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八 (7)
卷八 (7)
1. 痢
今脾腎大虧,須服養榮、八味各數十帖,待其氣血充足,然後以蠟丸巴豆一枚,大如龍眼,空心服,以熱水送之,則藥到積所乃化,其積自除矣。如法治之,果不再發。(用蠟丸巴豆以治寒積之痢,亦古人之成法。但前既云所服皆培腎燥脾之劑,後復云脾腎太虛,須服養榮、八味數十帖,豈三載之培補,猶嫌未至耶。後人醫案,其偏駁不醇類如此。
)
姚某痢疾,腹痛後重,膿血並見,日夜無度。或用利氣涼血清火解毒,一切消克之劑,病不減,而解出斷腸一段,長半尺許。延楊診,迷病情用藥次第,並詢斷腸之故。思之良久,曰:決無此事。
夫腸者,起自胃之下口,歷幽門闌門,以至肛門,大小相連,若中既斷矣,何能自出肛門耶?且腸既出於昨日,則上下斷絕已久,何至今日便中膿血,仍相續不絕耳?蓋腸中滑膩稠黏,如脂如膏,黏貼腸上之一層,其形外圓中空,有似乎腸,而實非腸也。試撥之,必腐矣。果然。
診其脈,細數而弦,按之勒指。舌如鏡,而脈無神,此木氣太甚,胃氣將絕無救矣。數日果歿。
易思蘭治省亭殿下,七月病痢。始服通利,次行和解,又次滋補。月餘轉甚,每日行數次,肚腹絞痛,但泄氣而便不多,起則腰痛屈曲難伸,胸膈脹滿,若有物礙,噯氣連聲,四肢厥逆,喘息不定。診之,兩寸沉大,右寸更有力,右關沉緊,左關弦長而洪。喜兩尺沉微,來去一樣,曰:此神勞氣滯之病也。
以暢中湯進之,制香附八分,蒼朮一錢,神麯三錢五分,撫芎七分,黃芩八分,枳殼三分,蘇梗五分,甘草三分,姜一片,棗二個。服後兀兀欲吐,冷氣上升,噯氣數十口,即大便去穢汙頗多,胸次舒暢,腹中覺飢,自午至酉,止去一次,四肢不厥,肩背輕快,六脈平復。但心內怔忡,頭目昏眩,飲食無味,用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
二劑胃氣漸平,眩暈怔忡,乍止乍作。又以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茯神、棗仁、黃柏,半月乃全愈。此證脈兩寸俱沉,左寸沉者,心火鬱於下,乃神勞也。右寸沉而有力者,肺主氣,與大腸為表裡,七月肺金當令之時,脈宜浮短,今不浮而沉。因思則氣結,不得循環,失其升降之常,惟走大腸,順逆氣滯而下陷,故作裡急後重,有似於痢,實非痢也。
醫或謂四肢厥逆,大腸久滑,當用附子溫之,或謂內有宿積作痛,當用硝、黃下之,皆非治法。夫肺脈不浮而沉,是金不得令也。金不得令,則不能制木,故肝脈不弦細而弦洪。不當旺而反旺,木來侮土,脾氣轉結於內不能運,故四肢逆而厥冷,所謂熱深厥亦深也。熱厥者,上不過肘,下不過膝,脈伏有力可驗也。
既然熱厥,豈可復用附子大熱之劑?經曰:心藏神,多念則神勞;脾藏意,多思則氣結。氣結故腹痛下痢,若復加以寒涼之劑,其結愈甚。所以硝、黃亦不可用,惟以辛涼之劑散之。
白話文:
[痢]
脾腎嚴重虧虛,需要服用養榮湯、八味丸等藥物數十劑,待氣血充盈後,再用蠟丸包裹的巴豆一枚(大小如龍眼),空腹服用,熱水送服,就能使藥物到達積滯部位使其化解,積滯自然消除。按照這個方法治療,果然不再發作。(用蠟丸包裹的巴豆治療寒積引起的痢疾,也是古人的常用方法。但是前面說服用的是滋補腎臟、乾燥脾臟的藥物,後面又說脾腎太虛,需要服用養榮湯、八味丸數十劑,難道三年的滋補,還不夠嗎?後世醫案,這種前後矛盾、不完善的例子很多。)
