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1)

1.

噫。

戊寅十一月,高鹺使公子,患似痢非痢,紅多白少,惡寒微熱,脈滑而數。詢知自夏秋以來,由川北隨任之粵,久積暑濕,感冒而發。用平胃加羌、防、蘇、藿,一劑而寒熱退,再劑加檳榔、木香而瘳。或問:痢忌燥藥,今用蒼朮而愈,何也?曰:常人痢疾,因暑令火熱之氣而得,燥藥乃天時之所忌,是以不可擅用。今以積濕之病,發於隆冬外感,乃得力要藥也。

所謂治病而搜其源者,一七可瘳。故醫無執方,病無執藥云。

梁溪棋師周西侯之弟,開銅山於英德,其山下有水,人浣衣則垢膩皆去,相與為奇。以其近便,炊釁皆用之,未幾,人皆黃胖身軟,腹脹而無力,飲食倍進,寒熱間作,善啖雞豕諸肉,則胃腹少安。在廠同事,斃者不一,因來省求治。用平胃正氣治其病,後以益氣六君補其受毒水克削之愆而安。此即粵西、太平、柳州、南寧毒水瘴之一斑也。

一時開山,同病還省數人,有似瘧非瘧。如驛官之僕陳某者,醫以瘧視,不及月餘而疾篤,因勢急,方求診。脈已弦緊而數,飲食不進。陳曰:若欲治,何不在一月之前?病雖甚,而元氣猶在。今精神殆盡,雖有婆心,無藥可施,奈之何哉。

閱一載,驛官復有甥陳姓,亦以開山病歸,仍犯毒水,所得似痢非痢,寒熱間作。醫以香、連、樸、硝、大黃行藥消導,日益尫羸。易醫曰:可以進補,用白朮五分,陳皮二分,茯苓四分,病無退進。召陳診,猶謂飲食尚可,料不致大變。脈之,恍然不定,重按已絕,人將謝世,而飲食猶能。此所謂行屍之疾,邪火浮載,真精告竭矣。辭之,閱二日而卒。

新安程聖林長子,年十六,精血充足,飲食倍進。丁丑春,從父到廣,年餘,患似痢非痢,足腫便赤。此受暑濕瘴氣之病。半年前,曾視其脈,數逾六至,每言於其父,此有積疾,非壽徵也。即欲急治,已屬難能,人皆以為謬。未幾而發此疾,醫用寒如大黃、黃柏、黃芩、朴硝,消導如枳實、檳榔、厚朴、山楂、草蔻,補如參、耆、八珍,熱如桂、附、薑、茱,兼投備進。時陳奉制府之招,留滯端州兩月,歸而往視,不可為矣。

噫!

洞庭賀澤民,按察雲南時,分巡騰衝等處討賊,因染瘴癘,腰股發熱,有監生殺犬煮饋之,令空心恣食,飲酒數杯,即去溺溲,少頃清利,其脹漸退。蓋犬肉能治瘴也。(《客坐新聞》。)

治瘴法,宜溫中固下,升降陰陽,及灸中脘、氣海、三里,或灸大指及第五指,皆能止熱。若用大柴胡湯,及麻黃金沸草散,青龍湯,膠柱鼓瑟,鮮不敗矣。又中瘴失語,俗呼為中草子,移時血凝立死。法當用針刺頭額及上唇,仍以楮葉擦其舌令血出,徐以藥解其內熱立效。(《居易錄》出《赤雅》。)

白話文:

唉!

