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七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3)

1.

裕民坊民家淘井,得一瓦枕,枕上有一符,符下有驅瘧二篆字,相傳為諸葛武侯所制,病瘧者枕之即愈。彼此轉相借用,遂為鄰人所匿,因訟於官,亦不能得。(《續金陵瑣事》。)

陸養愚治崔鹽院,八月間患瘧,日一發,治療十日不愈。崔曰:此病或煎藥一二劑,或丸藥一服,未有不止者。今服藥一二十劑,而病發轉劇,何醫之無良也?醫者承風進診,曰:前日內外之邪尚重,未敢即截,今邪已去,可以截矣。因進丸藥一服,服之嘔惡移時,明日果愈。

但飲食無味,口每干苦,甫三日而復作。陸診時,正值寒戰,床帷俱動,面赤戴陽。(戴陽二字欠妥。)汗泄不止,身熱如火,其脈洪數無倫,沉按則駛。(瘧發時脈亦難憑。)曰:此熱瘧也,與三黃石膏湯。乃謂瘧門不載,仍進前丸一服,嘔吐不止。至巳午時,瘧發更甚,熱竟日不退。

再召診,因思兩番丸藥,胃氣重傷,且脈較前更弱,不可純作實熱治矣。以白虎湯合建中、生脈之半投之,一夜二劑,嘔噦即止,明日瘧不發矣。以清氣養榮湯,調理而安。(按:面戴陽而脈無倫次,則似理中症矣。乃作實熱而與三黃石膏,其說不無可議。戴陽症,下虛上實,脈洪數無倫,沉之則虛微或無,乃其候也。

今身熱汗出,脈洪數而沉,按則駛,是浮沉俱有力,正陽明大熱之症。其面赤者,乃胃熱熏蒸所致,非戴陽也。案中竟以戴陽為面赤之稱,原屬稱名之誤。魏君又泥其說,而以為似理中症,亦未免拘文牽義矣。)

朱遠齋醫名藉甚,與陸莫逆交,歸安令聞其名,屢召不赴,借事系之獄,欲斃之杖下。邑紳十餘輩為請,竟不釋。其妻奔號求救,陸亦無計可施。適按臺巡湖患瘧,醫治無效,召陸診,陸喜曰:機在是矣。視其脈,兩寸關浮數微弦,按之極弱,兩尺沉按緊小。其症不發時,亦倦怠,身常熱,有汗,飢而痞悶,不敢食,小腹脹急,大便欲行不行者已七八日。發時戰慄,身極熱,煩渴躁擾,且喘急之甚。

前醫初與發表,後以痞悶,用二陳、青皮、草果燥熱之品,常山亦私用而不應。審其平日極喜厚味,病後禁絕,惟日啖干糕數枚,夫滋潤不進,腸胃已干,重以風熱燥削之劑,安得不痞滿燥結乎?因思此症,乃腸實胃虛,若以丸劑通其下結,以煎劑補其中虛,可立已。然必徐為之,方可為遠齋地。

乃曰:病無大害,第勢正猖獗,必數日方可衰其半,十日則全愈矣。促進藥。曰:此時病將發。經云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為其病逆,未可治也。既定,以清氣養榮湯進之,令以火肉進粥二碗。大便未行,以蜜導出燥矢數枚。次日瘧減十之三,再進前湯二劑,已減十之六七。

白話文:

[瘧]

裕民坊有戶人家在挖井時,得到一個瓦枕,枕頭上貼著一張符咒,符咒下面刻著「驅瘧」兩個篆字,相傳是諸葛亮所制,患瘧疾的人枕著它就能痊癒。鄰里之間互相借用,後來被鄰居藏匿起來,因此鬧上了官府,最終也沒能拿回來。

陸養愚在治療崔鹽院時,崔鹽院在八月間患上瘧疾,每天發作一次,治療了十天也不見好轉。崔鹽院說:「這種病,不管是煎藥一兩劑,還是丸藥一服,沒有一次不能治好的。現在已經服用藥物一二十劑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這醫生也太不好了吧!」醫生承風再次來診脈,說:「前幾天體內外邪氣還很重,不敢立即切斷病根,現在邪氣已經消退,可以治本了。」於是開了一服丸藥,崔鹽院服藥後嘔吐不止,過了很久才停止,第二天果然痊癒了。

