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7)

1. 吐蛔

張景岳治胡氏子,三歲,因飲食不調,幼科以清火化痰等劑,損其胃氣,反致嘔吐溏泄,復與清利,遂致吐蛔。初止數條,漸至數十條,細如燈草,甚至成團攪結而出,早晚不絕,所下者亦如之,羸困已極。因與溫胃飲二三劑,其蟲如故,不知其從何來,而生化之速,一至於此。

白話文:

張景嶽治療胡家的小孩,三歲大。因為飲食不當,兒科醫生用了清火化痰的藥劑,損傷了孩子的胃氣,反而引起嘔吐和腹瀉。後來又用了清利之劑,結果導致嘔吐出蛔蟲。一開始只有幾條,逐漸增加到幾十條,纖細如燈草,甚至結成一團排出,早晚不停,大便中也有。孩子極度虛弱、消瘦。因此給孩子開了溫胃飲服用兩三劑,但還是有蟲子排出。不知道蟲子從哪裡來,而且生長速度如此之快,令人驚訝。

其家謂先逐蟲,蓋蟲吐盡,則病日甚,其能生乎?弗聽,但以前藥倍人參附子,二三劑而嘔吐漸稀,瀉亦隨止。乃以理陰煎、溫胃飲,出入間用,十餘日蟲漸少,月餘而飲食進,肌肉生,復元如故。大凡逐蟲之藥,多傷胃氣,向使胃氣再傷,非惟蟲不能逐,病必不起。今使胃氣日強,則拔去化蟲之源而愈矣。

白話文:

他的家人認為應該先驅蟲,因為蟲子吐盡後,病情就會加重,這樣怎麼能讓病情好轉呢?我不聽從,只在原有的藥方基礎上加倍用量,並加入了附子,服用兩三劑後,嘔吐和腹瀉逐漸減輕,於是開始使用理陰煎和溫胃飲交替服用。十幾天後,蟲子逐漸減少,一個多月後,食慾增加,肌肉生長,恢復了健康。通常驅蟲的藥物大多會損傷胃氣,如果讓胃氣再次受損,不僅驅不了蟲,病情也不會好轉。現在讓胃氣逐漸增強,就能斬斷化蟲的根源,從而治癒。

世俗以甘蔗宜小兒,雖痘食之無禁,群醫相爭。一曰性熱,所以發疹。一曰性寒,所以解毒。一曰性溫平,所以無害。及退,余撿方書則曰:蔗能節蛔蟲,多者減之,少者益之,蛔適其中,則兒無病,所以兒宜也。豈在寒熱溫平間哉?群醫不可漫猜,殊可哂也。(李日華《紫桃軒又綴》雄按:此說未可信也。餘四妹幼時,曾以多啖至疾。)

白話文:

一般人認為甘蔗適合小孩,即使出痘疹也可以食用,但醫家對此爭論不休。有人說甘蔗性熱,容易引發疹子;也有人說它性寒,可以解毒;還有人認為它性溫平,無害。等疹子消退後,我查閱醫書發現:甘蔗能驅除蛔蟲,蛔蟲多的人可以減少食用,蛔蟲少的人可以多食用。小孩的蛔蟲數量適中,身體就不會出問題,因此甘蔗適合小孩食用。難道甘蔗的適合與否在於它的寒熱溫平嗎?眾醫家的胡亂猜測真是可笑。

附錄:

李日華註:這個說法不可盡信。我四妹小時候就因為吃了太多甘蔗而生病。

2. 心腹痛

月埠張氏兒十歲,自幼心痛,得於母氣,不時發。發時飲食不進,呻吟,反復三四日。仲淳疏方,藥入口即止。檳榔、黑醜各一錢,木香五分,使君子橘紅白芍旋覆花各二錢,茯苓三錢,豬苓錢半。(《廣筆記》。)

白話文:

月埠的張家有一個十歲的孩子,從小就有心痛的毛病,原因是從母親那裡遺傳來的,時不時發作。發作時吃不下飯,還會呻吟,反反覆覆持續三四天。仲淳大夫給他開了一副方子,藥一吃下去就止痛了。配方如下:

