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原》~ 卷下 (31)
卷下 (31)
1. 用藥大要論
《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草木雖微,其氣味有陰陽之分,體質有剛柔之別,一物一太極也。古人論藥性,多言氣味,少言體質。蓋以地之剛柔,即天之陰陽所化,言陰陽而剛柔即在其中。後人不悟此理,每每誤用。春山先生謂病有燥濕,藥有燥潤。
凡體質柔軟,有汁有油者,皆潤;體質乾脆,無汁無油者,皆燥。然潤有辛潤、溫潤、平潤、涼潤、寒潤之殊,燥有辛燥、溫燥、熱燥、平燥、涼燥、寒燥之異,又有微潤、甚潤、微燥、甚燥之不同。大抵潤藥得春、秋、冬三氣者多,得夏氣者少;燥藥得夏、秋、冬三氣者多,得春氣者少。
燥藥得天氣多,故能治濕;潤藥得地氣多,故能治燥。藥未有不偏者也,以偏救偏,故名曰藥。
試舉其大略言之,辛潤如杏仁、牛蒡、桔梗、葛根、細辛、前胡、防風、青蒿、紫菀、百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茺蔚子、白芷、鮮石菖蒲、遠志、鮮鬱金、蜀漆、殭蠶、芥子、萊菔子、蘇子、薤白、生薑、豆豉、蔥白、芹菜汁、韭汁之類。
溫潤如黨參、高麗參、黃耆、甜冬朮、蓯蓉、枸杞、山萸、菟絲、蘆巴、巴戟天、桑椹、金櫻子、五味子、桂圓、大棗、胡桃、鹿茸、鹿角、鹿膠、羊腎、海參、淡菜、紫河車、坎氣之類。大抵溫潤一類,氣溫,得天氣多,質潤,得地氣多,受氣比他類較全,且味多帶甘,秉土之正味,治陰陽兩虛者,頗為合拍。
平潤如南北沙參、東洋參、熟地、首烏、芍藥、玉竹、百合、沙苑、柏子仁、酸棗仁、甜杏仁、冬瓜仁、麻仁、亞麻仁、黑脂麻、烏梅、蜂蜜、飴糖、阿膠、燕窩、豬膚、鴨湯、人乳之類。
涼潤如干地黃、元參、天麥冬、西洋參、鮮石斛、女貞子、銀花、菊花、鮮桑葉、蒲公英、知母、荷葉、竹瀝、竹茹、竹葉、淡竹葉、蘆根、白茅根、懷牛膝、川貝母、枇杷葉、栝蔞、花粉、海藻、昆布、柿霜、紫草、白薇、梨、藕、蔗汁、荸薺汁、露水、龜板、鱉甲、牡蠣、決明、文蛤、海浮石、童便之類。寒潤如石膏、鮮地黃、犀角、羚羊角、蚌水、豬膽汁之類。
辛燥如羌獨活、蘇葉、荊芥、薄荷、藿香、佩蘭、香薷、木香、香附、麻黃、桂枝、牽牛、芫花之類。溫燥如蒼朮、厚朴、半夏(半夏雖燥,其質尚滑)、南星、蔻仁、砂仁、益智仁、破故紙、山楂、青陳皮、檳榔之類。燥熱如附子、肉桂、乾薑(肉桂、桂枝、乾薑質雖微潤,究竟氣厚)、炮薑、吳萸、椒目之類。
平燥如茯苓、琥珀、通草、苡仁、扁豆、山藥(山藥體微燥,而精尚多)、甘草、神麯、炒穀芽、豬苓、澤瀉、川牛膝、萆薢、茵陳、防己、豆卷、蠶砂、車前子、海金沙(車前子精汁頗多,但其性走泄。海金沙質微燥。二者在利水藥中,尚不甚傷陰)。之類。涼燥如連翹、梔子、霜桑葉、丹皮、地骨皮、釵石斛、滑石、寒水石、柴胡、升麻、蟬蛻、鉤藤、槐米、枳殼、枳實、葶藶子之類。
白話文:
用藥大要論
