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七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9)

1.

一婦人勞役傷食患瘧,或用消導止截,飲食少思,體瘦腹脹。以補中益氣,倍參、耆、歸、朮、草、當歸,加茯苓、半夏各一錢五分,炮姜五分,一劑頓安。前藥炮姜用一錢,不數劑全愈。

朱丹溪治浦江洪宅一婦人病瘧,間兩日而發,飲食絕少,經脈不行,已三月矣。診其脈,兩手並無。時正臘月,極寒,議作虛寒治之,遂以四物湯加吳茱萸、附子、神麯為丸與之。朱自以處方未當,次早,再求診之,見其梳妝無異平時,言語行步並無倦怠。朱驚曰:前藥誤矣。

經不行者,非無血也,為痰所礙而不行也。無脈者,非血衰少而脈絕,實乃積痰生熱,結伏而脈不見爾。當作實熱治之,遂以三花神祐丸與之。旬日後,食稍進,脈亦稍出。一月後,六脈俱出,但帶微弦,瘧尚未愈。因謂胃氣既全,春深經血自旺,便自可愈,不必服藥。教以淡滋味,節飲食之法,半月而瘧愈,經自行矣。

(以丹溪之才,而如此虛心,如此細心,真可為後世法。)

一男子患瘧,久而腹脹,脈不數而微弦,重取則來不滑利,輕又皆無力。遂與三和湯,令於方中倍加白朮,入薑汁服之,數服而小便利一二行,腹稍減。隨又小便短少,作血氣兩虛,於前藥中入人參、牛膝、歸身,作大劑服,四十餘帖而愈。

一人久瘧,先間日,後一日一來,早晚不定,皆腎不納氣故也。用人參、茯苓、半夏各一錢,丁香、五味子各五分,益智、甘草各三分,姜水煎服。

王宇泰治蔣先生牝瘧。眾醫因身疼寒甚,欲用桂、附。曰:溽暑未衰,明系邪熱,安可溫也?經曰,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慄鼓頷,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疼,三陽俱虛則陰氣勝,斯骨寒而痛。寒生於內,則中外皆寒。此寒乃陰陽交爭,非真寒也。遂以柴胡、羌活、防風、升麻、葛根以升接三陽,以桃仁、紅花引入陰分而取邪氣出還於陽分,以豬苓分隔之,使邪不復下,一服而愈。

又治劉令君患瘧,而洞泄不止,以交加飲子,一劑而愈。

一人患三日瘧,久而不愈,飲食不思,口不知味,熱多寒少,用人參、黃耆、柴胡、半夏、茯苓、當歸各一錢,黃芩七分,甘草、青皮各五分,薑、棗煎服。

又治一老嫗患瘧,因年高懼其再發,欲截。曰:一劑而已,亦甚易,焉用截為?遂以羌、防、柴、葛、升麻,升陽氣使離於陰;知母、石膏、黃芩,引陰氣下降,使離於陽;以豬苓之淡滲,分利陰陽,勿使交併;以山甲引之,甘草和之。一劑而愈。(此與李士材治楊太史一案合轍,其方大同小異。)

治一老婦夜瘧,瘧作時,大小便俱下血,飲食不進,危甚。此邪熱在於血分,故夜作發。血得熱而妄行,故便血。以桂枝桃仁湯,去血中之邪,一劑而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因勞累傷食而患瘧疾,曾試圖用消導的方法止住病情,但飲食減少,食慾不振,身體消瘦,腹部脹滿。醫生於是採用補中益氣的方法,加倍使用人參、黃耆、生地、白朮、蒼朮、當歸,再加入茯苓、半夏各少許,炮薑少許,一劑藥就痊癒了。之前使用的炮薑用量較多,但幾劑藥後就完全好了。

