,說明胃氣極度虛弱,老年人不適合患這種疾病。王大廣拒絕治療,結果不幸去世。《黃帝內經》上說:大魚大肉的飲食變化,會導致腳上長大瘡,就像拿著空心物體一樣沉重。

黃履素曰:予座師茅五芝先生長公子子京,偶於腎間患一毒,地非要害,直易視之。子京素知醫,恐痛傷元氣,輒服人參,其毒愈甚,發寒熱,乃始延醫。又遇粗工,潰後胸滿,應服參、耆,又不能多服,竟致不能收口而歿。蓋癰疽初起,先宜瀉毒,而後議補。若補之太早,遂有此禍可鑑也。

白話文:

黃履素說:我的老師茅五芝先生的大兒子子京,偶然在腎臟部位長了一個毒瘡,位置不是要害部位,起初沒有在意。子京自己懂一些醫術,擔心疼痛傷了元氣,就服用人參,結果毒瘡反而加重,發起寒熱症狀,這才開始請醫生。偏偏又遇到醫術粗糙的醫生,切開後胸部脹滿,應該服用人參、黃耆等補藥,但又不能多服,最後導致傷口無法癒合,最終死亡。這是因為毒瘡初期,應該先清熱解毒,然後再考慮進補。如果進補過早,就會發生像子京一樣的悲慘後果,這是不可不引以為戒的。

邱汝誠面生疽,即買藥鋪四所合神芎散丸予之,曰:以此療之。其人怒,不肯服,歸而告人。人曰:未必非良法也,服之即瘥。蓋其人嗜酒,此丸實去酒病云。(《揮塵新談》)

白話文:

邱汝誠臉上長了腫瘤,有人立刻向四家藥鋪買了神芎散丸送給他,並說:「用這個治病。」邱汝誠生氣,不願意吃,回家後就向別人抱怨。別人說:「未必不是好方法,吃了立刻就能好。」原來邱汝誠嗜酒,而這個丸藥就是解酒的藥丸。

彭羨門少宰,傳治腫毒初起方,用:雞子用銀簪插一孔,用明透雄黃三錢,研極細末入之,仍以簪攪極勻,封孔入飯內,蒸熟食之,日三枚,神效。(《居易錄》)

白話文:

彭羨門少宰傳授了一個治療腫瘤初發的方子:

用雞蛋,用銀簪子在雞蛋上戳個小洞,加入三錢研磨得非常細緻的雄黃,再用簪子攪拌均勻,封好雞蛋的洞口,放進飯裡蒸熟,每天吃三顆,療效神奇。(出自《居易錄》)

前寧都令李聘說:麥粉不拘多少,用陳醋熬膏,貼無名腫毒,神效。(雄按:此名烏龍膏,麥粉乃洗麩造麵筋澄下之粉也。)

白話文:

  • 烏龍膏:這膏狀物的名稱。
  • 麥粉:用洗過麥麩、製麵筋時沉澱下來的粉末。

徐靈胎曰:瘍科之法,全在外治,其手法必有傳授。凡辨形察色,以知吉凶,及先後施治,皆有成法。必讀書臨症,二者皆到,然後無誤。其升降圍點,去腐生肌,呼膿止血,膏塗洗熨等方,皆必純正和平。屢試屢驗者,乃能應手而愈。至於內服之方,護心托毒,化膿長肉,亦有真傳,非尋常經方所能奏效也。

白話文:

徐靈胎說:外科醫療技術完全在於外用療法,其手法一定需要有人傳授。凡是辨別病情形狀和觀察外觀,以判斷吉凶,以及按先後順序施治,都有現成的規矩。必須結合讀書和看病,兩者都做到位了,纔不會有差錯。升提降壓、圍點、祛腐生肌、排出膿液止血、膏藥外塗、清洗熨燙等方法,都要純正平和。經過多次試驗、驗證的方法,才能隨手而治癒疾病。至於內服的藥方,護住心氣、排出毒邪、化膿生肉,也有真傳絕學,不是一般的經方所能奏效的。

