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劉禹錫《傳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痢,諸藥服遍久不瘥,(惟久痢故可用後方。)轉為白膿。令孤將軍傳方,用訶黎勒三枚,兩炮一生,並取皮末之,以沸漿水一合服之。若止水痢,加一錢匕甘草末。(謂加甘草末錢也。)若微有膿血及血多,加三七,亦加甘草。(《本草綱目》。)

胡大卿一僕患痢五色,已半年,遇杭州一道人,教用大熟栝蔞一個,煅存性,出火毒為末,作一服,溫酒服之,遂愈。(《本事方》同上。)

張子和曰:一男子病膿血惡痢,痛不可忍,(有實熱之毒。)忽見水浸甜瓜,心酷喜之,連皮食數枚,膿血皆已。人言下痢無正治,是何言也?只知痢是虛冷,溫之、澀之、截之,此外無術矣。豈知風、暑、火、濕、燥、寒六者皆為痢。此水蜜甜瓜,所以效也。

潘塤曰:予蔓孫年十二,一日內外熱如火,頭眩。醫以為外感,汗之不解,既而腹痛,小水不行。又以為內傷,下之不愈。後四五日變赤痢,晝夜無度,小水點滴,腹連膀胱脹悶。醫乃專用痢藥,而病益劇。心切憂之,詢之家人,曾食何物?以曾飲冰水告。予曰:病坐此矣。

醫投四苓、六一不應。予曰:陰氣結於上,陽氣陷於下,膀胱有上口無下口,氣不能化而出也。須用膀胱本經藥,溫以散之,升以舉之。眾醫不敢,予用溫中丸、天水散,加乾薑、茴香、升、柴,煎服一二帖,小便行,三帖痢止而愈。(諸記室。)

李時珍治華老,年五十餘,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備棺木。用延胡索三錢為末,米飲服之,病即減十之五,調理而安。(《本草綱目》。)

薛立齋治一人,痢後嘔嗤,脈洪大,按之虛細,作渴引飲,諸藥到口不納。作脾胃虛寒,不能司納,以參、朮、炮姜等分飯丸,米飲不時送下。服至三兩,聞藥不嘔,以六君子加炮姜,調理而安。

王嶦如治一人,痢如豆汁,日夜百餘次。群醫投以清涼下墜之藥,愈危。六脈沉弱,此脾虛受濕也。以補中益氣湯加羌、防、蒼朮,二三劑愈。

王又逸治一人,痢後腳軟難行。曰:久痢傷氣,下多亡陰,氣血俱虛,不能榮養其筋骨也。用八珍湯加牛膝、杜仲、木瓜、薏仁而愈。

陳三農治一婦患痢,所服皆清涼克伐之藥,致脾胃虛弱,血無所統,日下數升,遇有所觸,其下益甚。欲補血,恐脾愈寒,欲引血歸經,而血去殆盡。遂用陽生陰長之義,以益氣湯溫養中氣而漸安。

一士勤於舉業,夏末患裡急泄白膿,眾以痢治。曰:非也。此積勞傷脾,脾氣下陷,即東垣所謂飲食不節,起居不時,上升精華之氣反下陷云云也。用補中益氣湯,二劑而安。

龔子才治劉司寇,年近七十,患痢,膿血腹痛,諸藥弗效。診之,六脈微數,此肥甘太過,內有積熱,當服酒蒸大黃一兩清利之。劉曰:吾衰老,恐不勝,用滋補平和乃可。因再四引喻,始勉從之,逾日而愈。

白話文:

[痢]

劉禹錫記載自己曾患赤白痢,服用許多藥物久治不癒,後來轉為白膿,於是使用令孤將軍的方子:訶黎勒三枚,兩炮一生(炮製方法,指炮製藥材的次數和火候),研成末,用沸水一合服用。如果是單純的水瀉,加一錢甘草末;若有少許膿血或出血較多,就加三七,也加甘草。

