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八 (10)
卷八 (10)
1. 痢
董潯陽素有酒積,因而患痢。雖奉養豐而稟賦厚,而清涼消導過多,今痢已少瘥,而大便猶滯,小便短數黃赤,身時熱,上壅頭面,鼻塞耳聾,眼昏口燥。脈之,浮大而數,按之而駛。或謂芩、連、滑石,但可清下焦之火,當以涼膈散清上焦以佐之。且謂脈尚洪盛,未可議補。
陸曰:公平日脈頂指洪盛,以今日較之,已弱極矣。凡九竅不利,由於陽氣上盛而致,則當清瀉。若由於腸胃之所生,則當補斂。今瀉痢久,數用清涼消導之劑,腸胃有不虛乎?夫中焦氣血不足,多致虛火上炎下迫,用人參、白朮補氣為君,當歸、白芍養血為佐,五味、麥冬、棗仁斂耗散之氣以為臣,甘草、茯苓緩以滲之以為使。待上焦既清,而後提其下陷之陽,則便實溺清而通暢矣。
服二劑之後,再以補中益氣加減,服之全愈。
陸肖愚治吳南邱,八月間,醉飽後御內,明日患痢,晝夜百餘次,赤白相間,其狀如爛肉,腹中溫溫作痛,四肢厥冷。脈之,緩大無力,兩尺脈尤弱。謂此症即宜補塞,先書人參、肉果二味,其子大駭,謂無積不成痢,豈有隔一二日間,即用補塞者?不得已,姑與調氣養榮湯服之。
病無進退,更醫遂投以芩、連、檳榔、木香等藥,腹痛如劙,足厥如冰,冷汗氣促,食入即從大便而出,色尚未變。再亟診,身體不能轉側,大便如流,猶幸脈與神氣未變,因用大料人參附子理中湯加肉桂、肉果服之。一劑痛減,數劑足溫,泄瀉少止,後用人參至二斤始起,鬚髮盡落。
鞠二府九月間赤痢腹痛,裡急後重。或用芩、連、檳榔、白芍、滑石,一劑痛覺增,二劑痛更甚。乃謂醫曰:通則不痛,汝為我用大黃下之。醫唯唯。幸其公子力爭不可。診之,面赤戴陽,唇若塗朱,舌白滑無苔,所下有瘀血如豆大者數十枚,如淡黃而溏,其脈浮按微數而大,沉按遲而無力。曰:此痛乃寒也,當以溫熱解之。
蓋脈無熱象,大而無力者為虛寒,痢赤為熱,色晦而便溏者為虛寒。用白芍五錢,醇酒炒數次,薑炭二錢,炙甘草、桂、附各一錢,木香五分,棗二枚,一劑痛減,能即臥,二劑痛止。改加升麻、參、耆,數劑,而後重瀉痢併除矣。
朱丹溪治青田人,下痢紅紫血,下墜逼迫,不渴不熱,用白朮、白芍各一兩,陳皮、枳殼、歸身、滑石各半兩,甘草炙二錢,桃仁三十六個,分八帖,下實腸丸三十粒。
許叔向曰:陳侍郎經中,庚戌秋,過儀真求診,初不覺有疾,及診視,肝脈沉弦附骨,重取則牢。予曰:病在左脅有血積,必發痛。陳曰:誠如是。前某守九江,被召,冒暑泛長江,暨抵行朝,積血一塊大如杯,旬日如碗大,痛發則不可忍,故急請公視以歸耳,奈何?予曰:積痢不強止,故積血結於臍脅下,非抵當丸不可。渠疑而不肯服,次年竟以此終。
白話文:
董某素來嗜酒,因此患上痢疾。雖然體質強健,但服用過多清涼消導的藥物,如今痢疾雖已好轉,但大便仍不通暢,小便量少,顏色深黃發紅,身體時常發熱,頭面部脹滿,鼻塞耳聾,眼睛昏花,口乾舌燥。把脈後發現脈象浮大而快,按壓脈搏則速度加快。有人認為可以用黃芩、黃連、滑石等藥物清瀉下焦的熱邪,但應該用涼膈散清瀉上焦的熱邪輔助治療。而且認為脈象仍然洪大有力,不宜考慮補益。
