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六·痘證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六·痘證 (1)

1. 諸家痘瘡方論

讀前人之書,當知其立言之意。苟讀其書,而不知其意,求通於用,不可得也。痘瘡之論,錢氏為詳,歷舉源流經絡,分明表裡虛實,開陳其施治之法,而又證以論辨之言,深得著書垂教之體。學者讀而用之,如求方圓於規矩,較平直於準繩,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可為無窮之應用也。

白話文:

閱讀前人的著作,必須瞭解作者寫作的用意。如果只是讀完原文,卻不明白其用意,想要實際應用時就會有困難。痘瘡的理論,錢氏討論得很詳細。他一一列舉了痘瘡的起源、經絡,清楚地說明瞭表裡虛實,並闡述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同時,他還用理據和辯論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充分體現了著書立說的規範。學習者在閱讀後可以實際運用,就像利用規矩尋找圓形和方形,用準繩衡量平直一樣,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推廣,觸類旁通,從而獲得無盡的應用。

今人不知致病之因,不求立方之意,倉猝之際,據症檢方,漫爾一試,設有不應,並其書而廢之,不思之甚也。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問》之學不講,抱疾談醫者,類皆喜熱惡寒,喜補而惡解利。忽得陳氏方論,皆燥熱補劑,其辭確文簡,歡然用之,翕然信之,遂以為錢氏不及陳氏遠矣。或曰:子以為陳氏方不足歟?曰:陳氏方誠一偏之論,然亦可謂善求病情者矣。

白話文:

現在的人不瞭解導致疾病的原因,也不探討藥方的原理,在緊急情況下,只根據症狀尋找藥方,隨便試用一下。如果效果不佳,就把書本扔掉,一點也不多加思考。近期因為《局方》的教導廣為流傳,《素問》的學說卻不再被人重視,那些生病卻熱衷於談論醫學的人,大多都喜歡溫熱、討厭寒涼,喜歡進補,討厭瀉下。突然得到陳氏的方論,裡面全是溫燥補益的藥劑,措辭精確,文句簡潔,他們欣然使用,深信不疑,於是認為錢氏的醫術遠不及陳氏。有人說:你認為陳氏的方論有不足之處嗎?我回答:陳氏的方論確實是一家之言,但是他也可以說是善於探求病情的人。

其意大率歸重太陰一經。蓋以手太陰屬肺,主皮毛,足太陰屬脾,主肌肉。肺金惡寒而易於感,脾土惡濕而無物不受。觀其用丁香、官桂,所以治肺之寒也;用附、朮、半夏,所以治脾之濕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主要強調太陰經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手太陰經屬肺,主皮毛,足太陰經屬脾,主肌肉。肺金屬性,畏寒且易受寒邪侵襲;脾土屬性,畏濕且幾乎無物不受。文中提到使用丁香、官桂來治療肺部的寒症;使用附子、蒼朮、半夏來治療脾部的濕症。

使其肺果有寒,脾果有濕而兼有虛,量而與之,中病即止,何傷之有哉?今也不然,徒見其瘡之出遲者,身熱者,泄瀉者,驚悸者,氣急者,渴而思飲者,不問寒熱虛實,率投木香、異功等散,間有偶中,隨手獲效。設或誤投,禍不旋踵。何者?古人用藥制方,有嚮導,有監製,有輔佐,有因用。

白話文:

如果肺部確實有寒,脾胃確實有濕但同時又有虛弱,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對症下藥後就會痊癒,有什麼損害呢?現在卻不是這樣,只看到創口癒合較慢、發燒、腹瀉、驚悸、氣喘、口渴想喝水等症狀,不考慮寒熱虛實的差別,一律投以木香、異功散等藥物,偶爾有效果,簡直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如果用錯了藥,後果不堪設想。為什麼呢?古人開藥方用藥,有嚮導藥(引導藥物)、監製藥(制約藥物)、輔佐藥(輔助藥物)和因用藥(根據證情加減的藥物)。

錢氏方固未嘗廢細辛、丁香、白朮、參、耆,率有監製輔佐之藥,不專務於溫補也。然其用寒冷者多,而於輔助一法,略開端緒,未曾深及。癡人之前,不可說夢,錢氏之慮至矣。亦將以候達者,擴充廣而用之。雖渴者用溫藥,癢塌者用補藥,自陳氏發之,回出前輩。然其多用桂、附、丁香等燥熱,恐未為適中也。

白話文:

錢氏的方劑雖然沒有捨棄細辛、丁香、白朮、參、耆等藥物,但總是有溫補輔助的藥物,他不只專注於溫補。但是,他使用寒涼藥物較多,對於輔助療法,只是稍有開端,尚未深入探究。在無知者面前,難以談論高深道理,錢氏的顧慮非常周到。他也希望有志者能擴展並廣泛運用他的理論。雖然渴的人使用溫熱藥物,疲倦的人使用補藥,這是始於陳氏,後出於前輩的理論。但是,他們多用桂、附、丁香等燥熱之藥,恐怕不太適宜。

何者?桂、附、丁香輩,當有寒而虛者,固是的當。虛而未必寒者,其為害當何如?陳氏立方之時,必有夾寒而痘瘡者,其用燥熱補之,固其宜也。今未夾寒而用一偏之方,寧不過於熱乎?予嘗會諸家之粹,求其意而用之,實未敢據其成方也。

白話文:

這是什麼意思呢?像桂枝、附子、丁香這類藥物,的確適合身體既有寒症又有虛證的人。然而,如果身體只有虛證而沒有寒症,使用這些藥物會產生怎樣的危害?陳氏在制定藥方時,一定有考慮到同時患有寒症和痘瘡的患者。他使用辛熱藥補虛,的確有道理。但是,現在沒有兼夾寒症的情況下,卻用這種單方面的藥方,難道不會過於辛熱嗎?我曾經整理過各家醫家的精華,揣摩他們的用意,然後靈活運用,不敢照搬現成的藥方。

王節齋曰:近時小兒痘瘡,多用陳文中木香異功散,殊不知彼時立方,時為運氣在寒水司天,時令又值嚴冬大寒,為因寒鬱遏,痘瘡不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之。今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人多矣。

白話文:

王節齋說:最近小兒出痘瘡,許多人都使用陳文中的木香異功散。然而卻不知道,當年制定這個藥方的時候,由於當時時運在寒水方司天,而且時令正值嚴冬大寒,所以出痘瘡是因為寒邪鬱結,痘瘡不能紅潤發散,才使用辛熱的藥物來發散。而現在的人不分時令寒熱,一律使用這種藥方治療,誤人甚多。

