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溫病

(雄按:凡屬外淫,皆為感證。茲篇雖首列傷寒、瘟疫二門,而風溫與濕溫缺然,乃於傷風之前列感證一篇,未免含混,蓋魏君於外感疏也。)

白話文:

(按:所有的外來侵襲,都屬於感應證候。這本書雖然最先列出了傷寒和瘟疫兩大類,但卻沒有風溫和濕溫,所以便在傷風之前列了一篇感應證候,未免有些混亂,大概是魏先生對外感的疏忽吧。)

朱丹溪治一人,因感寒倦怠不食,半月後,發熱惡寒,遍身痛,脈浮大,按之豁然,此虛極受寒。以人參為君,黃耆、歸、芍為臣,蒼朮陳皮通草為使,大劑服五劑,大汗而愈。

白話文:

朱丹溪醫生治療過一個人,因為受寒而出現倦怠不想吃飯的症狀。半個月後,發燒怕冷,全身疼痛,脈搏又浮又大,按壓後很快就會恢復原狀。這屬於虛弱的身體極度受寒。他用人參作為君藥,使用黃芪、歸耆、芍藥作為臣藥,蒼朮、陳皮、通草作為佐藥。一次服下大量藥物,共服用五劑,大汗淋漓後就痊癒了。

沈明先治丁惠書,秋得感寒停食之症,入夜輒寒熱如瘧,竟夕作嘔。病數發,醫亦數更,體弱不勝,昏沉垂殆矣。或謂晝靜夜劇,由於陽氣陷入陰中;嘔穢聲長,明是諸逆衝上屬火。不惟不可溫,直應用寒;不惟不可補,更宜攻伐。竟投三黃等味,一劑知,二劑減,三四劑其嘔若失,神情始蘇。

白話文:

沈明先診治丁惠書的病症。秋天時,丁惠書受寒,導致食物停滯不消化,到晚上就發冷發熱,像得了瘧疾一樣,一整晚都嘔吐不止。病情發作多次,也換了許多醫生,但身體虛弱不堪,昏昏沉沉,接近死亡。有人說,白天病情較輕,晚上加重,是因為陽氣陷入陰中;嘔吐聲不斷,聲音拖得很長,明顯是各種逆氣上衝,屬於火熱證。不僅不能用溫熱藥物,反而應該用寒涼藥;不僅不能補益,更應該攻伐。於是,沈明先用三黃等藥物治療,一劑藥後症狀就減輕了,二劑藥後逐漸緩解,三四劑藥後嘔吐的症狀就消失殆盡,精神狀態也開始好轉。

但嘔止而胸膈脹繼作,或疑寒涼傷胃之故。沈曰:食雖消,而火未歸原,猶留連膈上。王太僕云,寒之不寒,責其無水,當求其屬以衰之。乃改用純甘壯水之劑,益以牛膝、車前,使熱從水道發泄,果氣順脹消,膻中清廓而安。(此伏熱將發,適遇感寒停食,外郁內阻,火不得泄,遂成寒熱嘔逆。

白話文:

嘔吐雖然已經停止,但是胸腔和橫膈膜緊接著出現脹氣,有人懷疑是寒涼傷了胃的緣故。沈金鰲說:食物雖然已經消化,但是胃火還沒有回到原本的地方,仍然停留在橫膈膜上。王清任說,寒涼並非真正的寒涼,而是因為身體內缺乏水分,應該尋找與水分相關的臟腑來減弱其影響。於是改用純甘壯水的方劑,再加入牛膝、車前子,讓熱氣從水路宣洩出去。果然,氣順了,脹氣也消了,胸中清爽而舒適。(這是因為內伏的熱氣即將發作,恰巧遇上感受了寒氣,導致飲食停滯,外有寒鬱,內有阻滯,熱氣無法宣洩,於是形成了寒熱嘔逆的症狀。)

若果因感寒停食,斷無用三黃得愈之理。)

聶久吾曰:予壬辰春初,在京會試,天寒夜坐久,感寒頭痛,服疏散藥,未經出汗,其頭痛數日不止,卻無他症。或謂感寒甚輕,已五六日,豈復有外邪,殆勞神內虛,理宜補之,勸服補中益氣湯二劑。不知外邪未散,補藥助邪為害,遂至神氣漸昏,飲食少進,晚間呃逆不止。

白話文:

聶久吾說:我壬辰年春天初到京城會試,天氣寒冷,夜晚長時間坐著,受了寒氣導致頭痛,服用了疏風散寒的藥物,但是沒有出汗,頭痛持續數日不退,也沒出現其他症狀。有人說受寒很輕,已經五六天了,怎麼還會是外感引起的,可能是勞心過度導致內虛,應該進補。於是我聽從建議,服用了兩劑補中益氣湯。沒想到外感邪氣還沒有消散,補藥反而助長了邪氣,導致精神越來越昏沉,飲食也減少了,到了晚上還不停地打呃。

如是者數日乃延醫,用前胡桔梗、貝母、麥冬、連翹香附、廣陳皮、甘草,數劑而愈。予生平少病,茲外感未清而輕用補,身受其害若此,因悟外感內傷,並外感兼內傷,與內傷挾外感諸治,蓋原於此。因述之,以志折肱之意云。(雄按:初冬翁笠漁患外感,醫知其素多勞倦也,用補中益氣法治之,病日劇。

白話文:

過了好多天才叫醫生來,用前胡、桔梗、貝母、麥冬、連翹、香附、廣陳皮、甘草等藥,幾副藥就好了。我一生很少生病,這次外感沒治好就輕易用補藥,身體受了不少罪,從此明白外感內傷,以及外感兼內傷和內傷夾雜外感這些病症的治理都是從這個道理來的。所以寫下這些,來表達我自己吃一塹長一智的心意。(雄按:初冬時,翁笠漁得了外感,醫生知道他平常過度勞累,採用了補中益氣的方法治療,結果病情越來越嚴重。

更醫,知其有食滯,以承氣法下之,連得黑矢,熱尚不退。與養陰數帖,病不減,且不食,不便,不渴,懶言,顴面時紅,強飲即吐,醫謂將成損矣。所親孫貽堂拉余診之,脈澀而數,神呆靜臥,溲少胎黃,乃邪在氣分,窒滯不行之象,投葦莖合蔥豉,加梔子、羚羊、栝蔞、旋覆、桔梗、黃芩以開肺。

白話文:

醫生認為患者有食物停滯,於是用承氣法幫助排便,排出了許多黑色的糞便,但熱度仍然很高。醫生於是給了幾帖滋養陰液的藥方,但病情沒有改善,而且患者還出現不進食、不排便、不口渴、懶於說話的症狀,顴骨有時泛紅,勉強喝水就會吐出來。醫生認為情況將會惡化。病人的親屬孫貽堂請我診治。脈象澀數,精神呆滯,臥牀靜臥,小便量少且顏色偏黃,這表明邪氣滯留在氣分中,導致氣血運轉不暢。我開了葦莖合蔥豉湯,並加入梔子、羚羊角、栝蔞、旋覆花、桔梗、黃芩,以幫助開肺。

一劑而遍身赤斑,神氣爽悟,繼去芩、桔、羚、蔥,加雪羹、花粉、銀花、石斛蘭葉以清胃。數帖而下醬矢二十餘次,始胎退脈和,知飢而愈。)

白話文:

發病時全身出現紅色斑點,精神非常好,接著除去了「去、佐、柴、四」這四種藥,再加入雪糝、花粉、銀花、石膏、蘭葉來清熱降胃。服用了幾帖藥後,排出黏稠如醬汁的糞便二十餘次,胎兒退下,脈象恢復正常,調養了一段時間後痊癒。

陸養愚治邱全谷,年方剛,九月間忽身微熱,頭微痛,心神恍惚,有時似夢非夢,自言自語。醫謂輕傷寒也,當發散之,用解表二劑,汗不出,熱反甚,妄言見鬼。前醫因無汗,欲再表。病家疑之,又延一醫,因妄言見鬼,謂熱已傳裡,欲下之,而大便之去未久,不能決。陸脈之,輕按浮數而微,重按澀而弱微。

白話文:

陸養愚治療邱全谷,當時邱全谷年紀正值壯年。九月份的時候,突然感到身體微熱,頭部微微疼痛,精神恍惚,有時像做夢一樣,自言自語。前一位醫生認為這是輕微的傷寒,應該發散治療,所以使用了兩劑解表藥。但邱全谷並沒有發汗,反而熱度越來越高,還胡言亂語說看到了鬼。前一位醫生因為他沒有發汗,想要再用發散藥治療。病人一家心有疑慮,又請來了一位醫生。這位醫生因為邱全谷胡言亂語說看到了鬼,認為熱症已經傳到了體內,想要使用瀉下之法治療,但不久前邱全谷才瀉過大便,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再瀉。陸養愚為邱全谷把脈,輕輕按壓時脈象浮數而微弱,用力按壓時脈象澀滯而虛弱。

數者,陽氣不足也,澀弱者,陰血不足也,此陰陽俱虛之候,不可汗,尤不可下。主表者曰:汗既不出,何謂陽虛?曰:此症雖有外邪,因內損甚,氣餒不能逼邪外出而作汗,法當補其正氣,則汗自得,而邪自去矣。若再發之,徒竭其陽,而手足厥逆之症見矣。其主下者曰:仲景云,身熱譫語者,有燥矢也,何不可下?曰:經謂譫語者,氣虛獨言也。

白話文:

譯文:

  • 脈數,是陽氣不足。脈弱,是陰血不足。這是陰陽俱虛的症狀,不能發汗,尤其不能瀉下。

  • 主張發汗的人說:汗既然不出,怎麼說是陽虛呢?**回答:**這種疾病雖然有外邪,但由於內部虧損嚴重,陽氣虛弱,無法將外邪逼出體外而發汗。應該補益正氣,汗就會自然而出,邪氣也會自除。如果再發汗,只會消耗陽氣,導致手足發冷、厥逆的症狀出現。

  • 主張瀉下的人說:仲景說,身體發熱、胡言亂語的人,是因為有實熱,所以可以瀉下。**回答:**經書說,胡言亂語,是氣虛獨語的表現,不是實熱。

此症初止自言自語,因發散重虛其陽,所以妄言見鬼,即《難經》所謂脫陽者見鬼也。王海藏曰,傷寒之脈,浮之損小,沉之損小,或時悲笑,或時太息,語言錯亂失次,世疑作譫語狂言者非也,神不守舍者耳。遂用補中益氣湯附子,薑、棗煎服,一日二劑。至晚,汗濈濈而來,清晨身竟涼,頭不痛。

白話文:

這個病症在早期會自己自言自語,這是因為發汗治療過度,傷及陽氣,因此會胡言亂語看到鬼,就像《難經》中提到的「脫陽者見鬼」一樣。王海藏說,傷寒的脈象,浮脈虛損較小,沉脈虛損也較小,有時會悲傷或嘆息,語言錯亂不順,世人誤以為是胡言亂語,其實是神志不清所致。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薑、棗煎服,一天服用兩劑。到了晚上,大汗淋漓而來,清晨時全身都涼了,頭也不痛了。

第人事未甚省,此陽氣少復,陰氣未至耳,仍用前湯吞六味丸。旬日猶未精采,調理月餘而愈。蓋此人因房室之後,而繼以勞也。

白話文:

韋汝經在春天開始在蕭寺學習。那時房屋剛蓋好,不太堅固。天冷時夜晚坐在房裡,到了一兩更天時,他感到疲勞乏力,就靠著桌子睡著了。等他醒來時,覺得渾身發冷,頭有些疼。第二天早上,他自行服用了參蘇飲,喝了兩劑都沒出汗,沒有其他不適,但頭痛持續了好幾天。有人說他身體虛弱,一定勞累過度,導致氣血不足而頭痛,建議他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倍服用人參。喝下後,他馬上感到頭腦昏沉,胸悶不適,從早上到晚上都沒吃過東西。晚上還發熱、打嗝,怎麼也睡不著。醫生把脈後,發現脈搏急促,認為是火邪作祟,於是用生地、貝母、黃芩、連翹、竹茹等藥材來治療。結果卻導致他的全身更加發熱,打嗝也不停。

韋汝經,春初肆業於蕭寺,其房屋新創,不甚謹密,天寒夜坐,至一二更,倦怠倚幾而睡,洎醒,身覺寒甚,頭微痛。天明自服參蘇飲,二劑未得汗,他無所苦,但頭痛數日不止。或謂其體弱,必攻苦勞神,上氣不足而痛也,令以補中益氣湯,倍人參服之,便覺神昏悶,胸膈不舒,從早至夕,粒米不進,晚發熱,呃逆,睡臥不安。醫以脈帶數,是火也,用知、貝、芩、連、竹茹輩投之,反遍身壯熱,呃逆不止。

亟診之,面赤戴陽,鬱冒嘔呃,左脈浮數而弦,右脈尚和,乃曰:病輕藥誤耳,不汗而劇,得汗即解矣。乃以火鬱湯麻黃,強覆,大汗之,至晚諸症如失。明日索藥。曰:昨見幾上尚有補中益氣湯一帖,服此足矣。

白話文:

經過緊急診療後,患者臉色發紅,太陽穴部位疼痛,胸悶噁心,嘔吐呃逆。左脈浮動、數而緊,右脈尚且平和。於是醫生說:「病情不嚴重,用錯了藥,(患者)未出汗而病情嚴重,只要出汗,病症就會解除。」於是用火鬱湯,加倍麻黃,勉強覆蓋患者,令其大量出汗。等到傍晚,所有症狀都消失了。第二天,(患者)來索取藥物。醫生說:「昨天看到桌上還有一帖補中益氣湯,服用這個就足夠了。」

琇按:補中益氣湯為東垣治內傷外感之第一方。後人讀其書者,鮮不奉為科律,然不知近代病人,類多陰分不足,上盛下虛者,十居九焉。即遇內傷外感之症,投入輒增劇,非此方之謬,要知時代稟賦各殊耳。

白話文:

琇本道中,不及餘皆腹背,後傷,,,看,,,,,,,實,,,,,,,,,,,,,,,,,,,,,,,,,,,,,,,,,,,,,,,耳,,,,,,,,,,,,,,,,,,,,,,,,,,,,,,,,,,,,,,,,,,,,,,,,,,,,,,,,,,,,,,,,,,,,,,,,,,,,,,,,,,,,,,,,,,,,,,,,,,,,,,,,,,,,,,,,,,,,,,,,,,,,,,,,,,,,,,,,,,,,,,,,,,,,,,,,,,,,,,,,,,,,,,,,,,,,,,,,,,,,,,,,,,,,,,,,,,,,,,,,,,,,,,,,,,,,,,,,,,,,,,,,,,,,,,,,,,,,,,,,,,,,,,,,

陸麗京曰:陰虛人誤服補中益氣,往往暴脫,司命者其審諸。

朱睛川內,先感風邪,後傷飲食,發熱頭疼,中脘痞悶。醫以牛黃散下之,瀉兩三行,而熱不減,痞亦不寬。兩服,瀉兩三行,熱不減而痞更甚。又醫曰:瀉而熱不減者,虛熱也;通而脹不減者,虛痞也。乃用人參、白朮、黃耆、甘草補之。初服無進退,至四劑,神昏不省人事,手足厥冷,舌有黑苔,脈浮數而空。

白話文:

在朱睛川,最初感染了風寒,後又吃壞了東西,發燒頭痛,胃部脹悶疼痛。醫生用牛黃散瀉了兩、三次,但是發燒不退,脹悶也沒有減輕。吃了兩副藥,瀉了兩、三次,發燒不退,脹悶反而更嚴重。另一位醫生說:瀉了但發燒不退,是虛熱;通便了但脹氣不減,是虛脹。於是用人參、白朮、黃耆、甘草來補。剛開始吃藥時沒有好轉,到第四劑時,病人神志不清,手腳冰冷,舌頭上有黑苔,脈搏浮數而空洞。

喜面不黑黯猶可救,乃以枳實五錢,黃連三錢,人參七分,麥冬一錢,瘛瘲十粒,燈心煎湯下。二劑,人事稍清,六脈略有神,熱亦減半。又二劑,熱仍劇,大便五日不下,姑以潤字丸三錢下之,便通而熱退。自此一日不服人參,則自汗,力不能支,三日不投潤字丸,則便閉而熱發,直至人參服過一斤,潤字丸數兩而後愈。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臉色沒有發黑發暗,情況還不算太糟。可以服用以下藥方:枳實五錢、黃連三錢、人參七分、麥冬一錢、瘛瘲十粒,用燈心煎湯服用。

服用兩劑後,病人的神志開始清醒,脈搏略有精神,發燒也有所減退。再服用兩劑後,發燒症狀仍然嚴重,而且五天沒有大便。先用潤字丸三錢服下,幫助通便,發燒就會消退。

從此以後,如果一天不服用人參,病人就會出虛汗,體力不支;如果三天不服用潤字丸,病人就會便祕,發燒也會復發。一直到服用了一斤人參、幾兩潤字丸後,病情才徹底痊癒。

陸肖愚治鄒氏子,年十八,新婚感冒,症似傷寒。或以九味羌活湯投之,加嘔吐,一二日不止。改用藿香正氣散,吐少止而倦乏,食即飽悶,腹中漉漉有聲,四肢微厥,小便赤短,大便或溏或秘,口渴而不喜飲,晝輕夜重,煩悶。有主調氣者,清火者,滋陰者,皆不效,而滋陰猶為不宜。

白話文:

陸肖愚醫師治療鄒姓男子,十八歲,新婚後感冒,症狀類似傷風。有人使用九味羌活湯治療,病患卻加重嘔吐,一兩天都無法停止。改用藿香正氣散,嘔吐稍微減緩,但依然疲倦無力,進食後容易飽脹,肚子發出一陣陣水聲,四肢末端微微冰冷,小便赤黃且短,大便時而溏稀、時而便祕,口渴卻不愛喝水,白天病情較輕、晚上較重,煩躁鬱悶。一些醫生主治調理氣機、清熱降火、滋養陰液,但都無效,其中滋養陰液的治療更不適合。

脈寸關沉緩而細弱,尺脈頗和,曰:此得之勞煩傷氣,非得之使內傷陰也。用四君子湯加棗仁、豆蔻仁、木香、薑、棗,數劑如故。乃倍加人參,加熟附子五分,而胸膈寬,飲食進,二十劑全愈。

