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八·小兒科 (7)
卷二十八·小兒科 (7)
1. 暑
繆仲淳治高存之次子,童時,夏月身熱十晝夜,止飲白虎湯。諸醫汗之不解,以麻仁丸下之熱如故。繆診曰:此傷暑也,白虎湯是其本方。因誤汗下虛甚,加人參三錢,一劑微汗,瞑眩,少頃熱解。更疏一方,防其瘧痢,乃用人參二錢,兼健脾清暑導滯之劑。未幾瘧作,如方飲之,瘧止,痢又作。
白話文:
繆仲淳治療高存之的次子。幼年時,在炎熱的夏季,連續十天發燒,只喝白虎湯。其他醫生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但病情不減,用麻仁丸瀉下熱氣,情況依然。繆仲淳診斷後說:這是傷了暑氣,白虎湯是治療的根本。因為之前不當的發汗和瀉下,導致體虛嚴重,因此加三人參三錢,一劑藥下去,微微出汗,頭暈目眩,過了一會兒,熱氣退了。又開了一個方子,預防瘧疾和痢疾,用人參二錢,兼具健脾、清暑、導滯的功效。不久,瘧疾發作,按照方子服用,瘧疾止住了,但痢疾又發作了。
存之不得已於生脈散中加益元散飲之,兒尫羸甚,痢少減。數日後,仲淳復至,語之故。曰:生脈益元散得之矣。不診而諦視兒,問靡甘否?曰:甘。繆曰:病去矣。存之問故?曰:視兒目光炯炯,且飲食味甘,是精神已王,胃氣轉矣。尋果脫然起。
白話文:
因為存之沒辦法,只好在生脈散中加入益元散給小男孩喝。過了好幾天,仲淳又過來了,存之告訴他這件事。仲淳說:「生脈益元散是我給你的。」他沒有替小男孩看病,只仔細地觀察,然後問小男孩:「東西有沒有味道?」小男孩回答:「有味道。」仲淳說:「病好了。」存之好奇地問為什麼,仲淳回答:「我看小男孩的眼神清澈,而且吃的東西有味道,說明他的精神已經好轉,胃氣也恢復了。」後來,小男孩果然完全康復了。
臧玉涵子歲半,盛夏咳嗽。七日,因浴受驚,又傷食,大熱倦頓,三日不敢與藥,目翳唇焦舌乾。仲淳曰:此暑病也。當與白虎湯。曰:腹瀉,石膏無害乎?曰:先以天水散探之。服二錢,少頃,藥夾痰而吐,微汗身涼。黃昏復熱,又以天水散二錢,不效。仲淳曰:其為暑症無疑,當以白虎湯加人參。
白話文:
小名叫玉涵的孩子,一歲半大,在盛夏時節咳嗽。到了第七天,因為洗澡時受到驚嚇,又吃壞了東西,發了高燒,疲倦不堪,三天不敢吃藥,眼睛發花,嘴脣焦黑,舌頭乾涸。
醫師仲淳說:「這是暑熱症。應該給他服用白虎湯。」
有人問:「他腹瀉,服用石膏不會有影響嗎?」
仲淳說:「先用天水散探探他的情況。」
孩子服用了二錢天水散,不久,藥物夾雜著痰液從口中吐出,身上微微出汗,體溫也下降了。
到了黃昏,孩子又發燒了,再服用二錢天水散,卻沒有效果。
仲淳說:「他肯定是得了暑症,應該服用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
因兒患肺熱,且止。再診之,曰:暑邪客於皮膚分肉,有熱無寒,是為癉瘧,斷當用白虎湯。連服二劑,不效,鼻露眼開,口不納氣,勢甚急危。曰:此症氣不足勝邪也。刺瘧論云:凡瘧,先時一食頃,乃可治,過時則失之也。又云: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
白話文:
由於孩子有肺熱,而且不能停止。再次診斷後,他說:暑熱之邪氣侵犯皮膚和肌肉,有熱但沒有寒氣,這是癉瘧,必須使用白虎湯。連服了兩劑藥,卻沒有效果,鼻子和眼睛露在外面,嘴巴不能吸氣,情況非常緊急。他說:這症狀是氣不足以勝過邪氣造成的。《刺瘧論》上說:所有瘧疾,在發作前的一頓飯時間,才能治療,過了時間就錯過了。又說:沒有發燒發燙的熱,沒有混濁的脈象,沒有淌淌的汗水,都不能刺。
意者,服藥不得時耶。將前藥並劑煎,露一宿,雞鳴溫服之,病頓失。不須調補,精神漸復,以此知察病望氣及服藥之貴及時也。蔣千宮第五子,一歲,傷暑發熱,服此藥(驚風之帖。)十餘日,驚搐危殆。又進臘丸等,死去矣。予察其誤中於藥,以補脾湯加減治之,立愈。
(《慈幼篇》。)
白話文:
可能是因為服用藥物不適時。將前面的藥物混合煎煮,放置一夜,天亮後溫服,病情馬上消失。不需要調理補養,精神逐漸恢復,由此得知察看病情、觀察氣色以及服藥按時的重要性。
蔣千宮的第五個兒子,一歲大時,因中暑發熱,服用了這個藥方(驚風的方劑)。十幾天後,驚厥抽搐,危在旦夕。又服用了臘丸等藥物,病情惡化而死。我檢查後發現他誤服了藥物,用加減補脾湯治療,立即痊癒。
2. 傷食
陸道仙治一兒,多食果,腹脹,醫罔效。先取桂、麝、瑞香三味為丸,服之立愈。(《平湖縣誌》。)
白話文:
陸道仙治療了一個小孩,這個孩子因為吃太多水果導致腹部脹滿,其他醫生都治不好。他先取了肉桂、麝香和瑞香三種材料製成藥丸,給孩子服用後立刻就好了。
龔子才治一小兒,食粽後,咬牙欲吐,頃刻,腹脹昏憒,鼻青黃赤。此脾土傷而心肝動,食積發厥也。先令以雞翎探吐,出酸物,頓醒。節其飲食,勿藥而愈。
白話文:
龔子才治療一個小孩,吃了糉子後咬緊牙關想吐,一會兒,肚子脹脹昏昏沉沉,鼻子青黃帶赤。這是脾胃受傷,心肝受到影響,食物積滯導致厥症。先讓他用雞毛探吐,吐出酸性食物,頓時清醒。節制飲食,不用藥物也能痊癒。
一小兒好吃粽,成腹脹痛,用白酒麴末,同黃連末為丸,服之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很愛吃糉子,但吃了後肚子脹痛,於是用白酒麴末和黃連末製成丸藥,服用了後就痊癒了。
一小兒因停食脹痛,服峻利藥後,患瘧,日晡而作。此元氣下陷,以補中益氣湯治之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兒因為消化不良而腹痛,服用強力瀉藥後,得了瘧疾,每到下午就會發作。這是因為元氣下陷所致,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後得到痊癒。
高鼓峰治吳章成弟,八歲,發熱悶亂,大便不通。醫作感冒治。高曰:此得之傷食,因發散太過,遂成虛熱,兼風藥燥血,故不便耳。(名言當玩。)先以六味飲加肉蓯蓉三錢飲之,下黑矢數十枚。繼以補中益氣湯數劑,而諸症悉除。
白話文:
高鼓峯大夫看診一名叫吳章成的孩子,八歲,發燒、煩悶、大便不通。其他醫生將他當成感冒來治。高鼓峯說:這是因為吃壞東西引起的,再加上用藥發散太過,所以變成虛熱,加上藥性燥熱傷血,因此才大便不通(這句話值得細細琢磨)。
先用六味飲加上肉蓯蓉三錢給他喝,他排出了好幾十顆黑色便便。接著再給他服了幾劑補中益氣湯,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
薛立齋治一小兒,傷食,發熱面赤。或用養胃湯加枳實、黃連、山楂治之,更加腹脹,午後發熱,按其腹不痛。此飲食雖化,脾胃復傷,用六君子湯,數劑而愈。
