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九·小兒科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九·小兒科 (4)

1. 風癇

萬密齋治汪前川子,年四歲,七月病驚搐,醫以拿法掐止之。八月連發二次,仍用掐法,九月又發。萬曰:痰聚成驚,驚久成癇,幼科拿法,即古之按摩法也。病在榮衛者可用之,使榮衛之氣行,亦發散之意。病在臟腑,則不能去矣。久則痰塞心竅,不亟治,必成痼疾,古所謂五癇者,自此得之。

白話文:

萬密齋為四歲的汪前川治療,七月因驚風而發病,醫生利用按摩手法止住驚風。八月連續發作兩次,仍在使用按摩手法,九月再次發作。

萬密齋說:痰液積聚導致驚風,驚風持續時間太長會變成癲癇。兒童按摩手法就是古代的按摩手法。如果發病在榮衛經絡,就可以使用按摩手法,讓榮衛之氣運行,也有發散的作用。如果發病在臟腑,那麼按摩手法就無法起到作用。時間久了,痰液會阻塞心竅,如果不及時治療,必定會變成難以根治的疾病,古代所說的「五癇」,就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

因立方以黃連瀉心中之邪熱為君;枳實、半夏去胸中之積痰為臣;硃砂、寒水石之墜以安其神為佐;甘遂逐上焦之痰飲,麝香以利竅為使。神麯作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用獖豬心,銅刀批開,納丸其中縛煮,待心熟取丸,和心服之,並飲其湯,名曰斷癇丸,服豬心五個乃愈。

白話文:

用黃連作為君藥,以瀉心中過盛的熱邪;

用枳實、半夏作為臣藥,以去除胸中的痰液積聚;

用硃砂、寒水石作為佐藥,以安撫心神;

用甘遂作為使藥,以驅逐上焦的痰飲;

用麝香作為引藥,以通利竅道。

將神麴製成糊狀,搓成龍眼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

用野豬心,用銅刀劈開,將丸子塞入其中,捆綁起來煮熟。

等野豬心煮熟後,取出丸子,連同野豬心一起服用,並喝下煮心的湯。

此方名為「斷癇丸」,服用五個野豬心即可痊癒。

陳氏子二歲病驚風,失治成癇,每月一發。來求藥,萬用六子散末,分三色:(巧於點染。)一色青黛相和,名安魂散,(青入肝,肝臟魂。)寅卯時(屬木。)竹葉煎湯下;一色硃砂相和,名寧神散,(赤入心,心藏神。)巳午時(屬火。)燈心湯下;一色入輕粉少許,名定魄散,(白入肺,肺藏魄。

白話文:

陳家的孩子兩歲時得過驚風,沒有及時治療演變成癲癇,每月發作一次。來求藥時,我開了六子散的方劑,分為三種配伍:

第一種:加入青黛,稱為安魂散。(青色入肝,肝臟藏魂。)在寅卯時(屬木)服用,用竹葉煎湯送服。

第二種:加入硃砂,稱為寧神散。(赤色入心,心臟藏神。)在巳午時(屬火)服用,用燈心草煎湯送服。

第三種:加入少許輕粉,稱為定魄散。(白色入肺,肺臟藏魄。)

)申酉時(屬金。)薄荷湯下。調理半年而安。大凡癇病初得之者,十療八九。如過二三年後者,不可治矣。時醫有用吐法者,有用滾痰丸下之者,徒損胃氣,百無一效。有以壽星丸治之者,一杯之水,豈能減車薪之火哉。

白話文:

午後3點到5點(屬金),服用薄荷湯。調養半年即可痊癒。一般來說,癲癇病剛發作的時候,十個有八九個都能治癒。如果發作超過兩年三年,就難以治癒了。現在的醫生有采用催吐方法的,也有用「滾痰丸」來治療的,這些方法只會損害胃氣,沒有一點效果。還有人用「壽星丸」來治療,一杯水怎麼能澆滅一輛車的烈火呢?

