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有香附辛溫以快肺氣,蘇梗疏通諸竅,神麯舒脾氣而化脾積,蒼朮燥濕,引脾氣散於四肢,撫芎暢達肝氣,黃芩、枳殼盪滌大腸,加甘草以和中,使氣升而循環經絡,積去而大腸通快,又何腹痛之不減,而厥逆之不除哉?

張路玉治項鳴先尊堂,下痢血色如莧汁,服消克苦寒芩、連、大黃之類愈甚,不時發熱痞悶,六脈瞥瞥虛大,右關獨顯弦象,按之則芤。此氣虛不能統血之候,與補中益氣加炮薑、肉桂,四帖而安。

郭然明之室,患五色痢,日夜數十次,兼帶下如崩,誤服黃連、大黃十餘劑,隔塞不通,口噤不食者半月餘,至夜必大發熱燥渴,六脈弦細而疾。此足三陰俱虛之候,與理中加桂、苓、木香、烏梅以調其胃,次與加減八味湯導其陰火而全安。

某刑部高年久痢,色如莧汁,服芩、連、白芍之類二十餘劑,漸加呃逆。六脈弦細如絲,與理中加丁香、肉桂。疑不服,仍啜前藥。數日病愈甚,而驟然索粥,諸醫皆以能食為慶。張再診,則脈至如循刀刃,(真臟脈也。)此中氣告竭,求救於食,除中症也。與傷寒之例同,不可為矣。

褚某尊堂深秋久痢,噤口不食者半月餘,但飲開水及瓜汁,啜後必嘔脹腸鳴,絞痛不已,煩渴悶亂,至夜轉劇,所下皆膿血,日夜百餘次,小水涓滴不通,六脈皆弦細乏力。驗其積沫,皆瘀淡色晦。詢其所服,皆芩、連、檳、樸之類。所見諸症俱逆。幸久痢脈弱,尚宜溫補,用理中加桂、苓、紫菀調之。

服後,小便即通,得稍寐,數日糜粥漸進,痢亦漸減。更與理中倍參,伏龍肝湯泛丸,調理而痊。

陳進士觸熱錦旋,抵家即患河魚腹疾。半月以來,攻克不效,遂噤口,粒米不入,且因都門久食煤火,肩背發脹,不赤不疼,陷伏不起,發呃神昏。診之,六脈弦細欲絕,面有戴陽之色,所下瘀晦如爛魚腸腦。症雖危,幸脈無旺氣,氣無喘促,體無躁擾,可進溫補。但得補而癰腫焮發,便可無虞。

遂疏保元湯,每服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甘草、肉桂各一錢,伏龍肝湯代水煎服。一啜而稀糜稍進,兩啜而後重稍輕,三啜而癰毒墳起。瘍醫敷治其外,囑守前方,十餘劑而安。

韓晉度春捷錦旋,患腹痛,泄瀉下血。或用香連丸,遂飲食艱進,少腹急結,雖小便癃閉,而不喜湯飲,面色萎黃,日夜去血五十餘度。診之,氣口沉細而緊,所下之血,瘀晦如莧菜汁。與理中湯加肉桂二錢,一劑溺通,小腹即寬。再劑血減食進,四劑泄瀉止三四次。去後微有白膿,與補中益氣加炮姜,四劑而愈。

張飛疇治朱元臣子,患五色痢,胸膈脹滿,粥食不進,服藥罔效。另延兩醫,一用大黃,一用人參,不能決。求診之,曰:用大黃者,因其脹滿脈大也;用人參者,因其痢久不食也。痢久不食,大黃斷斷難施;膈滿作脹,人參亦難遽投。擬伏龍肝為君,專溫土臟,用以濃煎代茶,煎焦朮、茯苓、甘草、廣藿香、木香、炒烏梅,一劑痢減食進,再劑而止,遂不藥調理而安。

白話文:

[痢]

香附辛溫,能快速舒暢肺氣;蘇梗能疏通全身經絡;神麴能舒暢脾氣,化解脾胃積滯;蒼朮能燥濕,引導脾氣散佈到四肢;川芎能暢通肝氣;黃芩、枳殼能清潔大腸;再加甘草調和脾胃,使氣機上升,周流全身經絡,積滯消除,大腸通暢,為何腹痛和厥逆(肢體厥冷)症狀仍未減輕呢?