陸某說:董某平時脈象洪大有力,與今日相比,已經虛弱很多了。九竅不通,都是由於陽氣上亢所致,應當清瀉。如果由於腸胃問題所致,則應當補益收斂。如今痢疾已久,多次服用清涼消導的藥物,腸胃恐怕已經虛弱了吧?中焦氣血不足,容易導致虛火上炎下迫,因此以人參、白朮補益中氣為主藥,當歸、白芍養血為輔,五味子、麥冬、酸棗仁斂護耗散之氣為臣藥,甘草、茯苓緩和利水為使藥。待上焦熱邪清除後,再提升下陷的陽氣,則大便通暢,小便清利了。
服用兩劑藥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服用,便痊癒了。
陸肖愚治療吳南邱,八月間,飲酒過量後房事,第二天患上痢疾,一天一夜一百多次,大便赤白相間,像爛肉一樣,腹部溫溫作痛,四肢厥冷。把脈後發現脈象緩大無力,寸口脈尤為虛弱。認為這個症狀應該立即補益,先開人參、肉蓯蓉兩味藥。吳南邱很吃驚,認為沒有積滯就不會得痢疾,怎麼隔了一兩天就用補益的藥物呢?沒有辦法,只能先給他服用調氣養榮湯。
病情沒有好轉,換了個醫生,又用了黃芩、黃連、檳榔、木香等藥物,結果腹痛劇烈,腳冷得像冰一樣,出冷汗,呼吸急促,吃下去的食物立即從大便排出,顏色還沒改變。再次診脈,病人身體都不能翻身,大便像流水一樣,幸好脈象和神氣沒有變化,於是用大劑量人參附子理中湯加肉桂、肉蓯蓉服用。一劑藥後疼痛減輕,幾劑藥後腳溫暖了,瀉痢減少,後來用人參達兩斤才痊癒,頭髮全部脫落。
鞠某九月間患赤痢,腹痛,裡急後重。有人用黃芩、黃連、檳榔、白芍、滑石等藥物,一劑藥後疼痛加劇,兩劑藥後疼痛更甚。於是病人對醫生說:通則不痛,你為我用大黃瀉瀉吧。醫生答應了。幸虧他的兒子極力反對。診脈後發現,病人面色紅赤,嘴唇鮮紅,舌苔白滑無苔,大便中有瘀血,如豆粒大小的十幾枚,大便稀薄呈淡黃色,脈象浮按微弱而快,沉按則遲緩而無力。我說:這個疼痛是寒邪引起的,應該用溫熱藥物來治療。
總而言之,脈象沒有熱象,但大而無力的是虛寒,痢疾大便赤色是熱證,顏色晦暗而稀溏的是虛寒。於是用白芍五錢,用酒炒幾次,乾薑炭二錢,炙甘草、桂枝、附子各一錢,木香五分,大棗兩個,一劑藥後疼痛減輕,能平躺了,兩劑藥後疼痛停止。之後再加入升麻、人參、黃耆,幾劑藥後,重瀉痢疾都痊癒了。
朱丹溪治療青田縣一人,下痢排出紅紫色的血,下墜感強烈,不渴不熱,用白朮、白芍各一兩,陳皮、枳殼、當歸尾、滑石各半兩,炙甘草二錢,桃仁三十六個,分八帖服用,再加下實腸丸三十粒。
許叔向說:陳侍郎在庚戌年秋天,路過儀真求診,一開始沒有感覺有病,診脈後發現肝脈沉弦緊貼骨骼,再用力按壓則更緊。我說:你的病在左脅下有血積,一定會發作疼痛。陳侍郎說:的確如此。以前我在九江做官,被朝廷召見,冒著酷暑乘船走長江,到達京城後,血塊像碗一樣大,疼痛難忍,所以急忙請求您診治,打算回家休養,然而卻無奈。我說:積久未愈的痢疾,所以血積結在臍脅下,非用抵當丸不可。他懷疑不肯服用,第二年終於因此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