萬婿李中庵,九歲時得癇病,嘗昏僕,口眼俱合,手足不動,喉無痰聲,但僵臥如醉人,知其為心病也。乃用東垣安神丸去地黃,加茯神、遠志、石菖蒲以通其心竅,南星、珍珠末、鐵華粉以墜其痰。湯浸蒸餅,丸如黍米大,(凡用鎮墜藥及治上焦病者,丸皆宜細。)燈心湯下,調治一年而愈。

白話文:

萬婿李中庵,九歲時得了癲癇病,常常昏迷不醒,口眼緊閉,手腳不能動彈,喉嚨裏沒有痰聲,但僵躺著像喝醉的人一樣。他知道這是心病。於是使用東垣安神丸,去除地黃,加入茯神、遠志、石菖蒲,用來疏通心竅;南星、珍珠粉、鐵華粉,用來化痰。把藥湯浸泡饅頭,搓成像小米粒大小的藥丸。(凡是使用鎮靜止咳藥或治療上焦疾病的藥物,丸藥都應該搓得細一些。)用燈芯煎的湯服用,治療一年後痊癒了。

萬之季男,七八歲時得癇病,發則面先青慘,目定,口中有痰,如嚼物狀,昏僕一食頃乃蘇。因教其母,但見面青目定時,即以鵝翎探吐其痰,(亦是一法。)如法而行,前後吐痰二升許,癇竟不發。如此調理,三年而安。大抵癇病皆痰也,雖有五獸之名,(豬、羊、雞、犬、牛是也,巢氏之說,後人多非之。

白話文:

萬之季男,七八歲時得了癲癇病,發作時臉色先是發青慘白,眼睛定住,嘴巴裡有痰,像是在嚼東西一樣,昏迷一頓飯的時間才甦醒。因此教導他的母親,只要看到他的臉發青、眼睛定住時,就用鵝毛探入他的嘴巴裡將痰吐出來。(這也是一種方法。)按照方法去做,前後吐出了約二升的痰,癲癇就停止發作了。經過這樣的調理,三年後就痊癒了。概括來說,癲癇都是由痰引起的,雖然有「五獸」之說(豬、羊、雞、狗、牛,巢元方的說法,後人多不認同)。

)各隨其臟,詳見錢氏方中。凡氣實者控涎丹,氣虛者斷癇丸,愈後以琥珀抱龍丸調之,未有不安者。但年深者,不可治也。(《三因方》控涎用甘遂、大戟、白芥子等分,末煮糊丸。)

白話文:

不同的症狀對應不同的臟器,詳細內容請參閱錢氏的藥方。凡是氣虛的,使用控涎丹;凡是氣虛的,使用斷癇丸;痊癒後,用琥珀抱龍丸調理身體,沒有不能康復的。但年紀較大的患者,不可治療。(《三因方》中記載的控涎丹,使用甘遂、大戟、白芥子等分量,研磨成末,煮成糊狀後製成丸劑。)

薛立齋治一小兒患驚癇,吐痰困倦,半餉而蘇,諸藥不效,年至十三而頻發。用肥厚紫河車,生研爛,入人參、當歸末搗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日進三五服,乳化下,一月漸愈,又佐以八珍湯全愈。(雄按:紫河車可以羊腎代之。)

白話文:

薛立齋治療一個患有癲癇的孩子,孩子會吐痰、昏睡,幾天后才醒來,各種藥物都無效,到十三歲時發作頻繁。薛立齋使用肥厚的紫河車,研磨成糊狀,加入人參、當歸粉末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五丸,每天服用三到五次,用乳汁送服,一個月後逐漸康復,再輔以八珍湯完全康復。(雄按:紫河車可以用羊腎代替。)

一兒七歲患驚癇,令其恣食人乳,後發漸疏而輕。至十四復發,用乳不效,亦用河車丸數具而愈,常用加減八味丸而安。後至二十三歲後發,而手足厥冷,仍用前法,佐以八味丸,十全大補湯而痊。又治數小兒,皆以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六味、八味等丸,相間用之,皆得全愈。

白話文:

有一個七歲的男孩得了癲癇,讓他在發病後盡情喝母乳,之後發病的頻率逐漸減少且輕微。到了十四歲又復發,用母乳治療無效,也用了一些河車丸,最終痊癒。平時常用加減八味丸來維持安穩。後來到二十三歲後又復發,且手腳冰涼,仍然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再加上八味丸、十全大補湯來治療,最後痊癒。又治療了幾個小男孩,皆採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六味、八味等丸劑間隔使用,也全部痊癒。