胡大卿的僕人患五色痢半年,遇到一位杭州道人,教他用熟透的栝蔞一個,煅燒至存性(去除水分,留下藥性),研成末,溫酒服用一劑便痊癒。

張子和說:有個男子患膿血痢,疼痛難忍,偶然看見浸在水裡的甜瓜,很想吃,連皮吃了好幾個,膿血就止住了。有人說痢疾沒有正確的治療方法,這是不對的。只知道痢疾是虛寒,就溫補、收斂、止瀉,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其實,風、暑、火、濕、燥、寒六種邪氣都能導致痢疾,而水蜜甜瓜之所以有效,就在於此。

潘塤說:他孫子十二歲,有一天內外燥熱像火燒一樣,頭暈目眩。醫生認為是外感風寒,用汗法治療卻無效,接著腹痛,小便不利。醫生又認為是內傷,用瀉下法治療也不見好轉。四五天後轉為赤痢,日夜腹瀉不止,小便點滴,腹部和膀胱脹悶難受。醫生專用治療痢疾的藥物,病情反而加重。潘塤很著急,詢問家人孩子之前吃了什麼,家人說喝了冰水。潘塤說:病根就在這兒。

醫生用四苓湯、六一散治療無效。潘塤說:陰氣凝結在上,陽氣下陷,膀胱如同上口有而下口無,氣機不能通暢排出。必須使用治療膀胱經的藥物,溫熱以散寒,升提以舉陷。其他醫生不敢這樣做,潘塤用溫中丸、天水散,加入乾薑、茴香、升麻、柴胡,煎服一兩劑,小便通暢,三劑後痢疾痊癒。

李時珍治療一位華姓老人,五十多歲,患痢疾,腹痛劇烈,性命垂危,已經準備好了棺木。用延胡索三錢研末,用米湯送服,病情馬上減輕五成,經過調理後痊癒。

薛立齋治療一人,痢疾痊癒後嘔吐不止,脈象洪大,按之則虛弱細小,口渴引飲,服藥後無法吞咽。判斷是脾胃虛寒,不能正常消化吸收,於是用人參、白朮、炮薑等量製成飯丸,用米湯不時送服。服用三兩丸後,不再嘔吐,於是改用六君子湯加炮薑調理,最後痊癒。

王嶦如治療一人,痢疾的糞便像豆汁一樣,一天一百多次。很多醫生用清涼瀉下的藥物治療,病情反而加重。脈象沉弱,這是脾虛受濕。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蒼朮,服用兩三劑痊癒。

王又逸治療一人,痢疾痊癒後腳軟難行。他說:久患痢疾傷了元氣,下瀉損傷陰液,氣血都虛弱,不能滋養筋骨。於是用八珍湯加牛膝、杜仲、木瓜、薏仁治療痊癒。

陳三農治療一位婦女患痢疾,她服用清涼藥物導致脾胃虛弱,血不能歸經,每天瀉下數升,稍有觸動就加重。想補血,又怕脾胃更虛寒;想引血歸經,但血已經流失殆盡。於是採用益氣溫陽的辦法,用補中益氣湯溫養中氣,病情逐漸好轉。

一位讀書人,夏末患裡急後重並排出白膿,眾人用治療痢疾的方法治療。他說:不是的,這是因為勞累傷了脾胃,脾氣下陷,正如東垣(李東垣)所說:飲食不節,起居失時,導致上升的精華之氣反而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兩劑就痊癒。

龔子才治療劉司寇,將近七十歲,患痢疾,膿血腹痛,很多藥物都無效。診脈後發現脈象微弱,這是因為飲食肥甘太過,內有積熱,應該服用酒蒸大黃一兩清熱利濕。劉司寇說:我年紀大了,恐怕受不了,還是用溫和滋補的藥物吧。龔子才再三解釋,劉司寇才勉強同意,第二天病情就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