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九·小兒科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九·小兒科 (2)

1. 驚風

萬密齋治徐道淑子病驚風,先請張醫治之不效。萬至,病已七日,發搐無時,痰鳴氣急,勢甚危。按治驚之法,先降其痰,次止其搐,後補其虛,一言以蔽之,惟治其火而已。乃用河間涼膈散,改朴硝為馬牙,水煎成湯,入青礞石末調服之,痰下喘止。隨用瀉青丸、導赤散,二方相合,作湯服之而搐止。

白話文:

萬密齋治療徐道淑的兒子癲癇病,之前請張醫師治療無效。萬醫師到來時,孩子已經發病七天,不停地抽搐,痰液鳴響,氣促,情況非常危急。根據治療癲癇的方法,首先要化痰,然後止抽搐,最後補虛。簡而言之,只需要治療火氣。於是萬醫師使用河間涼膈散,將朴硝改為馬牙,用開水煎煮成湯,加入青礞石末調勻服用。孩子的痰液排出,呼吸也緩和了。接著,萬醫師使用瀉青丸和導赤散,將兩種藥方混合煎湯服用,孩子的抽搐也停止了。

餘熱未除,張主小柴胡湯、竹葉湯、涼驚丸,皆不然之。乃用四君子湯加炒黑乾薑,一服身涼。徐問故,曰:大凡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主風,搐搦氣逆,皆屬於肝。經曰:太過則乘其所勝,而侮所不勝,故肝木旺則乘脾土,侮肺金。夫肝火名曰龍雷,水不能制,寒不能勝,故以炒乾姜合參、朮、甘草之甘溫,以補為瀉而愈也。

按:治法仍以寒涼折其標,以甘溫固其本。若據後半云云,豈不打成兩橛?

白話文:

餘熱尚未消除,張醫生開了小柴胡湯、竹葉湯、涼驚丸,但都沒有效果。最後使用了四君子湯加炒黑乾薑,服用一劑後身體就涼爽了。我問其緣由,他說:一般來說,小兒的肝氣常有餘而脾氣常不足。肝主風氣,抽搐、氣逆都是肝氣過盛的表現。經典《黃帝內經》中提到:過盛的氣就會剋制其所勝之氣,而侮辱其所不勝之氣。因此,肝木旺盛就會剋制脾土,侮辱肺金。肝火盛烈猶如龍雷,水不能制,寒氣不能勝。所以用炒乾薑配上參、朮、甘草的甘溫之性,以溫補為瀉,從而治癒了疾病。

羅田令朱女,未周歲,病驚風,萬用瀉青丸,是丸治驚風之秘方也,服之而搐轉甚。蓋喉間有痰,藥末頗粗,為頑痰裹住,黏滯不行之故,乃煎作湯,用薄棉紙濾去滓,一服而愈。(瀉青丸:羌活、大黃、川芎、山梔仁、龍膽草、當歸、防風,蜜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竹葉湯入沙糖化下。雄按:用藥之法,不可不相其機而投之也。

以此推之,則熟地泥膈之說,亦為痰盛者言也,豈可概謂其非耶?)

白話文:

羅田縣令朱小姐,不到一歲,患有驚風。服用萬用瀉青丸,這丸藥是治療驚風的祕方,服用後抽搐更加嚴重。這是因為她的喉嚨裡有痰,藥末比較粗糙,被頑固的痰液包裹住,粘滯不暢通。於是煎成湯劑,用薄棉紙濾去藥渣,服用一次就痊癒了。(瀉青丸成分:羌活、大黃、川芎、山梔仁、龍膽草、當歸、防風,用蜜丸成芡實大小,每次服用半丸,用竹葉湯送服,加入糖融化。)按:用藥的方法,一定要根據病情對症下藥。

羅田曾教諭子,病驚風,先請一醫,繼召萬同治。醫主小續命湯,多辛燥之藥,必反助火邪,而病益甚。不如通聖散為愈,服未盡劑而安。(治風病者,宜三服此。)

白話文:

好的,但不是最好的。

張世魯子,病驚風,已十七日矣,目右視而眨,(音札,目動也。)口右張而動,手足向右掣引,舌上黑苔,勢甚危急,令急取薄荷濃煎湯洗其舌。謂之曰:若黑苔去而舌紅,則病可治,否則不可治也。洗之,黑苔盡去。以瀉青湯作大劑服之,口眼俱定,手口不掣。以涼驚丸,至聖保命丹,調理十日而安。

白話文:

張世魯的兒子得了驚風,已經十七天了。他的眼睛右邊看著並眨著,嘴巴右邊歪著並動著,手腳向右邊抽搐,舌苔黑厚,情況十分危急。我讓他趕緊用薄荷熬濃湯來洗他的舌頭,並說:「如果黑苔褪去而舌頭變紅,那麼這病就能治癒,否則就沒救了。」洗完後,黑苔全部褪去了。我用瀉青湯配製成大劑量讓他服下,他的口眼都恢復了正常,手腳也不抽搐了。再用涼驚丸和至聖保命丹調理了十天,他的病就痊癒了。

聞氏子六歲,病驚風,延萬至,則悶死,治凶具矣。視其形色未變,與神仙太乙丹半粒,挖口灌之,立蘇。(方見蠱門。)

白話文:

有個姓聞的孩子,六歲患了驚風,請了幾十位醫師,卻都束手無策,已經準備辦後事了。醫師觀察孩子的面色氣色沒有改變,就給了他半粒神仙太乙丹,撬開他的嘴灌了進去,孩子立刻甦醒了。(具體方法見《蠱門》方書。)

留都金二守女,患驚風,甚危,諸醫皆勿救,自用活絡丹一丸即愈。(《外科蘆揮》。)

白話文:

留都南京有位官吏金二的守門侍女,得了癲癇,病情非常危險,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侍女自己服用了一顆「活絡丹」,立即痊癒。(出自《外科蘆揮》)

陳三農治一小兒,急驚雙眸突出,舌吐三寸,角弓反張,兒科望而卻走。曰:此風火相扇,風痰上湧而然。用稀涎散,齏汁調服,吐痰涎數口,目舌俱收。後三日,復如前症,以腸胃膠痰尚未下也,以神效丸,薑湯化下,去膠痰二三升愈。

白話文:

陳三農治療一名小兒,病情危急,雙眼突出,舌頭吐出三寸長,全身僵硬像拉弓一樣。兒科大夫見了嚇得扭頭就走。陳三農說:這是風火交加,風痰上湧造成的。他用稀涎散,用薑汁調服,小兒吐出了幾口痰液,雙眼和舌頭都恢復正常。三天後,小兒症狀再次發作,是腸胃中還有膠痰未排出。陳三農用神效丸,薑湯化開後給小兒服用,排出膠痰二三升後,小兒痊癒。

曾世榮治總管楊侯幼子,四歲,臘月,患驚風搐掣,諸醫調治,前症俱解,但神昏不食,四肢微冷,已五日矣。前醫用醒脾治陽之藥不一,而召曾診,六脈獨脾脈沉滑,餘脈微緩。脾脈沉而滑者,此積蘊在脾,乃為脾約,當主大便不利,非陰厥也。彼曰:然。遂用瀉黃散加大黃水煎,並三服,神氣清而飲食進,隨獲安可,此隆冬用大黃之功也。

白話文:

曾世榮診治總管楊侯的幼子,四歲。臘月,孩子患上驚風抽搐,許多醫生都診治過,他之前的症狀都消除了,但神志不清,不吃東西,四肢微冷,已經持續了五天。之前的醫生用醒脾治療陽虛的藥,但效果不好,所以請來曾世榮診治。曾世榮把脈後發現,六脈中只有脾脈沉滑,其餘脈搏都微緩。脾脈沉而滑,說明脾臟有鬱積,這是脾約的表現,應主治大便不利,而不是陰厥。曾醫生說:「對。」於是用瀉黃散配上黃水煎服,連服三天,孩子的精神清爽了,能吃東西了,病情也隨之好轉。這是隆冬時使用大黃的功勞。

