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課兒策》~ 周序

回本書目錄

周序

1. 周序

有清以來二百數十年醫術遞變,由傷寒而開治溫之道,以周、葉、陳、陳、薛諸氏為先,錫邑當寧、蘇之沖,醫學一門名賢輩出。嘉、道間,高錦亭先生造詣深邃,著有《瘍科心得》,集《景岳新方歌》,邑志有傳。孫文清公序而刊行。王氏旭高乃其門下士也,哲嗣上池,學博承其家傳,研究治術內外並精,邑人稱之。

後學昔年與文孫研五遇,出示其令祖所著《醫學課兒策》一卷,並謂策中間附旁註,為旭高先生診余過從共相商榷所注。手錄一過,想見當時教學相長,揣摩極精,非晚近淺嘗者可及。方今歐風東漸,國學有淪胥之勢,浙中諸名彥懼中學之失傳也,續行醫報,訂行孤本,越州裘君吉生識高學廣,實綜其成,函來徵書,亟錄郵呈,當蒙稱許,付梓問世,功非淺鮮。惟當此保存國粹之日,尤願同志諸君相與蒐羅徵集,毋使名家著述或致湮沒也可。

中華民國四年冬月,無錫伯華周鎮小農謹識

白話文:

周序

清朝以來兩百多年,醫術不斷發展變化,從傷寒論開始,開創了溫病學的治療方法,周、葉、陳、薛等諸位醫家走在前列,無錫、蘇州等地名醫輩出。嘉慶、道光年間,高錦亭先生醫術造詣極深,著有《瘍科心得》,並輯錄《景岳新方歌》,地方志上也有記載。孫文清先生作序並出版發行。王旭高是高錦亭先生的弟子,他的兒子王上池,學識淵博,繼承家學,內外科醫術都非常精湛,當地人都稱讚他。

我以前多次與王上池先生會面,他曾拿出他祖父王旭高先生所著的《醫學課兒策》一卷,並說書中旁註是旭高先生與其他醫生診治病例時共同商討而寫的。我親手抄錄了一遍,可以想見當時師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醫術精湛,不是現在那些淺嘗輒止的人所能比擬的。如今西方文化東漸,國學面臨衰落的危險,浙江的名醫們擔心中醫學失傳,於是繼續發行醫學期刊,整理孤本書籍。越州裘吉生先生學識廣博,將其整理成冊,來信向我索取這本書,我立刻抄錄寄給他,希望他能得到認可,並將其付梓出版,這將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尤其在如今保存國粹的時代,更希望各位同道一起搜集整理,避免名家著作遺失。

中華民國四年冬月,無錫周鎮小農周伯華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