又曰:丹溪痘瘡治法,最為明備。近世通用陳文中異功等方,乃一偏之術。若痘瘡虛怯淡白癢塌,此屬虛寒,宜用陳文中方。若發熱壯盛,齊湧紫色燥癢,此屬熱毒,宜涼血解毒。自陳文中方盛行後,屬虛寒者率得生,屬熱毒者悉不救。痘是胎毒,古人治法,只是解毒,然氣血虛則毒氣不出,反不能成漿,故陳文中之法,亦千載妙訣,補前人之所未備者。但溫補之法既行,而解毒之旨遂隱,故救得一邊,又害一邊。

白話文:

又說:丹溪治療痘瘡的方法,是最為清晰明瞭的。近來普遍使用陳文中和異功等人的方劑,卻只適用於部分情況。

如果痘瘡虛弱無力,顏色淡白,發癢凹陷,這是虛寒證,適合使用陳文中方的溫補。如果痘瘡發熱壯盛,密集成片,顏色發紫,乾燥發癢,這是熱毒證,適合涼血排毒。

自從陳文中方盛行後,虛寒證的患者多能痊癒,但熱毒證的患者都不幸喪生。痘瘡是由胎毒引起,古人治療方法,只注重排毒,然而氣血虛弱時毒氣排不出,反而不能形成化膿,所以陳文中方的溫補,也是千載以來的妙方,補足了前人的不足。

但溫補方法流行後,排毒的原則就漸漸被忽略了,所以一邊救人,另一邊又造成傷害。

今必詳究丹溪,二法通用,斯無弊也。

魏直曰:痘漿數日隔頂,漿滯不行,或風寒所阻者,宜用水楊葉,無葉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湯溫浴之,如冷添湯。良久,照見累起有暈絲者,漿行也。如不滿,再浴之。力弱者,只洗頭面手足。如屢浴不起者,氣血敗矣,不可再浴。始出及癢塌者,皆不可浴。痘不行漿,乃氣澀血滯,腠理固密,或風寒外阻而然。

白話文:

魏直說:痘瘡的膿汁好幾天停在頭頂,膿汁阻塞無法排出,或是被風寒阻滯的,適合使用楊柳葉,沒有葉子就用枝條五斤,水一鍋,熬煮成藥湯溫水洗澡,洗的時候如果變冷就加藥湯。洗很長一段時間,如果照鏡子看到痘瘡逐漸凸起,周圍有暈輪,表示膿汁開始流動;如果還沒滿出來,就再洗一次。體力虛弱的人,只要洗頭臉手腳就好。如果洗了好幾次都不起膿,表示氣血已經敗壞,不能再洗。痘瘡剛剛開始冒出來的時候,或是已經化膿潰爛的時候,都不能洗澡。痘瘡膿汁無法排出,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皮膚組織緻密,或是受到風寒阻滯所致。

浴令暖氣透達和暢,鬱蒸氣血通徹,漿自貫滿,功非淺也。若內服助血氣藥,藉此發之,其效尤速。直見一嫗,用此有驗,即得其方行之,百發百中,慎毋忽也。古無此法,故詳註之。(水楊,乃草也,非楊柳之楊。人家有小兒出痘者,宜先收取,否則一時難覓。)

白話文:

沐浴後,身體溫暖氣血通暢,凝聚的濕氣和瘀血也能貫通,功效不小。如果配合服用補血氣的藥物,藉此發汗治療,效果會更快。我親眼見過一位老婦人用這個方法,很有效,就取得她的方法並實行,每次都奏效,千萬不要輕視。以前沒有這種方法,因此我特別詳細地記載下來。(水楊是一種草,不是楊柳的楊。家裡有小孩出痘,最好先收集好,否則臨時需要時可能難以找到。)

安慶張氏傳種痘法,云已三世。其法:先收稀痘漿,貯小瓷瓶,遇欲種者,錄小兒生辰,焚香致几上,隨將黃豆一粒,敷以藥,按方位埋土中,取所貯漿染衣衣小兒。黃豆三日萌芽,小兒頭髮熱,五日豆長,兒痘亦發,十日而萎,兒病隨愈。自言必驗。

白話文:

安慶張氏流傳下來的種痘法,據說已經傳了三代。他們的方法是:

先收集痘漿,存放在小瓷瓶中。如果要給孩子種痘,就記錄孩子的出生時辰,焚香禱告並擺放在祭臺上。接著,取一粒黃豆敷上痘漿,按照方位埋入土中。用儲存的痘漿沾染衣物,讓孩子穿上。

黃豆三天後發芽,孩子的頭髮會發熱。五天後,豆子長大,孩子的痘也會發出來。十天後痘疹消退,孩子的病情也會痊癒。張氏宣稱這個方法一定有效。

福山戍卒遇一醉虎,縛獻王大將軍轅門,將軍剖肉分贈郡紳云:小兒食之,可以稀痘。

李捷用頭生雞子三五枚,浸廁坑內五七日取出,煮熟與食。數日再食一枚,永不出痘。徐都司得於淅人之方。

白話文:

李捷用頭生雞蛋三到五個,浸泡在廁坑內五到七天取出,煮熟食用。隔幾天再吃一枚,便能永遠不出痘。這個方法是從徐都司得到的,是從浙地人那裡學來的偏方。

朱丹溪治一叟,發熱而昏倦,其脈大而似數,與參、耆、歸、朮、陳皮大料,二十劑而痘出,又二十劑而膿泡成,身無完膚,又六十劑而安。

白話文:

朱丹溪為一位老翁治療,他發燒昏睡,脈搏又大又快。朱丹溪開了人參、黃耆、當歸、茯苓、陳皮等大劑量藥方。服了 20 劑藥後,痘痘長了出來,再服 20 劑後,膿泡形成,身體上沒有完好的皮膚。最後又服了 60 劑藥,病情才痊癒。

痘症有二,一曰血熱毒盛,一曰氣虛毒盛。氣虛者,可以徐補。血熱毒盛者,勢必亟。一發熱便口渴面赤,氣喘狂躁,譫語,此其證也。一見點即宜涼血解毒,急磨犀角汁多飲之,十可療四五,稍遲難救矣。又有血熱兼氣虛者,初發先服涼血解毒之劑,五六朝後,可以併力補氣助漿。

白話文:

痘症有兩種,一種是血熱毒盛,一種是氣虛毒盛。氣虛的,可以慢慢補養。血熱毒盛的,情況必定很危急。一發熱就口渴面紅,氣喘狂躁,說胡話,這是它的症狀。一見到這種情況就應當涼血解毒,趕快研磨犀角的汁液大量喝下,十個病人可以治癒四五個,稍一遲延就難以救治了。還有一種既血熱又氣虛的,初期服涼血解毒的藥方,五六天後,可以同時補氣生津。

