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4)

1. 腫脹

小兒腹痛體瘦,面色㿠白,目無睛光,口中氣冷,不思飲食,或嘔利撮口,此脾上虛而寒水所侮也。若口中氣溫,面色黃白,目無睛光,或多睡惡食,或大便酸臭,此積病也。若腹脹而悶亂喘滿者,實也。若不悶亂者,脾虛也。誤下之,以致目無精光,四肢浮腫,肚腹愈脹,因下而喘,脾氣更虛也。

白話文:

小兒出現腹痛、消瘦、面色蒼白、目光呆滯、口中呼出的氣息冰冷、不想吃東西,或者會嘔吐、腹瀉,這是因為脾氣虛弱而被寒水侵襲所致。

如果口中呼出的氣息溫熱、面色發黃發白、目光呆滯,或者嗜睡、貪吃,或者大便酸臭,這是積食引起的疾病。

如果腹脹、憋悶、喘息、滿腹,這是實證。

如果沒有憋悶、喘息等症狀,這是脾胃虛弱引起的。

如果誤用瀉藥,導致目無光澤、四肢浮腫、腹部更加脹大、因為瀉下而喘息,這是脾氣虛弱進一步加重的表現。

脾虛不能勝腎水,隨肺氣行於四肢,如水狀。若浸浮於肺,即大喘也。

若腎熱傳於膀胱,熱甚逆於脾肺,脾胃虛而不能制腎水,流走四肢而身面皆腫。若土勝則形於肺,故令喘也。

白話文:

脾臟功能虛弱時,無法克制腎臟的水分,隨著肺氣運行到四肢,表現出水腫的症狀。如果水分滯留在肺部,就會導致嚴重的喘息。

如果腎臟有熱傳遞到膀胱,熱度過高會反向影響脾和肺,當脾胃虛弱不能控制腎臟的水分時,水分會流動到四肢,造成全身和面部浮腫。如果土(代表脾胃)的力量太強,會影響到肺,因此使人喘息。

葉天士治一徐姓小兒,單脹數月,幼科百治無功,僉用肥兒丸、萬安散、磨積丹、綠礬丸、雞肫藥,俱不效。宜治血絡,所謂絡瘀則脹也。用歸鬚、桃仁、延胡、山甲、蜣螂、䗪蟲、靈芝、山楂之類為丸,十日全愈。

白話文:

葉天士治了一位徐姓的小孩,脹氣了好幾個月,小兒科用了各種方法治療都沒有效果,全都用了肥兒丸、萬安散、磨積丹、綠礬丸、雞肫藥,都沒有作用。葉天士認為應該治療血脈,所謂的「絡瘀」,指的就是脹氣。於是使用了當歸須、桃仁、延胡索、穿山甲、蜣螂、䗪蟲、靈芝、山楂等藥材製成丸藥,吃了十天後就完全痊癒了。

孫兆治殿中丞某郎中妹,十歲,腹痛色不變,按之而大陷,心腹痞膈,病已月餘。按《甲乙經》云: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腫如石堅。遂與仲景方,厚朴、生薑各二兩,半夏七錢,甘草半兩,人參一錢。每用藥一兩五錢,水煎分三服,一日服之,至二十日愈。

白話文:

孫兆醫生醫治殿中丞某位郎中的妹妹,十歲,腹痛但面色不變,按壓腹部時出現大面積凹陷,腹部和胸部都有痞結,此病已有一個多月。根據《甲乙經》記載:三焦脹滿的人,氣滯於皮膚之中,腫脹如石頭一樣堅硬。於是孫兆醫生使用了仲景的方劑:厚樸、生薑各二兩,半夏七錢,甘草半兩,人參一錢。每次使用一兩五錢的藥量,用水煎煮後分三次服用,一天服用一次,連續服用二十天後痊癒。

張子和治郾之營兵秋家小兒,病風水。醫用銀粉、粉霜之藥,小溲反澀,飲食不進,頭腫如腹,四肢皆滿,狀若水晶。家人以為死矣,強勉求治。張曰:此症不與壯年同,壯年病水者,或因留飲及房室。此兒方七歲,乃風水症也。宜出汗,乃置燠室,以屏障遍遮之,不令見火。

