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 (8)
卷三十 (8)
1. 發背
張景岳長男,甫二周而患背疽。初起時,背中忽見微腫,數日後,按之則根深漸闊,其大如杯,皮色不變,亦不甚痛。至十餘日,身有微熱,其勢滋甚,乃謀之瘍醫。或云背疽,或云痰氣,或曰葷腥,溫補毫不可入口,乃以解毒之藥投之,而身反大熱,神氣愈困,飲食不進。因思丹溪有云:癰疽因積毒在臟腑,當先助胃氣為主,使根本堅固,而以行經活血佐之。
又曰:但見腫痛,參之脈症,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身,是誠確論也。(全書中何以大非薄之?)因卻前醫,而專固元氣,以內托其毒,遂用人參三錢,製附子一錢,佐以當歸、熟地、炙草、肉桂之屬,一劑而飲食頓進,再劑而神采如舊,抑何神也。由是弛其口腹,藥食並進,十劑而膿成。
以其根深皮厚,復用針出膿甚多,調理月餘而愈。大凡腫瘍潰瘍,虛症未見,但無實熱壅滯可據者,便宜托補如此。
張子和治一富家女子,十餘歲,好食紫櫻,每食即二三斤,歲歲如此,至十餘年。一日,潮熱如勞,診其兩手尺脈,皆洪大而有力,謂之曰:他日必作惡瘡腫毒,熱氣上攻,乃陽盛陰脫之症。其家大怒,不肯服解毒之藥。不二三年,患一背疽如盤,痛不可忍。其女忽思張曾有是言,再三悔過請張。
張以排針繞疽暈,刺數百針,去血一斗,如此三次,漸漸痛減腫消,微出膿而斂。將作痂時,使服十劑內托散乃痊。痊後終身忌口,然目亦昏,終身無子。
白話文:
發背
張景岳的長子,才兩歲就患了背疽。一開始,背上突然出現輕微腫脹,幾天後,按壓腫塊發現根部很深,逐漸擴大,腫得像個杯子那麼大,皮膚顏色沒變,也不怎麼痛。十多天後,身體略微發熱,病情加重,於是去請教外科醫生。有的說這是背疽,有的說是痰氣,有的說是吃辛辣油膩食物引起的,說溫補的藥物一點都不能吃,於是就用解毒的藥物治療,結果反而高燒,精神更差,食慾不振。
於是想起丹溪先生的說法:癰疽是由於體內積聚毒素導致的,應該先扶助胃氣,使身體根本強壯,再用行氣活血的藥物輔助治療。
丹溪先生還說:只要看到腫痛,再參考脈象和症狀,如果病人虛弱就給予滋補,如果氣血充足,就能保全性命,這真是至理名言啊!(書中為何要大肆否定這觀點呢?)於是放棄之前的治療方法,專注於鞏固元氣,從內部驅除毒素,便使用人參三錢、制附子一錢,再輔以當歸、熟地、炙甘草、肉桂等藥物,一劑藥下去,食慾就大增,兩劑藥後,精神就恢復如常,真是神奇!於是就讓孩子正常飲食,藥物和飲食同時進行,十劑藥後,腫塊化膿。
因為腫塊根部深且皮膚厚,又用針引流出很多膿液,調養一個多月後就痊癒了。總之,腫瘍潰瘍,如果沒有明顯的虛症,只是沒有實熱壅滯的證據,就可以像這樣採取扶正固本的治療方法。
張子和治療一個富家女子,十幾歲,喜歡吃紫櫻桃,每次都吃二三斤,年年如此,持續十幾年。有一天,她突然發熱,像勞累過度一樣,張子和診脈發現她的兩隻手尺脈都洪大有力,就說:將來一定會長惡瘡腫毒,熱氣上攻,這是陽盛陰脫的症狀。她家人很生氣,不肯服用解毒藥物。兩三年後,她果然患上了像盤子一樣大的背疽,痛得受不了。她突然想起張子和以前說過的話,多次後悔,請求張子和治療。
張子和用排針圍繞著腫塊的周圍,刺了幾百針,放出了約一斗的血,這樣做了三次,疼痛逐漸減輕,腫脹消退,慢慢地化膿然後癒合。快要結痂時,讓她服用十劑內托散,就痊癒了。痊癒後終身忌口,但眼睛也昏花了,終身沒有生育。
