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七 (25)
卷七 (25)
1. 瘧
時時噯氣者,胃中不和,而顯晦塞之象也。至於一日輕,一日重者,亦陽明胃經之候。經曰:陽明之病,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又曰:陽明之病,喜見火,喜見日月光。此正更實更虛之妙義,而與日輕月重之理相通者也。蓋得病之始,邪氣有餘,故惡人、惡火、惡木音者,惡其助邪也。
及病久則邪去而正亦虛,故喜火、喜日月光者,喜其助正也。甲丙戊庚壬,天時之陽,乙丁己辛癸,天時之陰。瘧久食減,胃中正氣已虛,而邪去未盡,是以值陽日助正,而邪不能勝則輕,陰日助邪,而正不能勝則重也。今吃緊之處,全以培養中氣為主。蓋人雖一胃,而有三脘之分。
上脘象天,清氣居多;下脘象地,濁氣居多;而能升清降濁者,全賴中脘為之運化。病者,下脘之濁氣,本當下傳也,而傳入腸中則艱,不當上升也。而升至胸中甚易,以中脘素受飲食之傷,不能阻下脘濁氣上干清道耳。故中脘之氣旺,則水穀之清氣上升於肺,而灌輸百脈。
水穀之濁氣下達大腸,從便溺而消,胸中何窒塞之有哉?所用六味丸,凝滯不行之藥,大為胃病所不宜。今訂理中湯一方,升清降濁為合法耳。
白話文:
時常打嗝的人,是因為胃氣不和,導致氣機阻塞不通。至於病情一天輕一天重的情況,也是陽明胃經的表現。經書上說:陽明經的病症,患者厭惡人、厭惡火、聽到木頭聲音會驚嚇。又說:陽明經的病症,喜歡見到火,喜歡見到太陽和月光。這是疾病由實轉虛的微妙變化,與病情一天輕一天重的道理相通。剛開始生病時,邪氣盛,所以厭惡人、厭惡火、厭惡木頭聲音,是因為這些會助長邪氣。
等到病久,邪氣消退,正氣也虛弱了,所以喜歡火、喜歡太陽和月光,是因為這些可以幫助正氣。甲丙戊庚壬代表天時的陽氣,乙丁己辛癸代表天時的陰氣。瘧疾久了,食慾減少,胃中正氣已經虛弱,而邪氣還沒完全消除,所以遇到陽氣旺盛的日子,正氣得到幫助,邪氣就無法佔上風,病情就輕;遇到陰氣旺盛的日子,邪氣得到幫助,正氣就無法抵擋,病情就重。現在治療的關鍵,就在於調理中氣。人雖然只有一個胃,卻分為上中下三脘。
上脘像天,清氣多;下脘像地,濁氣多;而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全靠中脘的運化作用。生病時,下脘的濁氣本該向下傳導,但傳入腸道困難,也不該上升。而上升到胸部卻很容易,因為中脘經常受到飲食的損傷,無法阻擋下脘的濁氣上犯清氣通道。所以,如果中脘之氣旺盛,水穀的清氣就能上升到肺部,然後輸送到全身經脈。
水穀的濁氣就能向下到達大腸,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胸中又怎麼會有阻塞的感覺呢?那些治療停滯不通的六味丸等藥物,非常不適合胃病。現在我制定了一個理中湯的方劑,以升清降濁為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