白話文:

張子和醫生治療了郾城駐紮士兵秋家的小兒子,得了風水病。醫生用銀粉、粉霜等藥物治療,結果小兒小便反倒不通,無法進食,頭腫得跟肚子一樣大,四肢都腫脹,就像水晶一樣透明。家人以為孩子不行了,勉強請張醫生來治療。張醫生說:這種症狀跟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得水腫的,可能是因為飲酒過度或房事過度。這個孩子才七歲,是得了風水病。應該讓他出汗,於是把他安置在溫暖的房間裡,用屏風把它遮得嚴嚴實實的,不讓他見火。

若內火見外火,必昏憒也。使大服胃氣湯而浴之,浴訖,以布單重覆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腫減七分。乃二汗而全減,尚未能食,以檳榔丸調之,兒已喜笑如常日矣。

白話文:

如果內部發炎表現在外部發炎,必定會神志昏亂。這時用胃氣湯大量服藥,並用藥浴,浴畢用布單重疊覆蓋,共三到五層,這樣汗出如水,腫脹會減少七分。再汗出兩次,腫脹就完全消退了。這時孩子還不能進食,就用檳榔丸調理,接著孩子就開始笑著,像平日一樣了。

李時珍鄰家一小兒,因積黃腫,腹脹如鼓,偶往羊桃樹下,取食之,至歸而大吐痰水,病遂愈。羊桃乃山楂同類,醫家不用,而有此效,則其功應相同矣。(《本草綱目》。)

白話文:

李時珍家的鄰居有一個小孩,因為積食而水腫,肚子脹得像鼓一樣。有一天,他偶然到楊桃樹下吃楊桃,回到家後,吐出大量痰液,病也就好了。楊桃和山楂都是同一類,但醫生不拿來用藥,卻有這樣的效果,由此可見它們的功效應該是相同的。(摘自《本草綱目》)

張景岳在京治十五歲兒。適經藥鋪,見有曬晾巴豆,其父誤以為松仁,以一粒與食之,嚼而味辣,亟吐出,已半粒下咽矣。少頃大瀉十餘,次日肚腹通身即腫脹,絕口不食。或謂宜黃連、綠豆以解毒。或謂四苓、五物以利口。張曰:大攻之後,豈非大虛之症乎?能再堪苦寒以敗脾否?大瀉之後,又尚有何水之可利?遂單用獨參湯及溫胃飲,以培脾氣,不數劑而復元。夫既已大瀉,而何以反脹若是,是可知大虛致成腫脹者,類多如此。

(雄按:巴豆性熱,瀉後心虛,繆氏治莊斂之一案可證,未必可投溫藥。)

白話文:

張景嶽在北京醫治一個 15 歲的孩子。剛好經過一間藥鋪,看到有在曬巴豆,孩子的父親誤以為是松子,就給孩子吃了一粒。孩子嚼了之後覺得辣,趕緊吐出來,但已經有一半下肚了。不久之後,孩子拉肚子十幾次,第二天肚子和全身都腫脹,完全不想吃東西。有人建議用黃連和綠豆解毒。有人建議用四苓和五石散利口。張景嶽說:大瀉之後,不都是大虛之症嗎?難道還能再承受苦寒之藥去敗壞脾胃嗎?大瀉之後,哪裡還有水可以利呢?於是隻用了獨參湯和溫胃飲,來補養孩子的脾氣,沒用幾劑就恢復了元氣。既然已經大瀉了,為什麼還會反彈呢?由此可知,大虛導致腫脹的,大多都是這樣。

馮楚瞻治何氏子,九歲,肚腹脹極,痞塊有形,肌削神困,耳中膿潰,目紅腫,牙齦出血,或時腐爛,咳嗽氣短,膝痠疼,夜不能寐,日不能食,已成壞症。詢其病由,乃起於腿,半周之內,肚稍腫硬。初時消導,後用補脾兼消及清熱化滯。六七年來,腹脹更加,痞硬更大,牙痛,耳目腫爛益甚,僅存皮骨。

白話文:

馮楚瞻診治何家九歲的兒子,肚子脹得非常厲害,硬塊大且明顯,肌肉消瘦,精神萎靡,耳朵中流膿潰爛,眼睛紅腫,牙齦出血,有時還腐爛,咳嗽氣短,膝蓋痠痛,晚上無法入眠,白天無法進食,病情已惡化。詢問病因,得知最初從腿部開始,半週內,肚子逐漸腫脹變硬。初期用藥調理消化,後來兼用補脾、消化和清熱化滯的藥物。六年多來,腹脹更加嚴重,硬塊更大,牙痛、耳目腫爛更加劇烈,幾乎只剩下皮包骨。

脈之,或時弦洪有力,或時弦而無力,知為久服克伐,真氣內亂,轉護邪氣為害,先天之真陰真陽已竭,乃中空外浮之象也。先以《金匱》腎氣丸料加麥冬、五味作湯,大劑空心溫服。數劑熱減,腹稍軟,隨以前劑衝入人參湯三錢,食前日二劑。十餘日後,精神稍長,諸症漸退。

白話文:

檢查脈象,有時脈絡緊繃、強而有力,有時脈絡緊繃但無力。這是因為長期使用克伐藥物,導致身體內部真氣紊亂,邪氣轉而作祟,先天之真陰真陽已經枯竭,出現中空外浮的現象。

一開始使用《金匱》中的腎氣丸配方,加上麥冬、五味子煎煮,大劑量在空腹時溫服。服用幾劑後,熱度減退,腹部稍軟,再在原先的藥方中加入三錢人參湯,每天飯前服用兩劑。十幾天後,精神稍好,各種症狀逐漸消退。

後早晨以生脈飲送下,加五味牛膝之八味丸三錢,申酉仍以前方服之,兩日諸症悉平,向之痞脹如失。張氏子亦患腹腫,消導幾死,亦以八味去附子倍熟地,加麥冬、五味、牛膝而愈。第不能久服丸藥,次年夏,忽兩脅腫硬,如婦人之乳垂下,外科與解毒不效,加兩頤之下,腫亦如之,百治不減。

白話文:

服用了補救性的「生脈飲」後,再搭配三錢的「八味丸」(含有五味子、牛膝等八種藥材),早上和傍晚繼續服用此方。兩天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之前的脹氣和疼痛就像從未發生過一樣。

張先生的兒子也患有腹脹,經常用藥物消導,但病情惡化到幾乎要死掉的地步。後來也服用了「八味丸」(去掉了附子,加倍了熟地,並加入麥冬、五味子、牛膝),終於康復了。

但是,張先生的兒子不能長期服用丸藥。到了隔年的夏天,他兩側的脇部突然腫脹變硬,像婦女的下垂乳房一樣。西醫和中醫的解毒治療都無效,下巴下方也腫了起來。儘管使用了各種療法,腫脹絲毫沒有消退。

或議開刀,馮曰:此肝腎之火上炎耳,何毒之有?仍以前方加青皮四分,土貝二錢,食前服之,不十劑全愈。

白話文:

有人建議開刀,馮先生說:「這只是肝腎之火上炎而已,哪來的毒?」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加上四分青皮、二錢土貝,餐前服用,不到十帖就完全痊癒。

一兒病腫,有庸醫假專門之名,不守家傳之法,常稱得異人之術,用牽牛、葶藶為治腫方之神藥,作散服之,元氣下陷,肚大,坐不得臥,陰囊腫大,莖長而卷。萬見之,嘆曰:脾土已敗,肝木獨旺,乃賊邪也,不可治矣。果死。

白話文:

一個孩子得了腫病,有一個庸醫冒充專家,不遵循祖傳醫法,常吹噓自己得到奇人的祕術,用牽牛子和葶藶作為治療腫瘤的神藥,做成散劑給孩子服用。孩子服藥後,元氣下陷,肚子變大,無法坐臥,陰囊腫大,生殖器變長且捲曲。萬先生看到孩子的病情,嘆息道:脾土已經衰敗,肝木過於旺盛,這是邪氣賊害,無法挽救了。孩子最終死亡。

