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醫暇卮言》~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卷上

無名異,沒石子,威靈仙,沒藥,景天三七,則無名而強名之也。牝鹿銜草以貽其牡,蜘蛛齧芋以磨其腹。物之微者,猶知藥餌,而人反不知也,可乎?

土鱉,本草謂之䗪蟲,俗呼蚌虎。蚌者,屋蠹也,此物氣能禁蠹,令蠹盡死,故曰蚌虎。

或問海錯生鹹鹵,而其味每澹,及獲之醃浸以鹽,其味即咸矣,其理何在?答曰:生氣臨之者常,死氣臨之者變。生、生氣也,死、死氣也。故海錯在海皆澹,及其離海,鹽醃之即咸,生則氣血行,故味不入,死則氣血凝,故味能入。

藥中珍蚺蛇膽,而餌之能痿陽,其蛇絕大,以吞鹿為恆,而南越人徒手取之,或呼紅娘子,或以婦人褻衣投之,則伏不動,惟人之所牽紲屠剝,殆淫夫之後身與。

雲南景東府境,內有蛇不僅如守宮,常緣樹而棲,見人輒墮地,則碎為數段,人去復續,以為藥,可以已大內癧瘍,遠過白花烏蛇之屬。人挾筒而往,見則掇之以入筒,一經人手,則不復能續而死矣。然亦難值,其價與金等,名曰脆蛇,亦曰碎蛇。

西域有撒法藍,狀如紅藍花,熱之芬馥清潤,至中國價與黃金等,即所謂鬱金香也。陳藏器云:鬱金香,生大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四月五月採花,即香也。南州異物志云:鬱金香,出罽賓國,人種之先以供佛,數日萎,然後取之,色正黃,與芙蓉花裹嫩蓮者相似,可以香酒。

唐書云:太宗時,伽毗國獻鬱金香,葉似麥門冬,九月花開,狀如芙蓉,其色紫碧,香聞數十步,花而不實,欲種者取根。此言花色不同,或不一種,今撒法藍乃作紅黃色,與前書異矣。此中人謂之番紅花,不知紅花元自張騫得之於西城,安得又有番紅花耶?今之所謂鬱金者,惟蜀中有之,佳者亦自難得,惟取薑黃代之。真鬱金雖亦辛香,而氣不馥烈。

古之釀酒以降神者此耶,或四彝來賓,重驛而至者,遂為神廟用耶,或古有之而今無耶,皆不可知也。

巫彭初作醫。

《續統訓》曰:醫不死之病,庸醫能醫之,何欲於良醫哉?存不危之國,庸人能存之,何欲於君子哉?惟天下必死之人,足以試良醫之技,惟天下至危之國,足以試君予之能。

《物理論》曰:夫醫者,非仁愛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醫,必選名姓之後,其德能仁恕博愛,其智能宣暢曲解,能知天地神只之次,能明性命吉凶之數,處虛實之分,定逆順之節,原疾疹之輕重,而量藥劑之多少,貫微達幽,不失細小,如此乃謂良醫。醫有名而不良者,有無名而良者,必參知而隱括之。

醫以生人,而庸工以之殺人;兵以殺人,而聖賢以之生人。

列郡施藥,始於韓魏公。

四月二十八,藥王誕。

白話文:

[卷上]

一些藥物名稱不常見,例如無名異、沒石子、威靈仙、沒藥、景天三七等,都是強行取名的。母鹿銜草給公鹿吃,蜘蛛咬食芋頭來磨損腹部。連微小的生物都知道利用藥物,人卻不知道,這合理嗎?

土鱉,本草綱目稱之為蠐螬,民間俗稱蚌虎。蚌指的是蛀蟲,這種生物的氣味能殺死蛀蟲,所以叫蚌虎。

有人問:海里的生物都生活在鹹水中,但它們的味道卻很淡,捕獲後用鹽醃製,味道才變鹹,這是為什麼?回答是:活著的時候,生機旺盛,死後,死氣主導。生,指生機;死,指死氣。所以海里的生物在海裡味道淡,離開海後用鹽醃製就變鹹了,活著的時候氣血運行,所以味道進不去,死了之後氣血凝滯,所以味道才能進去。

珍貴的藥材中包括蚺蛇膽,但食用它會導致陽痿。這種蛇非常巨大,經常吞食鹿,南越人卻能徒手捕捉它。有些人稱它為紅娘子,也有人用婦女的內衣去引誘它,它就會伏著不動,任人宰割,簡直就是淫亂之人的報應。

雲南景東府境內有一種蛇,像壁虎一樣,常在樹上棲息,見到人就掉到地上,斷成幾段,人走後又復原,可以入藥,能治療大的瘡瘍,功效遠勝於白花烏蛇。人們用竹筒捕捉它,見到就用竹筒裝起來,一旦經人手觸摸,就無法再生而死去。這種蛇很難遇到,價格與黃金相當,稱為脆蛇或碎蛇。

西域有種植物叫撒法藍,形狀像紅藍花,加熱後香味芬芳清潤,到了中國,價格與黃金相當,就是所謂的鬱金香。陳藏器說:鬱金香產於大秦國,二三月開花,形狀像紅藍花,四五月採摘花朵,就是香料。南州異物志說:鬱金香產於罽賓國,人們種植它時,先供奉佛祖,幾天後花萎了才採摘,顏色是正黃色,像芙蓉花包裹著嫩蓮蓬一樣,可以用來薰酒。

《唐書》記載:唐太宗時期,伽毗國進貢鬱金香,葉子像麥門冬,九月開花,形狀像芙蓉,顏色紫碧,香味能傳到幾十步外,開花不結果,要種植的話取根即可。這些記載中花的顏色不同,可能是不同種類的植物。現在的撒法藍是紅黃色,與以前的記載不同。中國人稱它為番紅花,但紅花原本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怎麼又會有番紅花呢?現在所謂的鬱金,只有蜀地有,好的也很難得到,只能用薑黃代替。真正的鬱金雖然也有辛辣香味,但氣味不濃烈。

古代用酒祭祀神明,是不是指的這種酒?或者是由遙遠的國家進貢的珍貴之物,被用於神廟?或者古代有這種植物,現在已經沒有了?這些都無法得知。

巫彭是最初的醫生。

《續統訓》說:醫生能治癒不致命的疾病,庸醫也能治癒,那還要好的醫生做什麼呢?能維持一個不至於滅亡的國家,庸人也能做到,那還要君子做什麼呢?只有天下必死之人,才能考驗良醫的醫術;只有天下最危險的國家,才能考驗君子的能力。

《物理論》說:醫生,沒有仁愛之心就不能擔當此職,沒有聰明才智就不能勝任,沒有廉潔善良就不能信任。所以古代選用醫生,一定要選擇名門之後,道德仁慈博愛,才智通達,能瞭解天地神明的次序,能明瞭性命吉凶的規律,能區分虛實,判斷順逆,能判斷疾病的輕重,能衡量藥物的多少,能洞察細微,不遺漏任何細節,這樣的人才能稱為良醫。有聲譽卻不是好醫生的,也有默默無聞卻是好醫生的,必須要仔細觀察才能分辨。

醫生用醫術救人,庸醫卻用醫術殺人;武器用來殺人,聖賢卻用它來救人。

各郡縣施藥,始於韓魏公。

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