白話文:

脈搏沉緩而且細微無力,尺部的脈搏比較和緩。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勞累過度傷了元氣,不是因為房事過度傷了陰氣。於是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大棗仁、豆蔻仁、木香、生薑、大棗,連續服用了好幾劑,病情仍然沒有起色。於是將人參加倍,再加入五分熟附子,病人的胸悶腹脹症狀緩解,食慾大增,服用二十劑後完全康復。

陸方伯年近古稀,因仲冬天氣有非時之熱,患時氣咳嗽。醫以芎蘇散汗之,汗出不止,咳嗽連綿不絕,飲食不進,昏憒經旬。脈之,浮大無力,以五十動脈法按之,二三十動間,覺常有止意,曰:此高年勞倦,即有微邪,止宜扶正氣以勝之,豈可妄汗?今雖昏憒喘急,尚可圖安,第壽算恐不出三年外耳。

白話文:

陸方伯已經快七十歲了,因仲冬季節出現非時之熱,得了時氣咳嗽。醫生用芎蘇散發汗,但陸方伯卻汗出不止,咳嗽綿延不絕,不能進食,十多天昏迷糊塗。醫生為他把脈,脈浮大無力,用五十動脈法測量,二十、三十下便停頓,好像隨時會斷氣。醫生說:「這是高齡勞倦之症,即使有些病邪,也應當扶正氣以戰勝病邪,怎麼能胡亂發汗呢?現在雖然昏迷喘急,但尚可保住性命,不過壽命恐怕不超過三年了。」

補氣養榮湯加棗仁以助參、術斂汗,又加枇杷葉桑白皮蘇子、石斛以降氣定喘,二劑汗止,四劑咳亦減矣,服至五十劑而安。後報訃,果不出三年。(藜按:補氣養榮湯,系人參、白朮、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白豆蔻。)

白話文:

用補氣養榮湯加入棗仁以幫助人參和白朮止汗,又加入枇杷葉、桑白皮、蘇子、石斛以平息氣喘,服用兩劑後出汗停止,四劑後咳嗽也減輕了。服用到五十劑後病情穩定。後來接到訃聞,果然不出三年。(藜按:補氣養榮湯,是人參、白朮、當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白豆蔻組成。)

陸祖愚治朱明宇子歸,年二十,未出痘疹,患痰症類傷寒。脈之,右手氣口洪滑而數,左三部沉實。蒸蒸內熱,五六日不大便,腹滿氣喘,用黃連、枳實、山楂厚朴、花粉、前胡、桔梗、栝蔞、生薑。兩服後,通身發斑,或謂疹子,或云石痘,乃用炒黑麻黃、柴、芍、荊、防、甘草、牛蒡蟬蛻、黃芩、薄荷等味。服後即痰聲如鋸,氣不轉舒,譫語發狂,不時昏暈,又用薑汁、竹瀝牛黃通天散探嚏。

白話文:

陸祖愚醫生醫治朱明宇的兒子,年紀二十,從未出過麻疹,卻得了類似傷寒的痰症。

醫師把脈後發現,右手的氣口脈洪大順滑且快,左邊的三部脈沉穩有力。體內熱氣蒸騰,五六天沒有大便,肚子脹氣喘不過來。醫師開了黃連、枳實、山楂、厚朴、花粉、前胡、桔梗、栝蔞、生薑等藥方。

服藥兩劑後,患者全身開始長出紅斑,有人說是麻疹,有人說是石痘。於是醫師改用炒黑麻黃、柴胡、芍藥、荊芥、防風、甘草、牛蒡、蟬蛻、黃芩、薄荷等藥方。

服藥後,患者痰鳴聲如鋸,氣息不順暢,胡言亂語狂躁不安,時不時昏迷暈倒。醫師又用薑汁、竹瀝、牛黃、通天散等藥物讓患者打噴嚏。

吐濃痰數口方醒,仍灌前藥,又復昏暈。如是三日,細斑轉而成片,嘔血數碗。後聞已死,陸往唁之,身雖冷而脈未絕,即以牛黃、竹瀝灌下。少頃,手足微動,又灌一丸,有呻吟聲,四肢微溫,兩額紅色,脈大起,反覺洪數而滑。陸謂此時不宜純攻純補,用人參、栝蔞、枳實、黃連、黃芩、大黃、元明粉,徐徐溫服,用麵皮熨腹上。約兩時,腹痛異常,即下燥矢十餘塊,白痰稠積若干,再用獨參湯灌下,以防其脫。

白話文:

他咳出幾口濃痰才清醒,再灌服原來的藥,又再次昏迷。這樣過了三天,身上的細小斑點轉變成了大片,並嘔吐了好幾碗血。後來聽說他已經去世,陸先生就前去探望。雖然他的身體已經發冷,但脈搏卻未斷。於是,陸先生給他灌服了牛黃和竹瀝。過了一會兒,手腳就有了輕微的動作。再灌服了一丸藥,他發出了呻吟聲,四肢也微微變暖,兩額泛紅,脈搏跳動有力,反而變得洪大而滑。陸先生認為此時不宜只攻不補或只補不攻,於是使用了人參、栝樓、枳實、黃連、黃芩、大黃和元明粉,讓他慢慢溫服,並用麵皮敷在他的腹部。大約過了兩個時辰,他的肚子異常疼痛,於是排出了十幾塊乾燥的大便,以及大量的白色粘稠痰液。之後,陸先生又灌服了他獨參湯,以防止他虛脫。

六脈弱甚,四肢厥冷,口不能言,精神恍惚,用參、附、歸、芍、苓、術之類,元氣復,飲食進,調理月餘而愈。五年後,陸往閩中,其病復作,嘔血數番,莫能救。(藜按:此非痰,乃溫病也。熱盛於肺,故現症如此,乃以枳、樸、羌、桔傷其陰,故發為斑疹。又以麻黃等辛溫之劑發之,火得風而愈熾,故痰隨氣上而昏暈也。

白話文:

脈搏非常微弱,四肢冰冷,言語不清,精神恍惚,用參、附、歸、芍、苓、術等藥物治療,元氣恢復,飲食增加,調理一個多月後康復。五年後,陸先生前往福建,他的病復發,嘔血多次,無法搶救。(注:這不是痰,而是溫熱病。熱盛於肺,所以症狀如此,是用了枳、樸、羌、桔等藥物損傷了陰氣,所以導致發為斑疹。又用了麻黃等辛溫的藥物發汗,火勢因風而更加旺盛,所以痰液隨著氣血上行而昏迷。)

下之太驟,元氣必傷,不得不轉用參、附以救誤。後半治法,均未中肯。觀孟英治翁笠漁案,是何等手眼,知前人於溫病治法尚疏矣。)

白話文:

如果攻下太猛烈,必定會傷及元氣,不得不用人參、附子來補救錯誤。後面所用的治療方法,都沒有真正命中要害。看看孟英治療翁笠漁的案例,他是多麼有本事,可見前輩們對於溫熱病的治療方法還很粗淺。

王敬溪年五十六,先富後貧,心事多郁。七月間,恣食羊肉酒面,當風而臥,內傷外感相兼。或與發散,頭不疼,身微熱,惟胸腹不快。或與疏通,便通溲利,而痞滿如故。或與溫胃,或與消導,月餘其症依然。診之,左脈浮弦而弱,右脈浮滑有力,或議下之。陸曰:此症內傷雖重於外感,然有痞滿而無實堅,且舌無苔,口不渴,脈雖有力,而浮尚帶表症,焉可下耶?宜用小柴胡和之,俟實堅脈沉而下之,方為萬全。自此半月,症猶未減,又半月,脈沉便結,乃以潤字丸五錢,三次吞服。

白話文:

王敬溪56歲,本來富裕後來貧困,心中憂鬱。七月間,放縱吃羊肉、喝酒、吃麵,吹著風睡覺,導致內外同時受傷。有人用發散的藥物治療,頭痛沒有了,身體微熱,但胸腹不適。有人用疏通的藥物治療,大小便通暢,但痞滿依然。有人用溫胃的藥物或消導的藥物治療,一個月後,症狀依舊。診斷時,左脈浮弦而弱,右脈浮滑有力,有人建議用瀉下的藥物治療。陸醫師說:這個症狀內傷雖然比外感嚴重,但有痞滿而沒有實堅,而且舌苔沒有,口不渴,脈雖有力,但浮動尚有表證,怎麼可以瀉下呢?應該用小柴胡湯調和,等到脈沉而實堅再瀉下,纔是萬全之策。從此經過半個月,症狀依然沒有減輕,又過了半個月,脈沉且大便結硬,於是使用潤字丸5錢,分三次吞服。

去垢穢若干,內有羊肉數塊,始知飢餓。改用健脾調理之劑,又月餘而痊。

張意田治一人,戊寅三月間,發熱胸悶不食,大便不通,小便不利,身重汗少,心悸而驚。予疏散消食藥,症不減,更加譫語叫喊。診其脈弦緩,乃時行外感,值少陽司天之令,少陽症雖少,其機顯然。脈弦發熱者,少陽本象也。胸悶不食者,逆於少陽之樞分也。少陽三焦內合心包,不解則煩而驚,甚則陽明胃氣不和而譫語。

白話文:

張意田治療一人,農曆戊寅年三月,(患者)發燒、胸悶、不思飲食、大便不通、小便不暢,身體沉重、汗液少,心悸驚慌。我使用疏散消食的藥物,症狀未見減輕,反而出現了胡言亂語、大喊大叫的情況。診其脈象:弦脈、脈緩,判斷為時行外感,值少陽主氣之時,少陽的症狀雖然不明顯,但其機理很明顯。脈象弦而發燒,是少陽的本象。胸悶、不思飲食,是逆於少陽的樞轉分,少陽三焦在內與心包相連通,不解除則煩躁而驚,嚴重時會導致陽明胃氣不和而胡言亂語。

少陽循身之側,樞機不利,則身重而不能轉側。三焦失職,則小便不利。津液不下,則大便不通。此症宜以傷寒例,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如法治之,服後果愈。

白話文:

少陽經循行於身體兩側,如果樞紐出問題,就會導致身體沉重,無法轉身側躺。三焦功能失衡,會導致小便不通暢。津液無法下行,就會導致大便不通暢。這種情況應按照傷寒論的原則治療,通常在 8、9 天後就會好轉。胸悶煩躁,小便不利,胡言亂語,全身沉重,無法轉身側躺,應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按照指定方法治療,服藥後即可痊癒。

陸祖愚治曾邑宰,因隆冬出入勞頓,感冒發熱,骨痛,而體極倦怠,氣難布息。脈之,左弦右緩,與疏氣養榮湯二劑。病者見用歸、芍,謂傷寒何以遽投滋補?陸曰:此家傳治類傷寒之方,毫無差池,不必疑也。服後其病如失。

白話文:

陸祖愚治療曾邑邑宰。因為隆冬時節,外出奔波勞累,受寒發熱,骨頭疼痛,且身體極其疲倦,氣息難以調勻。把脈後,左脈弦細,右脈緩慢,於是開了疏氣養榮湯的藥方,兩劑。病者看到藥方中用了當歸、芍藥,認為這是治療傷寒的方子,為什麼突然使用滋補藥物?陸祖愚說:這是祖傳治療類似傷寒的方子,一點問題都沒有,不必懷疑。服用後,病症宛若蒸發一般。

潘衷弦母,年六十餘,平時多郁多火,因勞傷感冒,次早仍然飲食,晡時遂發寒熱,頭疼骨痛,嘔吐酸水,冷汗心痛。一醫知其平日多郁多火,乃引經云:諸嘔吐酸,皆屬於熱。投以清涼,其痰愈甚,吐蛔數條。脈之,兩關緊盛,兩尺虛空,乃風寒飲食之故,用橘、半、枳、桔、楂、樸、藿、芷、桂枝、薑、砂,服後症少減。

白話文:

潘衷弦的母親,年過六十,平日裡鬱悶火氣大。因勞累受寒感冒,第二天仍進食,到下午時分就發熱發寒,頭疼骨頭痛,嘔吐酸水,冷汗直冒,心口疼痛。一位醫生得知她平日鬱悶火氣大,於是引用經典說:「凡是嘔吐酸水,都是熱症引起的。」便投以清涼的藥,但她的痰反而更嚴重,還吐出了幾條蛔蟲。醫生把脈後發現,她的兩關脈緊盛,兩尺脈虛空,判斷這是因為風寒夾雜飲食所致,於是用了橘皮、半夏、枳實、桔梗、山楂、厚朴、藿香、芷草、桂枝、生薑、砂仁等藥。服藥後,症狀有所減輕。

次日復傷飲食,症仍劇,夜不得臥,先用烏梅丸三錢以安蛔,隨用檳榔青皮、枳實、厚朴、山楂、陳皮、半夏、炮薑、藿香、黃連、薑、砂之類寬其中,又用麵皮炒熨中脘。旬日後,用小承氣湯加元明粉,去燥矢二次,調理半月而愈。(照葉天士法,只於此方中加大黃數錢,便可速愈,不必費如許轉折。

白話文:

汪敬泉的兒子,十六歲,身體虛弱,生病十幾天了,找其他醫生看沒有效果。診斷後發現,外在症狀是身體發熱得像烤熟了一樣,昏昏沉沉,舌苔黃黑,但還有津液,胸口按壓下去很痛,每天腹瀉黑色的水十幾次,六脈細小且跳動得很快,重按有跳動力,唯獨氣口脈最強勁。(氣口脈很盛,是飲食過度造成的。)我說:這雖然是身體虛弱引起的,但內傷也很嚴重,應該先消解病邪再補虛。於是使用了加強版的「小陷胸湯」,病症沒有好轉。

夜間躁煩,暫投麥冬、棗仁、山梔、豆豉之類稍安。而熱與痛不減,瀉已止,遂與潤字丸一錢,少頃又催一錢。去燥矢三四枚,而虛煩之症又見,仍用安神滋補之劑略轉,而舌苔未退。明知宿垢未清,元氣弱甚,不敢急攻,乃消補間進,調理兩月,胸腹始暢,又月餘乃安。

白話文:

夜裡躁動不安定,暫時使用麥冬、棗仁、山梔、豆豉等藥物後稍稍緩解。然而發熱和疼痛沒有減輕,瀉下已停止,於是服用「潤字丸」一錢,稍後又催服一錢。排出燥屎三四枚,但虛煩症狀又出現,再次使用安神補養的藥劑後稍有改善,但舌苔仍未消退。明顯知曉體內宿便未清,元氣非常虛弱,不敢急於攻下,於是採取消食補養交替進行的方式,調理兩個月,胸腹才開始暢通,又一個多月後才安定下來。

吳文學季鴻,體弱多郁,偶患內傷外感,先則過汗,後則下早,竟成結胸。(表症未退而下之,乃成結胸。今云過汗,豈表症猶未盡耶。)診之,胸不可按,身熱如火,肢冷如冰,不寐譫語,恍惚如見鬼狀,已二十餘日矣。脈則兩寸關空虛,兩尺微有根蒂,乃以培植元氣中,稍加消導之品療之。

白話文:

吳文學的老師季鴻,體弱多愁思,偶爾得了外感內傷。一開始發高燒冒大汗,後來拉肚子,最後導致胸部積聚。

(病症還沒完全好就拉肚子,就會導致胸部積聚。現在說發了高燒,難道病症還沒有完全消除嗎?)

診脈後,胸部不能按壓,身體像著了火一樣發熱,四肢卻像冰塊一樣冰冷,失眠且說胡話,恍恍惚惚好像看到鬼,已經有二十多天了。

脈象是兩寸關脈空虛,兩尺脈微弱無力。於是用補益元氣的藥物,配合少量的消導藥物治療。

十日後,胸膈已柔,其熱盡在下焦,繞臍硬痛,時轉矢氣,舌苔有刺,而尺脈漸覺有神,乃用潤字丸三錢,以歸尾、枳實、黃連、山楂、元明粉為煎藥送之,去燥矢甚多。乃用四君、四物兼安神之劑,調理而瘳。

白話文:

十天之後,胸中的悶脹感已經變軟,所有的熱氣都集中在膀胱和腎臟部位,出現硬痛和時常排氣的現象,舌頭邊緣還有刺痛感。但是,把脈的時候發現尺脈仍然有神,所以開了三錢的潤字丸,用生地黃、山藥、黃連、山楂、元明粉等中藥煎成藥汁送服,排出了很多乾燥的大便。之後,再使用四君子湯、四物湯加上安神的藥物調理,最終病情痊癒。

表兄費祖修,初夏勞倦怒氣,復兼風寒飲食。診之,左手浮弦,氣口緊盛,曰:兩手脈俱挾邪,病方進也。不信,次日漸頭痛身熱,胸膈飽悶,項強骨疼。醫與丸藥數錢服之,遂瀉不止,轉加飽悶惡寒。再求診,知其表症俱在而遂下之,竟成結胸矣,與五積散二劑,表症已除,減去芎、芷、麻、桂等。又二劑,胸寬瀉止,改用歸芍六君子湯

白話文:

表兄費祖修,在初夏因為勞累、發怒而造成體力虛弱,又加上受寒和不注意進食。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浮脈和絃脈同時出現,氣口處的脈搏也很緊促,我說:「你的雙手脈象都夾雜了邪氣,你的病情還在發展。」果然,第二天他的頭痛和發熱症狀加重,胸悶腹脹,脖子僵硬,骨頭疼痛。一位醫生給了他幾錢藥丸服下,結果他開始腹瀉不止,飽脹惡寒的症狀也加重了。他再次求診,我發現他的表症都還在,卻已經服用瞭解表藥物,這導致了他的結胸病。我給了他兩劑五積散,他的表症已經消除,我刪去了芎、芷、麻、桂等藥物。再給他兩劑藥後,他的胸部寬鬆,腹瀉停止,我改用歸芍六君子的湯藥為他治療。

十餘劑,方用潤字丸一錢,薑湯送下。連進三服,所去甚多,飲食漸進,調理四十餘日而痊。

張靖山子,年十五,稟賦薄弱,患內傷外感,醫治半月矣。視其面赤唇焦,舌苔白燥,身熱欲得近衣,手臂不敢袒露,反引手入被。診之,六脈鼓擊而大,乃用人參、知母、五味、當歸、白芍,一服,甜睡半晌。一醫再診,謂陽明經病,改用柴葛解肌,遂大劇。再求診,則面如土色,呻吟自汗,四肢厥逆,六脈鰕遊,急以人參一兩,附子三錢灌之,隨服隨醒。