但是,他吃東西沒有味道,經常感到口乾舌苦,三天後瘧疾又復發了。陸養愚診脈時,正值崔鹽院寒戰,床帳都跟著搖動,臉色發紅(戴陽二字用詞不當),汗流不止,身體像火一樣熱,脈搏洪數異常,按下去脈搏又很快。(瘧疾發作時脈象也不容易判斷。)陸養愚說:「這是熱瘧,用三黃石膏湯。」認為瘧疾的治療方法書中沒有記載,又開了一服之前的丸藥,崔鹽院嘔吐不止。到了巳午時分,瘧疾發作得更厲害了,高燒了一整天也沒退。

再次診脈,陸養愚考慮到之前兩次服用丸藥,已經嚴重損傷了胃氣,而且脈象比之前更弱了,不能單純地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了。於是用白虎湯合建中、生脈湯的一半劑量給他服用,一夜服用兩劑,嘔吐才停止,第二天瘧疾就不再發作了。然後用清氣養榮湯調理身體,使他康復。(按:臉色發紅而脈象紊亂,看起來像是理中湯的病症。卻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這種說法有些值得商榷。戴陽症是下焦虛寒上焦實熱,脈搏洪數紊亂,按下去就虛弱或摸不到脈,這是它的症狀。現在身體發熱出汗,脈搏洪數,按下去又很快,這是浮沉都有力的表現,正是陽明大熱的症狀。臉色發紅,是因為胃熱熏蒸造成的,不是戴陽症。文中竟把戴陽當作臉色發紅的稱呼,原來是名稱上的錯誤。魏君又拘泥於此說法,認為像理中湯的病症,也是過於拘泥於文字了。)

朱遠齋醫術高明,與陸養愚交情深厚,歸安縣令聽說了他的名聲,多次請他出診,他都拒絕了,縣令就借故把他關進監獄,想把他打死。縣裡十多位紳士為他求情,縣令還是不放他。朱遠齋的妻子哭著喊著求救,陸養愚也無能為力。恰巧按察使巡視湖區時患上了瘧疾,治療無效,就請陸養愚診治,陸養愚高興地說:「機會來了!」他診脈發現,寸關部位脈象浮數而略弦,按下去非常虛弱,尺部位脈象按下去緊小。朱遠齋不發病時,也感到倦怠,身體經常發熱,出汗,餓了卻覺得胃部脹滿,不敢吃東西,小腹脹滿疼痛,大便七八天不通暢。發病時,先寒戰,然後身體極熱,煩躁口渴,而且呼吸急促。

之前的醫生一開始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後來因為朱遠齋胃部脹滿,就用了二陳湯、青皮、草果等燥熱的藥物,還偷偷用了常山,但都沒有效果。陸養愚仔細詢問後得知,朱遠齋平時非常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生病後就戒掉了,每天只吃幾塊乾糕,營養跟不上,腸胃已經乾燥了,又用燥熱的藥物治療,當然會導致胃脹滿燥結了!陸養愚認為,朱遠齋的病是腸實胃虛,如果用丸藥通利大便,再用湯藥補益中氣,就能很快治癒。但是必須慢慢治療,才能挽救朱遠齋的性命。

於是陸養愚說:「這個病沒有大礙,只是病情正盛,至少需要幾天才能減輕一半,十天就能痊癒。」病情快要發作時,陸養愚說:「《內經》說,沒有刺痛、發熱,沒有渾濁的脈象,沒有濕漉漉的汗,就是病情逆轉,還不能治療。」病情穩定後,陸養愚用清氣養榮湯治療,讓他吃火腿粥兩碗。大便不通,就用蜂蜜引導排出一些乾燥的糞便。第二天瘧疾減輕了三分之二,又服用兩劑清氣養榮湯,瘧疾已經減輕了六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