《易經》說:建立天的法則,叫做陰與陽;建立地的法則,叫做柔與剛。草木雖然微小,但它們的氣味有陰陽之分,體質有剛柔之別,每一種東西都包含一個完整的系統。古人論述藥性,多講氣味,少講體質。這是因為地的剛柔,是天之陰陽所變化的結果,講陰陽,剛柔就包含在其中了。後人不懂這個道理,常常用藥錯誤。春山先生說,疾病有燥濕之分,藥物有燥潤之別。
凡是體質柔軟,有汁液和油脂的,都是潤的;體質乾燥脆硬,沒有汁液和油脂的,都是燥的。然而潤又分為辛潤、溫潤、平潤、涼潤、寒潤幾種,燥也分為辛燥、溫燥、熱燥、平燥、涼燥、寒燥幾種,還有微潤、甚潤、微燥、甚燥的不同程度。總的來說,潤藥多吸收春、秋、冬三季的氣候,吸收夏季氣候的少;燥藥多吸收夏、秋、冬三季的氣候,吸收春季氣候的少。
燥藥吸收天氣的氣息多,所以能治療濕;潤藥吸收地氣的氣息多,所以能治療燥。藥物沒有不偏性的,利用偏性來治療偏性,所以叫做藥物。
試舉一些主要的例子來說明:辛潤的藥物,例如杏仁、牛蒡、桔梗、葛根、細辛、前胡、防風、青蒿、紫菀、百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茺蔚子、白芷、鮮石菖蒲、遠志、鮮鬱金、蜀漆、殭蠶、芥子、萊菔子、蘇子、薤白、生薑、豆豉、蔥白、芹菜汁、韭汁等等。
溫潤的藥物,例如黨參、高麗參、黃耆、甜冬朮、蓯蓉、枸杞、山茱萸、菟絲子、蘆巴、巴戟天、桑椹、金櫻子、五味子、桂圓、大棗、胡桃、鹿茸、鹿角、鹿膠、羊腎、海參、淡菜、紫河車、坎氣等等。總的來說,溫潤類藥物,氣溫和,吸收天氣的氣息多,質地潤澤,吸收地氣的氣息也多,吸收天地之氣比較全面,而且味道大多帶甘,秉持著土的正味,治療陰陽兩虛,相當合適。
平潤的藥物,例如南北沙參、東洋參、熟地黃、何首烏、芍藥、玉竹、百合、沙苑子、柏子仁、酸棗仁、甜杏仁、冬瓜仁、麻仁、亞麻仁、黑芝麻、烏梅、蜂蜜、麥芽糖、阿膠、燕窩、豬皮、鴨湯、人乳等等。
涼潤的藥物,例如生地黃、元參、麥冬、西洋參、鮮石斛、女貞子、金銀花、菊花、鮮桑葉、蒲公英、知母、荷葉、竹瀝、竹茹、竹葉、淡竹葉、蘆根、白茅根、懷牛膝、川貝母、枇杷葉、栝樓、花粉、海藻、昆布、柿霜、紫草、白薇、梨、藕、蔗汁、荸薺汁、露水、龜板、鱉甲、牡蠣、決明子、文蛤、海浮石、童尿等等。寒潤的藥物,例如石膏、鮮地黃、犀角、羚羊角、蚌水、豬膽汁等等。
辛燥的藥物,例如羌活、獨活、蘇葉、荊芥、薄荷、藿香、佩蘭、香薷、木香、香附、麻黃、桂枝、牽牛子、芫花等等。溫燥的藥物,例如蒼朮、厚朴、半夏(半夏雖然燥,但質地尚且滑潤)、南星、蔻仁、砂仁、益智仁、破故紙、山楂、陳皮、檳榔等等。熱燥的藥物,例如附子、肉桂、乾薑(肉桂、桂枝、乾薑質地雖然微潤,但氣味濃厚)、炮薑、吳茱萸、椒目等等。
平燥的藥物,例如茯苓、琥珀、通草、薏苡仁、扁豆、山藥(山藥體質微燥,但精華較多)、甘草、神麴、炒穀芽、豬苓、澤瀉、川牛膝、萆薢、茵陳、防己、豆豉、蠶砂、車前子、海金沙(車前子精汁很多,但其性走泄;海金沙質地微燥。這兩種藥在利水藥中,尚不至於太傷陰)。等等。涼燥的藥物,例如連翹、梔子、霜桑葉、丹皮、地骨皮、石斛、滑石、寒水石、柴胡、升麻、蟬蛻、鉤藤、槐米、枳殼、枳實、葶藶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