檳榔、黑醜各一錢

木香五分

使君子、橘紅、白芍、旋覆花各二錢

茯苓三錢

豬苓半錢

蔣仲芳治魏交讓子,年十歲,患小腹痛三四年矣,諸醫不效。診之,脈來沉遲,二便如常,按之無塊,此必腎家虛寒也。六味地黃丸加炮薑、肉桂青皮香附車前、牛膝而愈。(雄按:炮姜不若用橘核茴香,否則易以當歸。)

白話文:

蔣仲芳治療魏交讓的兒子,這孩子十歲,已經患了三、四年的腹部疼痛,許多醫生都治不好。蔣仲芳診脈發現脈象沉緩遲滯,二便正常,按壓腹部沒有硬塊,這必定是腎臟虛寒所致。於是他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乾薑、肉桂、陳皮、香附、車前子、牛膝等藥材,孩子的病就痊癒了。(雄按:乾薑不如用橘核或茴香,否則容易用當歸。)

3. 黃疸

萬密齋治一義子,年十五,病疸,面目俱黃。問之,對曰:傷食起,腹中大熱又痛。乃立一方,用黃柏梔子等分,大黃減半,以退其熱;豬苓澤瀉茯苓蒼朮等分,以去其濕;枳實厚朴、神麯,以去其食積;茵陳蒿倍用,以去其黃。共為細末,酒糊丸,車前子煎湯下。

白話文:

萬密齋醫生治療一個義子,十五歲,得了疸病,臉色都發黃。詢問病情,回答說:傷食引起的,肚子又熱又痛。於是開了一個方子,用黃柏和梔子各一半,大黃減半,來退熱;豬苓、澤瀉、茯苓、蒼朮各一半,來去除濕氣;枳實、厚朴、神麯,來消除食積;茵陳蒿加倍用量,來去除黃疸。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加酒糊成丸子,用車前子煎湯吞服。

三日後,吐出黃水二碗許,胃中不熱。又二日,泄三行,腹中不痛。十日以後,小便漸清,黃亦減矣。

孫文垣治王文川子,原傷飲食,又傷冷菱等物,遍身發黃,眼如金色,夜發熱,天明則退,腹痛手不可近,號叫通宵。市醫因其黃而曰:胡白真矣。(三字未詳,恐系土語。)眾議草頭藥進,王至急止之曰:向以草藥,幾誤其母,復欲誤其子?夫脾胃喜溫惡寒,此症乃食積釀成,黃為濕熱所致,法當健脾,用溫暖之劑下之,濕熱去而黃自退。草頭藥性多寒,用之是損脾土,而益其疾也。

白話文:

孫文垣為王文川的孩童看病,孩童起初是因不當的餵養和攝取生冷食物而引發症狀,全身發黃,眼睛呈金黃色,到了晚上發燒,天亮時則退燒,腹部疼痛到無法觸摸,並整夜哭叫。市集上的郎中因孩童發黃而診斷為「胡黃症」。王文川急忙制止郎中,說道:「上次以草藥醫治,差點害死家母,難道現在還想害死我的孩子嗎?脾胃喜好溫暖,厭惡寒涼,此病症是因食物積滯釀成的,發黃是體內濕熱所致,應以健脾祛濕,使用溫熱的藥方來治療,濕熱散去黃疸自然會消退。草藥藥性多寒,使用草藥治療會損傷脾胃,只會加重病情。」

即以保和丸一錢,入備急丸五分,作一次服之。少頃,瀉一次。又少頃,連下三次,去積甚多,腹痛盡止。再與調中丸,一月黃盡退。

白話文:

服用保和丸一錢,加上備急丸五分,一起服用一次。不久後,腹瀉一次。再次不久,連續腹瀉三次,排出了大量的積食,腹痛全部消失。然後再服用調中丸,一個月後,黃疸完全消退。

張子和治一童子,年十五,患疸一年,面黃如金,遍身浮腫乏力,惟食鹽與焦物。張以茶調散與之,湧涎一盂。臨晚,又以舟車丸七八十粒,通經散三錢,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車丸、浚川散,下四五行鹽與焦物,見而惡之,面色變紅。再以茶調散湧之,出痰二升,方能愈矣。