白話文:
薛立齋醫生治療了一個小孩,因傷食而發熱、臉紅。有些人用養胃湯加上枳實、黃連、山楂來治療,但病情反而加重,腹脹更嚴重,下午發熱,按壓腹部卻不痛。這是因為食物雖然已經消化了,但脾胃仍然受傷。用六君子湯,服用了幾劑後,小孩就痊癒了。
一小兒傷食發熱,嘔吐面赤,服消導清熱之劑,飲食已消,熱赤如故。曰:此胃經虛熱耳。用四君子湯加升麻、柴胡各二分,四帖而痊。
白話文:
一個小孩子飲食不節制導致發燒,還伴有嘔吐和臉紅的症狀。服用瞭解消食積和清熱的藥物後,飲食已經消退了,但是發燒和臉紅的症狀依舊沒有消退。於是醫生說:這是因為胃經虛弱導致的餘熱。於是使用四君子湯加升麻和柴胡各二分,連續服用四帖後痊癒。
一小兒傷食,發熱面赤,抽搐,嘔吐,氣喘吐痰,以飲食傷脾發熱,肺氣虛弱所致耳。用六君子湯,加炒黑黃連、山梔各二分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因為飲食不當而傷了脾胃,導致發燒、臉紅、抽搐、嘔吐,以及氣喘和咳痰。這些症狀主要是由於飲食傷脾,導致肺氣虛弱所造成的。可以使用六君子湯,並添加炒黑黃連和山梔各二分,這樣就能治癒他的病。
一小兒飲食停滯,服消導之劑。曰:此脾胃氣虛,不能克化也,法當調補為善,若數用克伐之劑,脾氣益傷,飲食愈停矣。已而腹內又結一塊,寒熱潮熱,食少作渴,大便不實,用四君子湯,飲食漸增。又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白話文:
一個小孩飲食停滯,服用了消導的藥。醫生說:這是脾胃氣虛,不能消化食物,應該以調補為主。如果反覆使用消導的藥,會讓脾氣更虛,飲食更加停滯。後來,孩子腹內又結了一個塊狀物,出現寒熱交替、口渴、食慾不振、大便不實的症狀。使用四君子湯後,飲食逐漸增加。又使用補中益氣湯,最終康復。
萬密齋治孫監司女,病後誤食菱角傷脾,面腫而喘,用錢氏異功散,加藿香葉以去脾經之濕,紫蘇葉以去肺經之風,一劑而安。
白話文:
萬密齋醫治孫監司的女兒,她生病後誤食菱角傷了脾,臉腫且喘,使用了錢氏異功散,並加上藿香葉來去除脾經的濕氣,紫蘇葉來去除肺經的風氣,一劑之後便痊癒。
外甥女有食積脾虛病,痘後又傷食,甚瘦,腹脹不喜食,用胃苓丸方加枳實、炒神麯、麥芽、青皮,作丸服之。
白話文:
外甥女患有食積和脾虛,出痘後又飲食不當,導致體型消瘦、腹部脹氣,食慾不振。於是使用胃苓丸,再加入枳實、炒神麴、麥芽、青皮,製成丸劑服用。
一兒因傷食,腹痛脹,醫下之而愈。又傷食腹脹,醫再下之。曰:非其治也,誤殺此兒,果半年而死。或問故。曰:凡飽食傷胃而脹,宜消導之,脾虛不能消食而脹,宜補之以助其傳化。醫者不察,乃一下再下,致腹大無紋,臍突背平,脾腎皆傷,不死何俟?
白話文:
有個孩子因飲食不節制,腹痛脹氣,醫生用瀉下藥治療,病就好了。再次因為飲食不節制腹脹,醫生又使用瀉下藥。醫生說: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會害死這個孩子,果然半年後孩子就死了。有人問為什麼。醫生說:凡是吃太多食物,傷到胃而脹氣,應該用消導藥來治療;脾氣虛弱,不能消化食物而脹氣,應該用補藥來幫助脾胃運化。醫生沒有搞清楚原因,反復使用瀉下藥,導致肚子變大,沒有紋路,肚臍凸出,背部平坦,脾和腎都受到傷害,不死還能等什麼呢?