朱丹溪治療浦江洪宅一位婦女患瘧疾,瘧疾每隔兩日發作一次,飲食極少,月經停閉,已持續三個月。診脈時,兩手都沒有脈象。當時正值臘月,天氣寒冷,朱丹溪認為是虛寒證,便用四物湯加吳茱萸、附子、神曲作成丸藥給她服用。但朱丹溪自覺處方不對,第二天早上,再次診治,發現病人梳妝打扮與平常無異,說話行動也沒有倦怠之感。朱丹溪驚訝地說:之前的藥方錯了。

月經停閉,並非沒有血,而是痰阻經脈所致。沒有脈象,也不是血衰少而脈絕,而是積痰生熱,阻塞脈絡,所以摸不到脈。應該用治療實熱的方法,於是給病人服用三花神祐丸。十天后,病人食慾略增,脈象也略微出現。一個月後,六脈都出現了,但脈象略微弦細,瘧疾還沒痊癒。朱丹溪認為胃氣已恢復,春天將至,經血自然會旺盛,瘧疾自然會好,不必再服藥。他教病人吃清淡的食物,節制飲食,半個月後瘧疾痊癒,月經也自行恢復了。(以丹溪的才能,卻如此虛心謹慎,真是後世醫生的好榜樣。)

一位男子患瘧疾,很久了,腹部脹滿,脈搏不數而略微弦細,用力按壓脈搏才感覺到,但按壓輕則感覺不到。醫生於是給他服用三和湯,並加倍白朮,用薑汁送服。服藥幾劑後,大便略通,腹部脹滿有所減輕。隨後小便減少,呈現氣血兩虛的症狀,醫生就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人參、牛膝、熟地黃,加大劑量服用,服藥四十多劑後痊癒。

一個人長期患瘧疾,一開始是間日瘧,後來變成每日發作一次,早晚不定,都是因為腎臟不能納氣所致。醫生用人參、茯苓、半夏,丁香、五味子,益智仁、甘草,用薑湯煎服。

王宇泰治療蔣先生的瘧疾。其他醫生見病人渾身疼痛、寒邪很重,想要用桂枝、附子溫經。王宇泰說:濕熱之邪尚未消退,明顯是邪熱,怎麼可以溫熱呢?經書上說,陽氣亢盛則陰寒內盛,陽明虛弱則寒慄、張口,巨陽虛弱則腰背頭項疼痛,三陽皆虛則陰氣盛,因而骨骼寒冷疼痛。寒邪由內而生,則內外皆寒。這種寒邪是陰陽交爭所致,不是真正的寒邪。於是用柴胡、羌活、防風、升麻、葛根來提升三陽之氣;用桃仁、紅花引導陰邪之氣外出,回到陽分;用豬苓分隔陰陽,防止邪氣再次下注。一劑藥就痊癒了。

又治療劉令君患瘧疾,並伴有持續腹瀉,用交加飲子一劑就痊癒。

一個人患三日瘧,很久沒好,不想吃東西,口裡沒滋味,發熱多而發冷少,醫生用人參、黃耆、柴胡、半夏、茯苓、當歸,黃芩,甘草、青皮,生薑、大棗煎服。

又治療一位老婦人患瘧疾,因年紀大擔心病情再次發作,想用藥物截斷瘧疾。醫生說:只要一劑藥就行了,很簡單,何必用截瘧的方法呢?於是用羌活、防風、柴胡、葛根、升麻提升陽氣,使之離開陰分;用知母、石膏、黃芩引導陰氣下降,使之離開陽分;用豬苓淡滲利水,分隔陰陽,防止陰陽相交;用穿山甲引藥,用甘草調和。一劑藥就痊癒了。(這個病例與李士材治療楊太史的病例相似,藥方也大同小異。)

治療一位老婦人的夜瘧,瘧疾發作時,大小便都排出血液,飲食不進,病情危急。這是邪熱在血分,所以夜間發作。血液受熱而妄行,所以便血。用桂枝桃仁湯清除血中邪熱,一劑藥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