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原》~ 卷下 (12)
卷下 (12)
1. 論張仲景《傷寒論》
按:桂枝、葛根二湯,一和營衛,一治陽明,不盡關乎肺矣!然治陽明亦有重在肺者,如論中雲: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此表裡俱熱(裡熱傷津,未與宿滯相搏,故未見中焦下證),主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虛者白虎加人參湯。若傷寒解後,餘熱未清,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即人參白虎湯去知母,加竹葉、半夏、麥冬)。
夫白虎,西方金也,汗多液耗,陽明火熾,肺金被焚,必得虎嘯風生,亢熱乃解,此肺胃子母同治。又重在清燥救肺,俾天氣清肅下降乃愈。
界乎人身天地之間者,則有膈膜,膈下脅肋,肝膽布焉,膽屬少陽。陽明不治,則必傳少陽,傳少陽則病胸脅;胸脅為清陽之道路,津液升降之所,邪熱傳此,必有痰涎水飲與清氣搏結,故見證甚多,治法不一。論曰:傷寒往來寒熱,(寒已而熱,熱已而寒,不似太陽之寒時亦熱,熱時亦寒也)。
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木邪乾土)、心煩、喜嘔(木氣上逆)、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少陽熱邪)、或不渴、或小便不利(有痰涎蓄飲)、或咳(肺有留飲)、或心下悸(痰飲)、或脅下痞硬(水飲與氣相結)、或腹中痛(木鬱剋土)、身有微熱(太陽邪未盡),主小柴胡湯。
(柴胡稟仲春之氣,得微辛之味,氣味俱薄,功專升達少陽胸脅寒熱結氣,並能疏腸中邪氣,故用以為君;臣以半夏、黃芩之降,生薑之辛,苦降辛通,與濕熱痰熱最宜;其參、草、大棗,因表裡無邪,用作佐鋪,截邪入里之路,若表裡稍有邪者,人參即不宜用,觀加減法便知。論曰:胸中煩者,去人參,加栝蔞實。
不嘔者,去半夏。渴者,去半夏,加花粉、人參。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不渴,表有微熱,去人參,加桂枝,溫覆取微似汗。愈咳者,去人參、生薑,加乾薑、五味)。他如婦人經水適斷,熱入血室,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者,亦主小柴胡湯。
又有經水適來,表邪內陷,熱入血室,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期門在乳頭直下,第二肋端。以同身寸法驗之,去乳頭約四寸。此厥陰、陰維之會)。其最重者,晝則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法當無犯胃氣及中、上二焦(不可汗,不可下),必自愈。
又有太陽、少陽合病,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以上太陽證)、微嘔、心下支結(以下少陽證),主柴胡桂枝湯(小柴胡與桂枝湯併為一方),和而達之。又有少陽與陽明腑合病,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或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復下利者,均主大柴胡湯,表裡兩解之(即小柴胡去人參,加芍藥、枳實、大黃)。
白話文:
論張仲景《傷寒論》
桂枝湯、葛根湯,一個調和營衛,一個治療陽明,都與肺臟息息相關!然而治療陽明,也有些重點在肺部,例如書中記載: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極度口渴、脈搏洪大有力,這是表裡俱熱(裡熱傷津,尚未與宿食停滯搏鬥,所以沒有出現中焦下焦的症狀),應該服用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體虛者則服用白虎加人參湯。若傷寒痊癒後,餘熱未消,身體虛弱氣短,氣逆想吐,則服用竹葉石膏湯(即白虎加人參湯去知母,加入竹葉、半夏、麥冬)。
白虎代表西方金,汗多津液耗損,陽明火盛,肺金被灼傷,必須像老虎怒吼般吹起風來,亢盛的熱才能消退,這是肺胃母子同治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清熱潤燥救肺,讓天氣清肅下降才能痊癒。
人體介於天地之間,有隔膜,隔膜下有脅肋,肝膽位於此處,膽屬少陽。陽明病不治,必然傳給少陽,傳給少陽則會胸脅疼痛;胸脅是清陽之氣運行的通道,津液升降之所,邪熱傳至此,必然有痰涎水飲與清氣相互搏結,因此症狀繁多,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書中說:傷寒往來寒熱(寒邪退卻後發熱,熱退卻後又發寒,不像太陽病那樣寒時也熱,熱時也寒)。
胸脅部脹滿、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木邪克土)、心煩、想嘔吐(木氣上逆)、或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少陽熱邪)、或者不渴、或者小便不利(有痰涎積聚)、或者咳嗽(肺部有留飲)、或者心下悸動(痰飲)、或者脅下腫塊堅硬(水飲與氣相結)、或者腹部疼痛(肝氣鬱結克脾土)、身體微熱(太陽病邪氣未盡),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柴胡秉承仲春之氣,帶有微辛之味,氣味都比較平和,專門治療少陽經胸脅寒熱結氣,又能疏通腸道中的邪氣,所以作為君藥;臣藥用半夏、黃芩的下降之性,生薑的辛溫,苦寒、辛溫、通利,最適合治療濕熱痰熱;人參、甘草、大棗,因為表裡沒有邪氣,用作佐使,阻止邪氣入侵裡分,若表裡略有邪氣,人參就不宜使用,觀察加減方法就能明白。書中記載:胸中煩悶的,去掉人參,加入栝蔞實。
不嘔吐的,去掉半夏。口渴的,去掉半夏,加入花粉、人參。腹部疼痛的,去掉黃芩,加入芍藥。脅下腫塊堅硬的,去掉大棗,加入牡蠣。心下悸動、小便不利的,去掉黃芩,加入茯苓。不口渴,表有微熱的,去掉人參,加入桂枝,溫和發汗。咳嗽的,去掉人參、生薑,加入乾薑、五味子)。此外,像婦女月經剛停,熱邪侵入血室,寒熱發作有規律,像瘧疾一樣的,也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還有一種情況,月經剛來,表邪內陷,熱邪侵入血室,脈搏遲緩、身體發涼、胸脅下脹滿、像結胸一樣、神志不清的,應該針刺期門穴,順著氣機而瀉之(期門穴在乳頭直下,第二肋骨末端。用同身寸法測量,距離乳頭約四寸。這是厥陰、陰維的交會穴)。最嚴重的,白天神志清醒,晚上神志不清,像看到鬼一樣的,方法是絕對不能犯胃氣以及中、上焦(不能發汗,不能瀉下),必然會自愈。
還有一種情況是太陽、少陽合病,發熱微惡寒、關節疼痛(以上是太陽病的症狀)、微嘔、心下痞塊(以下是少陽病的症狀),服用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和桂枝湯合用),調和氣血使之通達。還有一種情況是少陽與陽明腑合病,裡熱結聚,反复寒熱,或者發熱出汗但不退,心下痞塊,嘔吐,而且腹瀉,都應該服用大柴胡湯,表裡雙解之(即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入芍藥、枳實、大黃)。