姚某患痢疾,腹痛且下墜感明顯,並伴有膿血,日夜不止。曾用疏通氣機、涼血清火、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治療,病情卻沒有減輕,反而排出半尺多長的腸段。請楊某診治,楊某對病情和用藥順序感到困惑,也疑惑排出腸段的原因。經過長時間思考,說:絕對不可能有這種事。
腸道,始於胃的下口,經過幽門、闌門,到達肛門,大小腸相互連接,如果中間斷了,怎麼還能從肛門排出呢?而且腸子昨天就已經排出,上下應該早就斷絕了,為什麼今天還會排出膿血,而且持續不斷呢?其實腸道內滑膩稠黏,像油脂一樣,黏附在腸壁上的一層物質,形狀外圓內空,看起來像腸子,但實際上不是腸子。試著撥動它,就會腐爛。果然如此。
診脈,脈象細數而弦,按之則感到脈搏緊勒手指。舌頭光滑如鏡,而脈象無力,這是木氣過盛,胃氣將絕,無藥可救了。幾天後果然去世。
易思蘭治療省亭殿下,七月患痢疾。最初服用通利之劑,然後服用和解之劑,接著又服用滋補之劑。一個多月後病情加重,每天腹瀉數次,腹部絞痛,但排氣多而大便不多,起床時腰痛彎曲難以伸直,胸膈脹滿,好像有東西阻塞,不停地打嗝,四肢厥冷,呼吸急促紊亂。診脈,兩寸脈沉而有力,右寸脈更強有力,右關脈沉緊,左關脈弦長而洪大。喜見兩尺脈沉而微弱,進退一致,說:這是精神勞累導致氣滯的疾病。
服用暢中湯:制香附八分,蒼朮一錢,神曲三錢五分,川芎七分,黃芩八分,枳殼三分,蘇梗五分,甘草三分,生薑一片,大棗兩個。服藥後想吐,冷氣上升,打嗝數十聲,然後大便排出很多污穢之物,胸部舒暢,腹中感到飢餓,從中午到傍晚,只腹瀉一次,四肢不再厥冷,肩背輕鬆,六脈平和。但心中仍然驚悸,頭暈目眩,飲食無味,於是服用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
服用兩劑後胃氣漸平,眩暈驚悸,時好時壞。又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茯神、棗仁、黃柏,半個月後痊癒。這個病例的脈象兩寸都沉,左寸脈沉,是心火鬱積於下,這是精神勞累所致。右寸脈沉而有力,肺主氣,與大腸相表裡,七月肺金當令之時,脈象應該浮而短,現在卻不浮而沉。因為思慮過度導致氣機結滯,不能正常循環,失去升降的常規,只向下走大腸,氣機逆順不通而下陷,所以出現裡急後重,看起來像痢疾,實際上不是痢疾。
有的醫生認為四肢厥冷,大腸久瀉,應該用附子溫暖;有的醫生認為腸內有宿積導致疼痛,應該用硝石、黃連攻下,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因為肺脈不浮而沉,是金氣失常。金氣失常,就不能克制木氣,所以肝脈不弦細而弦洪。不應該旺盛卻反而旺盛,木氣來克制土氣,脾氣結滯於內不能運化,所以四肢厥冷,這就是所謂的熱深厥亦深。熱厥,上不過肘,下不過膝,脈伏而有力可以驗證。
既然是熱厥,怎麼還能使用附子這種大熱的藥物呢?經書說:心藏神,多思多慮則神勞;脾藏意,多思則氣結。氣機結滯所以腹痛下痢,如果再使用寒涼的藥物,結滯會更加嚴重。所以硝石、黃連也不能使用,只能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