若初時不早涼血,則毒不解,延至六七朝,勢必以參、耆助漿,漿必不來,反流毒火。又有血熱毒盛似氣虛者,初熱放點,神思昏亂,足冷,痘色白如水窠。惟有唇腫口渴,辨其火症,醫者反以氣虛治之,十無一生。(《廣筆記》。)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沒有及時清熱涼血,毒素就會無法化解,拖到六七天後,勢必需要用人蔘、黃耆來幫助出漿,但出漿一定會失敗,反而會導致毒熱倒流。還有一種血熱毒盛而看似氣虛的症狀,初期發熱時會神思昏亂,腳部冰冷,痘疹呈現白色水泡狀。只有嘴脣腫脹、口渴的症狀,可以辨別出是火症,但醫生卻把它當成氣虛來治療,十個患者中十個都無法存活。(出自《廣筆記》。)

葉天士曰:論痘首推錢仲陽、陳文中二家。錢用寒涼,陳用溫熱,確乎相左。丹溪祖錢非陳,分解毒、和中、安表為要。以犀角地黃湯為主方,舉世宗之,莫敢異議。後之萬氏,以脾胃為主,魏氏以保元為主,皆從二家脫化。費建中救偏,悉以石膏大黃,(徐靈胎曰:最不通。

白話文:

葉天士說:討論痘疹,首推錢仲陽和陳文中兩家。錢仲陽使用寒涼之法,陳文中使用溫熱之法,兩者截然相反。丹溪學派祖承錢仲陽,認為化解毒邪、調和中氣、固護表氣是關鍵。以犀角地黃湯為主方,受到世人推崇,無人不認同。後來的萬全以脾胃為主,魏荔彤以保元為主,都是從這兩家演化而來。費建中救偏,全部使用石膏、大黃。(徐靈胎評曰:不通之極。)

)胡氏輒投汗下,松江東地多宗秦鏡明,京口江寧咸推管檉《保赤》,吾蘇悉遵翁仲仁《金鏡錄》,可謂家喻戶曉者。其所長在乎看,不在乎治,看法精確,有可以前知之巧妙。後之翟氏、聶氏,深以氣血盈虧,解毒化毒,分晰闡揚錢、陳底蘊,超出諸家。因分別太多,讀者目眩心憒,不若翁仲仁芻蕘悅口也。

白話文:

當時,胡氏經常使用發汗、瀉下的治療方法。松江東一帶的人們大多信奉《秦鏡明》,京口與江寧一帶則普遍推崇管檉的《保赤》,而蘇州地區都遵循翁仲仁的《金鏡錄》,可見這些醫書家喻戶曉。它們的優點在於診斷準確,而不在於治療方法,通過精準的診斷,可以預知疾病的發展。後來的翟氏和聶氏,深入探討氣血盈虧、解毒化毒,揭示了錢氏和陳氏學說的深層含義,超越了其他醫家。但由於他們的分辨過於繁瑣,讀者常常感到眼花繚亂、思路混亂,不如翁仲仁的醫書淺顯易懂。

然眼目之功,須宗翁氏,而匯治講究,參之諸家可矣。(徐靈胎曰:痘症因時而變,不但歷代不同,隔數十年亦有小變。錢仲陽時,所說痘症痘形,與今大不相同,其方亦迥別。神而明之,必合曆代之言而參觀之也。)

白話文:

但是,關於眼睛的治療方法,一定要以翁仲氏的理論為主,然後再參考其他醫家的說法來進行綜合治療。(徐靈胎說:痘疹症狀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不僅歷代不同,就連相隔數十年也會有一些小的變化。錢仲陽所描述的痘形,與現在的大不相同,其治療方法也完全不同。要想精通這些知識,就必須結合歷代醫家的說法來加以參照。)

大凡發熱三日,而後見點是其常,即以熱勢參詳見症,定其吉凶。翁仲仁《金鏡錄》甚明,茲不復贅。

傷寒邪由外入,痘子熱從內起。但時邪引動而出,與傷寒兩途。

周歲小兒,初熱即現驚搐昏迷之狀最多,世俗謂驚痘最好,此言未必盡然。方書云:先驚後痘者生,先痘後驚者死。頻頻驚厥,最多悶痘。蓋痘由腎至肝,至心脾及肺,自里至外,自深至淺。未發之前,痘熱先已內動,目現水晶光芒,腎熱也。水生木而入肝,木生火而入心,火生土而入脾,土生金而入肺。

白話文:

一歲以下的嬰兒,在剛發燒的時候最容易出現抽搐昏迷的現象,民間俗語說出痘最好,這種說法不一定完全正確。醫書上說:先抽搐後出痘的可以存活,先出痘後抽搐的會死亡。頻繁抽搐,最容易患悶痘。因為痘痘是由腎臟經肝臟、再到心脾以及肺部,從內向外,從深到淺。在發出痘痘之前,痘熱已經在體內開始活動,眼睛會出現水晶般的光芒,這是因為腎臟發熱。水生木,進入肝臟;木生火,進入心臟;火生土,進入脾臟;土生金,進入肺臟。

其先天痘毒,從至陰以達陽,全藉身中元氣領載充長,以化毒為漿。(徐靈胎曰:豈可先用惡藥傷元?)漿必膿厚,蒼老而始結痂,毒已外泄,元氣內返,斯無變症。周歲以內,身小元弱,常有熱一日即止,亦有順痘。但須看神氣靜躁,熱勢輕重,見點徐徐而出,既出即長,熱緩安乳,便是好症。

白話文:

若神氣雖安,熱亦不盛,痘點雖不多,形呆色鈍,或作頭耎足弱,脈懈不束筋骨,隱隱嘆息,或短氣如喘,或嘔或瀉,(徐靈胎曰:皆由氣血不足,毒氣不能外發之故。)最多悶症。(徐靈胎曰:句句真傳。)若二三日間,痘苗已長,色亦頗好,竟夜終日煩躁不止,最妨隱處發疔,及發斑夾疹等症。

白話文:

如果精神安定,但發熱不嚴重,痘痘不多,但形狀呆滯,顏色暗淡,或者出現頭暈、足弱,脈搏鬆散無力,肌肉骨骼隱隱作痛,時而嘆息,或者氣短喘息,或者嘔吐或腹瀉,(徐靈胎說:這些都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毒氣無法外發所致。)最讓人擔心的是悶症。(徐靈胎說:句句都是真傳。)如果痘苗在二三天內長出,痘色也不錯,但是日夜煩躁不安,最容易導致隱祕部位長出疔瘡,或者發生斑疹等症狀。