一兒病腫腹大,彼信庸醫妄談,五日消一分,乃取繩子圍其腹量之,投以牽牛、葶藶服之,利下數行,腫減十分之二,父母甚喜。約至五日,再消三分。未三日,又大腫,較大於前。庸醫聞之走去,病勢日甚而死。

白話文:

一個小孩肚子腫脹,父母相信庸醫的胡言亂語。五日後腫脹消了一分,庸醫就用繩子測量孩子的肚子,然後給孩子服用大黃和葶蒭子,導致孩子腹瀉了好幾次,腫脹也消退了十分之二。父母很高興。大約過了一週,腫脹又消退了三分之一。但不到三天,腫脹又變得更大,比之前更嚴重。庸醫聽說後逃走了,而孩子的病情日益嚴重,最後死亡。

張氏子瘧後病腫求治。曰:此脾虛腫也。與胃苓丸,用長流水煎燈心湯送下,教以每日午時前後,天氣和暖,於避風處湯洗之,洗畢覆被睡一時,令有微汗為度。此水漬法也,經曰:漬形以為汗。調理半月,平復如常。

白話文:

張先生的兒子在發完瘧疾後出現身體浮腫的症狀,前來求治。我說:這是脾氣虛弱導致的水腫。我開了胃苓丸給他,用長流水熬製的燈心草湯送服。同時囑咐他在每天中午前後,天氣溫暖的時候,在避風的地方泡藥浴。泡完後用被子蓋住睡一會兒,微微出汗為宜。這種泡藥浴的方法叫「漬形法」,經典中說:「漬形以發汗。」調理半個月後,水腫症狀平復,恢復正常。

高鼓峰治沈啟廷孫,三歲,脾虛發腫,兩足更甚,乳食不思,午後發熱,頭面羸瘦。俗醫云:此病如用官料藥,鬚髮黃鼓脹而死,但當服草頭藥,並以針挑其指,出黃水自愈。浙西人言,出自醫家藥籠中者,謂之官料藥,俗傳單方一二味,謂之草頭藥。病家信之,服其藥,日益劇。

白話文:

高鼓峯醫生治療沈啟廷的孫子,三歲,脾氣虛弱導致腫脹,雙腳特別嚴重,食慾不振,下午發燒,頭面消瘦。一般醫生說:這種病如果服用官府藥材,會導致鬚髮發黃,鼓脹而死去,應該服用草藥,並用針刺手指,排出黃色液體就會自愈。浙江西部地區的人說,出自醫家藥箱中的藥材,叫做官府藥材,民間流傳的單一或兩味藥材,叫做草藥。病人一家相信了,服用藥物後,病情越來越嚴重。

高視之曰:凡藥皆草根樹皮也,何以出自醫家便為官料?此無稽之談也。投以溫補之劑,服之漸有起色。未幾又發瀉,又頭上生毒,爛至見骨,又出瘄,皆極重病,纏綿不休,乃一味補正,他病見則隨症稍加減之,如是者,自夏迄冬,用參幾斤余,才得脫體,次年長肌肉。設惑眾說,寧有救否?

白話文:

高視說:所有藥物都是草根樹皮,為什麼經過醫生之手就成了皇宮專用的東西?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服用溫補藥劑,病情漸有起色。過了一段時間又出現腹瀉,而且頭上長了瘡,爛得見骨,還出現了瘄疾,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而且纏綿不愈。只用補正的方法,其他的疾病出現後就根據情況稍加調整。就這樣,從夏到冬,用了好幾斤參才讓病情得到控制,第二年才長出肌肉。那些誤信偏方的人,又怎能得救?

按:腫症多濕熱為患,雖云脾虛,必審其小便長短清濁,及大便溏燥濃淡以施治。若一概云脾虛,參、術蠻補,必致綿延不已。今自夏迄冬,誠何故哉?至用參斤余,即今時富家,亦委命而已。

白話文:

凡是腫瘤類疾病,大多是由於濕熱壅滯所致。雖然脾虛會導致腫瘤,但必須仔細觀察小便的多少、清濁,以及大便的溏薄、乾燥、濃淡,才能進行治療。如果一味地認為是脾虛,而用人參、白術等大補之藥,必然會導致病情遷延不愈。現在從夏季到冬季,這種情況實在為什麼呢?如果用人參一斤多,即便是當今富貴人家,也會因此而送命。

