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六 (16)
卷六 (16)
1. 嘔吐
薛立齋治一婦人,少作嘔,口吐涎痰,面黃腹痛,月經不調,手足逆冷。此內外俱寒之證,遂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
一男子食少胸滿,手足逆冷,飲食畏寒,發熱吐痰,時欲作嘔,自用清氣化痰之劑,臍腹愈脹,呼吸不利,吐痰嘔食,小便淋瀝。又用五苓散之類,小便不利,諸證益甚。曰:此脾土虛寒無火之證,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非氣膈所致逆。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薑、桂,旬日乃愈。
一婦人因勞役,發熱倦怠,唾痰欲嘔。或以為火證,用清熱化痰等藥,反大便不實,無氣以動。此寒涼復傷中氣,形病俱虛,用參、耆、朮、草、麥冬、五味、陳皮、附子,治之而痊。後復勞,經水數日不止。眾以為附子之熱所致,用四物、芩、連、槐花之類,涼而止之,前證愈甚,更加胸膈痞滿,飲食日少。仍用前方去門冬,更加茯苓、半夏、炮姜,數劑漸愈。
又用當歸芍藥湯而經止。但四肢逆冷,飲食難化,不時大熱,此命門真火衰,脾土虛寒之假熱也。用八味丸,半載而痊。又服六味丸,三載而生子。
宋理宗嘔吐不止,召楊吉老治之,問用何方?曰:辛熱藥也。帝曰:服之不效。吉老奏曰:熱藥冷服。藥成放井中良久,澄冷進服,一啜而吐止。(萬密齋《幼科發揮》。)
立齋治一病,噁心少食,服解毒藥愈嘔。此胃氣虛也,以六君子湯加生薑治之而安。戴氏元禮云:如噁心者,無聲無物,欲吐不吐,欲嘔不嘔,雖曰噁心,非心經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薑,蓋能開胸豁痰也。
施笠澤治鄒翁,患嘔吐,遍身疼,不能轉側。醫為療其嘔吐矣,然眠食猶未安也。診之曰:風入於經,其脈乃凝,留結不散,寒痰中停,四末不掉,三焦不行,亟疏其風,亟調其經,氣和血平,轉側自能。先用蘇合丸以通其氣,隨用導痰湯加桂枝、沉香、白芍,一劑即熟睡,覺而展轉自如。再用六君子加沉香,數劑而安。
馬元儀治袁某,患小腹厥氣上衝即吐,得飲則吐愈甚,諸治不效。診之,兩脈虛澀,右尺獨見弦急,曰:人身中,清氣本乎上,而反陷下,則為注為泄。濁氣本乎下,而反逆上,則為嘔吐。今病正在下而不在上也。下焦之濁氣上騰,則胸中之陽氣不布,故飲入於胃,在上壅而不下達耳。
經云:雲霧不清,則上應白露不下。非地道下通,濁氣何由而降?嘔吐何由而止?以調胃承氣湯一劑,下宿穢甚多,繼培中氣而愈。
張司馬子婦,患胸中滿結作痛,飲入則嘔,湧出痰涎,多成五色,已數月。或主攻克,或主補虛,卒無一效。至七月中,病轉危迫。診之,兩關尺虛微少神,體倦神煩,胸中結痛,按之愈甚。此正氣內傷,陰邪內結,攻之則傷其正,補之則滯其邪,當以仲景臟結法治之。用黃連湯加桂枝,一劑嘔吐頓除,再劑胸中滿痛亦釋。次用理中湯加桂枝,數劑而安。
白話文:
[嘔吐]
薛立齋治療一位年輕婦人,經常嘔吐,吐出唾液和痰,面色發黃,腹部疼痛,月經不調,手腳冰冷。這是內外皆寒的症狀,於是用六君子湯加附子、木香治療,很快就痊癒了。
