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二十四 (2)
卷二十四 (2)
1. 子懸
(此證即胎上逼也。附子滿。)
嚴氏紫蘇散,許叔微云:治懷胎近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陳良甫曰:妊至四五月,君相二火養胎,熱氣逆上,胎湊心胸,腹滿痞悶,用此加黃芩、山梔之類。一方無川芎,名七寶散。紫蘇一兩,腹皮、人參、川芎、橘皮、白芍、當歸各三分,甘草一分,銼分三服,水一盞,生薑四片,蔥白煎,去渣服。(汪訒庵曰:此方每服止用蘇葉一錢,當歸七分,腹皮以下皆五分,甘草二分,無蔥白。
)
沈堯封治郁姓婦,懷妊九月,偶因勞動,遂覺腹痛,胎漸升至胸中,氣塞不通,忽然狂叫咬人,數人扶持不住,即子懸之最重也。用旋覆代赭湯去參、棗,連灌兩劑,胎墮得生。又一婦證亦如之,服前藥胎墮而死。
又陸檢修正室,子上撞心,江穩婆教磨代赭汁服,遂產兩子。一子在上橫於心下,一子撞著上子,故經一晝夜不止,撞心得不死,產下遂安。
陳良甫曰:一婦孕七個月遠歸,忽然胎上衝作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云胎已死矣。用蓖麻子研爛,和麝香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呼吸。陳診之,兩尺脈絕,他脈和平。陳問二醫作何證治之,答云:死胎。陳問何以知之?曰:兩尺沉絕,以此知之。陳曰:此說出何書?二醫無以答。
陳曰:此子懸也。若是胎死,卻有辨處: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子活;唇舌俱青,母子俱死。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宜以紫蘇飲連進,至十服,而胎近下矣。
雄按:戊申秋,荊人妊八月而患咳嗽礙眠,鼻衄如射,面浮指腫,諸藥不應。余思素屬陰虛,內火自盛,胎因火動,上湊心胸,肺受其沖,咳逆乃作。是不必治其嗽,仍當以子懸治之。用七寶散去參、芍、生薑,為其胸滿而內熱也;加生石膏以清陽明之火,熟地以攝根蒂之陰。投匕即安。
今年冬亦以八月之妊,而悲哀勞瘁之餘,胎氣衝逆,眩暈嗽痰,脘脹便溏,舌黃口渴,予蠲飲六神湯去膽星、茯苓,加枳實、蘇葉、大腹皮以理氣開鬱,黃芩、梔子、竹茹以清熱安胎,一劑知,二劑已。凡子懸證,因於痰滯者,余每用此法,無不應如桴鼓。
薛立齋治一妊婦,每因恚怒,其胎上逼,左關脈弦洪,乃肝火內動。用小柴胡加茯苓、枳殼、山梔而愈。但體倦不食,用六君子加枳殼、柴胡、山梔而瘥。
孫文垣治費少垣乃眷,妊已九月,痰多喘嗽,胎氣上逆,眼撐不能起,兩太陽微疼,此子懸症,兼痰火也。以大紫蘇飲為主,才服一帖,即不上逆,胸膈頓寬。惟喘咳不止,與七制化痰丸而安。紫蘇飲:紫蘇、腹皮、川芎、白芍、陳皮、當歸、生薑、人參、甘草、蔥白。
陸祖愚治梅養中子婦,孕七月,其夫出外經商,患胎上衝心,不時昏暈。或與紫蘇安胎飲,數劑不效。脈之,寸大於關,關大於尺,俱帶弦數,此血虛極而火炎之故也。用清氣養榮湯,磨沉香四分,牛黃二分,煎就徐徐灌之,不終劑而蘇矣。
萬密齋治徐太和之妻,娠八月,得子滿病。或作子懸治不效。腹滿轉甚,胎墜下迫,玉門大張,胞形外露,但仰臥不能坐,其脈兩手俱堅大搏指。謂曰:病無害,乃雙胎也。胎肥氣弱,不能束約,故下墜耳。用束胎利氣主之,加人參一錢,升麻炒三分,服三劑,胎復上而安,後生一男一女。
楊乘六治我修侄婦,妊八月,一日胎忽上搶,塞至心口,喘滿不思食,自汗,悶絕僵臥,口噤目直視,面色不赤,舌色不青,按其兩手脈息尚有,急取丸子兩許,滾水研化灌之。灌至兩酒杯,胸口鬆動,口開睛轉,手足運動而蘇。問何藥,乃爾神效?曰:八味丸也。又問此何病而用此丸?曰:此子懸也。
由下元虛冷,中無火以養嬰兒,故上湊以就心火之溫,如入睡被中,足冷則上縮也。後用耆、朮、芎、歸煎送前丸,服至兩月而產。(沈堯封云:此是百中僅一,非實見虛寒脈證,熱藥不可嘗試。)
白話文:
子懸
懷孕期間胎兒位置異常上衝,導致胸悶腹脹疼痛的症狀,稱為子懸。 許多醫家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主要在於調整胎兒位置,並針對伴隨的症狀,例如氣滯、血瘀、陰虛火旺、痰熱等進行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使用紫蘇散、旋覆代赭湯、蓖麻子、麝香等藥物,以及一些調整氣血的方劑,甚至根據具體情況,會使用一些溫補或清熱藥物。 有些情況下,子懸也可能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咳嗽、眩暈、嘔吐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嚴重的情況下,胎兒位置異常上衝甚至可能危及母子性命,需要及時就醫。不同醫家對於子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各有側重,需根據孕婦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判斷。 也有一些案例顯示子懸可能與雙胞胎有關,需要區分診斷。某些情況下,即使胎兒出現一些看似危及生命的徵兆,如脈象異常,也未必代表胎死,需仔細辨別。 總之,子懸的治療需要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不可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