2. 結核
萬密齋治朱震三之子,結喉上生一核如李。《源病式》云:結核者,熱也。又考本草消結核之藥,立一方:芩、連、梔、貝、昆布、海藻、桔梗、麥芽、薄荷各一錢五分,紫背天葵、元參、連翹、瞿麥各二錢,為末,溫湯調服即效。後病者服之,無不應驗,名之曰神應丹。
帥碧泉公子,項下生一結核。或作癧治,用藥破爛,轉加腫大。此任脈所過之路,元氣受傷,致成疳症,遂不救。
王思泉女四歲,耳後側有結核。曰:非癧瘡,乃痰核也,不必治,亦不為害。他醫作癧治之,用斑蝥內消之藥過多,脾胃受傷,致成疳勞而死。
朱氏子五歲,病結喉下起一核大如李,兩旁有小核相連者二三,方用東垣涼膈散去甘草,加龍膽草、元參、貝母、海藻、麥芽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研細溫酒調服,七日而安。後用此方,全活小兒甚眾。
薛立齋治一小兒,七歲,頸結二核,時發寒熱,日久不愈,以連翹丸治之而消。若患在兩臂等處,尤當用此藥。若潰而不斂,宜服托裡之劑。
白話文:
結核
萬密齋醫治朱震的三兒子,脖子長了一個像李子一樣大的腫塊。《傷寒論》說:結核是熱症。他又參考本草,選用能消散結核的藥物,制定了一個方子:黃芩、黃連、梔子、貝母、昆布、海藻、桔梗、麥芽、薄荷各一錢五分,紫背天葵、玄參、連翹、瞿麥各二錢,磨成粉末,溫水送服,效果很好。後來病人服用這個方子,都非常有效,因此把它命名為神應丹。
帥碧泉的公子,項下長了一個結核。有人當作癰疽治療,用藥物使它潰爛,反而腫得更大。這是任脈經過的地方,元氣受損,導致疳症,最終無法治愈。
王思泉的女兒四歲,耳後長了一個結核。他說:這不是癰疽,而是痰核,不必治療,也不會造成傷害。其他醫生卻當作癰疽治療,使用了過量的斑蝥等內消藥,傷了脾胃,導致疳勞而死。
朱氏的兒子五歲,患病後在喉嚨下方長了一個像李子一樣大的腫塊,旁邊還有二三個較小的腫塊與之相連,於是用東垣涼膈散去甘草,加入龍膽草、玄參、貝母、海藻、麥芽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研磨成細粉,溫酒送服,七天就好了。後來用這個方子,救活了很多小孩。
薛立齋治療一個七歲的小孩,頸部長了兩個結核,經常發寒發熱,很久都不好,用連翹丸治療使其消散。如果病灶長在兩臂等處,更應該用這個藥物。如果潰爛而不收口,就應該服用托裡(補益內臟)的藥物。
3. 下疳
(附錢縛陽)
薛立齋治一小兒,二歲,莖痿濕癢,不時搔捻,莖中作痛,時出白津,以為肝火,用龍膽瀉肝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下疳潰爛,發熱作痛。一小兒莖中作痛,不時搔捻。一小兒莖中潰痛,小便秘澀,日晡尤甚。一小兒目癢出水,或項間結核,或兩眼連札,或陰囊瘙癢。俱屬肝火,皆用九味蘆薈丸並愈。
萬密齋治三府小女,溺出如清水,著肉處潰爛成瘡。問曰:豈女之臟腑壞耶?答曰:膀胱受五臟之液以藏之,化為溺也。各隨本臟之色,青者肝之色也。著處成瘡,肝火盛也。火之所灼,則潰爛矣。以導赤散加山梔、條芩、膽草、甘草稍、黃柏為丸,調理五日而安。
立齋治魏戶部邦寧子,年十六,鼻眼蝕爛,肝脈弦長,恚怒不息,三年不愈,諸藥不應,服蘆薈丸半劑頓退,一劑而痊。
一小兒下疳潰爛,爪黑麵黧,遍身生疥,此腎經內外疳症,用地黃丸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而瘥。