一發熱煩躁,標點雖見,熱躁愈加,細詢無忽,再參兼症。為六氣鬱遏者,從時氣治;為內傷停滯者,從里症治。亦有表裡兩解者,亦有下奪者。但下法寒涼之中,必須活血理氣,防其凝澀冰伏。(徐靈胎曰:此乃痘中兼症,非明於內外科者不能。)

白話文:

如果發燒煩躁,雖然表徵症狀已經出現,但發燒煩躁卻越來越嚴重,仔細詢問病人的病況,不能有任何疏忽,還要再參考兼症。如果是六氣鬱悶所致,就從當時流行的時氣來治療;如果是內部受傷停滯所致,就從內部症狀來治療。也有些表裡都要同時治療的,還有病情會往下走的。但是使用下法(瀉法)時,在寒涼的藥物中,一定要加入活血理氣的藥物,防止病情凝固阻塞,寒氣凝伏在體內。(徐靈胎說:這可能是痘瘡期間出現的兼症,如果不精通內外科,是無法判斷的。)

初起必三次而出,熱止即齊,其增點亦有陸續發出者,須看顏色靈活生氣,頃刻轉機變化為要。察形辨症,治法用藥,表藥活血疏肌,次則涼血解毒。實熱便閉者,微下之。虛弱氣怯者,忌進疏解寒涼。間有虛寒弱稚,初發身不大熱,四肢皆冷,吐乳瀉乳,痘點不長,聞聲悠悠欲絕,望色慘淡無形,恰在一二朝間。余見程氏女,年甫半齡,布痘極多,痘形耎,色淡白,前痘迭見。

白話文:


一開始長痘時,痘痘會持續長出來三次。發熱後痘痘會停止長出,但是有些地方會陸續長出新痘痘。要觀察痘痘的顏色和活力,因為它們可能會迅速變化。

根據痘痘的形狀和症狀,使用相應的藥物。外用藥可以用來活血化瘀,疏散經絡。其次,要使用涼血解毒的藥物。如果發熱明顯,而且大便不通,可以使用通便藥。如果虛弱氣虛,就要避免使用寒涼藥物。

偶爾會遇到虛寒體弱的幼兒,剛發病時體溫不高,四肢冰冷,吐奶瀉奶,痘痘不長,聲音微弱,臉色慘白,病情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我曾經見過一個半歲的程氏小女孩,痘痘很多,但痘形扁平,顏色淺白,之前的痘痘還會再長出來。

近地幼科,僉用荊、防、蒡、蟬、紅花、楂肉、木通胡荽、筍尖之屬。方雖寫,而示以凶危,延余診視。余曰:毒重氣虛,法在不治。但身無熱,見症虛寒,不因厲氣表邪,焉用表藥?考萬氏始終以脾胃為主,以理中湯加丁、桂與服,(徐靈胎曰:前症皆虛寒之體,此等藥其效如神。)一劑肢暖嘔止。

白話文:

對於兒童的早期疾病,通常使用荊芥、防風、牛蒡、蟬蛻、紅花、山楂肉、木通、胡荽、筍尖等藥材。雖然藥方寫得很多,但卻顯示出危險的症狀,所以請我前去診治。

我說:病人中毒嚴重,身體虛弱,按照醫理是不宜治療的。但是,病人沒有發熱,症狀表現為虛寒,而且不是因為外邪引起,怎麼可以使用發表的藥物呢?

我考證萬密齋的醫治方法,始終以脾胃為主,我採用理中湯加丁香、桂枝給病人服用。(徐靈胎說:前述症狀都是虛寒的體質,這種藥物對其效果如神。)服用一劑後,病人的四肢變暖,嘔吐停止。

再服,利緩痘起。再用參、歸、鹿茸二服,以錢氏異功散而愈。

白話文:

再次服用湯藥,可促進痘瘡緩緩消退。再服用兩帖人參、當歸、鹿茸,再加上錢氏異功散治療,最後痊癒。

凡看痘,先論兒體強弱,辨肌色。如色白多氣虛,色蒼多血熱。形象尫羸有宿病,或渴乳。肌柔白嫩者,痘必鮮明;蒼黑皮粗者,色必暗晦。羸瘦病質,色燥形枯,必須辨明,依期長養,內症安和。

白話文:

看痘疹時,首先要判斷孩子的體質強弱,觀察皮膚顏色。

如果皮膚蒼白,大多是氣虛;皮膚青紫,大多是血熱。身形瘦弱,表示有舊病或正在發燒。皮膚柔嫩白皙,痘疹的顏色會比較鮮明;皮膚粗糙青黑,痘疹的顏色會比較暗淡。

對於體質虛弱、發育不良的孩子,必須仔細辨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供營養,讓內臟機能正常運作。

病軀出痘,即平順無逆,亦難調理。歌訣云:形體羸瘦骨如柴,肌肉枯焦神思衰;遍體鋪排如此痘,縱能漿足亦堪嗟。

白話文:

當病人長了痘痘,如果痘痘長得平順沒有發炎,那也很難調理好。

有首歌訣說:病人體型消瘦,骨頭像柴火一樣細,外貌憔悴,精神衰落;痘痘遍佈全身,即使痘痘長得足夠飽滿,也只能嘆息。

一初見腰痛足耎,不能起立者死,此毒伏於腎。

一初見腰腹脹,胸高,續增喘噦者死。

一初見目睛呆瞪,或暗無光,或黑白高低,皆屬緊悶症。

一初見痘,煩躁不止,即防疔斑。疔必現於隱處,多死。

一初見痘,痘不續發,斑色深紫,漸變藍黑,亦六日內死。

一初見痘,紫斑漸起,痘反隱伏,此名紫斑白悶。

一初見痘,痘斑間雜,若似灑珠點墨,必死。

以上皆論初見看法,以定凶危。發齊熱退後,皆無諸惡症。翁仲仁云:三日四日,痘出當齊,點至足心,勢方安靜。若論幼小之兒,氣血易周,常有未及三日而發齊者。年長之體,四日以外,猶有增發者。痘子稀少,數不盈百,不必點至足心。仲仁大意謂發齊安靜,無慮變症,然須辨明痘形痘色,是何等呈色。

白話文:

以上都是初次看病時的觀察,用來判斷病情兇險與否。發病後熱度退去,都沒有其他不好的症狀。翁仲仁說:三日或四日,痘疹應全部發出,蔓延到腳底,病情才會安定。如果是年幼的兒童,氣血運行較快,常有未滿三日即出齊的。年長者,四日後可能會繼續長出痘疹。如果痘疹較少,數量不到一百,不一定會蔓延到腳底。仲仁的意思是大致上發齊後病情就會穩定,不必擔心會變症,但仍必須辨明痘疹的形狀和顏色,是屬於哪一種類型。

