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壽堂

《醫原》~ 卷下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3)

1. 女科論

春山先生曰:氣為血帥,血實為氣航。蓋水淺者瘀始停,未有水足而河流壅塞者;汁乾者物乃結,未有汁足而枝葉枯硬者。天包乎地,表裡皆水,人為血肉之體,亦表裡皆水。無形之陽,基於有形之陰。血行原藉乎氣行,氣行亦資乎血行,蓋血能載氣以行也。總之,因氣致病者,調其氣而血自通,因血致病者,養其血而氣自行;因燥濕寒熱致病氣血者,治燥濕寒熱而氣血自調。經云:治病必求其本。

此說最為切要。

嗣育一門,不外調經、葆精二法。古歌云:山無不草木,人無不生育;女子要經調,男子要精足。調經之法,前已發明。葆精之道,更宜詳究,經曰:兩神相搏(夫婦),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此先天本來之精也。又曰: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是謂液,此後天日生之精也。

先天之精,受之生初;後天之精,生於穀氣,故精字從米從青。欲葆精者,不徒藉資藥餌,更須調其飲食。凡煎煿辛燥等物,最易生熱,不宜多食。至於治法,當視其人之體質為之。氣虛者,治在脾、肺。土為金母,金為水源,飲食之精氣,賴脾氣以散輸,資肺氣以灌溉,益脾、肺之氣,即以裕生化之源,經故曰氣歸精。

陰虛者,治在肺、心、腎,經謂鬲肓之上(心下鬲上為肓),中有父母,肺與心也;七節之傍,中有小心,腎也。肺、心、腎呼吸相通,君、相火動靜相隨。生精者心,損精者亦心。精氣生於穀氣,穀氣色白,白為五色之本;穀氣歸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氣之敷布,下行入腎化精,歸本還原,故其色仍白;精生於血脈,故曰生精者心。

然生之甚難,損之甚易,君火一動,相火隨之,虛陽潛沸於內,則所生之少,不敵所耗之多。故陰虛者,須滋肺、心、腎之陰,以使之生,即以招攝心、腎之陽,不使之耗,心腎之坎離既濟,而肺、脾、腎之地天自泰矣。真陰真陽虛者,治在脾、腎。益火以治土之母,培土以生水之源,所謂先後天一氣相生者此也。

然須服溫潤、甘潤諸品,最忌剛燥金石。嘗見艱於嗣育者,依古成方,謂溫熱能補命門,終年修服。不知水中之火宜溫潤,不宜溫燥,陰液本虧,又加剛燥耗劫,輕則致生頭疼、牙疼諸證,甚則成目昏、瘡疽、偏枯、痿廢之痼疾,皆由於溫熱補命門之說誤之也。然誤藥固足以致病,即不誤藥,亦僅可以治病,草木無情,斷難添精。

葆精之道,操之在己,枚叔《七發》云: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蛾眉皓齒,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濃,命曰腐腸之藥。可知欲葆精者,總須寡欲節勞,以養其心,不使君火引動相火,相火得安其位,自不耗散真陰,再能適其寒溫,調其飲食,以裕其源,自然精足,此又勿藥真詮,葆精妙法。精足則神氣有歸,必然多男。

白話文:

女科論

春山先生說:氣是血的統帥,血是氣的載體。就像水淺的地方容易淤積,水流充足的地方不會堵塞;汁液乾枯了,植物就會枯萎,汁液充足的植物不會枯硬。天包圍著地,天地之間都是水,人體也是血肉之軀,內外也如同水一般。無形的陽氣,依靠著有形的陰血而存在。血液的運行依靠著氣的運行,氣的運行也依賴著血液的運行,因為血液能載運氣血運行。總之,因氣致病的,就調養其氣,血液自然通暢;因血致病的,就滋養其血,氣血自然運行;因燥濕寒熱而導致氣血病變的,就治療燥濕寒熱,氣血自然調和。經書上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根,這句話至關重要。

生育之事,不外乎調經和保養精氣二法。古歌云:「山無不草木,人無不生育。」女子要調理經期,男子要精氣充足。調經的方法,前面已經講明。保養精氣的方法,更需要詳細探討。經書上說:「男女交合,精氣相合而形成形體,先於身體而生,這就是精氣,這是先天本來的精氣。」又說:「食物進入體內,氣血充盈,精華滋養骨骼,這就是津液,這是後天每日生成的精氣。」

先天之精,生來就有了;後天之精,來自於食物的精氣,所以「精」字從米從青。想要保養精氣,不單單依靠藥物,更要調節飲食。凡是煎炸辛辣燥熱的食物,最容易生熱,不宜多吃。至於治療方法,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氣虛者,要調理脾肺。脾土是金的母親,金是水的來源,食物的精氣,依靠脾的運化來輸布,依靠肺的氣來滋潤,益補脾肺之氣,就能充盈生化之源,經書上說:「氣歸於精」。

陰虛者,要調理肺、心、腎。經書上說:「膈膜之上(心窩處),有父母之臟,指肺和心;七節的旁邊,有小心,指腎臟。」肺、心、腎的呼吸互相貫通,君火、相火(心火、腎火)的活動互相依存。產生精氣的是心,損耗精氣的也是心。精氣產生於食物的精氣,食物的精氣顏色是白的,白是五色的根本;食物的精氣歸於心,奉養君火而轉化成紅色;紅色的血液得到金氣的敷布,下行進入腎臟化為精氣,回歸本源,所以顏色還是白的;精氣產生於血液,所以說產生精氣的是心。

然而,生育很困難,損耗精氣卻很容易,君火一動,相火隨之,虛陽在體內潛伏沸騰,那麼產生的精氣少,抵不過消耗的多。所以陰虛者,需要滋養肺、心、腎的陰氣,以使之滋生,就能約束心腎的陽氣,不使其耗散,心腎的坎離(腎水、心火)調和,那麼肺、脾、腎的天地自然就平和了。真陰真陽都虛弱的人,要調理脾腎。以溫補之法治療脾土(母),培育脾土以滋養腎水(源),這就是所謂先天後天之氣互相滋生的道理。

但是,應該服用溫潤甘美的藥物,最忌諱服用辛燥的金石藥物。我曾經見到一些難以生育的人,依據古代的成方,認為溫熱能補益命門,終年服用。不知道水中的火需要溫潤,不宜燥熱,陰液本來就虧虛,又加上辛燥耗損,輕則導致頭痛、牙痛等症狀,嚴重則會導致眼睛昏花、瘡瘍腫毒、半身不遂、痿廢等慢性疾病,都是因為溫熱補益命門的說法誤導造成的。然而,錯誤用藥固然會導致疾病,即使沒有錯誤用藥,也僅僅可以治療疾病,草木無情,很難增加精氣。

保養精氣的方法,掌握在自己手中,枚乘《七發》中說:「乘坐車馬,叫做損耗精氣的因素;縱慾過度,叫做寒熱之媒介;沉迷女色,叫做損耗精氣的工具;飲食過於肥甘厚膩,叫做腐蝕腸胃的毒藥。」可見,想要保養精氣,總是要減少慾望,節制勞累,以養護心神,不使君火引動相火,相火安於其位,就不會耗散真陰,並且能夠適應寒溫,調節飲食,以充盈精氣之源,自然精氣充足,這就是不用藥物的真諦,保養精氣的妙法。精氣充足,神氣自然歸位,必然多子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