用藥如用兵,當用豈容自已?如五月渡瀘,雪夜平蔡,何待秋高馬肥而後為之?若拘以四時取用,則兵藥無成功矣。(《幼幼心書》。)

白話文:

用藥就像用兵,需要時就該用,怎麼能猶豫呢?就像夏天的五月渡過瀘水,冬天的雪夜平定蔡州叛亂,哪能等到秋天馬匹肥壯纔行動?如果拘泥於四季的影響來用藥,那麼行軍打仗和醫療用藥就無法取得成功了。(《幼幼心書》)

大德戊戌夏,曾因幹出郭,至五里外,有夫婦二人,抱子而哭於道旁。問之,答曰:入城探親,三歲孩兒忽得驚風,不省人事。觀其面色青黯,目閉神昏。診之,六脈全無,按太衝脈沉而微有。曾顧謂曰:毋慮,此子可救。但左右竟無人家,遂於路側拾得破碗半邊,有姜一小塊,細嚼捻汁碗中,用五苓散、蘇合香丸、寬氣飲,澆水調和,灌下十數次,漸覺氣回,聲出目開,自此蘇。(同上。

白話文:

衡州知府胡省齋,因為他兒子得了抽搐症,曾經治療好過。他問道:「為什麼服用五苓散就能治好這個病呢?」我回答說:「這個藥方裡用了茯苓,可以安神;用了澤瀉引導小便,小腸通暢後心氣就能流通;使用了桂枝,心火旺盛,能抑制肝氣,從而風氣自然停止,因此常常用於治療抽搐症。」用於其他疾病,也有類似的道理。胡省齋深以為然。這或許就是他善用五苓散的原因吧。(同前)

汪表聖次子兩歲,偶感風邪,發熱身顫,角弓反張,日服此藥,(蓋驚風金石風痰之品。)及羌、防、膽星、全蠍之品,昏沉欲絕。蓋不知小兒氣血未旺,不耐風寒,才犯之即發痙病,但助其氣血,即風除神爽。一用此等藥治,則風門大開,榮衛無主,舊病未去,新病益增,安望生理?予與五味異功散加柴胡二分,桂枝一分,附子一分,連服二劑而瘥。(《慈幼篇》此與喻嘉言之論同。

雄按:用藥分兩,可謂方成知約。)

白話文:

汪表聖的二兒子兩歲時,偶爾感染風寒,發燒發抖,身體蜷縮成弓型,像得癲癇一樣抽搐。每天服用這帖藥(這是治療驚風、金石風痰的藥),還有羌活、防風、膽星、全蠍等藥物。孩子服用後,昏昏欲睡,幾乎昏迷。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小孩子的氣血還不旺盛,經不起風寒,一旦受到風寒的侵襲就會發作痙病。只要幫助孩子增強氣血,風邪就能去除,精神就會恢復。如果使用這種藥物治療,那麼風邪就會大開,營衛失去統帥,原來的病沒有治好,新的疾病又增加了,哪能指望孩子恢復健康呢?我給他開了五味異功散,並添加了柴胡二分,桂枝一分,附子一分,連續服用兩劑就痊癒了。(《慈幼篇》這和喻嘉言的觀點是一致的。)

陳自明治一小兒,昏憒六日不省,驚風發搐,諸藥不效,手足尚溫,謂其父母曰:吾能活之。與之針湧泉二穴足心,良久而蘇,喜而稱謝。曰:此病得之傷食,宿食成痰,痰壅作搐。今病雖愈,宿痰未去,恐他日再作,當制丸藥以除其根,不然神氣漸昏,必成癇也。乃謂為牟利,不信。

白話文:

一個名叫陳自治的小孩,昏迷了六天,驚風發作抽搐,吃各種藥物都不見效,但是手腳還是溫熱的。

我對他的父母說:「我能救活他。」於是給他的湧泉穴(腳心)扎針,過了好久,小孩才甦醒過來。他的父母高興地表示感謝。

我說:「這個病是飲食不當造成的,食物積滯形成了痰,痰氣阻塞引起了抽搐。現在雖然病好了,但積痰沒有去除,恐怕以後還會發作,應該用丸藥來清除病根,否則神氣逐漸昏迷,必定會變成癲癇。」