身體強壯,痘屬上中,方可許其無慮。倘幼小弱質,或病後,或帶別病,而後布痘,未可見痘好浪許。再以冬夏氣候審詳,可以百千無誤。今世用方,初見宜解肌疏表通套法。荊芥、(四日不用。)防風、(三日不用。)前胡、(四日不用。)牛蒡子、(四日不用。)紫草、(二三日便滑,忌。

白話文:

身體壯實,出痘狀況屬於中上程度,才能預期病情沒有問題。若是年紀小或體質虛弱,或者生病後或合併其他疾病纔出痘,不能因為出痘狀況好,就輕易預期病情。還要根據冬夏氣候仔細觀察,這樣才能萬無一失。現在使用的藥方,一開始要疏通表皮,暢通經絡。荊芥、防風、前胡、牛蒡子、紫草等,服用約二三日就會拉肚子,所以要注意。

)木通、紅花、甘草赤芍、天蠶、楂肉、川芎連翹桔梗、廣皮、蟬蛻。(三四日不宜用。)

白話文:

  • 木通:利尿通淋

  • 紅花:活血化瘀

  • 甘草:調和藥性

  • 赤芍:活血化瘀

  • 天蠶:行氣活血

  • 楂肉:消食健胃

  • 川芎:活血化瘀

  • 連翹:清熱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

  • 廣皮:清熱利濕

  • 蟬蛻:清熱利尿

(四到六天不宜服用此方)

方書中未見點用升麻葛根湯,(徐靈胎曰:此是開宗第一方。)今人不用。伍氏方法,見點忌升麻。後人謂葛根表疏亦忌。此輕揚升表通套藥,若里症急,須兩解。

白話文:

在醫術典籍中沒有記載過使用升麻葛根湯。(徐靈胎說:這是治療外感表的首選藥方。)現在的人不使用升麻葛根湯。伍氏的方法指出,忌諱在治療外感時使用升麻。後人認為,葛根具有發散表氣的作用,也應該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具有提升發散表氣的通用作用,如果出現內臟症狀,需要同時針對症狀治療。

伍氏方,一二日用羌防透肌湯,今人不用,惡其辛溫氣雄也。一二日壯熱氣促,煩渴便秘,痘粒不發。仲仁云:若非風寒壅遏,定是氣虛不振。愚謂近世布痘,每盛發於君相風木燥金司令,蓋非火不發也。火鬱發之,升陽散火是已。但前症若裡熱甚重,煎灼脂液,(徐靈胎曰:必有此二句,後方方可用。

白話文:

伍氏的方子,前兩天使用羌防透肌湯,現在的人不使用這個方子,因為它辛溫,氣勢太過。前兩天壯熱氣促,煩渴便祕,痘粒不發。仲仁說:如果不是風寒阻滯,一定是氣虛不振。我認為近世布痘,往往盛發於春季,風木燥金當令,說明不發火就長不出來。火鬱結內部,發散之,向上提升陽氣,散發火氣,這就可以了。可是前面所說的症狀如果內熱很嚴重,煎灼脂液,(徐靈胎說:一定有這兩句,後面的方子才能用。

)苟非苦寒下奪,佐以升表,不能治也。費建中方,頗為中的,石膏、大黃、連翹、赤芍、青皮、(腹痛用。)楂肉、紫草、木通、丹皮、(辛涼入血。)犀角,(辛涼通血。)發齊後,用黃連。凡寒涼清火解毒,必佐活血疏暢,恐凝滯氣血也。實熱便秘,通用涼膈散防風通聖散前胡枳殼湯四順清涼飲

白話文:

如果不使用苦寒藥物泄下,輔以升提表裡的藥物,就無法治療。費建中的藥方非常精準,包括石膏、大黃、連翹、赤芍、青皮(用於腹痛)、楂肉、紫草、木通、丹皮(辛涼作用,入血分)、犀角(辛涼作用,通血)。在藥效發揮後,使用黃連。凡是寒涼清熱解毒的藥物,必須輔以活血通絡的藥物,以免凝滯氣血。對於實熱便祕,通常使用涼膈散、防風通聖散、前胡枳殼湯、四順清涼飲。

痘四日發足,伍氏遵古方用牛蒡子熟末三分,用荸薺汁,酒釀,燉熱調勻,臨服,刺入生雞冠血十餘滴與服。毒輕者,即起光潤之色。世皆宗之。

白話文:

痘痘長了四天,發作在腳上。伍醫師遵循古法,使用熟牛蒡子末三分,搭配荸薺汁和酒釀,燉熱後混合均勻。臨服前,再加入十幾滴新鮮雞冠血一起服用。對於毒性較輕的痘痘,服藥後會立即變得光滑紅潤。這一治療方法廣受世人推崇。

發齊已四五日,用涼血解毒湯藥,伍氏名四聖飲,非扁鵲原方。(徐靈胎曰:方極平穩。)生地、連翹、銀花、紅花、甘草、天蟲、桔梗、紫草,(徐靈胎曰:純是涼血之品。)血熱加丹皮、犀角;火盛加黃連、石膏、羚羊角;有斑加金汁、元參;頭面不起加川芎、雞冠血;咽喉痛加射干玄參山豆根;狂亂躁擾加地龍汁;毒重血凝加豬尾血、冰片。近世涼血解毒,多用地丁銀花湯煎藥。

白話文:

發疹後的四、五天,使用涼血解毒的湯劑,名為「四聖飲」,不是扁鵲的原始方子。(徐靈胎說:藥方很平穩,由連翹、銀花、紅花、甘草、天蟲、桔梗、紫草組成。)(徐靈胎說:都是涼血的藥材。血熱時加入丹皮、犀角;火旺時加入黃連、石膏、羚羊角;有斑點時加入金汁、元參;頭面不適時加入川芎、雞冠血;咽喉痛時加入射干、玄參、山豆根;狂亂躁動時加入地龍汁;毒性嚴重、血凝固時加入豬尾血、冰片。近世用來涼血解毒的湯劑,多用地丁銀花湯煎服。

凡看痘,初起要根盤,其痘易長綻。倘光瘦不肥,多險。成漿之後,務要根盤,即花一線圈紅緊附,頂滿滾圓,是為毒化。若頂陷頂皺,根盤黯僵,其毒與氣血交凝。實宜攻,虛宜補,實火宜清,攻不宜早。看來火色大赤,痘形色濕潤,方可攻托。否則搔擦,立至干剝,毒陷不治。

白話文:

看痘瘡時,在痘痘剛開始生長時,要觀察痘根的形狀。如果痘根平整,痘痘容易生長並長大。如果痘根細瘦不飽滿,則比較兇險。

痘痘長成膿包後,也要觀察痘根。如果痘根周圍有一圈又紅又緊的線狀紅暈,而且痘尖飽滿圓潤,這表示痘毒已經化膿。如果痘尖凹陷或有皺紋,痘根顏色暗沉僵硬,說明毒素與氣血瘀結。

對於毒氣實證,應採取攻法治療;虛證應採取補法治療。如果是實熱證,應採取清熱法治療。但攻法不能過早。

如果痘瘡呈現大紅色,痘形濕潤,才適合攻法治療。否則,如果過早搔抓,會導致痘瘡快速乾燥剝落,毒素深入皮膚難以治癒。

虛有氣虛血虛之分,血虛為熱,氣虛為寒。但虛熱與實熱不同,虛熱用滋清方藥。痘頂屬氣,根盤屬血,氣領血載,毒得煅煉化漿。凡體強質實者多火,以清涼之劑,火解漿成,誤補則癰。癰者,壅也。其氣虛血弱,色必淡白,形不雄偉,或頂陷,或皮皺,內症則噁心少食便溏。

白話文:

虛弱分為氣虛和血虛兩種,血虛容易發熱,氣虛容易怕冷。但是虛熱和實熱不同,虛熱需要使用滋潤清涼的藥物治療。痘疹的頂部屬氣,根部屬血,氣運行血載運,毒素經灼燒化成膿液。體格強壯的人大多體質燥熱,應使用清涼的藥物,火氣消退後膿液會形成,如果誤用補藥就會變成癰瘡。癰瘡,是指氣血壅滯所致。氣虛血弱的人,面色一定蒼白,身形不強壯,痘疹頂部可能凹陷,或皮膚皺縮,內在症狀為噁心、食慾不振、大便溏稀。

年少未進穀食者,腸胃薄劣,最多虛症。七日以來,元氣用事,不能勝毒,使之外出,多有內陷致變者。余最究心是症,調之應手取效,魏氏保元湯,聶氏參歸鹿茸湯,陳氏木香異功散。腸滑不禁,用七味豆蔻丸白朮散、理中湯,多獲奇效,甚者必用三服。(徐靈胎曰:用補之方,盡於此矣。

白話文:

一般來說,皮膚白皙細嫩的人體質虛弱,皮膚蒼黑的人體內有實火。雖然這只是大概的判斷,但也很重要。白皙細嫩的人長痘痘時,痘痘顏色會比較鮮豔,不要以為這是好的症狀;皮膚蒼黑的人長痘痘時,痘痘顏色會比較暗沉,不要輕易判斷為凶兆。總之,要觀察病人的精神氣息是否平穩,面色是否逐漸好轉,身體狀況是否逐漸好轉,纔是判斷吉凶的依據。

在病後六七天,可以使用伍氏內託散治療:生黃耆、甘草、陳皮、川芎、當歸、防風、白糯米、天蟲、角刺、銀花。對於血熱的人,不用黃耆、川芎、當歸。

表虛者,去天蟲、角刺。血熱仍用丹皮、地黃、紫草、連翹、羚羊、豬尾、雞冠、雞鳴散達表之藥,豬尾膏通里之藥。

白話文:

現代

表虛的人,祛除天蟲、角刺。血熱的人仍使用丹皮、地黃、紫草、連翹、羚羊角、豬尾、雞冠、雞鳴散等散表之藥,豬尾膏作為通裡之藥。

保元湯:人參、黃耆、炙草。加川芎、當歸,名芎歸保元。虛寒加肉桂,升頂加鹿茸,氣滯正氣加廣皮、厚朴,瀉加木香、肉果,質弱加坎炁、河車,嘔逆加丁香、厚朴。參歸鹿茸湯:人參、當歸、鹿茸、黃耆、龍眼肉、炙草。木香散:人參、木香、丁香、桂心、大腹皮、青皮、訶子、半夏、甘草、前胡、赤苓。

白話文:

**保元湯:**人參、黃耆、甘草。

  • 加入川芎、當歸,稱為「芎歸保元」。
  • 若虛寒,加入肉桂。
  • 若需要提神,加入鹿茸。
  • 若氣滯,加入廣皮、厚朴。
  • 若腹瀉,加入木香、肉果。
  • 若體質虛弱,加入坎炁、河車。
  • 若有嘔逆,加入丁香、厚朴。

參歸鹿茸湯: 人參、當歸、鹿茸、黃耆、龍眼肉、甘草。

木香散: 人參、木香、丁香、肉桂、大腹皮、青皮、訶子、半夏、甘草、前胡、赤苓。

異功散:人參、木香、官桂、廣皮、當歸、茯苓、丁香、附子、肉果、厚朴、半夏、白朮。豆蔻丸:肉果、枯礬、訶子、龍骨赤石脂、木香、砂仁。白朮散:四君加藿香、木香。

白話文:

異功散:

  • 人參
  • 木香
  • 桂皮
  • 佛手柑皮
  • 當歸
  • 茯苓
  • 丁香
  • 附子
  • 吳茱萸
  • 厚朴
  • 半夏
  • 白朮

豆蔻丸:

  • 吳茱萸
  • 枯礬
  • 訶子
  • 龍骨
  • 赤石脂
  • 木香
  • 砂仁

白朮散:

  • 四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 藿香
  • 木香

七八九日,頻用清涼,痘火色既退,漿不能透,或有半漿,頂有箬笠之形,不克充灌,今人多用桑蟲漿生用,雞冠血生用,同酒漿和服。倘攻起少頃後呆滯者,須用補托。

白話文:

痘疹發出來後的第 7、8、9 天,經常使用清涼降火的藥物,痘疹發紅發熱的症狀已經退去,但膿汁卻不能滲透出來,或者只有半顆膿皰,痘頂像斗笠一樣,不能充盈。現在的人大多使用生桑蟲漿和生雞冠血,與酒漿一起服用。如果用藥後痘疹消退得快,導致出現精神呆滯的症狀,則需要使用補託的藥物。

伍氏攻發藥,用老人牙,煅研極細,加麝香少許,每服二三分,名黑靈丹

白話文:

伍氏治病的藥方,使用老年人的牙齒,經過火煅燒研磨到極細,再加入少量麝香。每次服二三分,此藥名為黑靈丹。

上天蟲,乃疏表風藥,山甲乃攻經隧風藥。一味為末,酒漿服,曰獨勝散

白話文:

上天蟲是疏散表面的風氣藥物,山甲是攻治經絡深處風氣的藥物。將它們兩種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劑服下,稱作「獨勝散」。

凡蟲蟻皆攻,無血者走氣,有血者走血。飛者升,地行者降。凡漿足,聲音啞者不妨。驟喘痰升者,大忌。(徐靈胎曰:喉中痘足,聲亦啞。)翁仲仁云:挫喉聲啞,漿行飽滿亦無妨。蓋痘漿因熱氣以煉成,必升騰以達頭面。肺位最高,熱上蒸迫,肺先受損,是以聲出不揚。倘喘急扶肚抬胸,乃火毒歸肺,必不治矣。

白話文:

所有昆蟲和螞蟻都會攻擊人,沒有血液的昆蟲會用氣體攻擊,有血液的昆蟲會用血液攻擊。會飛的昆蟲會上升,在地上爬行的昆蟲會下降。如果痘瘡出現在喉嚨裡,聲音嘶啞,這並不礙事。如果突然喘氣,痰往上吐,則是大忌。(徐靈胎說:如果喉嚨裡長滿了痘瘡,聲音也會嘶啞。)翁仲仁說:喉嚨發炎,聲音嘶啞,就算有膿包充滿也不礙事。因為痘瘡的膿液是由熱氣煉成的,它必定會上升到頭部和臉部。肺部位置最高,熱氣會蒸騰到肺部,肺部首先會受到損傷,所以聲音會變弱。如果氣喘加重,肚子和胸部都會變硬,這是因為毒火已經進入肺部,這種情況肯定是治不好了。

火毒歸肺,幼科每用珠子、牛黃膏,連三服多不效。余遵孫真人葦莖湯,或仲景葶藶大棗湯,間有效者。肺氣壅遏,苦寒直下,已過病所,故無效。(徐靈胎曰:真屬妙談,須參之。)

白話文:

肺熱積毒,在小兒科常用珍珠粉或牛黃膏治療,連續服用三次多數無效。我遵從孫思邈的葦莖湯,或仲景的葶藶大棗湯,偶有效果。肺氣鬱結阻塞,用苦寒瀉下之劑直達氣滯部位,已過了病竈,所以無效。(徐靈胎說:這個見解很妙,需要參考。)

方書以六七日以前寒戰屬氣虛,六七日以前咬牙屬胃熱,六七日以後咬牙屬血虛,亦屬定論。

八九日癢塌咬牙,痘不起漿,或灰白,或涸或癟,危險極矣。速速溫補,亦可望生。翁仲仁云:塌陷咬牙,便實聲清猶可治。聲清,則上無熱壅。痰聚便實,則腑陽未至盡泄,所以溫補得效耳。木香散,異功散。

白話文:

如果發燒9到10天後,牙關緊咬,痘痘沒有化膿,或是灰白色、乾癟或凹陷,情況極為危險。應盡快溫補治療,還有生還的希望。翁仲仁說:如果牙關緊咬牙,大便實且聲音清亮,仍然可以治療。聲音清亮說明上焦沒有熱壅。痰液聚結導致大便實,這說明腑陽未完全耗盡,因此溫補治療可以奏效。木香散和異功散可用於治療。

八九日順痘,漿色蒼黃,毒氣悉化,亦云垂成,須謹防護持。搔損流膿裂血,倘正氣大泄,毒從虛陷,常有不治之患。斯時預囑伴母勿懈,使痂靨乾結,肌肉完固,便是全功。若痘已破碎,聲不啞者,毒不陷也,無妨。(徐靈胎曰:秘訣。)伍氏方用芍藥湯:炒白芍、薏仁、茯苓、地骨皮、銀花、百合山藥、建蓮。

白話文:

痘疹的第八、九天左右會逐漸消退,膿液顏色變為黃色,毒氣全部化解,這時痘疹接近成熟,需要小心呵護。如果用手搔抓導致流膿破皮出血,如果正氣大量消耗,毒氣通過虛弱的地方入侵,常常會造成無法治癒的後患。此時應該提前囑咐看護者不要懈怠,讓痘痂乾結,肌肉完全恢復,這樣就算是完全痊癒了。如果痘疹已經破裂,但聲音沒有沙啞,說明毒氣沒有入侵,沒有大礙。(徐靈胎說:這是祕方。)伍氏的方子用的是芍藥湯:炒白芍、薏仁、茯苓、地骨皮、銀花、百合、山藥、建蓮。

十一二日,漸次成痂之際,極好之症,必有咳嗽,或夜暮身熱。世俗幼科,僉云毒氣未盡,概投苦寒,多有胃減廢食,釀成痘勞童怯者。吾嘗論痘自腎臟骨髓之中,由肝主筋,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從內之外,毒乃渙釋。收疤之時,真氣歸里,肺合皮毛,是為未傳。

白話文:

在痘瘡結痂的十一、二日間,是非常好的徵兆。此時,可能會出現咳嗽或夜間發燒。過去的兒科醫生普遍認為,這是體內毒氣未盡的表現,於是多使用苦寒的藥物治療。但這樣做,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食慾減退,甚至轉變成痘勞病或身虛怯弱。

我認為,痘瘡源於腎臟和骨髓,肝主筋脈,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肺主皮膚。毒素從內而外逐漸擴散出來。結痂時,正氣迴歸身體內部,肺與皮膚相合,表明毒氣已基本排出。

處位高,體清肅,從前灌脹成痂,蒸迫之氣,受虧已極,氣泄為咳矣。況投利濕下注藥而結痂,其上焦已經轉燥,若毒仍留伏,焉能收靨?此斷斷然也。再論幼稚,陽常有餘,陰未充長,布痘至於結痂,一身脂液大損,其陰氣告匱可知。故暮夜屬陰時,為煩為熱者,正《內經》云陰虛生內熱也。

白話文:

由於體質健康、清瘦,以前蓄積的病邪已經結痂。蒸熱的氣息迫害身體,已經造成極大的損傷,導致氣息外泄而形成咳嗽。況且使用了利濕退熱的藥物導致結痂,導致上焦過於乾燥。如果毒素仍然潛伏在體內,痘痂又怎麼能收斂呢?這是一定的道理。

再說對於年幼體弱的人,陽氣往往有餘,陰氣尚未充實。痘痘從發出到結痂,會消耗體內大量的津液,導致陰氣極度虧虛。所以,當夜晚來臨,陰氣旺盛的時候,就會出現煩躁和發熱的症狀。就像《內經》中所說:「陰虛生內熱」。

