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

《續名醫類案》~ 卷四 (2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6)

1. 熱病

徐靈胎曰:世有奸醫,利人之財,取效於一時,不顧人之生死者,謂之劫劑。劫劑者,以重藥奪截邪氣也。夫邪之中人,不能使之一時即出,必漸消漸托而後盡焉。今欲一日見效,勢必用猛厲之藥,與邪相爭。或用峻補之藥,遏抑邪氣。藥猛厲則邪氣漸伏,而正亦傷。並進補則正氣驟發,而邪氣內陷。

一時似乎有效,及至藥力盡而邪復來,元氣已大壞矣。如病者身熱甚,不散其熱,而以沉寒之藥遏之;腹痛甚不求其因,而以香燥之藥御之;瀉痢甚不去其積,而以收斂之藥塞之之類。此峻厲之法也。若邪盛而投以大劑參附,一時陽氣大旺,病必潛藏,自然神氣略定。越一二日元氣與邪相併,反助邪而肆其毒,為禍尤烈,此峻補之法也。

此等害人之術,奸醫以此欺人而騙財者,十之五。庸醫不知而效尤以害人者,亦十之五。為醫者不可不自省,病家亦不可不察也。

內府秘授青麟丸方,用綿紋大黃十斤,先以淘米泔浸半日,切片曬乾。再入無灰酒浸三日取出,曬大半乾。第一次用側柏葉墊甑底,將大黃鋪上,蒸一炷香久,取起曬乾。以後每次俱用側柏葉墊底,起甑走氣不用。第二次用綠豆熬濃汁,將大黃拌透,蒸一炷香,取出曬乾。第三次用大麥熬濃汁拌透,照前蒸曬。

第四次用黑料豆熬濃汁拌透。第五次用槐條葉熬濃汁拌透。第六次用桑葉,第七次用桃葉,第八次用車前草,第九次用厚朴,第十次用陳皮,十一次用半夏,十二次用白朮,十三次用香附,十四次用黃芩。以上俱如前煎湯,浸透蒸曬。第十五次用無灰酒拌透,蒸三炷香,取出曬透,研極細末。

每大黃一斤,入黃牛乳二兩,藕汁二兩,梨汁二兩,童便二兩。如無童便,以煉蜜二兩代之。外加煉蜜六兩,搗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錢,治一切熱症。

白話文:

熱病

古時候有些奸詐的醫生,只圖錢財,追求一時見效,卻不顧病人生死,這種做法叫做「劫劑」。所謂「劫劑」,就是用猛烈的藥物迅速壓制邪氣。邪氣入侵人體,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清除,必須慢慢消散才能痊癒。然而,如果想一天內見效,就必須用猛烈的藥物與邪氣對抗,或者用過度滋補的藥物來抑制邪氣。藥物猛烈,邪氣雖然暫時被壓制,但正氣也會受損;過度滋補,正氣雖然一時旺盛,邪氣卻會內陷。

一時似乎有效,但等到藥效消失,邪氣又會捲土重來,此時人體元氣已經大傷了。例如,病人發高燒,不先散熱,反而用寒涼的藥物抑制;肚子疼,不查找病因,就用辛燥的藥物治療;拉肚子,不先清理積滯,就用收斂的藥物止瀉,這些都是蠻橫粗暴的治療方法。如果邪氣盛,就用大量的人參、附子等藥物,雖然一時陽氣大盛,疾病似乎被壓制,精神也略微好轉,但過一兩天,元氣和邪氣交戰,反而會助長邪氣的毒性,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就是過度滋補的壞處。

這些害人的方法,奸詐的醫生以此欺騙病人,騙取錢財的佔五成;庸醫不懂醫理,照樣模仿而害人的也佔五成。做醫生的必須要自我反省,病人也必須要仔細辨別。

內府秘傳的青麟丸藥方:取綿紋大黃十斤,先用淘米水浸泡半日,切片曬乾。再用無灰酒浸泡三日取出,曬至半乾。第一次用側柏葉墊在蒸籠底部,將大黃鋪在上面,蒸一炷香時間,取出曬乾。以後每次都用側柏葉墊底,蒸好後不必特意放氣。第二次用綠豆熬成濃汁,拌勻大黃,蒸一炷香,取出曬乾。第三次用大麥熬成濃汁拌勻,照前法蒸曬。

第四次用黑豆熬成濃汁拌勻。第五次用槐樹葉熬成濃汁拌勻。第六次用桑葉,第七次用桃葉,第八次用車前草,第九次用厚朴,第十次用陳皮,第十一次用半夏,第十二次用白朮,第十三次用香附,第十四次用黃芩。以上步驟都按照前面方法煎湯,浸透後蒸曬。第十五次用無灰酒拌勻,蒸三炷香,取出曬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每大黃一斤,加入黃牛乳二兩,藕汁二兩,梨汁二兩,童尿二兩。如果沒有童尿,就用煉蜜二兩代替。另加煉蜜六兩,混合搗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錢,治療各種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