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七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19)

1. 羸瘦

徐仲光曰:一痘煩熱口渴,能食易化,不作肌肉,此氣血虛乏,心火充甚而乘也。經曰:火炎上則土燥,多食亦飢。治而氣血兼補,單日服五味異功散加黃連、麥冬、知母,雙日服四物湯。亦有治之不應,為毒火爍陰,津液枯涸而死。

一能食枯渴,肌肉不長,精神憔悴,脈來沉緩,此乃脾胃不足。東垣曰: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又曰:脾胃虛寒,則元氣不足,以補中益氣湯加黃連。

一能飲食易飢,不長肌肉,此因胃陽有餘,脾陰不足,故胃食善消。《內經》曰:二陽結,謂之消。二陽者,胃與大腸也。以小異功散加黃連、白芷治之,以瀉二陽之熱也。

一痘後面白唇赤,肌肉羸瘦,皮毛枯槁,潮熱往來,雖食易化,乃疳勞之候,皆由痘後飲食不節,脾胃過傷。東垣曰:脾胃虛弱,則元氣下流,陰火上乘其土位。治宜健脾為主,而兼以清熱之劑,則脾土堅固,氣血滋生,諸症自平。以歸芍四物湯加石斛、麥冬、地骨皮、銀花、柴胡等劑,又六味地黃丸加參、朮、歸、枸杞子、五味子,間服異功散。

一痘後面白無精光,口氣冷,少食羸瘦,乃胃氣虛之候,以六君子湯治之。

一痘如前,兼以便溏腸漏,即用六君加炮薑、木香。

一命門火不能生土,而成是症者,用六味地黃丸。

一痘後漸黃瘦,面腫,身熱肚大,吃泥吃米,此由痘後飲食傷脾,愈而復傷,乃脾疳之候也。治宜養正,而積自除,以肥兒丸治之。(此皆脾陰大傷之候,非燥補之藥所能治也。)

白話文:

羸瘦

徐仲光說:有些人在出痘後,煩熱口渴,能吃東西且容易消化,但肌肉卻不長,這是因為氣血虛弱,心火旺盛而導致的。經書上說:心火(火)旺盛向上則脾土乾燥,即使吃很多東西也還是餓。治療要同時補益氣血,單數日服用五味異功散,再加黃連、麥冬、知母;雙數日服用四物湯。但也有些情況治療無效,因為毒火灼傷陰液,津液枯竭而致死。

有些人能吃東西卻口渴,肌肉不長,精神萎靡,脈象沉緩,這是脾胃虛弱造成的。李東垣說:胃裡有伏藏的邪火在氣分,則能吃東西;脾虛則肌肉消瘦。又說:脾胃虛寒,則元氣不足,可用補中益氣湯加黃連治療。

有些人能吃東西且容易飢餓,但肌肉不長,這是因為胃陽過盛,脾陰不足,所以胃裡的食物容易消化。《內經》說:「二陽結,謂之消」,二陽指的是胃和大腸。可用小異功散加黃連、白芷治療,以瀉去胃和大腸的熱邪。

有些人出痘後,面色蒼白,嘴唇發紅,肌肉消瘦,皮膚乾燥粗糙,潮熱往來,雖然食物容易消化,卻是疳勞的症狀,都是因為出痘後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所致。李東垣說:脾胃虛弱,則元氣下陷,陰火上犯脾土。治療應以健脾為主,同時配合清熱的藥物,這樣脾土就能強健,氣血就能滋生,各種症狀自然就會好轉。可用歸芍四物湯加石斛、麥冬、地骨皮、銀花、柴胡等藥物,再加服六味地黃丸,並加入人參、蒼朮、當歸、枸杞子、五味子,間歇服用異功散。

有些人出痘後,面色蒼白無光澤,口氣冰冷,少食多瘦,這是胃氣虛弱的表現,可用六君子湯治療。

如果像前面所述的情況,還伴有便溏、腸漏,則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炮薑、木香。

如果因為腎陽不足(命門火不能生土)而導致這種症狀,則服用六味地黃丸。

有些人出痘後逐漸消瘦、面腫、身熱腹脹,愛吃泥土和米飯,這是因為出痘後飲食傷及脾胃,病癒後又再次受傷,是脾疳的表現。治療應以養護正氣為主,積滯自然會消除,可用肥兒丸治療。(這些都是脾陰嚴重受損的情況,不能用溫燥的補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