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5)

1.

浦君藝病痢,初起有表邪未散,誤用參、術固表,使邪氣深入。又誤服黃連涼解,大黃推蕩,治經月餘,胃氣不運,下痢日夜百餘行。一夕,嘔出從前黃連藥汁三五碗,嘔至三五次後,胃與腸遂打成一家,內中幽門、闌門洞開無阻,不但粥飲直出,即人參濃膏才吞入喉,已汩汩從腸奔下。用大劑四君子湯,煎調赤石脂、禹餘糧二末,連連與服。

服後,勢少衰,但腹中痛不可忍。浦曰:前此痢雖多,然尚不痛,服此藥而痛增,未可服矣。喻曰:此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之說也。不痛則危,痛則安,何可不痛耶?仍以前藥再進,俟勢已大減,才用四君子倍茯苓,十餘劑全安。

李士材治孫瀟湘夫人,下痢四十日,口乾發熱,飲食不進,腹中脹悶,完穀不化。尚有謂邪熱不殺穀者,計用香、連、枳殼、豆蔻、厚朴等三十餘劑,絕粒五日,命在須臾。診之,脈大而數,按之豁然,詢得腹痛而喜手按,小便清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亟煎服附子理中湯,冰水與服,一劑而痛止,六劑而熱退食進。

兼服八味丸,二十餘日霍然起矣。

許郡侯女,痢疾腹痛,脈微而軟。李曰:此氣虛不能運化精微,其窘迫後重者,乃下陷耳。用升陽散火湯二劑,繼用補中益氣湯十劑而愈。

喻嘉言治陳汝明病痢,發熱如蒸,昏沉不食,脈數大空虛,尺倍洪盛。此內有濕熱,與時令外熱相合,欲成痢症,尚不自覺,又犯房勞,而為驟寒所乘,以故發熱身重,不食昏沉,皆少陰腎經外感。少陰受邪,原要下利清白,此因腸中濕熱,已蒸成敗濁之形,故色雖變,而下利則同也。

與麻黃附子細辛湯一劑,少散外邪。得汗後,熱即微減,再用附子理中湯二劑,熱退身輕能食。改用黃連理中湯丸,服至旬日全安。

葉茂卿幼男病痢噤口,發熱十餘日,嘔噦連聲不絕,關脈尺脈俱上湧而無根。喻曰:此非噤口,乃胃氣將絕之症也。噤口痢,虛熱在胃,壅遏不宣,治宜補虛清熱。此因苦寒所傷,不能容食,惟有清補一法而已。連投理中湯二劑,不一時,痢下十餘行。葉疑藥誤,喻曰:吾意先救其胃氣之絕,今腹中瘀積,藉藥力催之速下,正為美事,焉可疑之?服二日,人事大轉。

四日後,止便糟粕,以補中益氣調理,旬日而安,可見小兒之痢,縱啖傷胃者多,內有積熱者少,尤不可輕用痢疾門中通套治法也。

一婦人痢疾一月,諸藥無功。李診之曰:氣血兩虛,但當大補,痢門藥品,一切停廢。以十全大補,連投十劑,兼進補中益氣加薑、桂,二十餘劑而安。

張兵尊秋間患痢,凡香、連、枳、樸等劑,用之兩月而病不衰。李診之,滑而有力,失下故也。用香、連、歸、芍、陳皮、枳殼,加大黃三錢,下穢物頗多。診其脈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積滯如魚腸者約數碗,調理十餘日而痊。

白話文:

浦君得了痢疾,初期有表邪未散,卻錯誤地使用人參、白術固表,導致邪氣深入。又錯誤服用黃連清熱解毒,大黃瀉下,治療一個多月,胃氣運化失常,每天腹瀉一百多次,日夜不止。有一天晚上,他嘔吐出之前服用的黃連藥汁三五碗,嘔吐了三五次後,胃和腸的阻隔消失,幽門、闌門暢通無阻,不僅稀粥可以直接排出,就連人參濃膏剛吞入口中,也立刻從腸道排出。於是服用大量四君子湯,並加入研磨成粉的赤石脂、禹餘糧,持續服用。

