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八 (9)
卷八 (9)
1. 痢
柴嶼青治解元周讓谷,在安撫張西銘京寓時,半年久痢不止。或用參、耆、赤茯、粟殼、肉果不效。夜起六七次,日間不計其數,膿血雜下,已頻於殆,始求治。以久痢亡陰,不宜再用赤茯利水,亦非兜澀之所能止,且久痢寒積在大腸底,現今兩脈稍緊,欲用蠟豆丸,眾皆不敢。不得已勉用補中益氣加茱萸、制川附,一劑而減。後兼用八味丸而愈。
張三錫治一人患痢,發寒熱頭痛,左脈浮緊,而右脈滑大,乃內傷挾外感也。先用敗毒散加薑、蔥,一服表症悉除。但中脘作脹悶,後重不已,以平胃散加枳殼、木香、檳榔、山楂。二服脹悶移於小腹,投木香檳榔丸三錢,下黏硬之物而愈。
一婦病痢,自投承氣湯二服,不應。診之,左脈浮而帶弦,右三部俱沉,關脈略滑,必鬱悶中食所致。病家云素多惱怒,遂以厚朴、蒼朮、香附、撫芎舒郁,山楂、檳榔、橘皮、木香理氣,白芍調中,三服愈。
一人痢初愈,遂飲燒酒,雜進肉面,胸口脹滿,發寒熱,右脈弦滑倍常,知飲食酒毒為患也。病後中氣未復,火邪尚存,多食自難傳化,燒酒復助其毒,勢在不救。今食填胸中,得吐乃有生意,經云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不信,自服巴豆丸,藥下咽,去血升許而殂。
一人夏月遠行飲酒,致下痢皆純血,日夜無度,心下脹,不食,脈三部俱弦滑而數。先與山楂、枳實、檳榔、橘紅、香、連以和其中,次與木香檳榔丸以導其滯。脹悶已除,下血愈甚,遂以四物用生地、條芩、茱、連、丹皮,二劑血止一半,再加地榆三服已。
一人下痢脹痛,自服大黃丸,一時痛轉甚,手足俱冷,脈沉伏,知寒涼用早也。投炮姜理中湯加厚朴、蒼朮、山楂,一服,外用炒鹽熨之,下膈周時即定。後用香、連、白芍、厚朴、枳殼等,調理而痊。
一人患痢,二月不愈,穢汙在床,六脈弦而弱,投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八帖始止,二十帖而痊。
一人病痢,日久不止,四肢俱腫,而脈細小,尚可救。與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少許,作湯服愈。
一婦病久痢,食時身熱,左脈浮數,右脈滑數。詢其飲食,雖病未減,至劇始不能食。與倉廩湯先去其熱,後以枳、朮、人參、陳皮、楂、曲,又二服,腹中漸寬。後重不止,乃以調中益氣湯下木香檳榔丸,二服,下穢物碗許愈。
陸養愚治一人,因路途感冒,頭微痛,身微熱,飲食如故。數日後,患水泄,小便赤澀。自服胃苓湯,二劑泄不止,而反見積。又服芩、連、白芍、木香、檳榔輩,二劑亦不效。診之,兩手浮弦,沉按澀數,此因表氣不舒,致令裡氣不順,偶值脾胃不調而作泄也。乃以五積散微加白蔻仁、木香,二劑大汗,而諸症悉愈。
白話文:
[痢]
柴嶼青治療解元周讓谷,周在安撫張西銘京寓時,半年久痢不止。曾用人參、黃耆、赤茯苓、粟米殼、肉果等藥物治療,均無效。夜間起床六七次,白天次數更多,排出膿血,病情危急,才來求醫。因為久痢傷陰,不宜再用赤茯苓利水,也不是收斂止瀉的藥物所能奏效,而且久痢導致寒邪積聚在大腸底部,當時脈象稍緊,想用蠟豆丸,但眾人都認為不可行。不得已,勉強用補中益氣湯加茱萸、制川附子,一劑藥後病情減輕。後來又服用八味丸而痊癒。
張三錫治療一位痢疾患者,患者發熱頭痛,左脈浮緊,右脈滑大,這是內傷兼外感的症狀。先用敗毒散加薑、蔥,一劑藥後表證全部消除。但是中脘部仍然脹悶,後重感持續存在,於是用平胃散加枳殼、木香、檳榔、山楂。服用兩劑藥後,脹悶感移至小腹,再服用木香檳榔丸三錢,排出黏硬的物質後痊癒。
一位婦女患痢疾,自行服用承氣湯兩劑,無效。診脈後發現,左脈浮而帶弦,右脈三部皆沉,關脈略滑,這是由於鬱悶傷及脾胃所致。病人家人說她平素容易生氣,於是醫生用厚朴、蒼朮、香附、川芎疏肝解鬱,用山楂、檳榔、橘皮、木香理氣,用白芍藥和胃,三劑藥後痊癒。
一人痢疾初愈,便飲用燒酒,並進食肉類麵食,結果胸口脹滿,發熱,右脈弦滑異常,這是飲食酒毒所致。因為病後中氣未復,火邪尚存,多食不易消化,燒酒更助長毒邪,病情危急。此時食物堵塞胸中,只有嘔吐才能挽回性命,古書記載:“在上者,因而越之”,如果不吐出來,病情就會加重。他不相信,自行服用巴豆丸,藥物下咽後,吐出一些血便而亡。
一人夏日遠行飲酒,導致下痢,排出純血,日夜不止,心下脹滿,不食,脈象三部皆弦滑而數。先用山楂、枳實、檳榔、橘紅、木香、吳茱萸等藥和胃理氣,然後服用木香檳榔丸以通導滯氣。脹悶感消除後,下血反而加重,於是服用四物湯加生地黃、黃芩、吳茱萸、吳茱萸、丹皮,兩劑藥後出血量減少一半,再加地榆三劑後痊癒。
一人下痢脹痛,自行服用大黃丸,結果疼痛加劇,手足冰冷,脈象沉伏,這是因為寒涼藥物使用過早。於是服用炮姜理中湯加厚朴、蒼朮、山楂,一劑藥後,同時用炒鹽熨燙腹部,下腹部的疼痛很快減輕。後來服用木香、吳茱萸、白芍藥、厚朴、枳殼等藥調理,痊癒。
一人患痢疾兩個月未愈,穢物污染床鋪,六脈弦弱,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藥,八劑藥後病情好轉,二十劑藥後痊癒。
一人患痢疾久治不愈,四肢浮腫,脈象細小,但尚可治療。服用參苓白朮散加肉豆蔻少許,作為湯劑服用而痊癒。
一位婦女患久痢,進食時身體發熱,左脈浮數,右脈滑數。詢問其飲食情況,雖然病情未減輕,但病情嚴重時已無法進食。服用倉廩湯先清熱,然後服用枳實、蒼朮、人參、陳皮、山楂、麥芽,又服用兩劑藥,腹部漸感寬鬆。後重感仍然存在,於是服用調中益氣湯加木香檳榔丸,兩劑藥後,排出穢物約一碗,痊癒。
陸養愚治療一位患者,因路途感冒,頭微痛,身微熱,飲食如常。數日後,患水瀉,小便赤澀。自行服用胃苓湯,兩劑藥後水瀉不止,反而加重積滯。又服用黃芩、吳茱萸、白芍藥、木香、檳榔等藥,兩劑藥亦無效。診脈後發現,兩手浮弦,沉取澀數,這是因為表氣不暢,導致裡氣不通,又逢脾胃不調而致瀉。於是服用五積散略加白蔻仁、木香,兩劑藥後大汗淋漓,諸症皆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