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六 (14)
卷六 (14)
1. 嘔吐
章虛谷治一七十歲老人,數年前患瘧,病根未除,每至夏秋則發。自去冬至丁亥春,忽病嘔吐戰振,筋脈掣痛,愈後屢發,或見其小便黃赤,大便乾少,面有紅光,謂是肝鬱化火,火逆犯作嘔,胃陰不足,故小便黃赤,大便乾少也。章診之,脈虛澀少神,舌苔白腐而厚,此中焦虛寒,濁陰聚胃也。
以薑製半夏為君,佐參、苓、附子、乾薑、生薑、桂枝、芍藥、烏梅、草果仁,一劑即甚效。繼去烏梅加厚朴,連進十餘劑,每劑附子用至三錢,胃口開而病愈。
周慎齋治一人,飲食如常,每遇子時作吐,大便秘結。其人必苦慮憂思,脾氣鬱結,幽門不通。宜扶脾開竅為主,遂以參、苓、白朮,以蒼朮伴炒炙甘草各一錢,煮附子、烏藥三分,水煎服愈。
周慎齋治一士,鬱熱嘔吐,用竹茹、山梔各三錢,陳皮、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煎成,加薑汁五匙,熱服而愈。(《大還》。)
陸養愚治李糧廳,因飯後勞攘,下午飲酒數杯,遂覺臍下小腹作痛,升至胃脘即嘔,嘔訖痛止。少頃,又從下痛上,復嘔,嘔訖痛緩。自後痛嘔益頻,自疑中毒,以淡鹽湯虀汁探吐之,一無所出。醫投以藿香正氣散不效。其脈浮按細數,稍重即伏,沉按甚堅,曰:此飲食過飽,急遽所至。與潤字丸百十顆,令以淡薑湯服之。少頃,連瀉數行而愈。
龔子才治梁太守女,患頭暈嘔吐,聞藥即嘔,諸醫束手。令以伏龍肝為末,水丸,塞兩鼻孔,用保中湯,藿香梗、白朮各一錢,陳皮、半夏、茯苓各八分,土炒黃連、土炒黃芩、薑汁炒山梔各一錢,砂仁三分,甘草二分,生薑三片,以長流水入潔淨泥土擾,瀝取地漿水煎湯,探冷頓服而安。(《萬病回春》。)
信陵府桂臺殿下夫人善怒,怒即嘔吐,胸膈不利,煩躁不寧,腹痛便秘,食下即吐,已八日,心慌喘急,危甚。診之,六脈虛微,此血虛胃弱,氣鬱痰火也。與二陳湯加姜連、酒芩、炒梔、當歸、酒芍、香附、竹茹、白朮,入薑汁竹瀝,二服而安。
張景岳治吳參軍,因食蘑菇,至大吐大瀉。醫謂速宜解毒,以黃連、黑豆、桔梗、甘草、枳實之屬連進,而病益甚,胸腹大脹,氣喘,水飲不入。延張診,投以人參、白朮、甘草、乾薑、附子、茯苓之類。彼疑曰:腹脹氣急,口乾如此,安敢服此耶?閱日愈劇,再求治,與藥如前,且疑且畏,含淚吞之,一劑而嘔少止,二劑而脹少衰。隨大加熟地,以兼救其瀉亡之陰。
前後凡二十餘劑,復元如故。蓋蘑菇之為物,必產於深坑枯井,或沉寒極陰之處,其得陰氣最盛,故肥白且嫩也。今中其陰寒之毒,而復加黃連之寒,其解毒云何?茲用薑、附以解其寒毒,人參、熟地以培其所傷之元氣,此疾之所以愈也。
白話文:
嘔吐
章虛谷治療一位七十歲老人,數年前患瘧疾,病根未除,每到夏秋季節就發作。從去年冬天到丁亥年春天,突然出現嘔吐、顫抖、筋脈抽痛的症狀,痊癒後又多次復發,有時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稀少,臉色紅潤,判斷是肝鬱化火,火逆犯胃導致嘔吐,胃陰不足,所以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稀少。章虛谷診脈,脈象虛弱澀滯,舌苔白腐而厚,認為是中焦虛寒,濁陰聚集於胃部。