孫文垣治張後谿之孫,遍身瘡疥浮腫,腫自足背起,漸上大腿,今且至腹,大便泄瀉,發熱少眠。此風溼症,當令與時違之候,治從開鬼門潔淨府二法,使清陽升則瀉可止,小水利則腫可消,上下分去其濕之意也。蒼朮一錢,苡仁、桑皮各三錢,青蒿、防風、升麻、柴胡各五錢,(錢當是分。)大腹皮、五加皮各六分,八帖全安。

白話文:

中醫孫文垣治療張後谿的孫子,全身長滿了疥瘡,浮腫嚴重,腫脹從腳背開始,逐漸上升到大腿,現在已經蔓延到腹部,還伴有大便稀溏、發熱、睡眠不足等症狀。這種情況屬於風濕,治療應該逆應時令,採用開鬼門和潔淨府堂兩法,讓清陽上升以止瀉,利尿以消腫,從上下兩端去除體內的濕氣。藥方如下:蒼朮一錢,苡仁、桑皮各三錢,青蒿、防風、升麻、柴胡各五錢(錢實際是分),大腹皮、五加皮各六分,八劑藥服用後痊癒。

薛立齋治一小兒,肚腹膨脹,飲食即瀉,手足逆冷,以為脾氣虛寒,先用人參理中丸,後用六君子湯而愈。

白話文:

薛立齋醫生治療一名腹部脹大、一吃東西就拉肚子、手腳冰涼的小孩。他判斷是脾胃氣虛寒症,先用了人參理中丸治療,之後改用六君子湯,病就好了。

萬密齋治孫,先病瘧,傷食成疳,又傷食,甚瘦,腹脹大而堅,見人則哭,用參、苓、朮、草、半夏曲、枳實炒、厚朴、黃連、木香、莪朮、砂仁、使君子、神麯、麥芽、鱉甲、夜明、芎、歸等藥。

白話文:

萬密齋治療孫某的病情:

孫某先得瘧疾,又因過量進食導致食物積滯,形成了疳疾,隨後又因過量進食而消瘦,腹部脹大且堅硬,見到人就哭。萬密齋使用了人參、茯苓、白朮、茅根、半夏曲、炒枳實、厚朴、黃連、木香、莪朮、砂仁、使君草、神曲、麥芽、鱉甲、夜明砂、川芎、當歸等藥物。

一小兒瀉後腹脹,用加味正氣丸服之愈。一兒瘧久不退,腹大而堅,用化癖丸服之愈。一兒善食腹大,用保和丸、胃苓二方服之,調理而安。

白話文:

  1. 一個小孩腹瀉後腹脹,服用加味正氣丸後康復。

  2. 一個小孩瘧疾很久都不退,肚子大而硬,服用化癖丸後康復。

  3. 一個小孩愛吃東西導致肚子變大,服用保和丸和胃苓散後,調養後康復。

蔣仲芳曰:山中君仲子,年十歲,患水腫月餘,候予不至,遇一方士,與之草汁,大便遂行數次,腹寬腫退。予適到,喜曰:兒病久候不至,今服草藥,幸已愈矣,然須服調理之劑。即喚出診之,脈來沉細,尚微喘,按心下則痛甚。予曰:此非予之所能療矣。草汁性烈,已下數次,痛宜愈,喘宜定,今若此,病雖去,而臟腑真氣受傷,必不久也。

猶未信,至明日腹大痛而死。

白話文:

蔣仲芳說:山中君仲子,十歲,患水腫一個多月,等不到我給他診治,遇到了個方士,方士給他服用草藥汁,大便連續排了幾次,腹中的腫塊便消退了。我剛到時,很高興地說:孩子病了這麼久一直等到我才來,現在幸虧服用草藥汁治好了,不過還要服用調理的藥方。我立即請出診脈,脈搏沉細,還有點喘氣,按壓心下特別疼痛。我說:這個病不是我能治得了的。草藥汁藥性很烈,已經瀉了下好幾次,疼痛本應減輕,喘息本應平定,現在卻還是這樣,雖然病退了,但臟腑的元氣受到了損傷,恐怕活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