白話文:

有一個名叫張靖山的十五歲少年,身體虛弱,患有內傷和外感風寒,已經治療半個月了。

我診察他的時候,看到他的臉紅嘴脣焦乾,舌苔白而乾燥,身體發熱想穿衣服,卻不敢露出手臂,反而把手臂藏在被子裡。診脈後發現,他的六脈鼓動有力。於是我使用人參、知母、五味子、當歸、白芍等藥材,他服下一帖藥後,甜甜地睡了半晌。

後來,另一個醫生診治後,認為是陽明經出了問題,就改用柴葛解肌湯,結果病情加重了。我再次診治時,他的臉色已經像土色一樣,呻吟自汗,四肢冰冷,六脈微弱遊走。我緊急給他服用了一兩的人參和三錢的附子湯藥,他服下後馬上清醒了。

次早大便一次,仍前虛脫,又以人參一兩二錢,附子三錢,耆、術各二錢,入童便服之,得以挽回。

董蔚如侄,飽飧麵食,樹下納涼,困倦熟寢,遂頭痛身熱,骨節煩疼,胸腹否塞。醫以丸藥下之,表症未除,胸滿兼痛。又行表汗,頭痛減,胸痛更甚。或消導,或推逐,其痛漸下,而未得舒暢,幾兩月。診得六脈澀數,面容白黃,舌苔灰黑而潤,按其胸腹柔軟,臍下堅硬,晡時微熱,夜半始退,小水自利,大便不通。此蓄血症也,乃用桃仁承氣湯

白話文:

董蔚如的侄子,飽食麵食後在樹下乘涼,十分疲倦就睡著了,結果出現頭痛發燒、全身骨節疼痛、胸腹脹滿等症狀。

醫生給他開了瀉下的丸藥,表面症狀沒有消除,胸部仍有脹痛感。醫生又讓他發汗治療,頭痛減輕,但胸痛加重。或者給他消食化積的藥,或者給他推拿治療,疼痛逐漸減輕,但還沒有完全解除,已經持續了近兩個月。

診察後發現,他的脈象澀而數,面容泛白帶黃,舌苔灰黑而潤澤,按壓他的胸腹柔軟,但臍下硬結,下午時分微熱,半夜後才退燒,小便正常,大便不通。

這是蓄血癥的表現,於是給他開了桃仁承氣湯治療。

服後滿腹攪刺,煩躁欲死,其父母哭泣詈罵不可堪,至夜半下黑糞汙血若干,遂腹寬神爽。改用調理之劑而痊。

葉能甫,七月患內傷外感之症,或用煎劑解表,丸藥攻裡,遂瀉數次,而胸悶口乾,潮熱譫語,舌上黑苔,手足厥冷。脈之,左三部沉細而澀,右寸關沉滑,尺脈空虛。此陽症見陰脈也,若再一瀉,必然不治。乃用陳皮、甘草、山楂、柴胡、木通澤瀉、厚朴、炮姜,先溫消分利,三劑後竟不瀉矣。

白話文:

葉能甫於七月患有內傷外感症狀,先用湯藥發汗解表,再用丸藥攻逐裡邪,導致腹瀉多次。其後出現胸悶、口乾、潮熱胡言亂語,舌苔發黑,手腳冰冷。為其把脈,左邊的三部脈沉細而澀,右邊的寸關脈沉滑,尺脈空虛。這是陽症出現陰脈的表現。如果再瀉,必定無法醫治。於是使用陳皮、甘草、山楂、柴胡、木通、澤瀉、厚朴、炮姜等藥材,溫和消解、分利水濕,三劑後腹瀉就停止了。

但兩手俱沉實,改用黃連、枳實、山楂、黃芩、厚朴、栝蔞。五六劑,忽轉矢氣,投潤字丸二錢。少頃,去燥矢三二次,前症悉除。遂投養血健脾之藥,調理一月而安。附潤字丸方:橘紅一兩,杏仁二兩,牙皂一兩,前胡、天花粉、枳實、山楂肉各二兩,甘草三錢,檳榔七錢,半夏一兩,生大黃十二兩,水泛為丸。

白話文:

然而兩手都沉重無力,改用黃連、枳實、山楂、黃芩、厚朴、栝蔞。服用了五、六劑之後,突然腹瀉,接著服用了潤字丸二錢。過了一會兒,拉出了三、四次乾結的糞便,之前的症狀都消失了。接著服用養血健脾的藥物,調養了一個月就痊癒了。

潤字丸藥方:

  • 橘紅 一兩
  • 杏仁 二兩
  • 牙皁 一兩
  • 前胡、天花粉、枳實、山楂肉 各二兩
  • 甘草 三錢
  • 檳榔 七錢
  • 半夏 一兩
  • 生大黃 十二兩 (用於水飛製丸)

易思蘭治王孫章湖,壯年。七月間,秋收忙迫,飢食二雞子,酒數杯,時因惱怒,至暮風雨大作,又當風沐浴,夜半,身熱寒戰,腰背脊強,胸滿腹痛,醫用五積散發汗,身涼戰止。惟頭額肚腹大熱,又服柴芩湯,半月不愈。大便欲去不去,每出些須,即時作痛,又用大黃下三五行。

白話文:

易思蘭醫師治療一位王姓子弟章湖的病情,當時他正值壯年。在七月秋收繁忙的季節,章湖因飢餓而吃了兩個雞蛋,並喝了幾杯酒。當時恰巧發生了令人惱怒的事情,到了傍晚時分狂風暴雨襲來,章湖又頂著風洗澡。半夜時分,他出現發熱、畏寒、腰背僵硬、胸悶腹痛的症狀。醫師給他服用了五積散來發汗,他的身體涼爽了,畏寒症狀也消失了。然而,他的頭額、腹部仍然發熱,於是醫師又給他服用了柴芩湯。半個月過去了,他的病情仍未痊癒。章湖大便排出不順暢,每次只排出少量,而且排便時會感到疼痛。醫師又給他服用了大黃,幫助他排出了三次大便。

病仍不減,反加胃寒吐逆,飲食入口即吐,吐時頭汗如雨,至頸而還,四肢或厥冷,或發熱,大便一日二三次,小便如常,飲食不進者四十餘日,亦不知飢,形瘦日甚。診之,左手三部俱平和無恙,惟大腸與脾胃脈俱沉緊,按之則大,時一結,堅牢有力,推之不動,按之不移,曰:此氣裹食積也,下之則愈。先以紫霜丸二十一粒,溫水送下。

白話文:

病情仍未好轉,反而加重為胃寒嘔吐,進食後立刻吐出來,嘔吐時頭上冒汗如雨,汗水流到脖子就停下來,四肢有時冰冷,有時發熱,每天大便二到三次,小便正常,四十多天無法進食卻沒有飢餓感,身體日漸消瘦。診斷後發現,左手三部脈象均和緩正常,只有大腸和脾胃脈象都沉緊,按壓時脈搏會變大,有時會結住,堅硬有力,推不動,按壓也不移位。我說:「這是氣體包裹著食物積滯造成的,瀉出去就能治癒。」於是先給他服下紫霜丸二十一粒,用溫水送服。

二時不動,又進七丸,約人行三五里,腹始鳴,下如血餅者五六塊,血水五七升。隨腹飢索食,以清米飲薑汁炒鹽少許一二杯與之,神氣頓生。次日復診,右寸關脈豁然如左,以平胃合二陳湯,日服一劑。復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砂仁,侵晨服六味丸,調理一月而愈。其父洪山問曰:吾兒病外感內傷兼有,醫用汗藥已愈,但胸腹痛甚,及下後反增胃寒,見食即吐,是下非所宜矣,何以復下而愈?易曰:有見於脈耳。左手三部和平,是無外症。

白話文:

等過了一會兒沒有動靜,再服下七丸藥。大約走了三到五里,肚子開始咕嚕叫,接著排出像血餅一樣的東西五六塊,還有五六升血水。隨後肚子餓了,索要食物,給他喝了一兩杯用清水煮的米粥,加入薑汁和炒鹽,精神瞬間好轉。第二天又來複診,右寸關脈博動恢復正常,與左手的脈博一致。開了「平胃合二陳湯」,每天服用一劑。又加服「補中益氣湯」,加入麥冬、砂仁,每天早上服用「六味丸」。調理了一個月的時間,病癒。孩子的父親洪山問道:我兒的病有外感也有內傷,用發汗藥已經好了,可是胸腹疼痛很厲害,而且大便後反而胃寒加重,吃東西就吐,這大便應該不是治療的適當方法,怎麼又下瀉就能好了呢?《周易》中說:在診脈中就能看到病症。左手三部脈博平和,說明沒有外感。

右手寸關沉緊而結,堅牢不動不移,《脈訣》云: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而有力者為積,沉緊為寒為痛。自脈斷之,陽明當有堅積也。書又云:食積發熱,夜熱晝涼,頭額肚腹最甚。胃中積熱,蒸蒸頭汗,至頸而還。自外症觀之,陽明有積甚明矣。

白話文:

右手的寸脈、關脈沉細而緊實,堅硬難動。古書《脈訣》中說:按脈,如果沉細,說明是氣的影響;沉細又有力,表明體內有積滯;沉細而緊實,表示有寒氣和疼痛。從脈象來看,陽明經肯定有堅硬積塊。古書上還說:飲食積滯會發熱,晚上發熱,白天涼爽,熱感最明顯的部位是頭部額頭和腹部;胃中積有熱,會蒸發出熱氣導致頭部出汗,汗水沿著脖子流下來。從外在症狀來看,陽明經有積滯非常明顯。

洪山曰:先生論積固當,何以前用小承氣,反加胸悶不食耶?易曰:此病先因氣裹飲食,後復外感風寒,當日若用香蘇散一劑,有紫蘇葉散去表寒,有香附、陳皮內行氣滯,表解食消,豈不兩全?乃用五積散,雖有麻黃散寒,而當歸等藥又補住食積,故胸腹愈痛。至於大小承氣,尤為未當。

白話文:

洪山說:「先生你講的積食確實有道理,但為什麼一開始用承氣湯,反而讓病人胸悶不思飲食呢?」易先生說:「這個病人一開始是氣滯影響飲食,後來又受到外來風寒,當時如果用香蘇散一劑,裡面有紫蘇葉可以散去外來的風寒,有香附、陳皮可以疏通內部的氣滯,這樣既能解除外感,又能消食,豈不兩全其美?但是你卻用了五積散,雖然有麻黃散寒,但當歸等藥又會固住積食,所以胸腹更加疼痛。至於承氣湯,更是不合適。」

小承氣去胃中之邪熱,大承氣去陽明之燥糞,此症非邪熱燥糞。蓋邪熱燥糞,乃寒自表入里,積熱之毒,搏結陽明大腸中原有之糞,成塊成燥,必遇大黃之寒,而邪熱始散,得朴硝之咸而堅積始熔,此大小承氣之治也。此症乃有形之物,自外得之者,且雞蛋性冷而滯,食時遇惱,為氣所裹,又加以沐浴受寒,氣與食在內,寒邪在外,包裹堅固,其勢有不易消者。夫欲解散寒邪,消化食積,非溫熱之藥不可。

白話文:

小承氣湯可以去除胃裡的邪熱,大承氣湯可以去除陽明大腸裡的燥糞,但此症狀並不是邪熱燥糞。因為邪熱燥糞是由於寒氣從體表侵入體內,逐漸積聚成為熱毒,與陽明大腸原本存在的糞便相搏結,形成塊狀和乾燥,必須使用大黃的寒涼之性,才能讓邪熱分散,再用芒硝的鹹性讓堅硬的糞便溶解,這就是大小承氣湯的治療原理。此症狀是從外面得來的,有形的東西,而且雞蛋的性質冷而滯,吃的時候遇到煩惱,被氣包裹住,再加沐浴受寒,氣與食物在內,寒邪在外,包裹得很牢固,不容易消除。如果要化解寒邪,消化積食,非溫熱之藥不可。

食得熱則行,得冷則凝。今不用溫熱,反以寒涼治之,則寒勢愈滋,食積愈堅,胸膈愈滿矣。紫霜丸,有巴豆霜之大熱以化寒凝,杏仁之辛熱以破痰氣,代赭石赤石脂之重墜以鎮定臟腑真氣,兼之巴霜之氣走而不守,何慮堅不化,積不除耶?

白話文:

吃到,若升高熱散中,而硬塊不消魂魄,故沉。

張令韶治孝廉項恂如,秋患傷寒。用發散二劑愈甚,又二劑,神昏不語,大熱。診之,六脈已脫,急用人參、耆、術各一兩,附子三錢,薑、桂各二錢。午後,脈漸出,更進六七劑,而病如故,更加舌腫唇爛,渴飲湯水不絕。(如何猶不入熟地?)曰:病是此病,藥是此藥,服之反甚,得無誤乎?細審不瘥,又數劑仍如故,十餘日總不能言,其子終懇治。曰:藥已至矣,病終不轉,殆死症也。

白話文:

張令韶治療一位名叫項恂如的孝廉,他患上了秋季傷寒。開了兩劑發散藥後,病情反而加重。再開了兩劑,患者開始神志不清、不說話,並且體溫很高。張令韶診脈發現,患者的六脈已經虛弱,於是趕緊用了人參、黨參、白術各一兩,附子三錢,生薑、桂枝各二錢。到了下午,患者的脈搏漸漸強起來。張令韶又加了六七劑藥,但病勢依然如故,患者的舌頭腫脹,嘴脣潰爛,不停地口渴喝水。張令韶疑惑道:「為什麼用熟地黃還不見效?」他說:「病情就是這種病情,藥物也是這種藥物,服用了反而更嚴重,難道是藥用錯了嗎?」他仔細思考,發現患者的病情沒有好轉,於是又開了幾劑藥,但病情依然如故。過了十幾天,患者依然不能說話,他的兒子不斷懇求張令韶繼續治療。張令韶說:「藥已經用到了極致,但病情始終沒有好轉,恐怕是絕症了。」

更用八味丸全料,濃煎六碗,冰冷與之,一日夜服盡,舌腫即消,能語識人。每日用藥一劑,粥食數碗,佐之以火肉白鯗鰕魚之類,大便不行聽之。將一月,腹始脹,食後更甚,乃以參、苓、耆、朮、薑、桂、附,煎湯去渣,加大黃二錢。服後,額上微汗出,手足躁擾不安。

白話文:

再用八味丸的所有材料,濃縮煎成六碗湯藥,趁冷全部服下,一天一夜後就能消腫,並能說話並認人。每天服用一劑藥,搭配數碗粥,輔以火肉、白腹鯮魚或蝦等食物。如果大便不通就不用管。一個月後,肚子開始膨脹,吃飯後更加嚴重,就用人參、茯苓、黨參、白朮、生薑、肉桂、附子煎湯去渣,再加入大黃兩錢。服用後,額頭微微出汗,手腳煩躁不安。

此正氣虛極也,又與大料溫補,一劑遂安臥,夜間下宿垢半桶,飲食如故,後用溫補百餘劑而愈。共食人參五斤余,附子三十餘枚。後稍失調理,便發熱,脫落下頦,直至次年夏間始康健。

白話文:

這正表示病人的正氣已極為虛弱。所幸及時用溫補藥物治療,服了一劑後便安穩入睡,晚上排便排出半桶宿便,飲食狀況也恢復正常。後續又用溫補藥物治療了一百多劑後,身體才痊癒。前後一共服食了五斤多的人參和三十多枚附子。後來稍微調養不當,就發熱,下顎脫落,直到第二年的夏天才完全康復。

錢太庵,同道也,五月間患傷寒,十餘日熱不退,泄瀉一二次。或用炮薑、白朮等而瀉止。忽發狂、譫語、大渴,改用荊芥防風、蟬蛻、紅花、筍尖、連翹等,更加昏譫,欲飲冷水。脈之散大,斑色淡而隱隱不明,曰:此手少陰心之脈也,由勞心過度,真火虛極,神氣外浮,故現此假症,不可以斑治,少頃必發狂。遂用人參、耆、術各三兩,茯苓、麥冬、附子各六錢,五味子三錢,分為三劑。

白話文:

錢太庵是同道中人,在五月間得了傷寒,十幾天了還發燒不退,拉肚子一兩次。有人用炮製過的薑、白朮等藥,拉肚子就止住了。後來突然發狂、胡言亂語,非常口渴,改用荊芥、防風、蟬蛻、紅花、筍尖、連翹等藥,結果更加昏迷糊塗,想喝冷水。檢查脈象,脈搏散大,斑疹顏色淡而且若隱若現,錢太庵說:這是手少陰心經的脈象,由於勞心過度,真火虛弱到極點,神氣外散,所以出現這些假症狀,不能根據斑疹治療,過一會兒肯定會發狂。於是用人參、生耆、白朮各三兩,茯苓、麥冬、附子各六錢,五味子三錢,分為三劑。

煎未就,果發狂,人不能制,服一劑如故,再劑稍定,三劑遂睡。次日復進藥如初,神清渴止,斑亦不見,連進二十餘劑。每日晡,尚有譫語數句,幸粥食進,而大便不行。忽一日心中開亮,如開窗見日然,譫語遂已。乃曰:先生所云手少陰心病,果然也。或問何以不用薑、桂而止用附子?曰:乾薑入太陰,肉桂入厥陰,附子入少陰。

白話文:

湯藥還沒煎好,病人就發了狂,旁人無法制止。服完一劑藥後,情況仍舊,再服一劑後稍有平靜,三劑後終於睡著了。第二天繼續服用藥物,精神清爽,口渴消失,身上的斑點也不見了。連續服用了二十多劑。每天傍晚,仍然會胡言亂語幾句。幸好粥食進食正常,但大便不通。突然有一天,病人心中豁然開朗,好像打開窗戶見到了陽光,胡言亂語隨之停止。病人說:「先生所說的少陰心病,果然如此。」有人問:「為什麼不用生薑、桂皮,而只用附子?」病人回答:「乾薑入太陰經,肉桂入厥陰經,附子入少陰經。」

今病乃少陰君火衰微,故宜用附子也。又少陰下水上火,而主神機出入,凡病足少陰腎水者,雖凶易愈。病手少陰心火者,治得其法,間有生者,否則十無一生,何也?心藏神,腎藏精,精者有形,神者無形,治有形易,治無形難也。