馮楚瞻治汪氏兒九歲,因驚癇,屢發抽掣,語言不清,勢甚危篤。脈之堅弦,久按無力。詢其由,痘疹後跣足行走,忽腳面浮腫,疑為草露之毒,服清涼解毒數劑,漸腫至腿。又服五子、五皮飲數劑,忽一日僵仆卒倒,乃成驚癇之疾。曰:此痘後氣血大虛,所以腳腫。誤服清涼,乃腫至腿。

白話文:

馮楚瞻醫師治療汪姓九歲男孩,因驚嚇引起的癲癇,多次發作抽搐,語言不清,情況十分危急。把脈發現脈象堅實而緊繃,按壓許久後沒有力量。詢問病因,得知孩子出過痘疹後赤腳走路,忽然腳面浮腫,懷疑是沾染了草露中的毒素,服用瞭解毒降火的藥方好幾劑,浮腫逐漸蔓延到腿部。接著又服用了五子散和五皮飲數劑,沒想到突然有一天孩子僵硬倒地,變成驚癇的症狀。馮醫師說:這是因為出痘疹後氣血大虛所致,才導致腳部浮腫。誤服了清涼的藥物,浮腫才蔓延到腿部。

復加滲利削伐,至虛火上乘。無故卒倒,猶大人中風症也。惟宜峻補氣血,佐以舒筋活絡之藥,乃用當歸、白朮、白芍、煨天麻、熟地、茯苓、牛膝、銀花、秦艽、熟附子之類。三四帖後,其勢稍緩,以前方沖人參湯,調理二月而安。

白話文:

過度使用利尿和削弱性的藥物,導致虛火上升。突然昏倒,就像成年人中風一樣。只宜大補氣血,輔以舒筋活絡的藥物,例如當歸、白朮、白芍、煨天麻、熟地、茯苓、牛膝、銀花、秦艽、熟附子等。服用三到四帖藥後,病情會稍有緩解,再用原方沖泡人參湯,調理兩個月後就能痊癒。

萬密齋治一兒,四歲,病驚痰湧,針其湧泉穴而醒,自後不發。謂曰:未服豁痰之藥,恐發癇也。不信。未半年似痰迷,飲食便溺皆不知,時復昏倒,果成癇矣。問其發時能自知乎?曰:目昏即發,乃與錢氏安神丸加膽草服之。教其父曰:病將發時,急掐兩手合谷。如此調理,一月而安。

白話文:

萬密齋治療一個四歲男孩,患有驚嚇後痰涎湧出的症狀。用針灸刺湧泉穴後,男孩醒來,從此沒有再發作。萬密齋告誡男孩的父親說:"沒有服用化痰的藥物,恐怕會發作癲癇。"但男孩的父親不信。不到半年的時間,男孩出現了類似痰迷的症狀,飲食大小便都不知,時常昏厥,果然患上了癲癇。萬密齋詢問男孩發作時是否有所察覺,回答說:"眼睛昏花時就會發作。"於是,萬密齋給男孩服用了錢氏安神丸,並加配了膽草。他還教導男孩的父親,在男孩發作前趕緊掐男孩兩隻手的合谷穴。經過這樣的治療,一個月後,男孩的病情就痊癒了。

一小兒十歲,久得癇疾。診之,兩目渾白,無有睛光,語言謇澀,舉動癡迷。辭不可治,另延醫治之,竟無成功。

白話文:

一個十歲的小孩,患有癲癇很長時間。我診斷時,他的雙眼渾濁沒有光澤,說話含糊不清,舉止迷糊。我婉拒了治療,他另請醫生治療,但都沒有成功。

黃州守萬魯庵子病癇,見其容貌俊偉,性格聰明,謂曰:可治。乃與琥珀抱龍丸方,使自制服之。

白話文:

黃州太守萬魯庵的兒子得了癲癇病。我見他長得儀表堂堂,性情聰明,就對他說:可以治癒。於是,給他一個琥珀抱龍丸的方子,讓他親自配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