一位男子食慾不振,胸悶,手腳冰冷,吃東西怕冷,發熱吐痰,時常想嘔吐,自己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反而肚子更加脹痛,呼吸困難,吐痰嘔吐食物,小便淋漓不暢。又服用五苓散類的藥物,小便也不通暢,各種症狀更加嚴重。診斷為脾胃虛寒無陽氣的症狀,所以食物吃進去不能消化反而吐出來,不是氣逆造成的。於是服用八味丸、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半夏、茯苓、生薑、桂枝,十天后痊癒。
一位婦人因為勞累,發熱倦怠,吐出唾液想嘔吐。有人認為是火證,用清熱化痰的藥物,反而大便不通,沒有力氣活動。這是寒涼之氣進一步損傷了中氣,身體和病情都虛弱了,於是服用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麥冬、五味子、陳皮、附子治療,痊癒了。後來再次勞累,月經持續數日不止。眾人認為是附子的溫熱之性造成的,便用四物湯、黃芩、黃連、槐花等藥物,寒涼的藥物來止血,之前的症狀反而加重,並且出現胸膈痞滿,食慾越來越差。於是重新使用之前的藥方,去掉麥冬,加入茯苓、半夏、炮薑,服用幾劑藥後漸漸好轉。
之後又用當歸芍藥湯,月經停止了。但是四肢仍然冰冷,食物難以消化,時不時發熱,這是腎陽虛衰,脾胃虛寒造成的假性發熱。服用八味丸半年痊癒。又服用六味地黃丸三年後生了孩子。
宋理宗嘔吐不止,召見楊吉老治療,詢問用什麼藥方?楊吉老說:辛熱的藥物。皇帝說:服用後沒有效果。楊吉老奏道:熱藥冷服。將藥熬好後放在井裡很久,等藥變涼後再服用,喝了一口就停止嘔吐了。(《萬密齋幼科發揮》)
薛立齋治療一位病人,噁心少食,服用解毒藥物後嘔吐更加嚴重。這是胃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加生薑治療,病情就安定了。戴氏元禮說:如果噁心,沒有聲音也沒有東西想吐,想吐又吐不出來,雖然說是噁心,但並不是心經的病,都在胃口上,應該用生薑,因為生薑可以開胸豁痰。
施笠澤治療鄒翁,患有嘔吐,全身疼痛,不能翻身。醫生治療他的嘔吐,但是睡眠和飲食仍然不安穩。診斷為:風邪侵入經絡,脈象凝滯,寒痰停留在體內,四肢麻木不靈活,三焦不通暢,必須疏通風邪,調節經絡,氣血平和,才能翻身自如。先用蘇合丸疏通氣血,接著用導痰湯加桂枝、沉香、白芍,一劑藥後就能熟睡,醒來後就能自由翻身了。再次使用六君子湯加沉香,服用幾劑藥後就痊癒了。
馬元儀治療袁某,患有小腹厥氣上衝而嘔吐,喝水後嘔吐更厲害,各種治療方法都不有效。診脈,兩脈虛弱澀滯,右尺脈獨見弦急,他說:人體中,清氣應該在上,而反倒在下,就會造成小便不利或大便泄瀉。濁氣應該在下,而反倒逆上,就會造成嘔吐。現在這個病症在下焦而不是在上焦。下焦的濁氣上衝,則胸中的陽氣不能布散,所以水喝進胃裡,在上焦阻塞而不往下走。
經書說:雲霧不清,則上應白露不下。如果下焦不通暢,濁氣怎麼能下降?嘔吐怎麼能停止?於是用調胃承氣湯一劑,排出很多宿便,接著調養中氣就痊癒了。
張司馬的妻子,患有胸悶結塊作痛,喝水就嘔吐,吐出很多痰涎,顏色很多種,已經持續數月。有人主張攻克,有人主張補虛,都沒有效果。到了七月中旬,病情更加危急。診脈,兩關尺脈虛弱少神,身體疲倦,精神煩躁,胸悶結痛,按壓越痛。這是正氣內傷,陰邪內結,攻之則傷其正,補之則滯其邪,應該用仲景的臟腑積聚的方法治療。於是用黃連湯加桂枝,一劑藥嘔吐就停止了,再服一劑胸悶疼痛也解除了。接著服用理中湯加桂枝,服用幾劑藥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