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原》~ 卷下 (18)
卷下 (18)
1. 論張仲景《傷寒論》
(凡溫熱之劑,皆可選用,故不曰湯而曰輩)。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寒實),不可下也,當吐之(在上者因而越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乾嘔無物,知其為飲),不可吐也,當溫之(寒散則飲化,凡治飲皆當用溫)。宜四逆湯;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利盡而止,津液內竭。
亡血,即亡陰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回陽生津)。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寒逼陽於外)、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寒邪入里)、其人面色赤(逼陽於外,名曰戴陽)。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寒逼陽上升)、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四逆湯,面赤加蔥。
腹痛去蔥,加芍藥。嘔加生薑。咽痛去芍藥,加桔梗。利止脈不出去桔梗,加人參。諸證或陰或陽,皆閉塞不通之故,故用辛溫通陽)。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厥而汗出,陽有立亡之象)。吐已下斷(利止也)、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取其苦滑,直達下焦)。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乾薑附子湯加蔥白四莖,取其通少陰之陽氣)。
少陰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童便湯主之(取童便引陽藥直達至陰,經所云反佐是也)。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甘草、通草、大棗);若其人內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主之。所謂四逆一類,重在通陽開閉者,此也。
試再言真武。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加五味、乾薑、細辛),或小便利(去茯苓),或下利(去芍藥,加乾薑),或嘔者(去附子,加乾薑)。真武湯主之。少陰病,身體疼、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真武湯去生薑,加人參)。
所謂真武一類,重在溫陽行水(水即是濕)者,此也。至理中丸一方,(人參、甘草、白朮、乾薑。臍上築築欲作奔豚者,腎氣動也,去白朮,加桂枝。吐者去白朮,加生薑。悸者加茯苓。渴欲飲水者加朮,消飲生津。腹中虛痛,加人參。寒加乾薑。腹滿者去朮,加附子)。
乃大病瘥後,喜唾(胃液不藏,兼有寒飲),久不了了,胃上有寒,當以丸藥緩理之。
若桂枝附子一類,乃解肌、化濕、溫陽,表裡兼治之劑。論曰: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濕則身重)、不嘔不渴(濕為陰邪)、脈浮虛而澀(表裡皆虛),桂枝附子湯主之(桂枝、附子、甘草、生薑、大棗)。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白朮生腸胃之津液)。
白話文:
論張仲景《傷寒論》
各種溫熱的藥方都可以選用,所以不單獨稱為湯劑,而是統稱為某類藥方。少陰病症,吃東西入口就吐,心中感覺溫溫的,想吐又吐不出來。疾病剛開始時,手腳冰冷,脈象弦細而遲緩,這是胸中寒邪壅盛(寒實),不能用瀉下藥,應該用吐法治療(上焦病症就用上法)。如果膈上積有寒飲,出現乾嘔的情況(乾嘔沒有東西吐出來,就知道是寒飲),就不能用吐法,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寒邪散去,寒飲自然化解,治療寒飲都應該用溫熱的方法)。宜用四逆湯;如果出現惡寒、脈象微弱,並且腹瀉,腹瀉停止後,就出現失血症狀(腹瀉停止後,津液耗竭。失血,就是陰液虧虛),應該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回陽補氣,滋陰生津)。少陰病症,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內寒外熱(寒邪逼迫陽氣外散),手腳厥冷,脈象微弱將要斷絕,身體卻不惡寒(寒邪深入里)。患者面色發紅(寒邪逼迫陽氣於外,稱為戴陽)。或者腹痛,或者乾嘔,或者咽喉疼痛(寒邪逼迫陽氣上升),或者腹瀉停止,脈象消失,則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脈象恢復後就能痊癒。(四逆湯,面色紅赤者加蔥白。腹痛去蔥白,加芍藥。嘔吐加生薑。咽喉痛去芍藥,加桔梗。腹瀉停止脈象消失去桔梗,加人參。各種症狀或陰或陽,都是因為氣機閉塞不通造成的,所以用辛溫的藥物來通達陽氣)。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殘渣,內寒外熱,出汗而厥冷,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厥冷而汗出,陽氣將要衰竭的徵兆)。嘔吐停止,腹瀉停止(腹瀉停止),出汗而厥冷,四肢拘急不能舒展,脈象微弱將要斷絕,用四逆加豬膽汁湯治療(取其苦寒滑利,直達下焦)。少陰病症,腹瀉,用白通湯治療(乾薑附子湯加蔥白四莖,取其通達少陰的陽氣)。
少陰病症腹瀉,脈象微弱,用白通湯;腹瀉不止,厥冷無脈,乾嘔煩躁,用白通加豬膽汁童便湯治療(用童便引導溫陽藥物直達少陰,經書上說反佐法就是這個道理)。手腳厥冷,脈象細弱將要斷絕,用當歸四逆湯治療(當歸、桂枝、芍藥、細辛、甘草、通草、大棗);如果患者體內有久寒的病邪,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治療。所謂四逆類藥方,主要作用在於通達陽氣,開通閉塞的氣機。
再談談真武湯。少陰病症,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瀉,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患者可能咳嗽(加五味子、乾薑、細辛),或者小便通利(去茯苓),或者腹瀉(去芍藥,加乾薑),或者嘔吐(去附子,加乾薑)。真武湯主治。少陰病症,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骨節疼痛,脈象沉細,用附子湯治療(真武湯去掉生薑,加人參)。
所謂真武類藥方,主要作用在於溫補陽氣,運化水濕。至寶丸一方,(人參、甘草、白朮、乾薑。臍上部隱隱作痛,想要衝擊胸膈,這是腎氣亢盛,去白朮,加桂枝。嘔吐者去白朮,加生薑。心悸者加茯苓。口渴想喝水者加白朮,以利於化解水飲,滋陰生津。腹中空虛疼痛,加人參。怕冷加乾薑。腹部脹滿者去白朮,加附子)。
這是大病痊癒後,喜歡吐唾沫(胃液不能貯藏,兼有寒飲),長期不好轉,胃上有寒邪,應該用丸藥緩慢調理。
桂枝附子類藥方,是解表、化濕、溫陽的藥方,表裡兼治。原文說:傷寒病七八天,風寒濕邪相互搏結,身體疼痛煩悶,不能自己翻身(濕邪重則身體沉重)、不嘔吐不口渴(濕邪屬陰邪)、脈象浮弱而澀滯(表裡都虛弱),用桂枝附子湯治療(桂枝、附子、甘草、生薑、大棗)。如果患者大便乾燥,小便通利,用去桂枝加白朮湯治療(白朮能生髮腸胃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