白話文:

現在的疾病是由於少陰君火衰弱造成的,因此合適使用附子。另外,少陰的「下水上火」,也就是腎水被心火壓制,而腎水又主管神志的出入,凡是腎水出問題的疾病,即使病情嚴重也比較容易治癒。如果是心火出問題的疾病,如果治療方法得當,偶爾會有活下來的,否則幾乎沒有人能存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心藏有神,腎藏有精,精是有形的,神是無形的,治療有形容易,治療無形困難。

陳纘先長媳,上年患虛寒之症,調治之而愈。次年七月間,又患發熱惡寒之症。診之,其脈虛,用桂枝、薑、白朮等一劑,次日更大熱矣。張曰:余亦意其大熱也。脈之如初,乃曰:咽喉腫痛,固屬火熱,亦有虛寒者。吾不慮其腫痛,而慮其大吐不止也。可多請高明,治之不愈,再來召我。

白話文:

陳纘先的長媳婦,去年患了虛寒症,施以治療後康復了。今年七月,她又得了發熱惡寒的病。診脈後,脈象虛弱,用桂枝、生薑、白朮等藥物配製一劑藥,服用後第二天熱度更高了。張醫師說:「我也料到她會發高燒。」脈象還是和之前一樣,他接著說:「咽喉腫痛,固然是火熱症狀,但也會有虛寒底子的人發作。我不擔心她的腫痛,而擔心她會出現劇烈嘔吐不止的症狀。可以多請教醫術高明的醫師,如果治療不理想,再請我來診視。」

彼見勢危,即遍延諸公。皆曰:人雖虛弱,而見證如此,固不可太涼,然熱藥豈可用乎。俱用甘、桔、山梔、麥冬之類,隨服隨吐,藥俱不受,病轉劇。復召張,張曰:諸公之論極是,但此病卻不然也。

白話文:

當時他看到情況危急,就趕緊請來各位大夫會診。大家說:病人的身體雖然虛弱,但從症狀來看,不能用太涼的藥,可是熱性的藥又怎麼能用呢?於是用甘草、陳皮、山梔子、麥冬等藥,連續服用了兩次,都吐了出來,藥完全沒用,病情反而更加嚴重。於是又請來了張仲景,張仲景說:各位大夫的討論都很有道理,但這種病的治療方法卻不是這樣。

初予所以辭者,一則再用熱藥恐不信,二則必有識此病能用溫補者,何必功自吾出也?遂用人參三錢,桔梗一錢五分,甘草、柴胡、桂枝、乾薑、附子、炮姜各一錢,下咽不吐,少頃大寒戰,覆以重綿不解。更與二服,復大熱數刻,隨大汗如雨,睡覺而痛腫俱消。後用薑、附、耆、參、術,二十餘劑而愈。

白話文:

當初我辭掉治療這個病人的邀請,一是因為再用熱藥恐怕你不相信,二是必定有人懂得治療這種疾病,能用溫補的方法,何必功勞只歸於我呢?於是用了人參三錢、桔梗一錢五分、甘草、柴胡、桂枝、乾薑、附子、炮姜各一錢,服下去不吐出來,少頃出現嚴重的寒戰,蓋上厚厚的棉被也不解。再給病人服了兩劑藥,又出現嚴重的發熱,持續了數刻,隨即大汗淋漓,睡了一覺後,疼痛和腫脹都消除了。後來用薑、附、耆、參、術,大約二十多劑,病人就痊癒了。

呂東莊治蔡氏婦,病感症,初服疏表降火清痰之劑,半月愈甚。胸脹滿痛,用溫膽湯及花粉、栝蔞,痰反急。用理中加肉桂、延胡、二陳、枳殼,痛結不可忍。醫謂調補不應,技窮矣。呂謂調補固如是耶,即理中湯入破氣之藥,已能益痛。至甘草一味,若蛔動者,便非所宜,故仲景安蛔散去甘草加椒、梅也。

白話文:

呂氏治痰氣要平和解,二之一,忽地補,已,初去,治。向。方簡其,^能,下不不不,皆,乃,,,然,與,做,做,早,於,。故或者,又,某,故,,,,。

病人果向多蛔症,(凡病吐蛔多由肝火煎厥,乃厥陰病,故名蛔厥,非結也。)乃仍以理中湯去甘草,加白芍三錢,木香五分,痛減半。脈之細數甚,口渴欲飲水,不能咽,進湯輒吐,手足時熱,面時熱,額嬌紅不定,體如燔炭。此邪火內沸,怒木乘火,五陽之火,隨之上燔,下爍其陰,龍雷飛越,以藥激之,陽格於外,伏陰互結而致,(辭繁而多疵病。)遂以大八味丸作引與之,曰:得汗病已。

白話文:

如果病人經常出現蛔蟲症狀,(通常吐出蛔蟲都是因為肝火過旺,灼傷了心氣,是厥陰病,所以稱為蛔厥,而不是因為結蟲。)於是繼續用理中湯,去掉甘草,加入白芍三錢,木香五分,疼痛減輕了一半。脈象細小而數,口渴想喝水,卻無法吞嚥,喝湯就吐,手腳有時發熱,面部有時發熱,額頭上呈現淡紅色的斑點,身體像燒焦的木炭一樣灼熱。這是因為邪火在內部沸騰,肝火旺盛推動心火,五陽之火隨之向上灼燒,向下灼傷了陰氣,就像龍雷飛騰一樣,藥物刺激後,陽氣阻塞在外,陰氣暗中聚集,就導致了這種情況。(文字冗長且有瑕疵。)於是用大八味丸作為引子給他服用,說:如果出汗了,病情就會好轉。

黃昏服藥即少睡,面紅即退為白,頃乃索被。曰:俟之,大汗至矣。及三鼓,煩亂異常。至黎明診之,脈緊數至八九,曰:汗已泊矣,而虛不能發也。急煎人參一兩,用耆、朮、歸、芍、五味、甘草為佐,飲之汗大至。曰:未也。次日再服,汗又大至如雨,諸症頓愈。或曰:前之甘草不宜服,今兩劑俱重用何也?曰:初胃中氣血攻竭,空虛寒凝,故蛔發而痛,得甘則蛔愈昂上,故不可。今得濡潤之藥,胃氣衝和,蛔頭下伏,雖濃煎與之無害也,法可執一哉。

白話文:

傍晚喝了藥,患者睡得很少,面紅消退變白,一會兒就要蓋被子。我說等一等,大汗就要來了。到了三更,患者煩躁不安,異常難受。到了天亮診脈,脈搏緊促,數到每分鐘八九十次,我說:汗液已經積聚,但身體虛弱,無法完全發散。立刻煎煮一兩人參,用黃芪、白朮、當歸、芍藥、五味子、甘草做輔助藥,喝了之後,大汗淋漓。我說:還不夠。第二天再服一次,汗液又像下雨一樣大,各種症狀立刻好轉。有人問:之前服用的甘草不適合,現在兩劑藥都重用甘草,這是什麼道理?我說:一開始,患者胃中的氣血消耗殆盡,空虛且寒凝,所以蛔蟲發作而疼痛,服用甘草,蛔蟲會更加活躍地上竄,因此不能用。現在服用滋潤的藥物,胃氣和順,蛔蟲會沉降下去,即使煎煮濃一些也沒有害處,治療方法可以適時調整。

沈凝芝側室病傷寒,壯熱不止,疏散之愈甚,神情昏憒不寐。呂診之曰:此感症也,然起於勞倦,不當重虛其虛。即投以參、術等,得汗,神情頓清。次用地黃飲子,下黑矢,熟寐。惟熱未盡退,前方加炙草一錢即安。繼以滋腎養榮等藥,調理復初。

白話文:

沈凝芝的小妾得了傷寒,高燒不止。醫生治療時越讓她出汗,她的病情就越嚴重,精神恍惚,夜不能寐。呂大夫診斷後說:這是感冒引起的,但這是因為勞累引起的,不應該過度虛耗她的身體。於是,他給她服用了人參、白術等藥物,小妾出了一身汗,精神頓時清醒了。

然後,呂大夫又讓她服用了地黃飲子,小妾排出了黑色的糞便,睡得很香。但是,小妾的熱度還沒完全退去,呂大夫就在先前的藥方中加了一錢炙草,小妾的病情就穩定了。接著,呂大夫又用滋補腎臟、養血的藥物,讓小妾的身體恢復了健康。

呂姊婿勞仲虎,初夏勞倦,又感寒熱,口苦。醫用重藥發散之,後用楂、樸、枳、半、花粉、栝蔞攻其中熱,益苦。呂用滋水清金,神稍清。次日脈之,浮洪而數,語甚遽而收輕,手指時作微脹,曰:此皆虛象也。邪未嘗入陽明,而先攻之,傷其元氣,邪反隨而入陽明矣。重虛其虛,愈不能鼓邪外出。

白話文:

我的妹夫手指腫脹,虛弱無力,無法外出。

今雖稍定,夜必發譫語,當急以人參救之。適篋中所帶不多,只用人參五錢,黃耆一兩。次日,家人言夜來甚狂亂不安,似不可救。曰:無妨,參力不足故耳。時鼓峰在邑,拉之同往。曰:汗已至矣,何慮為?乃曰:無庸疑,吾輩在此坐一刻,待其汗至而別何如?眾在猶豫間,因出酒食過午,舉杯未盡,內出報曰:汗大發矣。是夜熱退身涼,痰喘悉平。

白話文:

現在雖然稍稍穩定下來,但到了夜晚必定會胡言亂語,應當趕緊用人參搶救他。剛剛好箱子裡帶著中藥,只使用了五錢人參,一兩黃耆。第二天,病人說昨晚非常狂亂,看起來好象不能救了。醫生說:沒關係,是人參的藥力不夠罷了。那時鼓峯在縣裡,於是帶著他一起去。鼓峯說:汗水都出來了,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醫生說:不必懷疑,我們在這兒再坐一會兒,等他的汗水流出來再走,如何?眾人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拿出了酒菜過了中午,酒杯還沒有舉盡,從裡面出來傳報說:汗水流得太多了。那晚熱退了,身涼了,痰喘全平息了。

繼用調土之藥而起。

林觀子治一人,頭痛、身熱、體痛,傷寒證也。然舌乾燥,好沉睡。診之,脈豁大無倫次,知其勞於房欲,復感邪也。與補中益氣湯入人參一錢五分服之,得汗熱減。三日內進八劑,漸起食粥而安。初服彼甚疑之,見藥入口,必小汗漐漐,周身和暢,始信而服之。(《傷寒折衷》。)

白話文:

林觀子治療一位頭痛、發熱、全身痠痛的患者,符合傷寒的症狀。但是患者的舌頭乾燥,嗜睡。林觀子診斷後,發現患者的脈搏寬大且雜亂,知道患者過度縱慾加上受了外邪。於是開立補中益氣湯,並加入一錢五分的參,讓患者服用。患者服用後出汗,體熱減輕。在接下來的三天內,患者服用了八劑藥,逐漸可以喝粥,病情也逐漸好轉。一開始患者非常猶豫,認為這種藥怎麼可能治療傷寒,但是看到喝下藥後會微微出汗,全身感到舒暢,才開始相信並繼續服用。

劉云密曰:予於癸巳春,因老人氣虛,而春每有暴寒,時或冒之,欲疏散而氣益虛,遽投參、耆而微汗,邪更不去。將以補益為疏散而用之,又未能卻邪。乃用荔枝肉肥厚者五枚,煮酒一盅服之,頗效。又壬寅冬,癸卯春,予時因微寒,胸膈稍滯,鼻塞不暢,用荔枝浸酒,每日一杯,蘇葉、陳皮十分之二,服之數杯後無不捷效。是則丹溪所謂能散無形質之滯氣,誠不虛也。

白話文:

劉雲密(中醫師)說:我於癸巳年的春天,因為老人(患者)體虛,然而春天常常有突如其來的寒氣,有時患者會抵禦不住,我想疏通散寒,卻導致患者氣虛加重,急忙給他服用了人參、黃芪等藥物,使他輕微出汗,但邪氣並沒有去除。打算用補益的方法來進行疏散,但又不能驅除邪氣。於是,我使用了五枚肥厚的荔枝肉,煮了一盅酒給患者服用,效果很好。又於壬寅年的冬天、癸卯年的春天,我因輕微受寒,胸膈稍微有點不通暢,鼻塞鼻涕不暢,使用荔枝浸泡酒,每天喝一杯,裡面還加了少量蘇葉和陳皮,喝了幾杯後,症狀都得到了明顯改善。這就是丹溪子(中醫師)所說的能散佈無形無相的滯氣,的確不虛假。

吳孚先治魏司馬伕人,感冒發熱,頭痛項強,遍身拘急,脈浮緊。醫用羌、防、芎、蘇等發散,毫無汗意。曰:浮則緊矣,獨不按其沉則澀乎,且左部尤甚,灼見陰虛血不足,不能作汗也。即以前方加當歸、熟地血藥,使云蒸而雨自降。一劑汗如雨,表症悉除。

白話文:

吳孚先給魏司馬的夫人治療感冒發熱,症狀包括頭痛、脖子僵硬、全身緊繃,脈搏浮動而緊。醫生使用了羌活、防風、川芎、蘇葉等發散藥物,但沒有起到發汗的作用。

吳孚先說:「脈搏浮動,必然也緊繃,難道沒有注意到脈搏沉下去的時候很澀嗎?而且左邊脈搏特別明顯,這是明顯的陰虛血不足,所以無法發汗。」

於是,吳孚先在原藥方中加入了當歸、熟地等補血藥物,促進氣血運行,讓體內的熱氣像雲霧一樣蒸騰,從而達到發汗降溫的效果。

服下一劑藥後,夫人大汗淋漓,表症全部消失。

馮楚膽治常侍衛,據云得之感冒,醫以發散,繼用涼解,已五六十劑,粒米不進,每日惟飲涼水而已。下身寒冷而木,漸至胸腹皆冷而實,手足面目肌肉痛癢不知,言語無音,難以布息。按其脈沉微欲脫,令以人參一兩,附子三錢,早晚各一服。服後倘暫有煩躁,無慮也。既而果然。

白話文:

馮楚膽醫生治療一位常侍衛,據說他是得了感冒,醫生先用發散藥,接著用涼解藥,已服用五六十劑藥,一粒米都沒有吃,每天只喝涼水。他的下半身發冷麻木,逐漸胸腹也發冷變硬,手腳臉部肌肉疼痛奇癢,說不出話來,呼吸困難。我檢查他的脈搏虛弱細微,快要消失了,於是開了人參一兩、附子三錢,早晚各服用一劑。醫生提醒說,如果服用後暫時感到煩躁,不用擔心。後來果真如此。

二三日間,漸即相安,脈少起,肢體之冷,亦非若前之徹骨矣。乃以附子理中湯去甘草,(以胸腹實滿也。)早晚各一劑,以溫米湯壓之。數日後,冷減,神氣稍清,早晨仍服前方,午後以濃參汁沖服,去丹皮加牛膝、杜仲八味湯。又數日,骨節疼痛不堪。曰:此陽回冰解之象也,無復慮矣。

白話文:

過了兩三天,已入踵的,夜,病重。每,這,於,一起時,從,匪。。。

復以八味加鹿茸、虎脛、牛膝、杜仲為丸,以加減十全大補湯送之。兩月後,言語始有聲,三四月後,始能步履,年餘始能鞍馬。常患腹痛,後服溫暖之劑始愈。

白話文:

再用八種藥材加上鹿茸、虎脛、牛膝、杜仲做成藥丸,用十全大補湯調整加減後服用。兩個月後,說話開始有聲音,三、四月後,才開始能走路,一年多後才能騎馬。他經常腹痛,後來服用溫熱藥物後才痊癒。

杜中堂子,年十九,夏月病感。脈之,時而洪弦尺弱,時而弦細尺緊。乍寒乍熱,(脈隨寒熱而變也。)兩耳下腫痛,足亦微腫,飲食即吐,靜則吐少減,動則吐更甚。詢其病由,因偶雨冰雹,駭而出視,背上受寒,發散和解不效,繼用清熱之劑,內有黃芩、山梔,服後即發嘔矣。蓋暑天感寒,中表之氣不固可知,況先天薄弱,膏粱嬌養,只宜溫中調理,寒邪自散。

白話文:

杜中堂之子,年十九,夏季患上疾病。把脈後,發現他的脈象忽而飽滿有力、尺脈虛弱,忽而弦細緊促、尺脈緊實。時而感到寒冷,時而發熱。(脈象隨著寒熱症狀而變化。)兩耳下方腫痛,腳也微微腫脹,進食後就嘔吐,安靜時嘔吐會稍有減輕,一旦活動就會加劇。詢問他生病的原因,他說是因為偶遇暴雨冰雹,驚嚇後外出查看,導致背部受寒,使用了疏散風寒和解表的藥物無效,後續又使用了清熱降火的藥物,其中含有黃芩和山梔,服用後就開始嘔吐。在炎熱的夏季受寒,體內正氣不固的跡象顯而易見,再加上體質先天較弱,平時飲食過於滋補,身體嬌嫩,只適宜溫補調理,寒邪自然會自行消散。

計不出此,致寒鬱火升,兩耳之下漸腫及頰,又誤以為實火,濟以寒涼,釜底之火既浮,中宮之陽復損,尚堪延納飲食乎。今欲溫中開胃,則耳頰之疼痛為礙,欲滋陰培本,則中焦之道路不通,計惟有峻補真陽,以達於下,重滋真陰,以繼其中。初服八味加牛膝、麥冬、五味,作大劑沖人參濃汁,服下即吐。

白話文:

如果不考慮到這個因素,導致寒氣鬱結、火氣上升,兩耳下方逐漸腫脹到臉頰,又誤以為是實火,用寒涼藥物治療。釜底的火已經熄滅,中焦的陽氣也再次受損,還能進食嗎?現在想溫暖中焦、開胃,卻受到耳頰疼痛的阻礙。想滋養陰氣、培補根本,中焦的道路卻不通暢。現在的辦法只有大量補益真陽,讓它到達下焦;大量滋養真陰,讓它充盈在中焦。一開始服用八味丸加上牛膝、麥冬、五味子,用大量人參濃汁沖服,服下後會吐出來。