白話文:

張和子為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看病,小男孩得了黃疸,臉色發黃像金子,全身浮腫乏力,只有吃鹹食和焦糊的東西才覺得舒服。張和子用茶來沖服散劑給小男孩喝,小男孩吐了一盆涎液。傍晚,張和子又給小男孩服用了七八十粒舟車丸、三錢通經散,小男孩排泄出了四五行大便。過了六七天,張和子再次給小男孩服用了舟車丸、浚川散,排出了四五行大便,小男孩開始對鹽食和焦糊的東西產生厭惡,面色也變紅了。再次用茶來沖服散劑,使小男孩吐出了兩升痰液,這才痊癒。

陸養愚治孫奎者,其婦患面黃腹脹,人多以為胡白,用草頭藥療之,不半月而殂。或咎之,彼謂草頭藥服遲故也。後其子偶傷冷食,腹脹痛,手不可近,發熱,眼胞又有黃氣,乃曰:又是胡白矣。急尋草澤醫,其主人大叱之乃止。延診曰:不必按脈,當溫行之。脾胃喜溫而惡冷,既傷冷食,而服草頭寒藥,烏得不敗?因以炮薑、附子草果陳皮木香為煎劑,送潤字丸二錢,下數行而痛脹俱減。又以前劑送大安丸,數服而愈。

白話文:

陸養愚給孫奎看病,孫奎的妻子得了臉色發黃、腹部膨脹的病,很多人認為是黃疸,就用草頭藥來治療,不到半個月就死了。有人責怪陸養愚,陸養愚說草頭藥服用見效慢。後來他的兒子偶爾吃了生冷食物,肚子脹痛,手都不能靠近,還發燒,眼皮上有黃氣,陸養愚就說:「這又是黃疸了。」趕緊去草澤找醫生,那個醫生的主人大聲喝斥他,他才停下來。請陸養愚診治,陸養愚說:「不用把脈,應該用溫熱藥物治療。脾胃喜歡溫暖而害怕寒冷,現在吃了生冷食物,又服用了草頭寒藥,怎麼能不生病呢?」於是用乾薑、附子、草果、陳皮、木香煎煮成藥,送下兩錢潤字丸,排泄了幾次大便,疼痛和腹脹都減輕了。又用前一種藥送下大安丸,服用了幾次就康復了。

(湖郡,黃疸稱為胡白。此與前孫按略同。)

薛立齋治一小兒,旬日內先兩目發黃,漸及遍身,用瀉黃散服之愈。錢氏瀉黃散:藿香葉甘草石膏、山梔、防風,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白話文:

薛立齋醫生治療一位小兒,十天內先兩眼發黃,逐漸全身都變黃,使用了瀉黃散讓小兒服下後痊癒了。

錢氏的瀉黃散:

藥材:藿香葉、甘草、石膏、山梔、防風

用法:將這些藥材用薑酒稍微炒過,磨成粉末。

用量:每次服一到二錢,用開水煎服。

一小兒因母食鬱,飽脹咽酸而患遍身皆黃,以越鞠丸治其母,以瀉黃散治其子,並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吃母乳,百夫一起,將中

錢仲陽治曹宣德子三歲,面黃,時發熱,不食飲水。或用牛黃麝香二丸不愈,用止渴乾葛散反吐。錢謂伏於胃脘,先以白餅子下之,又以消積丸磨之而愈。(丁香、縮砂、巴豆烏梅肉,麵糊丸,每服五七丸。)

白話文:

錢仲陽給三歲的曹宣德的兒子治病,孩子面色發黃,不時發燒,不吃不喝。有人用牛黃和麝香製作的藥丸治療,但是沒有效果,使用止渴乾葛散反而引起嘔吐。錢仲陽判斷是胃脘有積滯,先用白餅子將積滯排泄出來,再用消積丸研磨服用,病就好了。

(消積丸的配方:丁香、縮砂、巴豆、烏梅肉,用麵粉做成丸劑,每次服用 5-7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