服藥後,病情有所減輕,但腹痛難忍。浦君說:以前痢疾雖然嚴重,但並不痛,服用了這個藥反而更痛,不能再服用了。喻嘉言說:這就是所謂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道理。不痛則病情危急,痛則病情較好,為什麼不痛反而不好呢?於是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等到病情明顯減輕後,才改用加倍茯苓的四君子湯,服用了十幾劑就痊癒了。

李士材治療孫瀟湘夫人的痢疾,已經持續四十天,口乾發熱,飲食不進,腹部脹悶,食物無法消化。有人認為是邪熱沒有傷及穀氣,於是用了香薷、黃連、枳殼、豆蔻、厚朴等藥物三十多劑,絕食五天,命在旦夕。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數,按之則豁然鬆軟,詢問得知腹痛卻喜歡按壓腹部,小便清利,這是因為陽氣衰弱不能化生脾土,內有真寒而外現假熱。於是立刻煎服附子理中湯,並用冰水送服,一劑藥就止痛,六劑藥就退熱恢復進食。

同時服用八味丸,二十多天後完全康復。

許郡侯的女兒患痢疾腹痛,脈象微弱而軟。李士材說:這是氣虛不能運化精微物質,症狀窘迫而後重,這是下陷之象。於是用了升陽散火湯兩劑,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十劑就痊癒了。

喻嘉言治療陳汝明患痢疾,發熱像蒸籠一樣,昏沉不食,脈象數而大,空虛,尺脈特別洪盛。這是體內濕熱與季節外熱相合,將要形成痢疾,自己卻沒有察覺,又犯了房事勞累,又被突然的寒冷侵襲,因此發熱、身重、不食、昏沉,都是少陰腎經外感所致。少陰經受邪,原本應該排出清白稀便,這是因為腸中濕熱已經蒸煮成敗濁的樣子,所以大便顏色雖然改變,但仍然是腹瀉。

給他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一劑,稍微疏散外邪。出汗後,發熱略微減輕,再次服用附子理中湯兩劑,退熱、身體輕鬆、能進食了。改用黃連理中湯丸,服用十天就痊癒了。

葉茂卿的幼子患痢疾,緊閉嘴巴,發熱十多天,嘔吐呃逆聲不斷,關脈和尺脈都上湧而無根。喻嘉言說:這不是緊閉嘴巴,而是胃氣將要衰竭的症狀。噤口痢是虛熱在胃,壅塞不通,治療應該補虛清熱。這是因為苦寒之藥損傷了胃氣,不能容納食物,只有清補的方法。連續服用理中湯兩劑,不久就腹瀉十多次。葉茂卿懷疑藥物錯誤,喻嘉言說:我的想法是先救治他將要衰竭的胃氣,現在腹部瘀積,藉助藥力催促快速排出,這是好事,怎麼可以懷疑呢?服藥兩天,病情好轉很多。

四天後,大便變成糟粕狀,改用補中益氣湯調理,十天就痊癒了,可見小兒痢疾,即使是飲食損傷脾胃的較多,內有積熱的較少,尤其不能輕易使用痢疾常用的通利方法。

一位婦人患痢疾一個月,各種藥物都沒效。李士材診斷為氣血兩虛,應該大補,痢疾的藥物都停止使用。用十全大補湯連續服用十劑,同時服用加薑、桂的補中益氣湯二十多劑就痊癒了。

張兵尊秋天患痢疾,各種香薷、黃連、枳殼、厚朴等藥物,用了兩個月病情沒有好轉。李士材診斷,脈象滑而有力,是下陷所致。於是使用香薷、黃連、當歸、芍藥、陳皮、枳殼,加大黃三錢,排出很多穢物。診脈發現脈象還有力,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排出積滯的物體像魚腸一樣,約有幾碗,調理十多天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