戊寅年十一月,高鹺使公子生病,症狀像是痢疾又不是痢疾,大便紅色多白色少,稍微惡寒發熱,脈搏滑數。詢問得知,他從夏秋以來,從四川北部到廣東任職,長期積累暑濕之氣,感冒而發病。我用平胃散加羌活、防風、蘇葉、藿香,一劑藥寒熱就退了,再用一劑加檳榔、木香就痊癒了。有人問:痢疾忌諱燥熱的藥物,現在卻用蒼朮治好了,為什麼?我說:一般人的痢疾,是因為夏天暑熱之氣引起的,燥熱的藥物是天時所忌諱的,所以不能隨便使用。而這個病人是積累濕氣的病症,在隆冬季節外感而發病,所以才需要使用這些辛溫的藥物。

所謂治療疾病要追究其根源,這樣就能藥到病除。因此,醫生不能拘泥於方劑,疾病也不能拘泥於藥物。

梁溪棋師周西侯的弟弟,在英德開採銅礦,礦山下有條溪水,人們用它洗衣服,污垢都能洗乾淨,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因為方便,所以做飯、洗菜都用這水,不久,人們都變得臉色發黃、身體肥胖、四肢無力、腹部脹滿,食慾卻增加很多,寒熱交替發作,喜歡吃雞豬等肉類,胃腹才會舒服點。礦場裡一起工作的,死了不少人,於是來求我診治。我用平胃正氣散治療他的病,後來再用益氣補中的六君子湯,來補益因飲用毒水而受損的元氣,才讓他痊癒。這就是粵西、太平、柳州、南寧毒水瘴氣的一個縮影。

當時開山採礦,同時患病來省城求醫的有幾個人,症狀像是瘧疾又不是瘧疾。比如驛站官員的僕人陳某,醫生把他當瘧疾治,不到一個月病情就加重,情況緊急,才來求診。脈象已經弦緊而數,飲食不進。陳某說:如果要治,為什麼不在一個月之前?雖然病很重,但元氣還在。現在精神都快耗盡了,即使有再好的醫術,也沒有藥能治了,怎麼辦呢?

一年後,驛站官員的侄子,也是姓陳,也因為開山採礦患病回來,還是中了毒水,症狀像是痢疾又不是痢疾,寒熱交替發作。醫生用香薷、連翹、樸硝、硝石、大黃等藥物瀉下導滯,病情卻越來越虛弱。換個醫生說:可以進補了,用白朮五分,陳皮二分,茯苓四分,但病情沒有好轉。我召見陳某診治,他還說飲食還可以,料想不會有大的變化。我診脈,發現脈象忽明忽暗,用力按下去已經絕脈了,人快要死了,但還能吃東西。這就是所謂的行屍之疾,邪火浮於表面,真氣精血已經耗盡了。我謝絕治療,兩天後他就死了。

新安人程聖林的長子,十六歲,精血充足,食慾旺盛。丁丑年春天,跟著父親到廣東,一年多後,患了像痢疾又不是痢疾的病,腳腫、排便帶血。這是中了暑濕瘴氣的病。半年前,我曾經診過他的脈,脈搏超過六次/分,我當時就告訴他父親,這孩子有積疾,不是長壽的徵兆。如果當時就積極治療,也已經很困難了,大家都認為我說錯了。不久就發病了,醫生用寒涼藥物像大黃、黃柏、黃芩、樸硝,瀉下藥物像枳實、檳榔、厚朴、山楂、草蔻,補益藥物像人參、黃耆、八珍湯,溫熱藥物像桂枝、附子、生薑、茱萸,各種藥物都用了。當時我奉命去端州出差兩個月,回來看他時,已經無力回天了。

唉!

洞庭人賀澤民,在雲南做按察使時,巡視騰衝等地討伐賊寇,染上了瘴癘之疾,腰股發熱,有監生殺狗煮熟給他吃,讓他空腹盡情食用,喝幾杯酒,然後小便排洩,一會兒就感覺清利,脹滿漸退。看來狗肉能治療瘴氣。(《客坐新聞》)

治療瘴氣的方法,應該溫中補虛、固澀止瀉,調和陰陽,可以灸中脘、氣海、足三里穴,或者灸大拇指和小指,都能止熱。如果用大柴胡湯、麻黃沸草散、青龍湯,如同膠柱鼓瑟,一定不會失敗。還有中瘴氣導致失語的,俗稱中草子,時間一長血液凝固就會立刻死亡。方法是用針刺頭額和上嘴唇,再用構樹葉擦拭舌頭讓血液流出來,然後用藥物來消除內熱,效果很快。(《居易錄》出自《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