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1)

1.

竇材治一人,病瘧月餘,發熱未退。一醫與白虎湯,熱愈甚。竇曰:公病脾氣大虛,而服寒涼,恐傷脾胃。病人曰:不服涼藥,病何時得退?竇曰:《內經》云:瘧之始發,其寒也,烈火不能止;其熱也,冰水不能遏。當是時,良工莫能措其手,且扶元氣,待其自衰。公元氣大虛,服涼藥退火,吾恐熱未去而元氣脫矣。

因為之灸命關,才五七壯,脅中有氣下降,三十壯全愈。

子和治陳下一人,病瘧三年不愈,止服溫熱之劑,漸至衰羸。求張治。張見其羸,亦不敢便投寒涼之劑,張公原自細心。乃取《內經·刺瘧論》詳之。曰:諸瘧不已,刺十指間出血。正當發時,令刺其十指出血,血止而寒熱立止,咸駭其神。

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診之,兩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內有積也,此是肥氣。病者曰:左脅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作痛,形如覆杯,間髮間止,今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張曰:此痎瘧也。以三花神祐丸五七十丸,以冷水送過五六行,次以冷水止之,冷主收斂故也。

濕水既盡,一二日,煎白虎湯作頓啜之,瘧猶不愈。候五六日吐之,以常山散去冷痰涎水六七次,若翻漿。次柴胡湯和之,間用妙功丸磨之,瘧悉除。

吳中內翰政和丁酉居全椒縣,歲瘧大作,遇寒多熱少,飲食不思。用高良薑麻油炒,乾薑炮,各一兩為末,每服五錢,用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時,熱酒調服。或以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下亦佳。凡救人以百計。張大亨病此甚,欲致仕,亦服之而愈。大抵寒熱發於膽,用豬膽引二姜入膽,去寒而燥脾胃,一寒一熱,所以效也。

(《朱氏集驗方》、《本草綱目》。)

《野史》云:盧絳中,病痁瘧疲瘵,忽夢白衣婦人唸曰:食蔗可愈。及旦,買數梃食之,翌日疾愈。(雄按:此即飲食消息之法。)

夔州譚遠病瘧半年,故人竇藏叟授方,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兩,研勻,米糊和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參湯化服一丸即愈。世人治瘧,惟用常山,砒霜毒物,多有所損。此方平易,人所不知。草窗周密云:此方治瘧,以無根水下,治痢以黃連木香湯下,瘧痢多起於積滯故耳。(雄按:此方甚妙。惜阿魏殊罕真者,但宜為小丸吞服,調化恐臭烈難入於口矣。)

顧寶光善畫,陸溉痛風瘧,久不療,寶光嘗詣溉,遂命筆圖一獅子像於戶外,云:旦夕當有驗。至夜,聞蟋蟀之聲,明日視獅子口,有血淋漓,溉病遂愈。(《姑蘇志》。)

張守淳冬月患三瘧,骫骫一月,延王孝先診,王搖首曰:更十日則不治矣,必用參、附,乃可小減。其父瞿然,縮舌不敢應。王力持前說,服參、附各一錢,乃至二錢,瘧粗損六七,明年初夏始愈。

白話文:

[瘧]

一位醫生治療一位瘧疾患者,病情已持續一個多月,高燒不退。另一位醫生給他用了白虎湯,結果病情反而加重了。竇材醫生說:「這位病人的脾胃元氣大虛,卻用寒涼的藥物,恐怕會傷及脾胃。」病人問:「不用涼藥,病什麼時候才能退?」竇材說:「《內經》說:瘧疾剛發作時,寒邪之盛,烈火也無法阻止;發熱時,冰水也無法抑制。那時候,即使是最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只能扶助元氣,等待病情自然減輕。這位病人的元氣已大虛,再用涼藥退熱,恐怕熱還沒退,元氣就先衰竭了。」於是,他用艾灸命關穴,只灸了五七壯,患者脅下就有氣下降的感覺,灸了三十壯後,病就好了。

另一位醫生治療一位患瘧疾三年未愈的病人,只用溫熱的藥物治療,結果病人越來越虛弱。後來,病人求助於張醫生。張醫生見病人很虛弱,也不敢馬上用寒涼的藥物,他做事一向謹慎。於是,他仔細研讀了《內經·刺瘧論》,上面說:瘧疾久治不愈的,可以刺破十指尖放血。等到瘧疾發作的時候,讓病人放十指尖的血,血止住後,寒熱就立刻停止了,病人也感到很神奇。

有一位男子患瘧疾求醫。醫生診脈後發現,他的兩手脈象都沉而有力,內有積聚,這是肥氣(指腹部脹滿)。病人說:「我的左脅下有脹滿感,腸子也痛,積聚也痛,像個倒扣的杯子一樣,時發時止,已經三年了,我求神拜佛,想盡了辦法,都治不好。」張醫生說:「這是痎瘧(一種慢性瘧疾)。 」於是,他給病人開了三花神祐丸五十七丸,用冷水送服五六次,然後再用冷水漱口止住藥味,因為冷水有收斂的作用。

等到水喝完後,一兩天內,再煎服白虎湯,瘧疾還是沒好。過五六天,再用常山散來去掉寒痰涎水,六七次,如同翻漿一樣。然後再用柴胡湯調理,間或服用妙功丸研磨成末服用,瘧疾就徹底治好了。

吳中一位內翰在政和丁酉年間住在全椒縣,那一年瘧疾大流行,患者多是先感寒後發熱,而且食慾不振。他用高良薑、麻油炒乾薑各一兩,研成末,每次服五錢,用豬膽汁調成膏狀,瘧疾發作時,用熱酒送服。或者用膽汁和藥丸,每次服四十丸,酒送服也很好。他用這種方法救治了很多病人。張大亨也患此病很嚴重,想退休,也用了這個藥方而痊癒了。總之,寒熱之邪發於膽,用豬膽汁引導二薑進入膽經,去除寒邪,並燥濕脾胃,一寒一熱,所以有效。

《野史》記載:盧絳中患瘧疾很嚴重,有一天晚上做夢,夢見一個穿白衣的婦人對他說:吃甘蔗可以治好你的病。第二天早上,他就買了很多甘蔗吃,第二天病就好了。(雄按:這就是飲食療法。)

夔州的譚遠患瘧疾半年,他的朋友竇藏叟給他一個藥方: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兩,研磨均勻,用米糊做成丸藥,皂子那麼大,每次空腹用人參湯送服一丸,就好了。世人治療瘧疾,只用常山,砒霜等毒性藥物,往往損傷身體。這個方子平和易行,卻很少有人知道。(雄按:這個方子很妙,可惜阿魏很難找到真的,最好做成小丸吞服,否則藥味太濃烈,難以下嚥。)

顧寶光善於繪畫,陸溉患痛風兼瘧疾,久治不愈,顧寶光去看望他,就拿起筆在門外畫了一隻獅子,說:明天早上就會有效果。到晚上,聽到蟋蟀的叫聲,第二天一看獅子的嘴巴,流出了血,陸溉的病就好了。(《姑蘇志》)

張守淳冬天患了瘧疾,反反覆覆一個月,請王孝先醫生診治。王醫生搖頭說:再過十天就沒救了,必須用人參、附子,才能稍微減輕病情。張守淳的父親嚇壞了,不敢說話。王醫生堅持自己的說法,讓病人服用人參、附子各一錢,後來加到二錢,瘧疾才減輕很多,第二年夏天才完全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