西郊吳氏女,年甫四歲,痘系順症,幼科調治至漿滿成痂之日,忽發煩躁,夜熱不寐,晨起安然。醫用保元,及錢氏五味異功散加芍藥與服,熱躁益加。又更一醫,曰:毒氣未盡,乃誤補之故,用桑蟲漿暨涼解藥,服後躁甚,而添泄瀉。邀余診視,睹漿痂形色,詢平素起居,時日當午,即用六味地黃湯,(徐靈胎曰:所謂養陰之法。)一服而安。

白話文:

四年級小吳氏女,年僅四歲,患有水泡病,兒童科調理至水泡結出硬殼日,忽發煩熱,夜裏發熱失眠,晨起安然無事。

醫用保元,及錢氏五味異功散加藥服,熱煩益加。又更一醫,曰:毒氣未盡,乃誤補之故,用桑蟲醬及解毒藥,服後煩甚,而添腹痛腹痛。

邀餘診視,見水泡結皮形色,詢平素起居,時日當午,即用六味地黃湯,(徐靈胎曰:即俗傳之養陰法)一服而安。

此二條,人多忽而不究,故辨及之。若旬朝後嗽,大法以甘寒生津胃藥:蔗漿、麥冬、沙參綠豆皮、地骨皮、甘草、玉竹、氣滯。

白話文:

這兩條,人多忽於考察,故辨及之。如久咳陣咳,大法以甘寒生津胃藥:甘草、麥冬、沙蔘、綠豆衣、地骨皮、甘草、玉竹,去氣滯

解餘毒藥,全以不傷胃氣為主。若用芩、連,必須酒製,翟、聶二氏辨之詳矣。平和無奇,斷不敗事,(徐靈胎曰:名言。)如三豆飲之屬。若金銀花一味,本草稱解毒不寒,余見脾胃虛弱者,多服即瀉。伍氏用連翹飲子,亦取平和。

白話文:

去除餘的解毒藥,最重要的是不損傷胃氣。像是用黃芩、黃連這些藥,一定要用酒來炮製,翟、聶二位醫家在這方面辨析得很清楚。有些藥材平和平淡,沒有什麼神奇之處,但絕對不會壞事。(徐靈胎說:名言。)就好比三豆飲這類的藥方。像金銀花這種單一的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它能解毒而不會寒涼,但我看見脾胃虛弱的人吃了很多就會腹瀉。伍氏使用連翹來煎飲,也是取其平和作用。

痘毒癰瘍,熱症十有七八,虛寒十有二三,甚至骨出腐敗,亦有愈者。但外科大忌用火煉升藥。其診看之法,亦如瘍毒,須分陰陽耳。

白話文:

痘瘡毒瘡和癰疽,通常有七八成是熱症,一二成是虛寒證,甚至出現骨頭外露腐爛的情況,也有治癒的。但是外科治療的大忌是用火煉製昇華藥物。其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與毒瘡相似,必須辨別陰證陽證。

痘疳濕盛生熱,強者用苦寒清降,以苦能去濕也。若阻咽廢食,以及穿腮破頰者,難治。

年長出痘,男女欲已動,其初即視膝痛腰痠,咽喉窒痛欲閉,苦辛寒藥,必不效驗。宜甘鹹寒,滋水制火,佐以解毒。六七日來,痛勢日緩,聶氏有參麥清補方,余每用錢氏六味加龜膠、元參、秋石,獲效者甚多。若漿不肯起,頻吐黏涎者凶。

白話文:

上了年紀長痘,男女慾念已經衰退,初期徵兆包括膝蓋疼痛、腰部痠痛、喉嚨緊痛欲閉,如果用苦寒藥物治療,肯定不會見效。適合使用甘鹹寒涼藥物,滋補陰津剋制火氣,同時搭配解毒藥物。經過六七天,疼痛症狀會逐漸緩解。聶氏有參麥清補方的藥方,我常常使用錢氏六味地黃丸加上龜膠、元參、秋石的藥方,治療效果很好。如果痘瘡潰爛不出膿,經常吐出黏稠的涎液,表示病情危重。

凡惡痘凶危瞬刻,如諸悶症,不過三五日。已發而縮,其危最速,總在七日內。再若矇頭、鎖喉、懸鏡、纏腰、蜘窠、蠶種等,為十惡症。其袁氏十八惡症,今人未嘗齒及。如此等痘,治之無益,徒招怨尤。更有糖沙夾斑,十朝危期。又根枝雖好,布於歲內幼小之兒,必八九風波不治。

白話文:

如果痘瘡發作迅速、嚴重,就像其他急重症一樣,通常不會超過三到五天。痘瘡已經發作但很快就縮小,這種情況最危險,一般在七天內就會危及生命。另外,像蒙頭、鎖喉、懸鏡、纏腰、蜘窠、蠶種等,這些都屬於十種惡性痘瘡。袁氏所說的十八種惡性痘瘡,現在的人都不再提起。對於這樣的痘瘡,治療沒有用,反而會招致怨恨。還有發作時伴有紅色褐色斑點的糖沙痘,發作後十天內很危險。而且,即使痘瘡的根部和枝幹長勢良好,如果發作在一年內年幼的孩子身上,肯定會經歷八九次起起伏伏,難以治癒。

半漿毒陷之變,必斃於十一二四之期。若能食者,十救一二。痘至八九旬日外,無漿則里毒不化,必嗆啞瘙癢,痰潮不食,眼開。條款難以盡言,危期速矣。常有忽然連串片片之痘裂水,形如松脂桃膠外露,轉眼堆聚,內症漸安,變凶轉吉。更有旬朝內外,干板涸如焦鍋巴狀,毫無生氣,忽從地角承漿諸處,裂縫流臭水,漸升頭額,堆腫高厚若糊臉,名曰發臭。毒泄即當補托,遲則氣脫。

白話文:


如果毒素侵入體內造成半漿的情況,患者通常會在 11-24 天內死亡。如果病人能進食,存活率可提升至十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痘疹長到第八、九天後,如果沒有膿液排出,體內的毒素就會無法消散,患者可能出現聲音嘶啞、喉嚨發癢、咳痰不斷、食慾不振、眼睛無法睜開等症狀。這些症狀難以一一詳述,危險期即將到來。

有時候會突然出現一串串破裂流水的痘疹,形狀像松脂或桃膠,並且迅速蔓延。這時患者的內部症狀逐漸好轉,兇險的局面轉為吉兆。

也有時候,在 10 天內,痘疹乾枯、結痂,就像焦黑的鍋巴,毫無生氣。突然間,從下巴或其他部位的痘疹中流出臭水,逐漸蔓延到頭額,腫脹得像糊在臉上的厚繭,這稱為「發臭」。

當毒素排出時,必須立即補充元氣,否則可能會氣脫而亡。

(徐靈胎曰: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