惟煎方則必視其人之強弱陰陽,而為加減,此則必通於內科之理,全在學問根柢。然又與內科不同,蓋煎方之道相同,而其藥則有某毒主某藥,某症主某方,非此不效,亦另有傳授焉。故外科總以傳授為主,徒恃學問之宏博無益也。有傳授則較之內科為尤易,惟外科而兼內科之症,或其人本有宿疾,或患外證之時,復感他氣。或因外症重極,內傷臟腑,則不得不兼內科之法治之。

白話文:

煎藥方的原則必須根據患者的強弱、陰陽之偏來加減,這就需要通曉內科學的原理,完全在於學識的根基。然而外科與內科又不同,雖然煎藥之道相同,但用藥的選擇卻有特定毒藥對應特定藥物,特定症狀對應特定方劑,非此不可奏效,這是另外的傳授方式。因此,外科主要以傳授經驗為基礎,只靠學習大量的學問幫助不大。

掌握了傳授的經驗,外科比內科更容易一些。外科兼治內科的病症,可能是患者原本就有內科疾病,或是在外傷發作時,又受到其他病氣的影響。或者,外傷過於嚴重,造成內臟創傷,就不能不兼用內科學的方法來治療。

此必平日講於內科之道,而通其理,然後能兩全而無失。若不能治其內症,則並外症亦不可救,此則全在學問深博矣。若為外科者,不能兼,則另請明理內科,為之定方。而為外科者,參議於其間,使其藥與外證無害,而後斟酌施治,則庶幾兩有所益。若其所現內症,本因外證而生,如痛極而昏暈,膿欲成而生寒熱,毒內陷而脹滿,此則內症皆由外症而生,只治其外症。而內症已愈,此又不必商之內科也。

白話文:

這必定是平常研究內科,並且通曉其道理後,才能兩全其美而沒有疏漏。如果不能治好內科的疾病,那麼外傷也無救,這就要靠學問博深了。若是外科醫生不能兼顧內科,那麼另請懂內科道理的人來制定方劑,而外科醫生在過程中參謀討論,讓用藥不會對外傷有害,然後再斟酌施治,這樣纔能有所收穫。如果所出現的內科症狀,原本是由外傷引起的,例如疼痛極度到昏暈、膿液要成形而發燒、毒邪內陷導致腹脹,那麼這類內科症狀都是由外傷而生,只治療外傷就好,內科症狀也自然會好了,這就不必再跟內科醫生商量。

但其道甚微,其方甚眾,亦非淺學者所能知也。故外科之道,淺言之,則惟記煎方數首,合膏圍藥幾料,已可以自名一家。若深言之,則經絡臟腑,氣血骨脈之理,乃奇病怪疾,千態萬狀,無不盡識,其方亦無病不全,其珍奇貴重難得之藥,亦無所不備,雖遇極奇極險之症,亦瞭然無疑。此則較之內科為更難,故外科之等級高下懸殊,而人之能識其高下者,亦不易也。

白話文:

不過,外科的學問很精微,需要掌握的方法很多,不是淺薄的學者所能掌握的。因此,如果淺顯地來說外科的學問,只要記住幾首煎藥的方子,知道一些膏藥敷藥的配料,就可以自稱一家了。如果要深入地探討外科,就要明白經絡、臟腑、氣血、骨脈的道理,對千奇百怪的疑難雜症都瞭如指掌,沒有哪個病沒有相應的療法,而且還要備齊各種珍貴難得的藥物。即使遇到極其罕見、極其兇險的病症,也能瞭然於胸,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由此可見,外科的難度比內科更高,所以外科醫生的等級差距很大,而能分辨出他們高下的人也很少。