他的父母認為我是在謀利,不肯相信。

次年八月,果成痰迷之病,二便不知,水火不避,復求治。因制一方,以黃連、山梔瀉其浮越之火;膽星、白附子炮,以去其壅積之痰;茯神、遠志、石菖蒲、硃砂,以安其神,麝香以利其心竅。用獖豬心中血,和神麯糊為丸如黍米大,燈心湯下,調理半年不復發矣。又與之灸風池、(腦後風府兩旁。

)曲池、(兩肘外曲處。)三里(曲池之下。)六穴而安。(因驚風成癇。)

白話文:

第二年八月,那個人果然得了神志不清的病,大小便失禁,也不避諱屎尿。他又來求我醫治。我於是配了一帖藥方,用黃連和山梔子瀉掉他暴躁的心火;用膽星和炮製的白附子,去除他積結的痰;用茯神、遠志、石菖蒲和硃砂,安撫他的精神;用麝香通利他的心竅。我用野豬的心頭血,和神麴糊成米粒大小的藥丸,用燈心草煮的湯送服。治療了半年,他的病再也沒有復發。我又為他灸風池穴(腦後風府兩旁)。

龔子才治一小兒,瘛瘲啼叫,額間青黑,此驚風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柴胡、鉤藤鉤,啼叫漸緩。更加當歸,二劑而安。

白話文:

龔子才治療一個小兒,患有驚風,不停啼哭,額頭青黑。這是驚風導致肝木旺盛,剋制脾臟,引起腹痛。

一開始,他使用六君子湯,加入木香、柴胡、鉤藤鉤。小兒的啼哭逐漸緩解。後來,又加入當歸,兩劑藥後,小兒安好了。

一小兒沉困發熱,驚搐不乳。視其脈紋如亂魚骨,此風熱急驚之症也、先用抱龍丸少許,卻風化痰。後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壯脾平肝,遂熱退驚定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兒高燒不退,抽搐不肯吃奶。我看他的脈象像亂糟糟的魚骨頭,這肯定是風熱導致的急驚症。我首先用了一點抱龍丸,驅風化痰。之後又用了六君子湯,再加了柴胡,以壯脾胃,平抑肝氣。這樣,他的熱度退了,抽搐也停止了,病就好了。

周必大《二老堂雜誌》云:開元錢最治小兒急驚,以水磨服少許神效。余意小兒心受熱而發驚,肝生風而發搐,蓋木邪侮土,用金制木之義耳,似亦有理。(《續醫說》。)

白話文:

周必大在《二老堂雜誌》中說:開元錢最能治療小孩子的急驚風,用清水研磨服下少許即可有奇效。我認為小孩子的驚風是由心受熱引起的,肝臟生風導致抽搐,這可能是木邪侵犯土,用金屬制約木氣的道理吧,似乎也有道理。(出自《續醫說》)

王叔權云:澧陽有士人之子,驚風后,頂腫,醫以半夏、南星為細末,新水調敷而愈。若灸則宜灸前頂等穴云。(《資生經》。)

白話文:

王叔權說:澧陽(地名)有一位讀書人的兒子,驚風後頭頂腫脹,醫生用半夏、南星磨成細末,用新水調和後敷在患處而痊癒。如果要用灸法治療,則應該灸前頂等穴位。

薛立齋治舉人杜克宏子,發熱抽搐,口噤痰湧,此肝膽經實火之症,即急驚風。先用瀉青丸一服,又用六味丸二服,諸症頓退。乃以小柴胡湯,加芎、歸、山梔、鉤藤而安,卻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白話文:

薛立齋治療舉人杜克宏的兒子,症狀為發熱、抽搐、口齒緊閉、痰液湧出,這是肝膽經實熱導致的急驚風。先服用了瀉青丸一次,再服用了六味丸兩次,各種症狀立即消失。隨後又使用小柴胡湯,加入芎藭、當歸、山梔、鉤藤而痊癒,最後使用補中益氣湯徹底治癒。

冬官朱小溪子,項間結核,面色萎黃,肌體消瘦,咬牙抽搐,頭搖目札,此肝木克脾土也。用六君子湯、九味蘆薈丸,治之而愈。

白話文:

冬季行政官朱小溪的公子,脖子上長了結核,面色萎黃,身形消瘦,牙關緊咬,抽搐不已,頭部搖晃,眼睛異常突出,這是肝木剋制了脾土所致。使用六味地黃丸和九味蘆薈丸治療,最終痊癒。

儒者王文遠子,患瘰癧,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藥,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而致急驚風也。遂用加味小柴胡加鉤藤、山梔、芎、歸一劑,又以六味丸料加五味、麥冬,煎服而安。

白話文:

儒家學者王文遠先生,得了瘰癧,痰液過多,發作時四肢抽搐。他服用了清熱燥濕、含有金石成分的中藥後,手腳抽筋。這是因為肝血再次受到損傷,導致了緊急的驚風。於是,他改用加強版的「小柴胡湯」,裡面額外添加了鉤藤、山梔、紅花、當歸。此外,他還服用「六味丸」的材料,加上甘草、麥冬,煎服後病情得到緩解。

奚氏女六歲,忽然發驚,目動咬牙,或睡中驚搐,痰涎湧盛,乃肝木剋制脾土,不能攝涎而上湧也。當滋腎水,生肝血,則風自除,痰自消,遂用六味丸而愈。

白話文:

奚氏的女兒六歲時,突然發作癇疾,眼睛不停轉動,牙齒緊咬,有時在睡夢中抽搐,痰液像潮水般上湧,這是因為肝木剋制脾土,導致脾土不能收攝津液,所以津液上湧。應該滋養腎水,生發肝血,這樣風邪自然消除,痰液自然消散。於是使用了六味丸醫治,孩子病就好了。

薛鎧(立齋父。)治一小兒,七歲,患急風將愈,而發熱驚悸。或用祛風化痰之劑,更加驚搐,吐痰喘嗽,腹膨少食惡寒。又用抱龍丸等,加大便似痢。寒熱往來,殊類風症。視之,以為脾氣虧損,諸經無所資養而然。用四君子湯,少用升麻、柴胡以升補陽氣而愈。

白話文:

薛鎧(薛立齋的父親)治療一名七歲小兒,患有急性風症,即將痊癒時,卻發燒驚悸。有的醫生用祛風化痰的藥,結果驚搐加劇,吐痰喘咳,肚子脹大,食慾不振,怕冷。又有的醫生用抱龍丸等藥,導致大便像痢疾一樣。寒熱交替,非常像風症。薛鎧診察後,認為是脾氣虛損,各經絡得不到營養所致。於是使用四君子湯,稍加升麻、柴胡來提升陽氣,最後小兒痊癒。

萬密齋曰:一小兒驚風后,右手強硬,五指拳曲,不能舉物,兼口角涎流,語言謇澀,此脾有濕痰,脾不足而肝木乘之,不可治也。

白話文:

萬密齋說:一個小孩子在發了驚風後,右手硬得像鐵,五指握拳彎曲,無法拿東西,而且嘴角流口水,說話結巴,這是因為脾臟有濕痰,脾臟虛弱,肝木旺盛造成的,這種情況無法治療。

高鼓峰治呂坦人子,生甫數月,忽急驚風,抽搐直視,發熱不乳。醫以抱龍丸及羌活、防風、薄荷、殭蠶等作煎調服。坦人商於高,高曰:誤矣,此脾土虛而肝木盛也。急用五味異功散(補脾。)加煨姜(制肝,)進之,少頃熟睡,微汗熱退而乳。

白話文:

高鼓峯醫生治療呂坦人的兒子,小孩生下幾個月,突然得了急驚風,抽搐、直視、發燒不吃奶。其他醫生用抱龍丸和羌活、防風、薄荷、殭蠶等煮成湯藥給小孩服用。呂坦人找高鼓峯商量,高鼓峯說:「錯了,小孩是脾土虛弱而肝木旺盛導致的。趕快用五味異功散(補脾)加入煨姜(制肝)給小孩服用。」不久小孩就熟睡了,微微出汗,高燒退了,也能喝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