張路玉治療項鳴的母親,患下痢,血色像莧菜汁一樣,服用過寒涼的黃芩、黃連、大黃等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時常發熱、胸悶,脈象細弱而大,右關脈獨自有力且弦急,按之則凹陷。這是氣虛不能統攝血液的表現,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肉桂治療,四劑藥後病情痊癒。

郭然明的妻子患五色痢,每天腹瀉數十次,白帶量多如崩漏,錯誤服用黃連、大黃十餘劑,導致腸道阻塞不通,口噤不能進食半月有餘,晚上必定發熱、口乾舌燥,脈象弦細而數。這是足三陰經(肝、脾、腎)都虛弱的表現,於是用理中湯加桂枝、茯苓、木香、烏梅調和胃氣,接著用加減八味湯治療陰虛火旺,最終痊癒。

某刑部高官久患痢疾,大便像莧菜汁一樣,服用黃芩、黃連、白芍等藥物二十餘劑,病情逐漸加重,出現呃逆。脈象弦細如絲,於是用理中湯加丁香、肉桂治療。患者懷疑藥效,仍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幾天后病情加重,突然想吃粥,其他醫生都以患者能進食為喜事。張某再次診治,發現脈象如刀刃般(真臟脈),這是中氣已竭,依靠飲食維持生命,這是危重的徵兆,與傷寒的例子相同,不可輕忽。

褚某的母親深秋時節久患痢疾,口噤不能進食半月有餘,只喝開水和瓜汁,喝後必嘔吐、腹脹、腸鳴、絞痛不止,煩渴、胸悶、神志不清,晚上症狀加重,大便全是膿血,每天腹瀉百餘次,小便量少,脈象弦細無力。檢查大便,顏色暗淡,呈瘀濁狀。詢問所服藥物,都是黃芩、黃連、檳榔、樸硝等寒涼藥物。所見症狀都屬於逆證。幸好久痢脈象虛弱,還需溫補治療,於是用理中湯加桂枝、茯苓、紫菀治療。

服藥後,小便通暢,稍能入睡,幾天後能吃粥,痢疾也逐漸減輕。接著用加倍人參的理中湯,再加伏龍肝湯製成丸藥服用,調理後痊癒。

陳進士在錦州遊玩時中暑,回家後立即患上腹瀉病。半個月以來,用各種方法治療都無效,口噤不能進食,因為長期在京師食用煤炭煮的食物,肩背腫脹,不紅不痛,低陷不起,並出現呃逆、神志昏迷。診脈,脈象弦細欲絕,面色青黑,大便瘀黑如爛魚腸。病情危重,但脈象沒有旺盛的邪氣,沒有呼吸急促、身體躁擾等症狀,可以服用溫補藥物治療。只要補氣,癰腫就能發出來,就沒有危險了。

於是處方保元湯,每次服用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甘草、肉桂各一錢,用伏龍肝湯代替水煎服。一劑藥後就能吃點稀粥,兩劑藥後病情好轉,三劑藥後癰腫出現。外科醫生在體表敷治,囑咐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十餘劑藥後痊癒。

韓晉度在春天錦州遊玩時患上腹痛,瀉痢下血。曾服用過香連丸,導致飲食困難,少腹脹痛,小便不通,但不喜歡喝湯水,面色萎黃,每天下血五十餘次。診脈,氣息沉細而緊,大便瘀黑如莧菜汁。用理中湯加肉桂二錢,一劑藥後小便通暢,小腹舒緩。再服一劑藥後,出血減少,飲食增加,四劑藥後瀉痢減少到三四次。之後排出少量白色膿液,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四劑藥後痊癒。

張飛疇治療朱元臣的兒子,患五色痢,胸膈脹滿,不能進食,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另找了兩個醫生,一個用大黃,一個用人參,都不能確定用藥。患者求診,醫生說:用大黃是因為脹滿脈大;用人參是因為久痢不食。久痢不食,大黃絕對不能使用;膈滿脹痛,人參也不能立即使用。於是擬定伏龍肝為君藥,專門溫補脾胃,濃煎代茶飲用,再加焦朮、茯苓、甘草、廣藿香、木香、炒烏梅,一劑藥後痢疾減輕,能進食,再服一劑藥後痊癒,之後不用藥物調理也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