日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圍藥。凡毒之所最忌者,散大而頂不高。蓋人之一身,豈能無七情六慾之伏火,風寒暑濕之留邪,飲食痰涎之積毒?身無所病,皆散處退藏。氣血一聚而成癰腫,則諸邪四面皆會,惟圍藥能截之,使之併合,則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聚之毒,不能透出皮膚,勢必四布為害,惟圍藥能束之,使不散漫,則氣聚而外泄矣。

白話文:

中醫外科治療中,最注重外部治療,其中圍藥特別重要。身上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都是平坦寬闊而凸出的部位。這是因為人體內難免有七情六慾的內火、風寒暑濕的病邪、飲食痰涎的毒素。身體沒有疾病時,這些毒素都分散潛伏在身體各處。一旦氣血聚集形成腫脹,周圍的邪氣就會聚集過來。只有圍藥能夠截斷邪氣,讓它們聚集在一起,這樣全身火毒就不會蔓延。對於已經聚集的毒素,無法穿透皮膚排出,勢必會四處散佈危害身體。只有圍藥能夠束縛毒素,防止它們擴散,讓毒氣集中到一起後排出去。

如此則形小頂高,易膿易潰矣。故外治中之圍藥,較之他藥為特重,不但初起為然,即成膿收口,始終賴之,一日不可缺。若世醫之圍藥,不過三黃散之類,每試不效,所以皆云圍藥無用。如有既破之後,而仍用圍藥者,則群然笑之。故極輕之毒,往往至於散越而不可收拾者,皆不用圍藥之故。

白話文:

如果這樣的話,腫塊就會小而突出,容易化膿破潰。所以外敷藥物中,敷藥比其他藥物更重要,不只是初期適用,即使已經化膿收口,也始終需要依賴它,一天都不能缺少。但是一般的醫生使用的敷藥,不過是三黃散之類的藥方,常常試了之後沒有效果,所以大家都說敷藥沒用。如果有瘡傷已經破了,還用敷藥的人,就會被羣起嘲笑。所以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毒瘡,也常常因為沒有使用敷藥而擴散蔓延,無法收拾,都是不用敷藥造成的。

至於圍藥之方,亦甚廣博,大假以消痰拔毒束肌收火為主,而寒熱攻提和平猛屬,則當隨症去取。世人不深求至理,而反輕議圍藥之非,安望其術之能工也。

白話文:

至於中藥方劑,種類極為繁多,一般以消解痰液、拔除毒素、收縮肌膚、抑制發炎為主要目的,而寒性、熱性、溫和、猛烈的治療方法,則必須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選擇。一般人不懂得深入探究中醫的原理,反而輕率地批評中藥治療無效,這樣怎麼能指望中醫技術精湛呢?

神授衛生湯,治一切瘡症,能宣熱散風,行瘀活血,解毒消腫,疏通臟腑,(徐靈胎曰:其法不外此四句。)藥性和平,功效甚速,誠外科首用方也。羌活八分,搜風發表勝濕;防風勝濕,解表去風;白芷發表散風熱,活血排膿;穿山甲土炒研,沉香、紅花散結消腫排膿,瘡家聖藥;連翹、石決明煅各六分,金銀花、皂魚刺、歸尾、甘草節,生肌止痛。花粉太寒,不可用,破後口渴者可用。

白話文:

神授衛生湯,可用以治療各種瘡症,能發散熱氣和風寒,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疏通臟腑。(徐靈胎說:它的治療原則不外乎這四句話。)藥性平和,功效顯著,實乃外科首選用方。

羌活八分,發散風寒,祛除濕氣;防風祛濕,解表去風;白芷發汗散風熱,活血排膿;穿山甲炒研後使用,沉香、紅花化解腫塊消腫排膿,是瘡症的良藥;連翹、煅石決明各六分,金銀花、皁魚刺、歸尾、甘草節生肌止痛。花粉性寒,不可使用,術後口渴可酌情使用。