於是以薑製半夏為主藥,輔以人參、茯苓、附子、乾薑、生薑、桂枝、芍藥、烏梅、草果仁,一劑藥就見效。之後去掉烏梅,加入厚朴,連續服用十幾劑,每劑附子用量達到三錢,胃口恢復,病也就好了。
周慎齋治療一人,飲食正常,但每到子時就嘔吐,大便秘結。此人必定經常憂慮思慮,脾氣鬱結,幽門不通。治療應以健脾開竅為主,於是使用人參、茯苓、白朮,並用炒炙甘草一錢,搭配炒蒼朮,再加入附子、烏藥少許,水煎服下,病就好了。
周慎齋治療一位士人,因鬱熱而嘔吐,使用竹茹、山梔子各三錢,陳皮、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煎好後加入薑汁五匙,熱服而痊癒。(出自《大還》)
陸養愚治療李糧廳,因為飯後勞累,下午又喝幾杯酒,於是感覺臍下小腹疼痛,疼痛上升到胃脘就嘔吐,嘔吐後疼痛停止。過了一會兒,疼痛又從下往上,再次嘔吐,嘔吐後疼痛減輕。此後疼痛嘔吐越來越頻繁,懷疑自己中毒,用淡鹽水和醋汁催吐,但沒有吐出任何東西。醫生用藿香正氣散治療無效。他的脈象浮而按之細數,稍加重按就按不到了,深按則堅硬,診斷為飲食過飽,急劇所致。於是給予潤字丸一百顆,讓他用淡薑湯服用。不久,連瀉幾次後痊癒。
龔子才治療梁太守的女兒,患有頭暈嘔吐,聞到藥味就嘔吐,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於是令將伏龍肝磨成粉末,製成水丸,塞入鼻孔,再用保中湯,藿香梗、白朮各一錢,陳皮、半夏、茯苓各八分,土炒黃連、土炒黃芩、薑汁炒山梔子各一錢,砂仁三分,甘草二分,生薑三片,用流動的清水攪拌乾淨的泥土,取其泥漿水煎湯,冷服後病情就平穩了。(出自《萬病回春》)
信陵府桂臺殿下的夫人容易發怒,一生氣就嘔吐,胸膈不舒服,煩躁不安,腹痛便秘,吃東西就吐,已經八天了,心慌氣喘,病情危急。診脈,六脈皆虛弱,判斷為血虛胃弱,氣鬱痰火。於是用二陳湯加薑黃、酒黃芩、炒梔子、當歸、酒芍藥、香附、竹茹、白朮,加入薑汁和竹瀝,服用兩劑就好了。
張景岳治療吳參軍,因為吃了蘑菇,導致嘔吐腹瀉。醫生認為應該立即解毒,用黃連、黑豆、桔梗、甘草、枳實等藥物連續服用,但病情反而加重,胸腹脹大,氣喘,喝水也不行。於是請張景岳診治,張景岳用人參、白朮、甘草、乾薑、附子、茯苓等藥物。病人懷疑道:肚子脹氣急,口乾成這樣,怎麼敢服用這些藥呢?幾天後病情更加嚴重,再次求治,給予相同的藥物,病人一邊懷疑一邊害怕,含著眼淚服下,一劑藥嘔吐就減少了,兩劑藥脹氣就減輕了。之後大量加入熟地黃,同時治療腹瀉造成的陰虛。
前後共服用二十多劑藥,身體完全恢復。蘑菇這種東西,必定生長在深坑枯井,或陰寒的地方,吸收的陰氣最盛,所以又肥又白又嫩。現在中了它的陰寒之毒,又服用寒性的黃連,怎麼能解毒呢?所以用薑、附子來解寒毒,人參、熟地黃來補充受損的元氣,這就是病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