王閒一子周歲,因食豬肉受傷,肢體瘦削,使人求藥。問其詳,乃食積疳,此有餘病也。與脾積丸五粒,教以豬肉湯吞下,果下一塊,如小指大,涎沫裹之而出,頓安。
白話文:
王閒的兒子周歲了,因為吃了豬肉而受傷,四肢消瘦。有人求藥,詢問詳細情況後得知,是食物積滯化疳,這是屬於過剩的疾病。我給了他五粒脾積丸,教他在豬肉湯中吞服。果然吐出了一塊東西,有小指頭那麼大,外面包裹著黏液,吐出後就立刻安好了。
馬銘鞠治華氏子,連食冷鴨子二枚,午間,又縱恣飲食,更余病發,上不吐,下不瀉,胸腹脹滿,目閉,氣喘身熱。按其胸腹,則雙手來護。曰:食也,鴨子黃閉氣,得水則化,今尚在胃口。急索大棗數枚,煎湯入砂仁錢許,以通其氣。兒渴,頓飲碗許,氣漸通,目開,手足亦漸流動。再煎飲之,夜半吐瀉交作,次日而愈。
白話文:
馬銘鞠醫治華家的兒子。華兒連續吃了兩個生鴨子,中午又大吃大喝,到了傍晚就發病了:既不嘔吐,也不瀉肚,胸腹脹滿,眼睛閉著,氣喘發燒。馬銘鞠按壓他的胸腹,華兒就雙手護住。馬銘鞠說:「病因是食物,生鴨子性涼滑,塞住氣機。現在鴨子還在胃裡,只要用點水就能化解它。」於是,他馬上找了幾顆大棗,煎湯加入少量的砂仁,給華兒服用以順通他的氣機。華兒很渴,一口氣喝了一碗,氣機逐漸通暢,眼睛也睜開了,手腳也開始動彈。馬銘鞠又煎了一碗給他喝,到了半夜,華兒開始嘔吐和瀉肚,第二天就痊癒了。
立齋治楊錦衣子,十歲,腹脹痛,服消導藥不應。彼以為毒,請診其脈,右關沉伏,此食積也。河間云: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皆脾病也。審之,果因食粽得此,以白酒麴,熱酒服而愈。
白話文:
(名醫)立齋為楊錦衣的兒子(年僅十歲)治病。男孩腹脹疼痛,服用消導藥沒有效果。立齋認為是中毒,便請診脈象,發現右關脈沉伏,這是食物積滯所致。河間醫家說:吃了東西就嘔吐,胃脘部疼痛,再加上身體疼痛難以移動,腹脹經常打嗝,舌根僵硬,服用藥物後感覺氣機暢快,逐漸衰退,這些都是脾胃疾病的症狀。立齋仔細診察,得知男孩是因為吃了糉子才得病,於是讓他服用白酒麴,用熱酒送服,結果病就好了。
張子和曰:舞水一富家,有二子,長者年十三,幼者年十一,好頓食紫櫻一二斤,每歲須食半月。後一二年,幼者發肺癰,長者發肺痿,相繼而死。張常嘆曰:人之死,生命耶,天耶。古人有詩,爽口味多終作疾,真格言也。天生百果所以養人,非害人也。然而富貴之家,失教縱欲,遂至於是。
白話文:
張子和說:舞水有一個富裕人家的兩兄弟,哥哥十三歲,弟弟十一歲,他們都愛吃紫櫻(一種野果),每次可以吃一兩斤,每年都要吃上半個月。幾年後,弟弟得了肺癰(肺部膿腫),哥哥得了肺痿(肺結核),相繼去世。張子和常常感嘆說:人的生死,是註定的嗎,還是天命呢?古人有詩說,喜歡吃爽口美味的東西,最後大多會得病,這真是至理名言。上天賜予各種果實是用來滋養人體的,不是用來害人的。但是那些富貴人家,不懂得教育子女,縱容他們的慾望,才會導致這種後果。
吳振公次女四歲,傷食吐瀉,發熱發顫。予謂此女多食瓜果,致臟氣不行,釀成濕熱。既經吐瀉,濕去,熱留臟腑之中,無陰相養,故變成風象。為定參、朮、半夏、砂仁、乾薑、厚朴、歸、苓一方。某醫謂弱齡女子,豈得服參、術?遂易他藥,服至五日,人事昏沉,頭偏睛露。復延治,以溫中補脾救之立蘇。(《慈幼篇》。)
白話文:
吳振公的小女兒四歲時,因吃太多食物而腹瀉、嘔吐,且發燒、發抖。我認為這個女孩吃了太多瓜果,導致臟腑氣血運行不暢,形成濕熱。由於已經嘔吐腹瀉,濕氣排出,但熱氣仍留在臟腑中,沒有陰氣滋潤,因此轉變為風象。所以我開了一副藥方,裡面有黨參、白朮、半夏、砂仁、乾薑、厚朴、生地黃、茯苓。但另一位醫師認為這麼小的女孩怎麼能服用黨參、白朮?於是改用其他藥物。結果服用五天後,女孩神志昏沉,頭歪向一邊,眼睛外露。再次找我治療,我用溫陽補脾的藥物救治,女孩立刻好轉。(《慈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