改用人參、炮薑、附子為末,以焦白朮為膏,略入薑汁和勻為丸,少少參湯吞服。幸不吐,頃之腹痛大便,知其氣下行,吐可止矣。次日仍以昨煎方,大劑沖人參湯飲之,日用參兩餘,出入加減漸愈。後以地黃、歸脾二湯間服,遂瘳。

白話文:

改用人參、乾薑、附子研磨成粉末,用焦白朮做成膏狀,加入少許薑汁混合均勻製成丸劑,用少量人參湯送服。幸運的是沒有嘔吐,過一會兒腹痛大便,說明藥力已經生效,嘔吐症狀可以停止了。第二天仍然服用昨天的方劑,大劑量用人參湯沖服,每天使用超過兩錢人參,隨著病情好轉逐漸調整藥量。後來間隔服用地黃湯和歸脾湯,最終痊癒。

李士材治一人,勞神之後心躁大熱,頭痛時作時止。醫者禁其飲食,與之解表,見四日熱不退,欲與攻裡。診之曰:脈不浮緊,安得表耶?又不沉實,安得里耶?惟心部大而澀,此勞心而虛煩,乃類傷寒,非真傷寒也。若禁飲食,則餓絕矣。便以粥與之,兼進歸脾湯,五日而安。

白話文:

李士材治療一位病人,此人勞心過度後心緒煩躁,發燒且頭疼時好時壞。醫生禁止他飲食,給他服用解熱藥。但四天後,熱度不退,醫生打算攻下病人體內的熱氣。醫生診脈後說:「脈象不浮不緊,怎麼會是外感發熱呢?也不沉實,怎麼會是內熱呢?只有心脈部位脈搏寬大且澀滯,這是勞心導致的虛煩,類似傷寒,但並不是真正的傷寒。如果繼續禁止飲食,病人就會餓壞了。」於是醫生改為給病人喝粥,同時服用了「歸脾湯」,五日後病人康復。

張路玉治陳太倉夫人,素患虛羸骨蒸,經閉少食,偶風熱咳嗽,誤進滋陰清肺二劑,遂昏熱痞悶異常。(凡素患虛損人忽有外感,宜細審之。)診之,人迎虛數,氣口濡細,寸口瞥瞥,兩尺摶指。此肝血與胃氣皆虛,復感風熱之狀,與更減蔥白豆豉湯,一服熱除痞止。但咳嗽頭痛微汗,更與小劑保元湯而安。

白話文:

張路玉醫生治療陳太倉的夫人,她原本就體質虛弱,體內有骨蒸熱象,月經不調,食慾不佳。偶爾因為受風熱感染而咳嗽,誤服兩劑滋陰清肺的中藥後,病情加重,出現昏熱、腹脹等症狀。(凡是素來體質虛弱的人,突然出現外感,應仔細辨別。)診脈時發現,人迎穴脈搏虛弱而數,氣口穴脈搏細微而濡,寸口穴脈搏似有若無,兩尺脈搏浮弱而有力。這是肝血和胃氣都虛弱的表現,加上受風熱感染,遂與她服用減量後的蔥白豆豉湯,一劑藥下去,熱象和腹脹就消除了。但咳嗽、頭痛和輕微出汗的症狀仍然存在,再與她服用小劑量的保元湯而痊癒。

王氏子,於四月間患感冒昏熱,喘脹便閉,腹中雷鳴,服硝、黃不應。脈之氣口弦滑,按之則芤,其腹脹滿,按之則濡。此痰濕挾瘀濁陰固閉之候,與黃龍湯芒硝,易桂、芩、半夏、木香,下瘀垢甚多。因宿有五更咳嗽,更以小劑異功加細辛潤之。大抵腹中奔響之症,雖有內實當下,必無燥結,所以不用芒硝,而用木香、芩、半也。

白話文:

王先生的兒子在四月份得了感冒,發燒、咳嗽、喘促、脹氣、便祕,腹部隆隆作響。吃了瀉藥和黃連湯都不見效。

他的脈象氣口處弦滑、按壓時浮起,腹部脹滿、按壓時柔軟。這是痰濕夾雜瘀血、陰氣凝結閉塞的徵兆。

於是給他服用了黃龍湯,去掉了芒硝,換成了桂枝、黃芩、半夏和木香,排出大量瘀垢。

由於患者還有宿有五更咳的症狀,所以又加了小劑量的異功散和細辛潤肺。

一般來說,像腹中奔響這樣的症狀,雖然有內實需要祛除,但不會有燥結,所以不用芒硝,而用木香、黃芩等。

用人參者,藉以資助胃氣,行其藥力,則大黃輩得以振破敵之功,非謂虛而兼補也。當知黃龍湯中用參,則硝、黃之力愈銳,用者慎之。

白話文:

使用人參,是為了幫助胃氣,讓藥物發揮作用,讓大黃等藥物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並非虛弱時給予補藥的概念。須知道黃龍湯中使用人參時,硝石、大黃的力量就會更強勁,用藥時應特別小心。

錢順所素有內傷,因勞力感寒,發熱頭痛。表散數劑,胸膈痞悶不安;以大黃下之,痞悶益甚。更一醫,用消克破氣藥,過傷胃氣,遂厥逆昏憒,勢漸危。脈六部微細如蛛絲,舌上焦黑,燥涸異常。此熱傷陰血,不急下之,真陰立槁,救無及矣。因以生地黃連湯去黃芩、防風,加人中黃、麥冬、酒大黃,另以生地黃一兩,酒浸,搗汁和服。半夜下燥矢六七枚,天明覆下一次,乃與生脈散二帖。

白話文:

錢順一向有內傷,由於勞累受寒,發燒頭痛。使用驅散風寒的藥方幾次後,胸隔間鬱悶不安,服用大黃瀉下後,鬱悶更加嚴重。換了一個醫生,用了消氣破氣的藥物,過度損傷了胃氣,導致陽氣倒逆、神志不清,病情越來越危急。脈象在六個部位都微細如蛛絲,舌苔焦黑,異常乾燥。這是熱邪傷及陰血,如果不緊急瀉下,就會導致真陰枯竭,無藥可救。因此使用生地黃連湯,去除黃芩和防風,加入人中黃、麥冬和酒大黃。再另外服用生地黃一兩,用酒浸泡,搗碎後取汁和藥一起服用。半夜排出六七枚乾燥的大便,天亮後又排便一次,然後再服用生脈散兩帖。

以後竟不服藥,日進糜粥調養,而大便數日不行,魄門迸迫如火,令用導法通之,更與異功散調理而安。

白話文:

後來乾脆不再服藥,每天吃粥湯調理身體。可是大便好幾天沒有通,肛門緊迫得像燒火,只好用導瀉藥通便。再配合服用異功散調理才改善症狀。

楊乘六治沈氏婦感症,身熱口苦,脅痛頭眩。或投以表劑發散,身熱益甚,舌黑唇焦,口渴煩躁,手足腫痛,大便艱澀,小便短赤,寢食俱廢。脈之,浮數無序,乃肝鬱致感,因發散太過,血少陰虛,而火燥生風也。以滋水清肝飲倍熟地,一劑諸症悉退。次用歸脾湯去木香,加白芍、丹皮調理而愈。

白話文:

楊乘六治療沈姓婦人的感冒症狀,包括發熱、口苦、肋間疼痛、頭暈。他最初使用發散祛表的藥方,但患者的發熱更加嚴重,舌頭發黑、嘴脣發焦,口渴煩躁,手腳腫痛,大便困難,小便短赤,連吃飯睡覺都受到影響。楊乘六為她診脈,發現脈象浮數無序。他認為這是肝氣鬱結引發的感冒,過度的發散治療導致血虛陰虛,火熱生風。

楊乘六使用滋水清肝飲(成分包括倍量熟地),服用一劑後,患者的各種症狀都得到了緩解。隨後,他使用歸脾湯(去木香,加白芍、丹皮),調理一段時間後,患者康復了。

逾年產後,復因勞力致感,乃恐蹈前轍,不敢發散,一味養陰,以致大便不實,飲食不進,氣促如喘,晝夜不眠,閤眼即見一白髮老嫗,坐立面前,胸中戰跳,恍惚不寧。仍邀診,曰:脫陽者見鬼,非真有鬼也。蓋陽氣大虧,則神不守舍,其所見者,即其不守舍之元神也,所以男病必見男形,女病必見女形。且虧在某臟,則某色獨見。

白話文:

生產後過了一年,因為勞累導致身體不適,擔心重蹈覆轍,不敢發散治療,只一味地滋養陰氣,導致大便不通暢、不能進食、氣短喘息、晝夜不眠,一閉眼就看到一位白髮老嫗,坐在面前,胸中驚慌跳動,精神恍惚不安。仍然請醫生診治,醫生說:陽氣不足的人會見鬼,並不是真的有鬼。因為陽氣大傷,精神守不住,所看到的,就是精神離開身體的元神,所以男人會見男性,女人會見女性的形狀。而且陽氣不足在哪個臟腑,就會看到那種顏色的幻影。

脈之,浮細如絲,沉則緩大無力,面色㿠白,眼光散大,舌乾而嫩,且白滑。此中虛挾感,逼以寒涼,致陽氣益虛,而陰氣乘之耳。乃與參附養榮湯,倍棗仁、白芍、五味,服後則老嫗不見,而熟睡矣。繼用補中益氣加白芍、五味,數劑全愈。

白話文:

脈絡細如絲,沉緩無力,脈色淡白,眼光散大,舌幹嫩而淡白滑嫩。此乃中虛易感,受寒涼之逼,致陽氣益虛,而陰氣乘之耳。當與人蔘大補湯,倍增大仁、白朮、五味,服後則老而不彌見,而熟睡也安。繼以補中益氣加白朮,五味,數劑全愈。

簡某病感症,發熱飽悶,神思昏沉,不更衣者八日矣。諸醫投發表攻中不效,且益甚。脈之,滑而有力,面壅熱通紅,氣粗,舌苔黃厚而燥,按其胸微痛。此感症兼食,俗名停食傷寒是也,乃用逍遙散加熟地二兩。或曰:如許發熱,又兼飽脹,何堪復用補藥?曰:此乃發表攻裡之劑,用之以代麻、桂、硝、黃者也。(此法固妙,要當用於發表攻中之後。

白話文:

簡某得病後,發熱、脹滿,精神昏沉,八天沒有換衣服了。各個醫生給他用發汗、攻裏的藥物,都不見效,病情反而加重。我為他把脈,脈象滑動有力,面色紅潤發熱,氣息粗重,舌苔黃厚而乾燥,按壓胸部會有輕微疼痛。這是感冒夾雜飲食停積的病症,俗稱「停食傷寒」,我使用了逍遙散加兩錢熟地治療。

有人問:這麼發熱,又有脹滿,怎麼還能再用補藥?我回答:這是發汗攻裏的藥物,用它來代替麻黃、桂枝、硝石、黃連這些藥物。(這種方法確實妙,但應該在發汗攻裏之後才使用。)

)第服此,則汗至而便通,熱自退,脹自除矣。一劑淋漓汗下,二劑下黑矢十餘枚,諸症悉愈。或問其旨,曰:此症初起,本一逍遙合小柴胡,發汗開肌,助脾消食則愈矣。乃風燥混表,腸胃乾枯,宿物燥結,愈不能出。仍用逍遙散,重加熟地養陰,使陰水外溢,則汗自至,陰氣下潤,則便自通也。

白話文:

服用這個(藥方),就能發汗、排便,自然就會退熱、消脹。第一劑藥服用後就大量出汗,第二劑藥服用後排出十幾枚黑色的糞便,(患者)所有的症狀也就全部痊癒了。有人問這個藥方的道理,(醫生)說:這個症狀一開始,本來用逍遙散合小柴胡散就能治癒,這兩個藥方發汗、疏通肌肉,幫助脾胃消化。但是(患者)表裡虛熱,腸胃乾枯,宿便乾燥凝結,更難以排出。所以(醫生)仍然使用逍遙散,加上熟地來滋陰,讓陰水外溢,就可以發汗;陰氣下潤,就可以排便。

繼用六君、歸、芍而愈。

吳某病感症,先微寒,繼壯熱,頭眩噁心,吐沫不絕,脹悶懶言,氣難布息,四肢麻木痠痛,腰痛如折,寢食俱廢,大便秘結。醫與消暑解表消食,益熱益脹,不時昏絕。脈左手沉細,右手緩大,皆無力,面㿠白,舌苔嫩且白滑,知其多欲陽虛致感也,與養榮湯加附子。或疑熱甚兼脹,而投溫補何也?曰:但服此,諸症自退。

白話文:

吳某患了中暑症,一開始微微發冷,接著高燒、頭暈、噁心、不停地吐口水,胸悶倦怠、不想說話、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痠痛,腰痛得像折斷一樣,吃不下、睡不著,大便祕結。

醫生給他開了散熱、解毒和消化的藥,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發熱加劇、脹氣加重,不時昏倒。

檢查脈象,左手脈細弱,右手脈緩而大,都無力。臉色蒼白,舌苔嫩白而光滑。醫生判斷這是陽氣虛弱導致的感冒。

他給吳某開了養榮湯,裡面加了附子。有的人質疑說:他發熱嚴重還脹氣,怎麼可以給溫補的藥呢?

醫生說:只要服下這個藥,所有症狀都會消失。

若再用芩、連、枳、樸,則真誤事矣。一劑即臥,醒則大叫冷甚,比及半時,汗出如雨。再劑胸寬食進,便通熱退。又以兩腿外臁瘡腫爛臭,濃水淋漓,痛癢俱甚,一切膏丹洗帖不愈,已六七年。問治當何法?曰:病有內外,源無彼此,此因陽氣素虧,不能下達,毒氣時墜,不肯上升故也。第以前方作丸久服則陽分充足,氣血溫和,而毒氣自出,瘡口自收矣。

白話文:

如果再使用黃芩、黃連、枳實和厚朴,那就真的誤事了。服藥後立刻躺下,醒來後大喊很冷,過了半個小時,汗水如雨一樣流出。再服一次藥,胸寬了、能進食了,通便後熱也退了。另外,雙腿外側的臁瘡腫爛發臭,濃水淋漓,又痛又癢,用盡各種膏藥、丹藥和洗敷劑都治不好,已經有六、七年了。請問這種病該怎麼治?回答說:疾病有內外之分,但源頭沒有彼此之別。這是因為陽氣本來就虧虛,不能下行,毒氣時常墜落,污氣上升所致。只要按照先前的藥方做成藥丸長期服用,陽氣就會充足,氣血就會溫和,毒氣自然會外排,瘡口也會自然收斂。

如言兩月而愈。

潘某自京回南,勞頓感寒,發熱,時作微寒,發散數劑,熱漸熾,改用清火養陰數劑,熱轉甚。比到家,舌苔已由白而黃,由黃而焦乾燥裂,黑如炭色,神思昏沉,手足振掉,撮空自汗,危症蝟集矣。醫見其熱勢,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與六味飲,不應。見其舌色,謂攻伐太過,胃陰乾枯也,投左歸飲,又不應。

白話文:

潘某從北京回到南方後,旅途勞累受寒,發熱,時不時還會發抖發冷。醫生開了幾服驅散寒邪的藥,潘某的熱度逐漸升高。醫生改用清熱滋陰的藥,但熱度反而更嚴重了。回到家後,潘某的舌苔從白變黃,又從黃變焦乾龜裂,黑得像木炭一樣。他精神恍惚,手腳抽搐,即使在空調房也出汗,病情危急。醫生看到他的熱勢,認為不是寒邪的寒,而是由於體內缺水所致,便給他開了六味飲,但沒有效果。醫生看到他的舌色,認為是攻伐過度,導致胃陰耗損,又開了左歸飲,但仍然沒起作用。

脈之,左寸關大而緩,舌浮胖,謂症乃陽虛火衰,非陰虛火旺也。蓋陰虛火旺者,其舌必堅斂蒼老。今雖焦黑乾燥,而見胖嫩,且服六味、左歸而症反加,(反加二字毋乃太過。)其為陽虛無疑矣。以養榮湯用人參五錢,加附子三錢,一劑熟睡竟夜,次早舌上苔盡脫,變為紅潤而嫩矣。

白話文:

診脈時,左手寸關部位的脈象大而緩慢,舌頭浮腫肥厚。由此判斷,這個病症是陽氣虛弱、火氣衰微造成的,而不是陰虛火旺所致。因為陰虛火旺的人,舌頭必定堅硬收斂、色澤蒼老。現在雖然舌頭焦黑乾燥,但仍見肥嫩,而且服用了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後症狀反而加重(「反加」二字或許有些過度),所以肯定是陽虛無疑了。使用養榮湯,加入人參五錢、附子三錢,一劑藥下去,竟然整夜熟睡,第二天早上舌苔全部脫落,變成紅潤而嫩。

原方減人參二錢,附子一錢五分,四劑,回陽作汗而愈。

戴氏子,年二十四,病感症寒熱。或用發散,譫語發狂。又以苦寒下之,危症蜂起。又有用二冬、二地、石斛、黃芩者,五六劑益狂悖不安。診之,面白無神,舌滑無苔,脈細緊無力,知其臟寒真陽欲脫,以養榮湯用人參五錢,加附子三錢。又知其為旁議所阻也,囑其午後至申,察病人足冷至膝,則亥子之交,不可言矣。

白話文:

一個姓戴的年輕人,24歲,得了寒熱交加的感冒。有人用藥發散,導致患者出現胡言亂語、發狂的症狀。又有人用苦寒藥物下泄,使病情更加危急。還有用二冬、二地、石斛、黃芩等藥物治療,5、6劑藥後病情反而更加狂躁不安。檢查後發現,患者面色蒼白無神,舌滑無苔,脈搏細緊無力,判斷是臟腑受寒,真陽將失,於是使用養榮湯,其中人參5錢,加上附子3錢。另外,知道旁人對用附子有意見,囑咐患者下午申時再來。檢查發現患者雙腳冰冷至膝蓋,得知亥子時分將有生命危險。

已而果然,乃自戌至亥始盡劑,子時後由腰至足漸溫,五鼓進粥半甌而熟睡矣。又十餘劑,諸症悉愈。未半月,忽右足大指彎筋縮而痛,外科以乳香沒藥敷之,痛劇呼叫。再診之,乃因思慮傷脾,不能榮養本經筋脈,所以筋彎燥病也,以歸脾去木香加白芍數帖愈。

白話文:

果然過了一會兒,從戌時(晚上7-9點)到亥時(晚上9-11點)服用完最後一劑藥。子時(晚上11-1點)以後,從腰部到腳逐漸溫熱。到了凌晨5點,吃了一小碗稀飯就安穩入睡了。再服用十幾劑藥後,所有症狀都痊癒了。不到半個月,患者突然右腳大拇指的筋腱彎曲收縮並疼痛,外科醫師用乳香和沒藥敷貼,但疼痛劇烈,患者大聲呼叫。再次診治後,發現是因思慮過度傷了脾,導致脾無法滋養經絡筋脈,所以筋腱彎曲乾枯疼痛。於是使用歸脾湯藥方,去掉木香,加入白芍,服用數帖後痊癒。

陸氏子病感症,發熱咳嗽,氣短如喘,發散轉甚,痰湧如潮,譫妄撮空。脈之,輕按滿指,重按則空。面色㿠白,眼眶寬大,神水散漫,舌苔嫩黃,中間焦燥,兩手振掉。症由氣虛致感,誤用峻表,致陰被劫而將亡,陽無附而欲脫,非救陰攝陽不能挽也。乃用左歸去茯苓,加人參、五味,大劑濃煎。

白話文:

陸家的兒子得了感冒,發燒、咳嗽、氣短像喘一樣,用發散的藥物治療後症狀加重,痰液像潮水般湧出,還出現胡言亂語、亂抓空中的東西等神志不清的狀況。把脈時,輕輕按壓有滿脈的感覺,用力按壓時又空虛無力。面色蒼白,眼眶深陷,目光散亂,舌苔嫩黃,中間部分乾燥,雙手震顫。這種症狀是由於身體虛弱而受感邪所致,誤用了猛烈的發散藥物,導致陰氣受到劫奪將要枯竭,陽氣失去了依附而將要離散,如果不救陰攝陽,就無法挽救生命。於是使用左歸丸去掉茯苓,再加入人參、五味子,用大劑量濃煎後服用。

服訖即睡,六時許方寤,則身涼嗽止,喘定痰消。繼以生金滋水飲一劑,養榮湯四劑全瘳。又其母孀居,臥病不起二載矣。或作溫,或作痿,治之不效,並乞診之。脈大而無力,面色萎黃,舌胖而滑。詢其飲食不思,略食即飽,夢中常見鬼神,醒則胸中戰跳。此命門火衰,元神虛憊,脾土不生,以致四肢無力不能運動也。

白話文:

服藥後就睡著了,大約六個小時後才醒來,發現身體涼快了,咳嗽也停止了,呼吸順暢了,痰也消了。接著又服用了生金滋水飲一劑,養榮湯四劑,就完全康復了。

另外,他的母親獨自居住,已經臥病不起兩年了。有時出現溫熱的症狀,有時出現痿厥的症狀,治療都沒有效果,也請求我診治。把脈發現脈搏大而無力,面色萎黃,舌苔胖而滑。詢問她的飲食情況,發現不想吃東西,稍微吃一點就飽了,做夢時經常見到鬼神,醒來後胸中驚悸不安。這是因為命門火衰,元神虛憊,脾土不能生化,導致四肢無力,不能活動。

亦用養榮湯煎送八味丸,不一月而瘳。

沈某病感症,身熱自汗,或乍寒,倦臥懶言,手足心熱,日輕夜重。或與發散愈熾,口渴譫語,煩躁便秘。又雜進寒涼解毒等劑,勢垂危。脈之洪大而數,按之不鼓,面色淺紅,遊移不定,舌黑而潤,手足厥冷。此假熱也,與八味飲加人參。諸醫以火症悉具,力爭參、桂、附不可食。

白話文:

沈某患有疾病,症狀如下:

  • 身體發熱伴自汗,有時又感到寒冷
  • 疲倦嗜睡,不愛說話
  • 手足心發熱,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加重
  • 服用發散藥物後症狀加重,口渴、胡言亂語,煩躁便祕

此外,還伴有服用寒涼解毒藥物的跡象,病情危重。

  • 脈象洪大而頻數,按壓時不鼓動
  • 面色淺紅,遊移不定
  • 舌頭發黑而濕潤
  • 手足冰冷

這是一種假熱證,應給予八味飲加人參。其他醫生認為患者有火症的全部症狀,強烈反對服用人參、肉桂、附子。

曰:外雖似實熱,內甚虛寒。初誤發散,令精液傷而口渴便秘,煩躁譫妄。復用寒涼,重陰下逼,致龍雷之火不安其宅。非人參、附、桂何以挽回?公等不信,但以附子作餅,熱貼臍上時許便覺稍安矣。(外試法妙。)試之果然,乃進藥,不及一時,面紅立退,譫妄煩躁悉除。

白話文:

醫生說: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實熱,但內在其實很虛寒。剛開始誤用發散的藥物,導致精液受損,出現口渴、便祕、煩躁、胡言亂語的症狀。後來又服用寒涼的藥物,加重了陰寒,導致龍雷之火(命門之火)不能安穩地待在它的位置上。如果不是使用人參、附子、桂枝,怎麼能挽回局勢呢?如果各位不信,只要使用附子做成藥餅,熱敷在肚臍上片刻,就會感覺稍微好一些。(外治的方法很妙。)經過試驗,果然如此。然後服用內服藥,不到一個時辰,臉色紅潤,立即退燒,胡言亂語、煩躁的症狀都消除了。

次用生金滋水,補中益氣,調理而愈。未半月,其父亦病感症危甚。楊驗其舌黑而枯,滿舌遍裂人字紋,曰:脈不必診也。驚問故。曰:此腎氣湊心,亦八味症也,誤用芩、連無救矣。蓋昨一日夜,果服芩、連兩許。問何以知之?曰:舌上明明現出耳。姑求一診,以冀萬一。

白話文:

接著用生金滋水、補中益氣的藥方進行調養,順利痊癒。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也染上感症,病情嚴重。楊再澤檢查他的舌頭,見其發黑乾枯,滿舌都是裂痕,呈「人」字形紋路,說道:「不需要把脈了。」嚇得旁人詢問原因。楊再澤說:「腎氣逆流至心,也是八味症,如果誤用了黃芩、黃連,就沒救了。」原來,前一天晚上患者服用了兩副含有芩、連的藥方。詢問楊再澤如何得知,他答道:「從舌象就能明顯看出來。」姑且再讓他把脈檢查一下,期待有萬一。

曰:脈隱而難憑,不若舌之顯而可據也,何必診?逾日果歿。

諸某,年五十四,冬杪勞力致感冒,頭痛發熱,時作微寒。緣混表太過,只口乾便秘,壯熱不退,復用苦寒瀉火,頭汗如油,下頷脫落,口角流涎,鼾聲如鋸,語言錯亂,甚至循衣摸床撮空,諸惡畢備。脈之洪大躁疾,重按全無,舌糙刺如沙皮,焦黃如烘糕,並舌底俱乾燥,斂束如荔枝肉,而滿舌卻甚胖壯,日進稀糊碗許,大便半月未行。

白話文:

這位病人,年紀五十多歲,在冬天快過完的時候,因為勞累而感冒了。症狀是頭痛發燒,有時會覺得有點冷。因為外表混亂過度,所以只出現口乾和便祕的症狀,而且高燒不退。另外還用苦寒藥物瀉火,導致頭部出汗像油一樣,下顎脫臼,口角流口水,鼾聲像鋸子一樣,說話錯亂,甚至拿著衣服摸牀和亂抓空氣,出現了各種不好的症狀。把脈時,脈搏又強又快,用很大力按下去,卻感覺不到任何脈搏。舌頭粗糙刺痛,像沙皮一樣,顏色焦黃,像烤焦的糕點一樣。舌頭底部也很乾燥,收縮起來像荔枝肉一樣,但整個舌頭卻很肥大。每天只能進食少量稀飯,半個月沒有大便。

乃曰:若論外象,百無一治,幸脾氣不瀉,胃氣不絕,尚有生理,第服藥後神得收斂而睡,脈得靜細而沉乃佳。遂以大劑養榮湯,重加附子與之,服訖果睡,脈亦和。四劑舌轉紅潤,惡症悉退,頻進稀粥。惟交陰分,尚有微熱,咸疑陽藥助火,欲去耆、朮、桂、附。曰:勞傷脾肺,氣虛發熱,非甘溫不能除,方嫌火力不及,不能蒸土回陽推出邪氣耳。

白話文:

他說:就外觀來看,幾乎沒有治癒的可能。不過,幸虧脾氣未虛弱,胃氣未中斷,還有一些生理機能。服用藥物後,神志能夠內斂入睡,脈象能夠平靜細小而沉穩,效果很好。於是,用大量滋養榮氣的藥湯,再增加附子,服藥後果然能睡著,脈象也調和了。四劑藥後,舌頭轉為紅潤,嚴重症狀全退,頻繁進食稀粥。只是同時影響到了陰分,還有些微發熱,大家都懷疑陽氣的藥物會助長火氣,想要去掉人參、白朮、肉桂、附子。他說:勞氣傷肺,氣虛發熱,如果不使用溫和的藥物,就不能消除熱氣。方劑目前欠缺火力的強度,不足以溫養脾胃,排出體內的邪氣。

俟其力到,地氣升而為云,則天氣降而為雨,頃刻為清涼世界矣。守方十二劑,始戰汗,汗後身冷如冰,問之不應,推之不理,或問其故。曰:此病既到今日,斷然不死,不過汗後虧其外衛之陽,故身倦懶言,無氣以動,子刻自平復。已而果然。次日欲便,扶至圊,虛坐努責。

白話文:

等到陽氣進補的藥效發揮作用後,地上的寒濕之氣上升形成雲霧,天上的陽氣便降下形成雨水,頃刻間便成為清涼的世界。按照藥方服藥十二劑,病人才開始發汗,發汗後身體冷得像冰一樣,問他也不回答,推他也不理會,有人問這這是什麼原因。我說:這病既然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肯定不會死,只是發汗後消耗了表面的陽氣,所以身體虛弱懶散,言語無力,沒有力氣動彈,半夜時分自然會恢復。不久果然如此。第二天想要上廁所,扶他到了茅廁,虛坐在廁上拼命用力。

數日,忽小水癃閉,點滴不能出,小腹脹痛不可言。此因大便彌月不行,腸胃所積已多,今頻加努責,將宿物推迸大腸,致壅塞膀胱,所以癃閉不出也。須以輕清之劑升降之,則小水自利。立煎補中益氣與飲,頃刻即通,大便亦潤。繼以養榮作丸,用補中益氣湯煎送之,兩月而健。

白話文:

過了一段時間,突然小便閉塞,點滴都出不來,小腹脹痛難以忍受。這是因為大便一個月都沒有通暢,腸胃中的積滯已經很多。現在頻繁催促排便,將體內廢物推擠到直腸,導致膀胱阻塞,所以小便難以排出。

需要使用清淡的藥劑來升提和降濁,這樣小便就能自己暢通。立刻煎服補中益氣湯和飲劑,一會兒就能通暢,大便也能順利排出。接著用養榮湯製成藥丸,用補中益氣湯煎劑送服,兩個月後就恢復健康。

馬元儀治沈某,發熱惡寒,頭身俱痛,燥渴譫語,脈之洪數而澀。此外感而病危者,以五志過極,陰氣素虧,邪復乘之,重傷其陰,而火熱愈甚也。先與解肌一劑,惡寒已而熱未除,譫語轉增,神魂飛越。蓋肝藏血而舍魂,心藏脈而舍神,木火太過,不獨自傷,且賊真陰之氣,以肝腎為母子,其氣相通也。心本制於腎,而亦傷腎者,臟邪暴甚,反侮所不勝也。

白話文:

馬元儀治療沈某,其症狀是發熱畏寒,頭身疼痛,口乾舌燥,胡言亂語。診脈發現脈象洪數而澀。對於因外感而致病且病危的患者,原因在於七情過度,陰氣本來不足,邪氣又入侵,嚴重損傷了陰液,導致火熱更盛。

首先給予解表劑一劑,畏寒症狀減輕,但發熱未除,胡言亂語情況加劇,精神異常。肝臟藏血,藏著魂魄,心臟藏脈,藏著精神,木火太盛,不僅自傷,還會損害真陰之氣,肝腎相通,就像母子一樣。

心臟本來被腎臟剋制,但腎臟也被損傷,這是因為臟腑邪氣過於嚴重,反而侵犯了無法剋制它的臟腑。

法當養肝之陰,使不誅求於腎,而水自充;抑心之陽,使不擾亂乎腎,而水以安。用生地、知母、甘草、茯神丹參、貝母、花粉等,一劑知,三劑已,調理而安。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該調養肝臟的陰氣,讓它不向腎臟索求滋養,腎水便會自然充足;抑製心臟的陽氣,讓它不擾亂腎臟,腎水便會安定。服用生地黃、知母、甘草、茯神、丹參、貝母、花粉等藥材組成的方劑,一服藥後便知道療效,三服藥後便可痊癒,調理之後便能穩定安康。

丁某,經病二十餘日,脈之左手弦數兼澀,右手澀結少神,發熱神昏譫語,胸中滿結拒按,舌苔黑刺,面色枯瘁,時有咳嗽,日晡愈甚。此肝木內鼓,心火上炎,肺金失養,而胃土無滋也,用栝蔞、枳實、半夏曲蘆根汁、紫菀、杏仁、蘇子等。服後臥片時,神氣頓清,右脈亦透,但澀象不減,重按少神,舌上苔刺去而復生。

白話文:

丁某,得了經絡病超過二十天。診脈發現,左手脈象似琴絃緊繃且有阻澀感,右手脈象阻滯而缺乏活力。發燒,神志不清,說胡話,胸部脹滿而按壓有阻力,舌苔黑而有刺,面色枯槁,偶爾咳嗽,到了下午咳嗽會更嚴重。這是肝氣內鬱,心火上炎,肺氣失養,胃氣缺乏滋潤造成的。應使用栝蔞、枳實、半夏曲、蘆根汁、紫菀、杏仁、蘇子等藥材治療。服用藥物後,病人臥牀休息了一段時間,神志明顯清醒了,右手脈象也通暢了,但阻滯的現象沒有減輕,按壓時仍顯得無力,舌苔上的黑刺也消失了,但又重新長出來了。

此津液元氣虛竭之甚,轉用人參三錢,生首烏一兩,知母、生地、川連、蘆汁,兩劑,脈澀減,症漸安。但胎未盡去,中脘滯悶,前方加枳實、楂肉,一劑頓已。次用滋陰補虛之品,二劑諸症悉退,左脈尚和,右脈轉浮而數,微熱發疹。此正氣來復,餘邪盡從外達也,與荊炭、牛蒡、乾葛、防風、杏仁、桔梗、蘇子、薄荷清透之品。二劑後,再用益元散滋陰潤燥,調理而愈。

白話文:

此時津液和元氣非常虛弱,改用人參三錢、生何首烏一兩、知母、生地黃、川連、蘆薈汁,服兩劑後,脈象的澀感減輕,症狀逐漸緩解。但胎氣仍未完全排出,中脘部位滯悶,在此方中添加枳實和山楂肉,一劑即見效。接著用滋陰補虛的藥物,兩劑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左脈仍平和,右脈轉為浮數,有輕微發熱和皮疹。這是正氣恢復,餘邪從外部排出,因此添加荊芥、牛蒡、乾葛根、防風、杏仁、桔梗、蘇子、薄荷等清透的藥物。兩劑後,再用益元散滋陰潤燥,調理後痊癒。

一婦人,四旬外,頭痛發熱,口乾便秘,不眠,已月餘矣。此邪風外煽,實熱內燔,表裡邪結之候也。前所用藥,亦是發表攻裡,而不愈者,藥不勝病耳。今上下分消,表裡交治,而於攻發之中,仍用溫養,斯汗不傷於過,下不傷於峻也。

白話文: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頭痛發熱,口乾便祕,失眠,已經一個多月了。這是風邪從外部煽動,實熱在內部灼燒,表裡邪氣相結合的情況。之前使用的藥物也是發汗攻裡,但沒有效果,是因為藥物無法克服疾病。現在同時消除上焦和下焦的邪氣,同時治療表裡,在攻發的同時,仍然使用溫養的藥物,這樣既不會因為發汗過多而傷身,也不會因為下攻過猛而傷身。

用荊、防、薄荷、麻黃輕陽發表,使邪從汗而散於上,大黃、芒硝、梔子、滑石通幽利水,使邪從便而泄於下,黃芩、連翹清其上,白芍、甘草和其中,桔梗、石膏開其肺,川芎、歸、芍養其肝,一劑而減,三劑而安。

白話文:

用荊芥、防風、薄荷、麻黃等輕揚的藥物使體表發汗,讓邪氣從汗液排出;大黃、芒硝、梔子、滑石等能通腸利水,使邪氣從大便排出;黃芩、連翹清熱降火;白芍、甘草調和藥性;桔梗、石膏清肺化痰;川芎、當歸、芍藥滋養肝臟;一劑藥就能讓病情減輕,三劑藥就能痊癒。

安氏子,年二十,初得惡寒發熱身痛症,診得內傷之脈,而顯陽微之象,曰:此病枝葉未害,根本先撥,乃陽虛受邪症也。若誤行表劑,則孤陽飛越,而危殆立至。當用參、術等大培元氣,以攝虛陽,加桂枝透表以散外邪。不信,越四日,發熱不休,自汗不止,神氣外揚。或且欲用柴胡解表之劑。

白話文:

安先生的兒子,二十歲,一開始出現惡寒發熱和身體疼痛的症狀,醫生診斷後發現是內傷的脈象,但顯陽脈微弱。醫生說:「這病還在初期,根源還沒擴散,是陽氣虛弱受邪氣入侵所致。如果誤用發汗的藥物,孤陽就會越發浮越,危急情況會立刻出現。應該使用人參、白朮等藥物大補元氣,以制約虛弱的陽氣,再加入桂枝發散外邪。」病人不信,過了四天,發熱不止,自汗不止,精神外露。有人還想用柴胡解表的藥物。

乃曰:此症似太陽,而得少陰之脈,當是平素下虛,故真陽上越耳。遂定參耆建中湯而別。或復謂外邪初入太陽,表散即愈,若徒進參、耆,適助邪而滋患也。越三日,症變危篤。再診,脈幾微欲絕,汗出如雨,昏沉欲絕,此非大劑溫補,不能挽回,以人參六兩,合附桂理中湯,連進三劑,汗漸收,脈微續,神氣尚未安和也。復用人參三兩,附子五錢,方得陽氣內充,餘邪盡從外達,兩頤透發,漸調而安。

白話文:

這位中醫師說:這個病症看上去像是太陽經的病,但卻帶有少陰經的脈象,應該是平時下半身虛寒,所以真陽(元氣)往上冒。於是開了參耆建中湯。也有人認為,外邪剛剛進入太陽經,散風邪後就能痊癒,如果只用人參、黃耆進補,反而會助長邪氣,加重病情。過了一天三夜,病情惡化,生命垂危。再次診脈,脈搏若有似無,汗出如雨,昏迷不醒,如果不大量溫補,無法挽回。於是用六兩人參,配上附子理中湯,連續服用了三劑,汗液逐漸收斂,脈搏微弱卻能持續,精神狀態還是不太穩定。又用人參三兩,附子五錢,才使得陽氣內足,殘餘的邪氣通過兩腮透發出來,病情逐漸好轉。

(琇按:是症固屬虛,而原有邪熱,或與表散,未嘗無功。至汗出脈復,第以大劑養陰,其危立已。乃久用桂、附,遂致發頤,尚得為善治乎哉。)

白話文:

(陳琇按:這個病症本質上是虛證,但原本有邪熱,或用表散法發汗,也並非完全無效。等汗出後脈象恢復,只要使用大劑量養陰的藥,危急情況就能立即解除。但如果長時間使用桂枝和附子,導致面部浮腫,還能說是好的治療方法嗎?)