邱汝誠治一嬰孩,以扇縛其陽莖,腫脹不得脫,號呼欲絕,令汲水擲之於器,驚啼後復故。
白話文:
下疳
薛立齋治療一個兩歲的男孩,陰莖萎縮潮濕瘙癢,不停抓撓,陰莖疼痛,時常流出白色分泌物,認為是肝火旺盛,用龍膽瀉肝湯、六味地黃丸治療痊癒。
一個男孩的下疳潰爛,發熱疼痛。另一個男孩陰莖疼痛,不停抓撓。另一個男孩陰莖潰爛疼痛,大便秘結,尤其在下午傍晚更甚。一個男孩眼睛癢流淚,或者頸部淋巴結腫大,或者眼睛紅腫黏在一起,或者陰囊瘙癢。這些都屬於肝火旺盛,都用九味蘆薈丸治療痊癒。
萬密齋治療一個三歲女孩,小便像清水一樣,尿液接觸到的地方潰爛成瘡。有人問:難道是女孩的臟腑壞了嗎?萬密齋回答:膀胱貯存五臟輸送來的液體,轉化成尿液。尿液顏色依據臟腑而定,青色是肝臟的顏色。接觸到的地方形成瘡瘍,是肝火盛的緣故。火灼傷的地方,就會潰爛。於是用導赤散加山梔子、黃芩、膽草、炙甘草、黃柏製成丸藥,調理五天就痊癒了。
薛立齋治療魏戶部邦寧的兒子,十六歲,鼻子和眼睛腐爛,肝脈弦數有力,經常發怒,三年未癒,很多藥物都不見效,服用蘆薈丸半劑就見好轉,一劑就痊癒了。
一個男孩的下疳潰爛,指甲發黑,臉色暗沉,全身長疥瘡,這是腎經內外疳症,用地黃丸為主藥,輔以四味肥兒丸治療痊癒。
邱汝誠治療一個嬰兒,用扇子捆綁他的陰莖,腫脹無法脫落,哭喊著快要死了,於是讓人打水潑在容器裡,嬰兒受驚後哭鬧一陣,又恢復原狀。
4. 疝
薛立齋治一小兒,睪丸作痛,小便赤澀,寒熱作嘔,乃肝脾之症,用小柴胡湯加山梔、車前、茯苓而愈。
一小兒睪丸腫硬,小便黃澀,用小柴胡湯加山梔、車前,並蘆薈丸而消。
萬密齋治梁大尹子病疝,右睪丸腫大如雞卵,長約五寸,絡脈旁下抵陰囊硬痛,大小便不通,用當歸、川芎、木香、青皮、山梔仁、山楂子、小茴香、川楝子、澤瀉,二劑而安。
一小兒腸痛,(即小腸疝也。)用《諸症辯疑》內一方,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入鹽一捻神效。張子和治霍秀才之子,年十二歲,睪丸一旁腫脹。張見之曰:此因驚恐得之。驚之為病,上行則為嘔血,下則腎傷而為水腫。以琥珀丸、通經散,一瀉而消散。
白話文:
薛立齋治療一個小孩,睪丸疼痛,尿赤澀,寒熱嘔吐,這是肝脾的病症,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車前子、茯苓治癒。
另一個小孩睪丸腫硬,尿黃澀,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車前子,再加蘆薈丸消腫。
萬密齋治療梁大尹的兒子疝氣,右睪丸腫大如雞蛋,長約五寸,絡脈向下延伸至陰囊,又硬又痛,大小便不通,用當歸、川芎、木香、青皮、山梔仁、山楂、小茴香、川楝子、澤瀉,兩劑藥就痊癒了。
一個小孩腸子痛(也就是小腸疝氣),用《諸症辯疑》裡的一方,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再加一點鹽,效果很好。張子和治療霍秀才的兒子,十二歲,睪丸一邊腫脹。張子和診斷說:這是因為受驚嚇引起的。驚嚇導致的疾病,往上走則嘔血,往下則傷及腎臟而水腫。用琥珀丸、通經散,瀉下後腫脹就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