以上各一錢,乳香五分,大黃酒浸炒一錢,脈虛便利者勿用。水二碗,煎八分。病在上部,先服藥,隨飲酒一杯。病在下部,先飲酒一杯,隨後服藥,以行藥勢。徐靈胎曰:其方之分量,亦最宜斟酌得中,除大黃共一兩零五分,此外科之主方,加減不外乎此。又曰:外科與內科大不相同,內科之病,千頭萬緒,一病必有一病之主方。

白話文:

以上每一味藥一錢重,乳香五分重,大黃用酒浸泡過後炒香一錢重,脈虛腹瀉的人不要用。加水二碗,煎煮至剩八分之一。

如果病症在上半身,先服藥,隨後喝一杯酒。如果病症在下半身,先喝一杯酒,緊接著服藥,這樣可以促進藥效。

徐靈胎說:藥方的分量需要酌情調配,除了大黃總共一兩零五分以外,其他的主要藥方加減都不超出這個範圍。

徐靈胎又說:外科和內科有很大不同,內科疾病繁多,每種疾病都有相應的主方。

外科不過托毒清火,及生肌長肉等數法耳。即有加減,亦惟隨症選擇幾味,無多法也。學者果能將藥性細細參考,自能隨症施治,投無不利。

白話文:

外科治療只使用排除毒素、清熱、生肌肉、長新肉等幾種方法。即使需要調整,也只是根據病情選擇幾種藥物,並沒有太多的方法。如果學習者能仔細研究藥物的性質,自然就能根據病情來治療,投藥不會有弊端。

繆仲淳治疔疽及一切腫毒方:生甘菊連根打碎,一兩五錢;紫花地丁五錢;甘草用水炙,三錢;鼠黏子炒研,一錢五分;栝蔞根二錢;貝母三錢;金銀花五錢;白芷一錢五分;生地三錢;白芨三錢;連翹二錢五分;五爪龍(即茜根)五錢。先用夏枯草六兩,河水六碗,煎三大碗,去渣,入煎藥一碗,不拘時服。潰後,加鹽水炒黃耆五錢,麥冬五錢。

白話文:

繆仲淳治療疔瘡和其他一切腫毒的藥方:

  • 生甘菊連根打碎:87.5 克
  • 紫花地丁:29.3 克
  • 甘草用水炙:17.5 克
  • 鼠黏子炒研:8.8 克
  • 栝蔞根:11.8 克
  • 貝母:17.5 克
  • 金銀花:29.3 克
  • 白芷:8.8 克
  • 生地:17.5 克
  • 白芨:17.5 克
  • 連翹:14.7 克
  • 五爪龍(茜根):29.3 克

煎服方法:

  • 先用夏枯草 350 克、河水 6 碗煎煮取 3 碗藥液,去渣。
  • 加入煎好的藥材 1 碗,不拘時間服用。

潰爛後,加以下藥材:

  • 炒黃耆:29.3 克
  • 麥冬:29.3 克

又圍陰症瘡瘍方:紅藥子四兩,白芨一兩五錢,白蘞一兩五錢,乳香六錢,沒藥六錢,硃砂三錢,雄黃三錢,麝香一錢,冰片一錢,黑狗下頦一個,煅存性,豌豆粉一兩。各另研極細末和勻,以醋蜜調敷四圍,以極滾熱醋蘸潤。亦可服。

白話文:

圍陰部膿瘡的方子:

  • 紅藥子:4 兩
  • 白芨:1 兩 5 錢
  • 白蘞:1 兩 5 錢
  • 乳香:6 錢
  • 沒藥:6 錢
  • 硃砂:3 錢
  • 雄黃:3 錢
  • 麝香:1 錢
  • 冰片:1 錢
  • 黑狗下頦(下巴下方的部位):1 個,經過煅燒處理,取其藥性
  • 豌豆粉:1 兩

將這些藥材分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均勻,用醋和蜂蜜調勻,敷在膿瘡周圍,用非常滾燙的醋浸潤紗布後敷上。也可以口服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