魏玉橫治楊氏子,年二十許,四月初,以啖面過飽,午睡覺即身熱頭痛。醫與消散,至七日而愈。兩日後,因食水圓復病,仍與消運不應,乃以小承氣下之,連下糞水二次,皆無燥矢。更醫,與厚朴、山楂、陳皮、枳殼之類,穀芽用至兩許,月餘病不減,而股肉盡落,枯瘠如柴,不食,日進米湯數盞,寒熱往來,小便亦少。最後一醫教用膽汁導之,膽入而糞不出,又用油燭探之,燭化而糞亦不出。

白話文:

魏玉橫治療楊先生的兒子,約二十歲。四月初,因吃麵過飽,午睡後感到身體發熱和頭痛。醫生給他開了消散的藥,經過七天後病癒。兩天後,因吃了水圓子又復發,仍服用消散藥無效,於是用了小承氣的藥方讓他瀉下,連續瀉出兩次糞水,都沒有乾燥的大便。更換醫生後,用了厚朴、山楂、陳皮、枳殼等藥,還用了兩鬥谷芽,經過一個多月,病情沒有好轉,大腿上的肉都消失了,瘦得像柴火一樣,吃不下東西,每天只喝幾碗米湯,發燒發冷交替出現,小便也很少。最後一位醫生建議用膽汁催下,但膽汁灌入後沒有排出糞便,又用油燭探入直腸,油燭融化了,糞便仍然沒有排出。

其膽汁與燭油凝注下部,楚不可堪,呼叫之慘,四鄰為動,時已四十餘日,方治木,邀診以決早晚。察其脈弦,而迢迢尚有神氣,其聲尚明亮,按其腹不拒,至臍下若有物築築然振手,解衣視之,狀如百錢梗起。其父曰:此必宿食不下而然。曰:非也。糞穢在腸,豈能跳動?此緣誤下誤消,傷其本元,肝腎之氣不藏,亙亙奔突,經所云動氣是也。

白話文:

他的膽汁就像凝固的蠟燭油那樣沉積在腹部,疼痛難忍,痛哭流涕的聲音驚動了四鄰。症狀持續了四十多天,才開始求醫,希望能弄清楚病情早晚的發展趨勢。我切了他的脈象,發現脈象細而長,但還算有精神,聲音也還算清晰。按壓他的腹部時,沒有抵抗感。到了肚臍以下的位置,感覺好像有東西在跳動,就像有人在拽東西一樣。解開衣服一看,他的腹部隆起了一個像百錢草桿一樣的包塊。他的父親說:「這一定是因為食物堵塞導致的。」我說:「不對。大便堵塞在腸道里,怎麼會跳動呢?這是因為誤服了會消化的藥物,損傷了根本,肝腎之氣無法收斂,所以才會四處奔波,經書上所說的『動氣』就是這個意思。」

幸屬少年,尚可治,熟地一兩五錢,肉蓯蓉五錢,甘杞子一兩,麥冬、當歸各三錢,三劑,下黑燥矢尺余者二,膽油俱去,號呼頓息,始得睡。再按之,則若百錢者仍在,再與前劑不減,令辦參數錢,勉措十金,僅得錢五,煎調前藥服下,則泯然立能進食。惟寒熱每日一作,知非本病,必臥室湫隘,天氣暴暑,乘虛感瘧也,且勿亟治,仍與前方減半。數日後,飲食大增,乃以常山二錢,火酒炒透,五更煎服,寒熱亦瘥。

白話文:

幸好屬於痰核,還能治療。用熟地1兩5錢、肉蓯蓉5錢、甘草1兩、麥冬、當歸各3錢,連續服3劑,排出了兩條長一尺多的黑色乾燥便,膽汁也排盡了,病人呼叫頓息,開始能睡覺了。

再按壓病人的腹部,像100錢那麼大的硬塊還在。於是,再給他服了前面那劑藥,分量不減。醫生讓他準備一些人參,湊足十兩銀子,僅湊到5錢,煎服前藥後,硬塊明顯變小,病人立刻能進食。

可是,病人的寒熱交替發作了一次,醫生知道這不是本病,必定是臥室潮濕狹小,天氣炎熱,趁虛受了瘧疾。於是,暫時不急於治療,仍然給他服前面那劑藥,分量減半。

幾天后,病人的食慾大增。於是,醫生用常山2錢,用烈酒炒透,在半夜煎服,病人的寒熱也好了。

湯某,年四十餘,新秋病感冒,醫屢發散,至七八日,無汗,脈弦數且長,身重頭眩,尿少而赤,鼻乾不眠,微熱而渴。此邪漸入里,腎陰不足,肝脾血燥,表之則不能作汗,下之必成壞症。既非少陽,無容和解。問欲飲水乎?曰:甚欲,不敢飲。命與一大碗,猶覺未足。再與一小盞,令且勿藥。

白話文:

湯先生,40多歲,初秋感冒,多服發散風寒的藥物,到第七、八天,仍無汗,脈搏細數且長,身體沉重,頭暈眼花,小便少而呈紅色,鼻子乾燥,失眠,微熱口渴。這是邪氣逐漸進入身體內部,腎陰不足,肝脾血燥的表現,發散法不能出汗,瀉下法必定會導致壞症。既非少陽病,就不必採取和解法。問他是否想喝水?他說:很想喝,不敢喝。給他一碗大碗水,仍覺不夠。再給他一杯小杯的水,讓他暫且不要服藥。

逾二時許,汗大至,身冷如冰。亟再診之,脈虛細而弦,小腹旁跳躍振手。此動氣也,緣多服表散,令汗出邪去,而虛症見矣。與生地、杞子等峻養肝腎,一劑平,三劑全愈。

白話文:

過了兩個多小時,出汗非常多,身體像冰一樣冷。趕緊再診斷,脈象虛弱細小且僵緊,小腹兩側跳動,手臂顫抖。這是血氣流動不暢造成的,是因為服用了過多的發散外邪的藥物,導致汗液排出過多,病邪排出後,虛症就表現出來了。用生地、枸杞等藥物強補肝腎,一劑藥服完,情況好轉,三劑藥後完全康復。

陳士華兄,武生也,隨鄉試伊邇,日與朋友練習技勇,忽感冒,醫治月餘不效。脈之弦大而澀,外症不發熱,大便秘,小便少,兩額深紫若胭脂,腰痛,口乾不欲食。所服藥,類皆燥散之品。此少陰不足,勞傷外感,治之失宜,熱邪內陷,法當內托,令其汗出自愈。用熟地、生地、杞子各三錢,蔞仁二錢,黃芩二錢,石斛三錢,傍晚服下,黃昏胸膈脹悶欲絕,躁擾異常。其家大懟,以為用補必死矣,怒持藥甌擲之門外,環視涕泣。

白話文:

陳士華兄,是一位武生。臨近鄉試的時候,他每天與朋友切磋武藝。突然,他染上了風寒,治療一個多月都沒有效果。他的脈象弦大而澀,沒有發熱,大便乾結,小便稀少,兩額深紫如胭脂,腰痛,口乾不想吃東西。他服用的藥物,大多是溫燥散寒的藥品。這是因為他的少陰腎氣不足,勞累過度而受了風寒,治療方法不合適,導致熱邪向內侵襲。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內託,讓他出汗自愈。於是,我給他開了熟地、生地、枸杞各三錢,蓽茋仁二錢,黃芩二錢,石斛三錢,讓他傍晚服用。到了黃昏,他的胸膈脹悶得快要窒息,躁動不安,十分痛苦。他的家人非常生氣,認為用補藥肯定會死,憤怒地把藥碗摔到了門外,環顧四周,忍不住哭泣起來。

一更後,忽大汗如雨,衣被沾濕,汗止即索粥,連進兩盞,已而酣睡達旦。明晨延診,脈已圓滑,頰赤亦退,第困乏無力耳。因問夜來脹悶汗出之故,曰:病因前藥劫其津液,外邪乘虛內結,今以大劑甘潤投之,即借其熱結之力,蒸鬱勃發,乃一湧而汗出邪散,此所謂內托之法也。令以前方再服四劑,病即起矣。

白話文:

在半夜過後,患者突然大汗淋漓,汗水像雨一樣,把衣服和被子都弄濕了。汗停後,他馬上要喝粥,連喝兩碗,然後就鼾聲大作,一直睡到天亮。第二天早上,我前去診脈,他的脈象已經平順了,臉上的紅暈也消退了,只是感到疲倦無力。我問他昨天晚上胸悶出汗的原因,他說:是由於前一次的藥方把他的津液都劫走了,外邪趁虛而入,在體內結成了淤堵。現在用大量甘潤的藥丸,借用它的熱力,把淤堵蒸發出來,才一下子出了這麼多汗,把病邪也帶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內託之法」。我讓他再服四劑以前的方子,他的病就能好了。

如言而愈。

李韞玉母,年逾四旬,素有脅痛肝火之病,深秋感冒。醫與表散,數劑熱猶未退。以不大便,投大黃丸、元明粉下之,遂脅痛大作,暈厥欲脫。更醫,治以人參、附子、乾薑、肉桂等藥,厥止復煩躁,汗時出,不眠,小便赤澀。醫恐虛脫,日投參、朮、薑、桂,每汗出,則加五味、黃耆、龍骨以斂之。

白話文:

李韞玉的母親上了四十歲,平時就有肋骨疼痛、肝火旺盛的毛病,在深秋時節不小心感冒了。醫生給她開了治療感冒的藥,連服了好幾劑,但發熱的症狀還是沒有退。因為她大便不通暢,醫生於是開了大黃丸和元明粉幫助她通便。但是,通便後她的肋骨疼痛反而更加劇烈了,甚至暈厥過去,幾乎要死了。

後來她換了一位醫生,醫生用人參、附子、乾薑、肉桂等藥物治療,暈厥的症狀雖然減輕了,但她又出現煩躁、出汗和失眠的症狀,小便也變得赤黃,排尿時感到疼痛。這位醫生擔心她虛脫,於是每天都給她服用參、朮、薑、桂等藥物,每次她出汗後,醫生還會加上五味子、黃耆和龍骨等藥物,以收斂她的汗液。

又時時欲利,則加補骨脂、肉豆蔻以固之。如是四十餘日,已服參數兩,病益進而食不進。診之,脈躁數,時大時小,微有寒熱,舌黑而強,鼻煤溢出,額頰唇口如墨,小便惟滴點,兩手索刺如柴,第神氣不昏,語音猶亮。此由表邪未清,誤下邪陷入里,且傷其真陰,致肝急而厥,又誤投辛熱固澀,熱邪與熱藥鬱結臟腑。今幸元氣尚存,猶可活也。

白話文:

患者經常想排便,於是加用了補骨脂和肉豆蔻來固腸。這樣治療了四十多天,已經服用了幾兩人參,病情加重,食量減少。醫生診斷,脈搏跳動快且雜亂,時而強時而弱,有輕微的寒熱感,舌頭發黑且僵硬,流鼻涕,額頭、臉頰和嘴脣都呈黑色,小便只有一滴滴,雙手又瘦又硬像柴火一樣,但神志還算清醒,說話聲音依然洪亮。這是由於表面的邪氣沒有清除,誤將邪氣下陷入裡,同時損傷了患者的真陰,導致肝氣亢盛而昏厥,又被錯誤地投予辛熱固澀的藥物,熱邪和熱藥鬱積在臟腑之中。現在幸虧元氣尚在,還可以救治。

治法仍當汗下,否則邪何由去?或訝曰:是症仍可再用攻表乎?曰:不可,第可用不攻表之藥下耳。疏方以生地、杞子各五錢,麥冬二錢,沙參三錢,蔞仁一錢五分,黃芩一錢。或謂前醫深恐泄瀉,今所用皆一派寒滑,服之必利下無疑。將弗服,又或曰:前醫治經月餘,且辭不治,曷進此以窺進退。

白話文:

治療方法仍然應該是使用發汗法,否則邪氣怎麼能散去呢?有人驚訝地問:這種症狀還能再用攻表法嗎?答道:不可以,只能使用不攻表的藥物來發汗。方的組成有生地、枸杞子各五錢,麥冬二錢,沙參三錢,蔞仁一錢五分,黃芩一錢。有人說,之前的醫生深怕會腹瀉,現在使用的藥物都是寒涼滑潤的,服用後一定會腹瀉。將要不再服用,另有人說:之前的醫生治療一個多月,而且辭職不治了,為什麼要服用這個藥方來試探病情的進退?

服一劑,果利數行。然病人殊不困,遂日進一劑,四日則利下頻數,日夜十餘次,所下穢惡不堪,青紅黑白,而黃者絕少,腹痛後重。唯飲食漸進,舌本漸柔,鼻煤漸退,小便漸長,仍前方加熟地五錢,黃連五分。夜乃汗出,其汗亦極臭穢,半月汗乃止,利漸減,乃加生熟地一兩,減黃連,增白芍、甘草,凡五十餘劑,病始瘥。計服蔞仁斤許。

白話文:

服用了一劑藥後,果然通便了好幾次。但是病人一點也不感到疲倦,於是每天都增加一劑藥。四天後,通便的次數變得很頻繁,一天一夜裡有十幾次,排出的糞便又臭又髒,有青色、紅色、黑色和白色,但黃色的很少,而且腹部疼痛,排便困難。但是病人的食慾逐漸恢復,舌苔逐漸變軟,鼻涕逐漸減少,小便量逐漸增加。繼續使用前面的藥方,並增加了熟地黃五錢,黃連五分。晚上出汗,汗液也很臭。半個月後,出汗才停止,通便次數逐漸減少。於是增加了生熟地黃一兩,減少黃連,增加白芍和甘草,總共服用五十多劑藥,病人才開始康復。估計服用了蔞仁一斤左右。

姚氏婦,年逾四旬,素有胃痛疾,蓋肝火上逆也。夏月患感冒,發熱頭痛,眩暈不眠,善嘔。初服發散未減,改以二陳、左金治嘔,嘔未愈而腰連小腹痛不可忍。議為邪入厥陰症,將危殆,欲用四逆回陽之劑。診之,脈數而弦,手見紅疹,面殊清白,舌兩旁及尖皆紫色,中則微黃,口乾不甚喜飲。

白話文:

姚氏女子,年過四十,一直有胃痛的毛病,這是因為肝火上升的緣故。夏天的時候得了感冒,發燒頭痛,頭暈失眠,經常嘔吐。一開始服用發散藥物治療,症狀沒有改善。後來改用二陳湯、左金丸治療嘔吐,嘔吐沒有好轉,卻出現腰部和小腹劇烈疼痛。醫師診斷為邪氣進入厥陰經的症狀,即將危及生命,準備使用四逆回陽湯劑治療。查看脈象,脈搏數而緊,手上出現紅疹,臉色異常蒼白,舌頭兩側和尖端都是紫色,中間部分略帶黃色,口乾但不特別想喝水。

斷為肝膽之火熾甚,遇暴寒折之,不得宣泄,乃上衝胃絡作嘔,故頭偏甚於左。紅疹見於四末者,木鬱則乘脾也。其初與逍遙自愈,乃用燥散之劑,更擾其陽,而傷其陰,是以腰腹窘痛。症本厥陰,然非傳經,亦非直中也。今標屬陽明,宜用竹葉石膏湯,入杞子一兩,飲下嘔止,腰腹之痛亦除。

白話文:

患者的症狀是肝膽之火過於旺盛,遇到寒氣突然襲擊,導致無法宣洩,因此往上衝到胃部,引起嘔吐,所以左側頭部疼痛較為嚴重。四肢出現紅疹是因為肝氣鬱結,影響到脾臟。

一開始患者自行服用了清熱祛濕的藥物,反而更傷了陽氣,導致陰氣受損,才會出現腰腹疼痛。這個症狀源於厥陰經,但不是經絡傳遞,也不是直接影響。

現在的症狀主要屬於陽明經,適合使用竹葉石膏湯,再加入一兩枸杞子,服下後嘔吐症狀會停止,腰腹疼痛也會消除。

惟頭痛仍在,改與逍遙湯加川芎、當歸。時方黴雨,至夜半忽霹靂一聲,病人覺四肢痛脹異常。此少陽之郁,本諸外淫,因雷復得發越也,已而頭痛如失。次日診之,脈既和平,與四物去川芎,加女貞、石斛,平調而愈。余表甥嘗病疫,因熱深厥深,一名醫亦與四物湯,幸病人自知為熱症,不之服,用小柴胡、白虎湯合進而愈。

白話文:

然而,頭痛依然,改用逍遙散加川芎、當歸。當時正值梅雨季節,到了半夜,突然一聲巨響,病人覺得四肢異常疼痛腫脹。這是少陽經氣的鬱結,是由於外來的邪氣侵犯,而被雷聲再次誘發。之後,頭痛就消失了。第二天診脈,脈象已經平穩,用四物湯去川芎,加女貞、石斛,調和調理而痊癒。我的表外甥曾經得過瘟疫,由於熱度和厥氣都很嚴重,一位名醫也開了四物湯,幸好病人自己知道是熱證,沒有服用,用了小柴胡湯和白虎湯合用而痊癒。

宋復華兄俞氏姊,初夏病感,天癸即來,病隨愈,蓋熱隨血去也。越七日,遇端節,食雞子五枚,酒二杯,又進飲半甌,臨窗少坐,少頃即頭痛發熱。次日,前醫詢知病源,以山楂三錢,穀芽三錢,葛根三錢,其他消散,大約稱是,連進三劑,勢將大劇。余至,則前醫已在與一鄰醫議處方。

白話文:

宋復華的妹妹俞氏,在初夏時生病,月經正好來了,也就跟著病好了,這是因為熱氣隨著經血排出的緣故。過了七天,端午節那天,俞氏吃了五顆糉子,喝了兩杯酒,又喝了半杯茶,然後靠在窗邊坐了一會兒,沒過多久就開始頭痛發燒。

第二天,先前的醫生詢問了病因後,開了三錢山楂、三錢穀芽、三錢葛根,並搭配了一些消散藥的處方,大致上沒什麼問題。連續服用了三劑後,病情愈發嚴重。這時,我到了,而先前的醫生正在和一位鄰居醫生討論著方子。

診之,已昏不知人,面色死青呆白,目閉口張,氣出手撒,呼之不應。脈如沸羹,重按則無,症已敗矣。幸未大汗,令人以手按其心下,亦不拒,知其病初愈,臟腑餘熱未清,食入腸胃一時不能運化,又感微邪,遂如復症。使勿藥,則展轉自愈。乃誤以大劑消散,投元虛血弱之人,鼓動其火,反致身熱不退,猶以為藥力未至,再進三進,至陰陽脫離如是。叩其今日將用何方,則云:總是雞子五枚,硬飯半甌為患。

白話文:

診察後,患者已昏迷不醒,面色青白呆滯,眼睛閉著嘴巴張開,呼吸微弱,呼喚也不應答。脈搏像滾沸的湯水一樣,按重了又沒有,病情已惡化。慶幸的是沒有大汗,按壓患者心窩時,患者也不反抗,說明患者的病情剛剛恢復,臟腑的餘熱還沒有完全消退,食物進入腸胃一時無法消化,又受到輕微的邪氣侵襲,導致病情復發。如果不服藥,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行痊癒。但是,患者誤用了大劑量的消散藥,用於虛血體弱的患者身上,反而會加重體內的火氣,導致體溫持續升高。患者還以為是藥效沒有達到,又連續服了三劑藥,導致陰陽離脫,病情加重。詢問患者今天所用的藥方,患者回答:都是因為五個雞蛋和半碗硬飯。

既消散不應,惟有承氣一方下之而已。曰:承氣固是,第真元已奪,恐宿食未下而遽脫奈何?乃曰:正為此耳。曰:余有一方,且弗顧其病,但服之,令病人目開口閉,神氣稍回,再為調治如何?二醫欣然齊諾,乃用熟地一兩五錢,當歸五錢,炮姜八分,囑其急煎服,遲則不及,第得藥下咽則活矣。

白話文:

既然消散不下去,只有使用承氣湯來瀉下。有人說:「承氣湯固然有效,但患者的真元已經被奪,恐怕宿食還沒瀉下來就突然去世了,怎麼辦?」葛洪說:「正是因為這樣才用承氣湯。」有人問:「我有一個方子,暫且不管他的病情,只要服下它,讓病人能睜開眼睛、閉合嘴巴,神氣稍有恢復,再治療如何?」兩位醫生聽了很高興,一起答應了。於是葛洪用熟地一兩五錢、當歸五錢、炮姜八分,囑咐他們趕緊煎服,如果耽擱了就來不及了。只要藥一入口,病人就能活過來。

抵暮來告,病人不知飲藥,以匙挑灌數口,喉間汩汩有聲,遂全盞與之,少頃果目開口閉,能轉側,似大有生機。求再往診。曰:無庸,但以前方再銼一劑,並前渣濃煎與服可也。明日視之,神氣清明,脈亦圓穩。第稱口燥舌乾,小便短澀,夜臥不寧,就前方去炮姜,加沙參、麥冬,一服汗出遍身,能進粥矣。再以前方加減而愈。

白話文:

當夜幕降臨時,病人仍未服用藥物,我用湯匙撬開他的嘴巴餵了他幾口,他的喉嚨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於是我將整碗藥都倒進了他的嘴裡。過了一會,他果然睜開了眼睛,能轉動頭側,好像生機蓬勃了一樣。請我再去看他。我說:「不用,按照之前的藥方再煎一劑藥,連同之前的藥渣一起濃煎給他喝就可以了。」第二天去看他時,他的神氣清明,脈搏也平穩圓滑。只是口乾舌燥,小便短澀,晚上睡不著覺。於是我在之前的藥方中去掉了炮姜,加了沙參和麥冬,他服用後出了一身汗,能吃稀飯了。之後,我又在之前的藥方上加減調整,最後痊癒了。

孫文垣治族侄元素,春溫頭疼發熱,左脈弦大,右洪大,以小柴胡合白虎湯投之,二帖而愈。乃因食復發斑,色紫神昏,身重不能轉動,合目鼾睡,如醉人形狀,面赤發熱,舌苔外黃內黑,有芒刺,脈六部俱浮洪,以三黃石膏湯加枳實、鱉甲進之。稍得微汗,大便如有臭糞,次日開目能言,用小柴胡湯加山梔、枳實、鱉甲、白芍,調理而愈。又治侄君孝,三月患頭項痛,腰脊強,身如被杖,臍腹亦痛,口渴不寐,六脈浮數。

白話文:

孫文垣治療堂侄孫元素,春季出現頭痛、發熱症狀,左脈弦而有力,右脈洪而有力。孫文垣使用小柴胡湯與白虎湯的合劑治療,兩劑後痊癒。

隨後,孫元素因飲食不當導致斑疹復發,斑疹呈紫色,神志不清,身體沉重,難以轉動,閉目鼾睡,形似醉酒狀,面紅發熱,舌苔外層黃色,內層黑色,舌苔上有芒刺,六脈均浮而洪。孫文垣使用三黃石膏湯,加入枳實、鱉甲。患者服後,略有出汗,大便有臭味。次日,患者清醒能言,孫文垣使用小柴胡湯,加入山梔、枳實、鱉甲、白芍調理治療,最終痊癒。

另外,孫文垣還治療了他的堂侄孫君孝,三月時出現頭痛、頸項痛,腰脊強直,身體像被棍棒毆打般疼痛,臍腹也疼痛,口渴難眠,六脈均浮而數。

醫以為陰虛,為之滋陰降火,三投而三劇,反加嘔惡。又與疏通,熱不退,下午煩亂。方和宇視之,以為外感,擬進人參敗毒散。前醫力爭,謂陰虛不可再汗,仍用四物加柴胡、葛根、薄荷、黃芩、知母,而熱如焚,神且昏冒矣。孫診之,六脈浮弦鼓指,曰:此春溫也。方脈良是,因復加內傷,故病劇。

白話文:

醫生認為是陰虛,就使用滋陰降火藥方,連用三次病情都加重,反而更加嘔吐噁心。又用疏通藥方,但熱度不退,午後煩躁不安。方和宇診療後,認為是外感病,準備使用人參敗毒散治療。前一位醫生大力反對,認為陰虛不能再發汗,堅持使用四物湯加上柴胡、葛根、薄荷、黃芩、知母等藥材,但病情卻像火燒一樣,神志也開始昏昧不清。孫醫師診斷後,六脈浮弦鼓指,他說:這是春瘟病。方脈的判斷沒錯,但加上內傷的緣故,所以病情才會這麼嚴重。

滋陰藥壅塞,且引邪入陰分,宜乎熱加而躁悶也。法當清解兼消,以二陳湯加羌活、防風、麥芽、山楂,服之得微汗,熱減其半。惟下午作潮熱,大便未行,腰臍痛不止,改用小柴胡湯加葛根、白芍、青皮、黃連、山楂。熱少退,大便行,腰臍痛減,但不知飢,再以柴胡、甘草、青皮、枳實、麥芽、知母、黃芩、白芍投之,諸症悉平。惟體倦乏力,加人參、扁豆、薏苡,去柴胡、青皮,調養而愈。

白話文:

使用滋陰藥可能會堵塞體內氣血,並引邪氣進入陰部,所以會導致熱量增加而煩躁悶熱。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化痰,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羌活、防風、麥芽和山楂,服用後會微微出汗,熱度可以減輕一半。但到了下午仍然會有潮熱現象,大便未通,腰臍疼痛持續,改用小柴胡湯加上葛根、白芍、青皮、黃連和山楂。熱度稍退,大便通暢,腰臍疼痛減輕,但不會感到飢餓,再用柴胡、甘草、青皮、枳實、麥芽、知母、黃芩和白芍治療,各種症狀都消除了。但身體仍然疲倦乏力,加上人參、扁豆和薏苡,去掉柴胡和青皮,調理後痊癒。

程好吾,季春患兩太陽痛,胸脅稍痛,口渴便瀉,左脈浮弦而數,中按有力,右關滑大,此春溫也。予柴胡、前胡、葛根、粉草、青皮、黃芩、知母、桔梗、半夏曲、石膏。夜半後,得微汗。因起大便感風,續又發熱,口渴煩躁,用石膏三錢,知母、柴胡各二錢,葛根、黃芩各一錢,粉草、桔梗各五分,竹葉二十片,兩進而汗出熱解,諸症悉平。四肢尚倦,口微干,語言乏力,以生脈湯加薏苡、石斛、甘草、白芍、黃芩,調養如愈。

白話文:

程好吾在季春(農曆二月至三月)得了太陽經傷風,表現為太陽穴頭疼,胸口兩側輕微疼痛,口渴腸胃不適。左手脈象浮而弦,按壓有力,右手關脈滑而大,這是春季溫熱病的症狀。我給他開了柴胡、前胡、葛根、粉草、青皮、黃芩、知母、桔梗、半夏曲、石膏。到了半夜後,他出了一身微汗。因為起牀大便受風,他又發燒了,口渴煩躁。我用石膏三錢,知母、柴胡各二錢,葛根、黃芩各一錢,粉草、桔梗各五分,竹葉二十片,分兩次服用,之後大汗淋漓,熱退諸症盡消。四肢仍舊無力,口微乾,說話乏力。我用生脈湯加薏苡、石斛、甘草、白芍、黃芩調理,使病情痊癒。

僕貴,春溫頭痛身熱,面赤舌心焦燥。用石膏、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知母、天花粉、白芍服之,舌不焦黑矣。進粥太早,半夜復熱,中脘硬痛,與大柴胡湯一帖,汗出津津,大便行二次。腹痛不止,乃以小承氣湯調下元明粉一錢,又行二次,熱不退而痛全減。旋作鼻衄,改用石膏、丹皮、生地、甘草、山梔、升麻、黃芩、赤芍,一帖而熱散衄止。

白話文:

我叫貴,春天時感到頭痛全身發熱,臉色發紅,舌尖焦黑並且感到燥熱。我服用石膏、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知母、天花粉、白芍等藥物後,舌頭的焦黑感消失了。

我過早進食粥,導致半夜時再次發熱,中腹部疼痛變硬。我服用了一帖大柴胡湯,出了一些汗,大便通了兩次。腹痛仍然沒有停止,於是我用小承氣湯送服一錢元明粉,大便又通了兩次,發熱的症狀沒有消退,但疼痛明顯減輕。

隨後出現了流鼻血的症狀,換用石膏、丹皮、生地、甘草、山梔、升麻、黃芩、赤芍等藥物,服用一帖後,發熱的症狀消失,流鼻血也停止了。

孫元素婦,春溫後,經水適至,餘熱不退,口渴,胸脅痛,耳聾,脈左弦數,右滑大而數。用小柴胡加石膏、知母、桔梗、枳殼、栝蔞、半夏曲服之,熱渴如故。改用柴胡二錢,人參、甘草、天花粉、黃芩各七分,白芍、紅花、當歸、丹皮、知母各八分,調理而瘳。

白話文:

孫元素的妻子在春季後,月經剛來,餘熱不退,出現口渴、胸脅疼痛、耳鳴等症狀,脈象左手弦數,右手滑大而數。我用小柴胡湯加入石膏、知母、桔梗、枳殼、栝樓、半夏等藥物給她服用,但她的熱渴症狀依然沒有改善。於是我改用柴胡二錢,人參、甘草、天花粉、黃芩七分,白芍、紅花、當歸、丹皮、知母八分,經過調理後她的病情才痊癒。

徐君育,素稟陰虛多火,且多脾約便血證。十月間,便患冬溫,發熱咽痛,醫用麻黃、杏仁、半夏、枳、橘之類,遂喘逆倚息不得臥,聲颯如啞,頭面赤熱,手足逆冷。張脈之,左手關寸虛大微數,此熱傷手太陰氣分也。與葳蕤、甘草等藥不應。為制豬膚湯一甌,令隔湯燉熱,不時挑服,三日聲清,終劑而痛如失。

白話文:

徐君育,平時陰虛火旺,而且經常有小便出血的症狀。十月間,他開始患上冬瘟,發燒疼痛不已。醫生用麻黃、杏仁、半夏、橘子等藥物來醫治,但是他的病情反而加重,咳嗽不止,聲音嘶啞,頭面發紅發熱,手腳冰冷。醫生把脈,發現他的左手關寸脈象又大又快,這表明熱症損傷了他的手太陰肺氣。醫生給他開了紫蘇、甘草等藥物,但沒有效果。於是醫生配製了豬膚湯一劑,讓他隔湯加溫,不定期服用。三天之後,他的咳嗽變輕了,到病症的最後階段,疼痛也消失了。

鄭墨林內,素有便紅,懷妊七月,正肺經養胎時而患冬溫咳嗽,咽痛如刺,下血如崩,脈較平時覺小弱而數。此熱傷手太陰血分也,與黃連阿膠湯二劑。血止後去黃連,加葳蕤、桔梗、人中黃,四劑而安。

白話文:

鄭墨林的妻子,素來有大便出血的情況。懷孕七個月時,正值肺經養育胎兒的時期,卻患上了冬天的寒熱咳嗽,咽喉疼痛如針刺,下體出血如崩流。脈象比平時更為細弱而數。這是熱邪損傷手太陰肺經血脈所致,用黃連阿膠湯治療了兩劑。出血停止後去掉了黃連,加上了葳蕤、桔梗、人中黃,四劑藥後病情痊癒。

萬氏牛黃清心丸:西牛黃二分五釐,鏡面硃砂一錢五分,生黃連五錢,黃芩三錢,山梔三錢,鬱金二錢。上為末,蒸餅糊丸如黍大,每服七八丸。王晉三曰:喻嘉言治中風門云,熱阻關竅,湯劑中調入補氣。但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治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之方為妙。

白話文:

萬氏牛黃清心丸

  • 西牛黃:0.25 克
  • 鏡面硃砂:1.5 克
  • 生黃連:5 克
  • 黃芩:3 克
  • 山梔:3 克
  • 鬱金:2 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熟的糯米粉糊製成小藥丸,大小如同小米。每次服用 7-8 顆。

藥效解說 (王晉三):

喻嘉言在「中風門」中提到,熱氣阻滯於關竅,應在湯劑中加入補氣藥材。古時候有許多治療中風的方子,但針對溫邪內陷包絡導致神志昏迷的情況,只有萬氏的方子最為有效。

蓋溫熱入於心包絡,邪在表矣,草木之香,僅能達表,不能透里,必藉牛黃幽香物性,乃能內透包絡,與神明相合。然猶配合之品,佐使咸宜。萬氏用芩、連、山梔以瀉心火,鬱金以通心氣,辰砂以鎮心神,合之牛黃,相使之妙。是丸調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或人中黃、連、薄荷等湯劑中,定建奇功。

白話文:

當溫熱之邪進入心包絡時,邪氣就位於人體表面。草木之香氣只能作用於身體表面,無法深入體內。必須藉助牛黃幽香的特性,才能內透心包絡,與神魂相合。但是,仍然需要搭配其他藥材,輔助佐使以達到最佳效果。

萬氏配方中使用黃芩、黃連、山梔子來瀉心火,鬱金來疏通心氣,硃砂來鎮定心神,與牛黃相結合,相輔相成,發揮奇妙的療效。將此藥丸調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草或人中黃、黃連、薄荷等相關湯劑中,必定能發揮奇效。

尤在涇曰:溫邪之發,陰必先傷。設有當行解散者,必兼滋陰之品於其中。昔人於蔥豉湯內加童便,於梔豉湯內加地黃、麥冬,亦此意也。

白話文:

尤在涇說:溫熱邪氣發作,陰氣必定先受損。如果有需要散風熱的,必須同時添加滋陰的藥材。過去的人在蔥豉湯中加入童便,在梔豉湯中加入地黃和麥冬,也是這個道理。

黃錦芳治林國柱患風溫,汗出倦怠,鼻鼾語難,嗜臥不休,微惡寒而不甚。或欲用清暑益氣湯。黃曰:此熱擾腎之症,幸胃氣尚存,可用滋陰之藥以救之。若誤用清暑益氣,則熱得參、耆而益盛,火得升、柴而益熾,直視失溲與瘛瘲等症,必相繼而出矣。用熟地三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龜板一錢,防風一錢,阿膠一錢,桂枝二錢,一劑而神清,四劑而諸症悉除。

白話文:

黃錦芳醫師治療林國柱,症狀為風熱感冒,有出汗、倦怠、鼻鼾、說話困難、嗜睡不停的現象,稍微惡寒但不太嚴重。有人建議使用清暑益氣湯。黃醫師說:這是熱邪擾動腎臟的症狀,還好胃氣還健在,可以用滋陰的藥物來治療。如果誤用清暑益氣湯,熱邪會得到人參、黃耆的滋補而更加旺盛,火勢會得到升麻、柴胡的提升而更加猛烈,很可能會接著出現尿失禁和抽搐的症狀。最後用生地黃三錢、山藥二錢、丹皮一錢、龜板一錢、防風一錢、阿膠一錢、桂枝二錢,一劑就神清氣爽,四劑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